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星辰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最狂公子完整文本阅读

最狂公子完整文本阅读

堵上西楼 著

现代都市连载

主角傅小官董书兰出自军事历史《最狂公子》,作者“堵上西楼”大大的一部完结作品,纯净无弹窗版本非常适合追更,主要讲述的是:百一十一。我们再看看密州,密州占有广阔的沃野,但密州人口却只有五十八万余。再算各州所有田地,临江有田十三万亩,每一亩田要养活至少六人。而密州有田二十万亩,每亩田仅需养活不过三人。”“所以临江粮食会略贵,其实小姐不知道,我临江所产之粮并不足以供给本州,尚且要去其余各州买粮。”“如果临江出现粮食皇商,那么临江的粮食缺口会更大,就必须从各地买更多的粮,而临江的粮价便还要上......

主角:傅小官董书兰   更新:2024-04-15 04:08: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傅小官董书兰的现代都市小说《最狂公子完整文本阅读》,由网络作家“堵上西楼”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主角傅小官董书兰出自军事历史《最狂公子》,作者“堵上西楼”大大的一部完结作品,纯净无弹窗版本非常适合追更,主要讲述的是:百一十一。我们再看看密州,密州占有广阔的沃野,但密州人口却只有五十八万余。再算各州所有田地,临江有田十三万亩,每一亩田要养活至少六人。而密州有田二十万亩,每亩田仅需养活不过三人。”“所以临江粮食会略贵,其实小姐不知道,我临江所产之粮并不足以供给本州,尚且要去其余各州买粮。”“如果临江出现粮食皇商,那么临江的粮食缺口会更大,就必须从各地买更多的粮,而临江的粮价便还要上......

《最狂公子完整文本阅读》精彩片段


蝉鸣渐歇,暑意渐褪。

傅大官于酉时醒来,脚下有些虚浮,脑子倒是清晰。

他下得楼来,远远向董书兰抱拳作揖,“傅某贪杯,请小姐原谅。”

董书兰一笑,回道:“傅家主可是折煞小女子了,小女子留于此间,倒是多有打扰。”

三人围坐,傅小官自作主张将晚饭放在了凉亭里,他觉得这里有夜风,可听溪水,相比于饭厅,这里更为随意一些。

对此董书兰倒是不以为意,她并不觉得傅小官不懂礼数,反而认为这样的环境更适合谈谈皇商的事情。

酒自然没有再喝,傅大官没什么胃口,董书兰的饭量本就不大,傅小官当然没有客气,这个年纪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再加上他真的需要补充营养,所以一桌子饭菜差不多一半是被他消灭的。

收去碗盏,傅小官煮茶,傅大官出去了一趟,没多久又回来。

“如我所料不错,三大粮商的家主,这是给了傅家主某种信息……请恕小女子开门见山了,傅家主,皇商之利你理应知晓,那么,说说你的想法。”

此刻的董书兰与下午时分截然不同。

她未曾戴上面纱,脸上虽然带着微笑,但言语间已经有了一些重量。

“小姐聪慧。”傅大官也没有打迷糊眼,喝了一口茶,又道:“他们的本意是选出一位代表,就是杨记,由杨记与小姐签订合约,三家共谋此生意,如何?”

“我这边自然没有问题,只是价格……”

傅大官长吁了一口气,苦笑道:“价格……他们倒是干脆,委托我来处理。”

“那傅家主给我个什么价?”

“这事儿把我给绕进去了,我来出价,那么我给他们的价也肯定得降低,这生意,真的不划算啊。”

董书兰抿嘴一笑,傅大官这是吃力不讨好,所以她说道:“我是理解傅家主的……下午与傅公子有些交流,你看这样如何?如若我们生意能够谈妥,待我回京禀报长公主殿下,为你傅家另开一路……比如这西山琼浆,如果傅公子后续的产品真有新意,我也能帮个手,纳入皇室采购。”

事实上皇商就是个名号,比如粮商,皇室每年会征召巨量的粮食,这些粮食或存入国库以度荒年,或供给前线的军武。

这些粮食的采购价格是很低的,至少比市面低一成。

但皇商有个特权,如果有拿的出手的好东西,皇室是愿意平价甚至高价收购的,而且有皇室采购的背景,对于商家而言,这便是一面金字招牌,也是家族之荣耀。

所以傅大官一听董书兰的这番话,心里就打起了小算盘。

“你看……我家就临江一地主,家里除了粮食也没别的,至于我儿所酿之西山琼浆,不瞒小姐,这玩意儿出酒率极低,成功率也极低。所以就算供给皇室,量也起不来,不过此酒能进皇家,我傅家也与有荣焉……小姐你就直说,临江之皇粮,意欲几何?”

