男女主角分别是崇祯云逍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我继承破道观后被奉为神仙精选小说》,由网络作家“薛定谔的虎”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无删减版本的军事历史《大明:我继承破道观后被奉为神仙》,成功收获了一大批的读者们关注,故事的原创作者叫做薛定谔的虎,非常的具有实力,主角崇祯云逍。简要概述:那名为云逍的小道士,却提前知道的一清二楚。甚至建奴入关的地点、路线,都说的分毫不差。未卜先知!这不是未卜先知,又是什么?简直是神了!治疗背疽!煤炉!红薯、土豆、玉米!又精准预测到建奴入关!如此种种,堪称是仙人手段!若是有他相助......
《大明:我继承破道观后被奉为神仙精选小说》精彩片段
塘报上说,建奴大军入塞,是昨天才发生的事情。
八百里加急,也才是刚刚才送到。
那名为云逍的小道士,却提前知道的一清二楚。
甚至建奴入关的地点、路线,都说的分毫不差。
未卜先知!
这不是未卜先知,又是什么?
简直是神了!
治疗背疽!
煤炉!
红薯、土豆、玉米!
又精准预测到建奴入关!
如此种种,堪称是仙人手段!
若是有他相助,何愁不能击退建奴大军?
崇祯断定,云逍肯定有击退建奴的办法。
再不济,他凭着未卜先知的能力,也可以预测到建奴大军,下一步的动向。
想到这里,崇祯精神大振。
最是擅于察言观色的大臣们,也立即察觉到了崇祯的情绪变化。
大臣们都是十分诧异。
皇帝陛下这是怎么了?
该不会是得了失心疯吧!
“明日再议,散了吧!”
崇祯看了一眼大臣,心中一阵失望,挥挥手。
然后,他自御座上站起身,径自朝后堂走去。
一帮内阁辅臣、六部九卿,全都反应不及,愕然呆立在那里。
……!
此时,夜色已晚,城门也全都关了,自然不能出城。
崇祯虽然心急火燎,却也只得耐着性子,等到第二天。
次日,天刚蒙蒙亮,崇祯就出寝了。
他换上一身便装,叫来方正化,和十几名锦衣卫。
临出宫时,方正化提醒道:“万岁爷,昨天不告而别,今天再去道观,恐怕面上有些不大好看。”
崇祯顿时醒悟。
昨天,他们悄无声息地走了。
还顺走了一大锅的食物。
本来打算,以后再也不会见到那小道士。
今天再次登门,人家会给好脸色才是怪事。
再说,自己这大明天子的脸,也没处安放啊!
想了想。
崇祯命人去取了一千两银子。
如今,大明国库能饿死耗子,内帑也一样。
因此,每一笔开支,崇祯都是精打细算。
这次能拿出一千两银子,已经是发大狠了。
一行人,出了皇宫,便直奔德陵赵家峪。
来到村庄外。
崇祯仅带着方正化,步行来到了半山腰上的吕祖观。
“态度恭谨一些,莫要露了朕的身份。”
临入道观时,崇祯有些紧张,一再叮嘱方正化。
这关系到大明的国运,不得不小心谨慎啊!
此时,云逍刚刚洗漱毕。
当见到崇祯和方正化二人,果然是没有半分好脸色。
他神情漠然,问道:“这大清早的,二位施主是来问卦,还是看病?”
“昨日,因为有急事,所有走的匆忙,不曾告知,还请见谅。”
“今天朕……正是前来赔罪的!”
崇祯完全放下大明天子的架子,讪笑着,向云逍赔礼。
只是那一声“叔父”,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云逍冷哼一声,正要开口训斥。
方正化拎着一口小箱子,走上前来。
“主人奉上纹银千两,还请道长笑纳!”
方正化打开箱子。
只见白花花的银锭,险些亮瞎了云逍的眼睛。
“自家人,弄这些铜臭来做什么?进来吧!”
云逍的神色,缓和了下来。
毕竟是亲侄子,生气归生气,哪能真的不认他了?
才不是因为这些银子的原因呢。
贫道乃方外之人,岂会贪图这些黄白之物?
来到配殿。
云逍一边生火烧炉子,一边不放心地问道:“你在南方,做的是什么生意,哪来的这么多银子?”
而崇祯事先,并没有想到这一点,一时之间,竟不知该如何作答。
还是方正化机灵,随口答道:“主人是做生丝生意的。”
云逍点了点头,“南方的生意,也不太好做吧?”
