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裴姝王佳的现代都市小说《畅销巨作我在系统开直播:祖宗听我讲》,由网络作家“红薯七十二变”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其他小说《我在系统开直播:祖宗听我讲》目前已经迎来尾声,本文是作者“红薯七十二变”的精选作品之一,主人公裴姝王佳的人设十分讨喜,主要内容讲述的是:人:这上面的人讲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所以细胞所谓何物?这东西应该对人是至关重要的。东汉末年,华佗:猴子和老鼠可以用于研究人类疾病?后世具体是怎么操作的?如果猴子真的和人是近亲的话,那是否也可以用作肝肠、心肺的剖析研究?唐朝,孙思邈:单细胞可以独立存活,多细胞的生物却不可以,这又是什么新鲜说法?如何才能看到这个所谓的细胞呢?按照他们的说法,人岂不是也是由这个细胞形成的......
《畅销巨作我在系统开直播:祖宗听我讲》精彩片段
战国时期,扁鹊秦越人:这上面的人讲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所以细胞所谓何物?这东西应该对人是至关重要的。
东汉末年,华佗:猴子和老鼠可以用于研究人类疾病?后世具体是怎么操作的?如果猴子真的和人是近亲的话,那是否也可以用作肝肠、心肺的剖析研究?
唐朝,孙思邈:单细胞可以独立存活,多细胞的生物却不可以,这又是什么新鲜说法?如何才能看到这个所谓的细胞呢?按照他们的说法,人岂不是也是由这个细胞形成的了?
何老师的课程继续:“大熊猫和冷箭竹形态迥异,但它们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
说着,她放出了一段视频:
一只全身黑白二色相间,体态丰满,头圆颈粗,小耳朵,眼部带着两个黑圈圈,圆滚滚的大熊猫坐在地上,两只小耳朵还一耸一耸的。
它一只手捧着一根细细的竹子,然后塞到嘴里,咔哧咔哧地啃了起来,背后还靠着一大捆比较粗的竹子。
憨态可掬的。
视频背景里,有人在喊它“花花,看这边。”
大家就看到这个黑白大团子扭动了一下上半身,它转向了声音发出的地方。
视频里这时发出了很大的欢呼声,大家都在夸“花花,真乖,真可爱!”
看完这个视频,教室里也有一点小沸腾,大家都在惊呼“太可爱了!”甚至还讨论了起来,何老师也没怎么阻止。
裴姝看着这只大熊猫,心里也像要被融化了一样,大熊猫真的太萌了。
古人们也被这只突然出现的不明物体惊住了。
很多人在发问,这个大熊猫是什么东西,怎么长得如此奇特?
有大熊猫分布地区的人:咦,这是不是貊呀?怎么长得如此肥胖?
西汉,薄太后薄姬:咦,这不是我在代国之时豢养的貘吗?后世之人也同我一样喜爱貘吗?也是,这玩意儿憨态可掬,懒洋洋的,看起来十分讨喜。
西汉,刘恒:这东西是不是西南方那边进贡给我大汉的贡品?不知道母后为何如此喜爱,看起来有点憨傻。
唐朝,李世民:咦,这东西的皮不是我在丹霄殿设宴款待多名有功之臣时,用来赏赐给他们的吗?我大唐称呼其为貘,后世之人叫大熊猫吗?
见过大熊猫的古人都在疑惑,看那个视频里面,好像是人为把这东西豢养起来的,他们疑惑为何后世之人要养这东西?
有人在弹幕上把这个问题问了出来。
裴姝看到了,就稍微解释了一下。
某次假期她去大熊猫基地参观,刚好看到有人在科普,就记下来了。
“祖宗们,这东西在我们这个时候叫大熊猫。不知道在你们的时期数量多不多?”
“上个世纪由于人类无限制地开采山林,使大熊猫的栖息地大面积缩减。加上人为地捕猎大熊猫,后来它们的数量变得极为稀少,然后就变成濒危动物了,需要人干预保护它。”
“现在它们已经变成国宝了,大熊猫在全国甚至全世界都非常受人欢迎和喜爱的。”
听到裴姝的解释,某些时期的山民:这玩意儿前几天还从山上跑到我家中,偷了我家里面的铁锅,抱起来就开始啃,还舔上面的铁锈,也不知道有啥好吃的。
它那个牙齿看着可没有那么亲和,可吓死我们一家老小了呢,我们一直以为它们就是吃铁的,所以都是称呼它为“食铁兽”的。
杜甫:曲子里面的北国气魄宏大,雄伟磅礴。我大唐的万里江山不同样如此?可君王只顾享乐,弃祖宗基业不顾,根本不关心黎民百姓,即使我心系苍生也无可奈何。不过,这位教员说得对,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大唐的大好河山不应该被辜负,只要我还活着,就要一直做下去,总有见天日之时。
北宋:
欧阳修:为文以韩公为宗,摒弃奢靡之气,我大宋的诗文就该如此啊!