董书兰伸出了三个手指头,“低于市价三成!”

傅大官正要说话,董书兰却又道:“且慢,你听我讲来。”

“江北之地的粮价比之江南高出了一成,比之中原腹地高出了两成,江南乃富庶之地,粮价反而比江北便宜,中原之粮,稻米与江南江北不可比这我了解,故皇室于中原之地主征小麦。”

“而江北之地自齐州而上至密州,这临江之粮价又贵了一成,所以……傅家主,我说降三成,并不为过。”

傅小官并不了解此中行情,但他却不得不承认这小妞挺厉害的。

如此看来,她此行临江倒是做足了功夫,且看老爹如何应对。

傅大官频频点头,“你说的确实没错,但是,董小姐恐怕有两点不太了解。”

“其一,临江粮食产量比之其余州县略低。”

“其二,临江的地价却比其余州县略高。”

“原因颇多,临江地势多丘陵,山地多而良田少,不易耕种。但偏偏临江所居人口却多……据去年临江州府统计,临江州共有人口六十七万四千八百五十二,临江城所居者三十三万六千七百一十一。我们再看看密州,密州占有广阔的沃野,但密州人口却只有五十八万余。再算各州所有田地,临江有田十三万亩,每一亩田要养活至少六人。而密州有田二十万亩,每亩田仅需养活不过三人。”

“所以临江粮食会略贵,其实小姐不知道,我临江所产之粮并不足以供给本州,尚且要去其余各州买粮。”

“如果临江出现粮食皇商,那么临江的粮食缺口会更大,就必须从各地买更多的粮,而临江的粮价便还要上涨……临江,是不是少一些配额?”

董书兰眉头微蹙,这些东西她是真没去了解,如果傅大官所言属实,自己这要求的三成,好像确实有些高了。

她尚未说话,傅大官趁热打铁,笑道:“当然,为皇室出力这是临江的荣幸,只是,能不能按照江南的标准,低于市价一成!”

董书兰忽然笑了,明眸皓齿,口吐兰香,“我相信傅家主所言属实,但是,傅家主却忽略了另一个问题。”

“临江为双江汇流之地,自古人杰地灵,这便是临江所居人口较多的原因。而临江之商贸,在长江一线仅仅江城可比。商贸发达带来货币的流通,也带来临江的富裕,故临江之粮价更高,但临江的购买力也极强。所以,傅家主,综合你我原因,两成半。”

“一成半!”

“两成!”

“成交!”

傅小官有些错愕,傅大官捶胸顿足的说道:“小姐天纵奇才,我这一定价……怕是会被三大粮商的唾沫给淹死,另外,我家的酒入皇室的事情,就拜托小姐了。”

董书兰轻笑着看着傅大官的表演,心里暗道,这老狐狸,我若不松口,他也是会答应的。

“傅家主放心,此酒天下无双,皇室必然采纳。”

“如此,大事已了,我等再喝上一杯。”傅大官转头,“春秀,叫厨房弄几样精致小菜,拿酒来!”

新月高悬,有蛙声阵阵。

傅大官再醉,董书兰依然无恙,傅小官仅仅喝了一杯——他还是觉得这酒不好喝,辣喉,太冲。

傅小官再次扶着傅大官回了寝舍,春秀带着董书兰和小旗去了西厢房,院中人散,一地灯火微黄。

……

翌日晨。

董书兰一行与傅大官父子二人告别,重返临江,顺便带走了两首词和两坛酒。

望着马车离去,傅大官忽然感叹,“儿啊,娶妻当如董书兰。”

傅小官笑了起来,没有接这话题,而是问道:“为什么我们不直接做皇商?”