崇祯:“还好。”
云逍温言劝慰:“银子少挣点,别把身体累垮了。”
如今大明的南方,虽然远比北方富庶,但财富都被大富绅们掌控着。
小商人的生意,一样十分难做。
侄儿今年才二十岁,竟然两鬓斑白,看上去有四十岁。
可见他在南方这些年,肯定没少吃苦头。
崇祯心中一阵暖意。
敬他畏他的人很多,然而真正关心他的人,却是不多了。
云逍接着又叮嘱道:“北方的局势越来越乱,等年后稍微平静一些,就赶快回南方去。”
崇祯不动声色地说道:“我刚在京城,投了一大笔银子,恐怕走不脱身。”
“投了多少钱?”
云逍有些急了,放下手中的火钳。
崇祯答道:“全部身家。”
他说的,倒也没错。
因为,整个大明江山,都是他的!
“你,你还真是一个败家子啊!”
云逍指着崇祯,恨不得上去,抽他一个嘴巴子。
这次建奴入关,虽然没能攻破京城。
可北方彻底糜烂,局势一年比一年危急。
这种时候,竟然把全部身家,都投到京城。
真他酿的败家啊!
那么多的银子,拿来孝敬叔父,难道就不香吗?
崇祯无奈苦笑。
皇兄把这个烂摊子,托付给自己,他能有什么办法呢?
总不能撂挑子不干了吧?
“你昨天说,建奴已经入关,可知道建奴大军,接下来的动向?”
崇祯问道,然后紧张地看着云逍。
说到这个,云逍当即就来了兴致。
‘己巳之变’,是大明与建奴的国运之战。
关于这段历史,他前世在网上,也曾跟键盘侠们,论战过无数次。
此时自然是信口道来。
“皇太极的战略意图十分明确,就是进犯京师!”
“而直趋京师的路线,只有一条,那就是从喜峰口到遵化、蓟门,最后是通州,然后直抵京师城下。”
“建奴现在,已经攻破长城关隘龙井关、大安口,接下来的目标,也只能喜峰口,然后是遵化了。”
崇祯心中一紧:“那现在派兵,守住喜峰口,是否能阻住建奴大军?”
“来不及了!”
“近年来,皇帝听信袁崇焕吹嘘的五年平辽之策,在辽东防线上,投入了全部的财力、物力,却忽略了蓟镇的防务。”
“因此,蓟镇军备荒废,各处重要关隘形同虚设,喜峰口又怎么可能守得住?”
云逍连连摇头。
按照时间推算的话,现在建奴大军,已经兵发喜峰口。
以大明军队的战斗力,想要挡住建奴十万大军,无异于痴人说梦。
即使是神仙来了,也救不了。
崇祯一阵颓然,心沉入到了谷底。
“魏忠贤祸国殃民,百死莫赎!”
“为何杀了他,国事反倒越发艰难了?”
崇祯问出了一直困扰自己的问题。
云逍问道:“见过挑水没有?”
崇祯如实答道:“不曾见过。”
他说的是大实话。
身为大明天子,整天呆在深宫里。
想要看到挑水,的确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云逍被噎了一下。
然后嘲讽道:“连挑水都没有见过?你该不会是长在皇宫里的皇子吧?”
崇祯讪讪一笑。
以前是皇子,现在是皇帝。
“挑担子总该见过吧?”
“这个……倒是见过几次。”
云逍一阵无语。
这个侄儿,还真是位大爷。
不去当官,实在太可惜了。
“帝王之术,在于平衡,就像挑担子一样。”
“只有担子的两头分量相当,始终保持平衡,担子才能挑得稳当。”
“大明的朝堂,就是一副担子,皇帝是挑担子的人,文官和阉党,就是担子的两头。”
崇祯听了点点头。
这个比方十分贴切,通俗易懂。
“魏忠贤被皇帝杀了,阉党也都杀头的杀头,罢官的罢官,就等于是担子的一头是空的,又怎么还能挑的稳?”
“更要命的是,如今朝堂上的文官,绝大多数都是代表富绅利益的东林党人,如今他们失去了制衡,皇帝还不任由他们摆布,最终这大明还不被他们给掏空?”
“没了魏忠贤,朝局也就失去了平衡,皇帝即使是秦皇汉武重生,也难以掌控。”
“这朝局一乱,天下必定会大乱,大明怎能不亡?”
云逍侃侃而谈。
崇祯满脸震骇,心中狂澜阵阵。
叔父说的……实在是太精辟了!
可他只是一个道士啊!
怎么连帝王权术都懂?