“因为我们是地主,并没有船运陆运的商队,对我们而言,做皇商单单卖粮是极为不划算的。”

“那为何三大粮商要争?”

“因为他们有办法从江南调粮,董书兰说的没有错,江南粮价比江北便宜至少一成,如果渠道正确,他们拿到的价格就会低上一成半甚至两成。作为粮商,他们有自己的船运,也有自己的商队,这在运输上便能节省少许。总的算来,以低于两成作价,最多也就损失一成利润,但皇商量大,薄利多销,还不影响他们在临江的利润,当然要争了。”

傅小官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自己家是地主,生产产品,但三大粮商是平台,他们销售产品,有更多的进货渠道,还有自己的物流,所以他们的生意更灵活。

“你说的那些数据都是真的?”

“当然,那姑娘可不好忽悠。你看她的反应多快,她肯定是不知道那些数据的,但她偏偏想到了我刻意回避的那一条,临江双江汇流之地,富裕啊!正是因为富裕才能聚集那么多的人,物价也才会比别处高出少许……所以原因不是在田少。没把她绕进去,反而一语中的!”

傅大官拍了拍傅小官的肩膀,“儿啊,娶妻当如董书兰!人才,人才!”

“哦,张管家和我说了你要买下附近那些地的事情,我同意了,另外我也告诉了他,以后你有什么吩咐,照着办就行,不用再经过我……不过,你究竟想干啥?”

“捣鼓一些小东西,弄几处作坊,能赚钱。”

傅大官脸色有些纠结,他停下脚步,想了想,说道:“我们家不缺钱。”

“我知道,但总得做点啥。”

“读书可好?中个举人,入朝为官?”

“爹,这事我真干不了。”

傅大官沉默片刻点了点头,“那好吧,去做你高兴做的事情。”

对于此事,傅大官终究有些遗憾。

本以为儿子开了窍,还作出了两首评价颇高的词,如果静心读书,似乎考个举人也有可能。

那些世家门阀,可都是几代读书人沉淀下来的,这便是文气,而不是商贾之家的铜臭。

世人爱这铜臭,却偏偏敬仰文气。

有了文气这铜臭仿佛就得到了净化,就连他们的银钱似乎也变得更高贵了起来。


怡红楼,仙音阁。

楼外急雨打芭蕉,阁里纤手抚素琴,所谈所唱正是傅小官所作之望江南。

一曲渐了,余音绕梁。

“妙!朵儿姑娘之琴技冠绝天下嗓音堪比天籁,今日耳闻,果然不同凡响!”

阁楼里除了樊朵儿便只有两人,说话的是居右的一锦衣少年。

他穿着一身锦缎绸衫,一双浓眉下虎眼如炬,仿若有一股子山岳气势。

他叫虞弘义,虞为国姓,他便是当朝闲亲王虞安福之长子,年十八。

居于他左侧的却是一翩翩公子,面容俊秀白净,看上去斯斯文文很是精神。

樊朵儿一曲唱罢,放下手中的琴,为两位公子斟满了酒——这不是怡红楼的酒,而是世子虞弘义带来的添香酒。

“此词……便是那傅小官所作?”那秀气公子轻声问道。

“正是,前些日子临江四大才子在此为张文翰张公子送别时所留,他们说,这便是傅家那少爷所作。”

秀气公子没有取酒,而是取的茶。

“此词,确实精妙,当然,姑娘弹唱的也极佳。”说着这公子转头看向了虞弘义,问道:“那请柬送去了没有?”

“已经送去……可他会不会来我不敢保证。”

“为何?”秀气公子那双秀气的眉头微微皱起。

“……你是不知道,我听说这家伙拒绝了半山书院诗会的邀请,也拒绝了这临江剩下的三大才子的邀约……大家都认为这厮不学无术——在以前这厮确实不学无术啊,他干的那些破事,我都想揍他一顿。这后来的事嘛,和董尚书那千金告诉你的差不多,只是如今临江人都认为他这两首词是找了某个大儒代写的。”

虞弘义双手一摊,眉头一扬,又道:“我不知道别人信不信,反正我是信的。世上哪有什么天才,这混蛋连四书五经都没完整读过,现在却说他会写诗,还是临江第四才子——这不就是个笑话嘛。”

秀气公子嘴角儿翘了起来,露出了一排玉贝般的牙。

“走吧,我是相信书兰的。”

说着秀气公子起了身,虞弘义喝了杯中的酒也站了起来,樊朵儿自然起身送行,却没料到那秀气公子忽然转过头来,对樊朵儿问道:“朵儿姑娘,你信吗?”

樊朵儿一愣,随即笑道:“朵儿只求有好词可传唱人间,哪去管他真与假了。”

秀气公子点了点头,说道:“六月初一晚,上林洲聚会,朵儿姑娘可有闲暇前来唱唱这两首曲儿?”

上林洲是这江上的一座岛屿,为居于临江的闲亲王府名下的产业。若非重大节日受亲王府的邀请,寻常人是不能登岛的,所以樊朵儿毫不犹豫的便答应了下来。

二人离开怡红楼,有人在门口迎接撑上了油纸伞登上了马车。

虞弘义长吁了一口气,摇了摇头,问道:“我说九公主殿下,你就为这事跑到临江来了?”

那秀气公子此刻才露出了本性,她嘻嘻一笑,说道:“别扯什么九公主殿下,叫我九妹便好,这可是在临江——你是不知道,我听书兰说起这家伙的事情时候,书兰的那双眼睛在闪金光呢。”

“你是说书兰喜欢上了那小子?”

“可不是?她去娘亲那里交了差事便去寻我,和我说了那少年的许多事情——我可告诉你,你别传出去,我看得出来书兰至少对那少年有了意思,只是她或许还没有觉察。”

虞弘义一拍脑门,这什么事啊!

“那燕熙文呢?那小子就算能作两首诗,他能和燕熙文比吗?我的九公主殿下,麻烦你回去劝劝书兰,那家伙真的不是良人,我一直在临江,我对那家伙的了解远比书兰更深……她这是入了魔障了。”

“所以我这不是来了嘛,我就是想瞧瞧是不是像书兰说的那么好。”

“她怎么说的?”

“她说……傅小官与众不同,此人极为有趣。”

“就这样?”

“是啊,你瞧瞧这江岸上的这些灯笼,余福记,香泉天醇,你再想想这两日那些敲锣打鼓举着条幅游走在大街小巷的队伍,他好像真的与众不同耶。”

虞弘义顿时气结。

“这都是小道,不过是哗众取宠博人眼球的东西罢了。你说说这有什么用?大不了就是余福记的酒能够多卖一点,然后呢?他仅仅是个秀才,听说还是他爹花了银子买来的,你自己寻思一下,他这身份这眼界这格局,能够和燕熙文比吗?他终究无法入得庙堂,到最后依然是个商人,哪怕他钱再多,也不过是个商人!”

九公主虞问筠皱起了眉头,偏着脑袋思量了一会,弘义所言……好像很有道理呀。

“管它的,我反正就是好奇想瞧瞧……”

……

临江有雨,金陵月明。

乌衣巷子的董府里灯火渐灭,却有一处小楼里的灯光依然亮着。

这是董书兰的闺房,此刻她正在书桌前,看着窗外漆黑的夜。

书桌上放着一张纸,纸上是难以入目的字。

那是傅小官写给她的那首词,她没有给任何人看过,哪怕是她最好的闺蜜九公主虞问筠,她也没有拿出来。

临江一别已有半月,不知道是怎么了,自己总是有些魂不守舍,虞问筠说……是不是喜欢上那人了?

是不是呢?

董书兰不知道。

如果不是,为何总是会想起他?

如果是……那相识的短短日子,就真的了解他了吗?

再说了,他乃商贾之家,仅仅一秀才出身,父亲或许会开明一些,娘亲那里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娘亲是中意燕熙文的。

对于燕熙文,说不上什么感觉,这个人肯定是可以的,就是自己觉得这人挺无趣——书生气息太重,志向也极其远大,这在娘亲看来便是饱读诗书前程似锦,可这不是我喜欢的呀。

少女的心思有些矛盾,她的视线又落在面前的这张纸上。

别后闲情何所寄?

初莺早燕相思……

乱我心啊!

她取了一张纸来,提笔在纸上写下了一行字: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你若能做到……那就太好了。”

小说《最狂公子》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