“魏忠贤虽然不是个东西,他却是皇帝的看门狗,有他在,文官们不敢胡作非为。”
“皇帝杀了魏忠贤这条狗,也就没人给他看家了。”
“用不了二十年,这大明江山,就会被文官这些内贼给偷光,还有建奴这些外来的强盗抢光!”
崇祯脸色惨白,藏在衣袖里的手,不住地颤抖着。
叔父字字珠玑,直中要害!
云逍接着说道:“更为可笑的是,当今皇帝,被那帮文官给忽悠瘸了,居然取消了商税、矿监税、海贸税,这是嫌自己死的不够快,拿着绳子往自己脖子上套吗?”
“当今皇帝取消三税,还利于民,天下无不称颂,你敢嘲笑陛下的仁政?”
崇祯当即不干了,神色极为不悦。
取消三大税,是他登基之后,最引以为傲的一条政绩。
现在竟然被叔父说的一无是处,他自然是一百个不服。
云逍冷笑道:“看你长得人模狗样的,没想到你这脑袋里,装的全都是水!”
崇祯面红耳赤,心中怒到了极点。
大明天子,难道就没一点自尊了?
王承恩更是被吓得魂飞魄散,厉声喝道:“你,你放肆!”
“闭嘴!”
“我在教训晚辈,有你这个下人插话的份儿?”
云逍不客气地训斥王承恩。
“闭嘴!”
崇祯的满腔怒火,发泄到了王承恩身上。
王承恩再次惊到了。
万岁爷可不是什么宽宏大量的人。
这道士都这样了,他竟然还能忍?
“取消了商税、矿监税、海贸税,国库收入从哪里来?打仗、赈灾需要的银子,又从哪儿来?”
“仁政?狗屁!取消的税收,肥的是那些富绅,老百姓又能落到一文钱的好处?”
“恰恰相反,国库没了收入,官府只能想尽千方百计的去压榨普通老百姓。”
“老百姓承受着苛捐杂税,尤其是那些在地里刨食的农民,被压榨的实在活不下去了,哪有不造反的道理?”
“你居然说取消三税是仁政?没有十年的脑血栓,能说出这种白痴的话?”
云霄指着崇祯,不客气地一番数落。
崇祯依然不服,强辩道:“可朝中百官,无不盛赞当今陛下英明,有圣君之相!”
云逍冷笑道:“朝中百官,都被富绅养肥了,皇帝取消这些税收,他们当然要为他歌功颂德了,背地里却都在嘲笑他是沙雕,被卖了却还帮着数钱。”
崇祯无力地辩解:“朝中大臣,多数都是饱读诗书的道德君子,岂有你说的那样不堪?”
“道德君子?”
“朝中的那些大臣,哪个不是满嘴的仁义,肚子里却全装的是生意?”
“你居然说他们是道德君子?我看你脑袋里装的不是水,全都是粪!”
云逍像是用看白痴的眼神,看着崇祯。
崇祯半晌说不出话来,脑袋里一片混乱。
这次被大臣们逼宫,他已经见识到了他们的嘴脸。
叔父说的话,虽然难听了点,却是一点都没错。
“其实吧,崇祯皇帝厉行节俭,勤于政事。”
“并且他的心里面,真的是装着江山社稷和黎民百姓的。”
“像崇祯这样的皇帝,古往今来都很少见,本来应该能成为大明的中兴之君。”
云逍一阵感慨。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临死留下遗言:“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
死的时候,都还不忘老百姓。
这样的皇帝,最终以悲剧收场。
云逍每每想起,都是感慨不已。
崇祯一怔,随即激动起来。
能够得到“叔父”的表扬,可真心是不容易啊!
今天,他是来请教国政的,谁知却搞了一头包。
终于受表扬了!
王承恩也松了口气。
这小道士,总算是说了句中听的话。
谁知,云逍接着,又是一声叹息。
“可惜了啊!”
“大明积重难返,再加上连年干旱、鼠疫这样的天灾,又有这些误国的文官。”
“崇祯皇帝再怎么努力,却摆脱不了‘非亡国之君,当亡国之运’的结局。”
“最终在煤山的歪脖子树上吊,只剩下王承恩一个太监陪伴,可悲、可叹啊!”
云逍也是喝醉了,心里有什么感慨,这下子全都说了出来。
“什么?!”
“皇帝会在煤山上吊?”
崇祯脑袋里,像是响起了一声炸雷,“轰”的一声。
身子一晃,从凳子上滑落,一屁股结结实实地坐到了地上。
王承恩瞠目结舌,竟是忘了去扶崇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