苏轼:为什么后世老师教授曲子是这样教的?需要讲解得这么细致吗?还一字一词地把意思说出来,不应该是学者自己感悟?虽然是理解了,但是感觉意境全无啊!
李清照:豪放旷达,此人胸襟绝对开阔。这词也是“别是一家”了。
在这些对着《沁园春·雪》课堂各有所思的人里面,有一位比较特殊。
那就是南宋赵昚时期的辛弃疾。
此前,在符离之战中,由于负责北伐的李显忠与邵宏渊不睦,导致宋军大溃,被金人追着打。
此战后,在主和派的压力下,官家派使臣向金求和,随后金宋签订了“隆兴和议”,大宋还要向金人进贡岁币,割地给金,这简直是国之不幸。
辛弃疾等主战派与主和派一直政见不合,他一直主张与金对战,可是主和派的人却以劳民伤财为由劝说官家。
他看不起那些不战而降之人。
明明有这个能力与金人对抗的,但这些人的骨头就是软,什么都还没做,就想着对人俯首称臣。
想到这,他一阵气闷,更过分的是,官家居然忍受金朝的羞辱,与金以叔侄相称。
自己的君主顶着一个“侄皇帝”的称呼,辛弃疾只觉得实在是奇耻大辱。
想当初,官家刚登基的时候,也是满怀锐气的,誓要收回大宋失地。
之前官家明明是站在他们主战派这边的,现在竟然已经偏向了这些软骨头。
几天前他刚向官家献上了《美芹十论》,还向右丞相虞允文上书《九议》,客观地分析了宋金双方的形势,也制定了周密详尽的战术。
希望可以唤起大宋君臣的抗金热情。
可是即使他这么努力了,却没有发挥作用。
他的政治主张并没有被他们放在心上,官家甚至回复他说:“此事不必再议。”
之后几天,他多次上书,都被打回来了。
那个意气风发的官家真的不在了。
想到之前在直播历史课上看到关于对他们大宋的评价“软蛋”,他觉得说的一点都没错。
即使他被夸钢筋铁骨也并没有感到太高兴。
想到这些,辛弃疾一阵悲愤、气闷。
他觉得十分泄气,不知道大宋的出路在哪里了?他们该怎么走?
在听到这首《沁园春·雪》之前,他一直沉浸在这种情绪里,十分迷茫。
可是听到这个宋老师讲的内容后,辛弃疾心里一下就振奋起来了。
没错,这块大好河山不应该就这样拱手让人,他要振作起来。
他的志向是恢复中原,他一直都没有忘。
他现在还年轻,还有时间。
可是具体到底要怎么做呢?
这个时候,辛弃疾迫切希望直播屏能够多放一点关于他们大宋的内容,他想看看从中能不能寻找到破解之法。
直播屏前面,众人都还沉浸在上一个环节。
教室里,宋老师看了看时间,还有十多分钟。
于是她清了清嗓子,说:“同学们,在我们华夏几千年的文化里,拥有壮志豪情的作品有很多。”
“少年时期的朱元璋作出‘天为帐幕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脚,恐踏山河社稷穿。’这样的诗。”
“在穷苦的生活逼迫下,他还能具备这样的斗志昂扬,这样的境界也是令人十分钦佩的。这就是诗词的意义,它可以寄托人的情感,激励人,给人力量。我们国家的文化博大精深,诗词就是里面最璀璨夺目的一颗星。”
“和《沁园春·雪》有十分类似创作环境的,还有一位,那就是三国时期的曹操。”
“这同样是在登山望远时所作,不知道同学们还记不记得?”
同学们表示:这是初中必背古诗,怎么会不记得。
宋老师继续说:“建安十一年,东北方的大患乌桓一族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袁绍的儿子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骚扰边境。次年曹操北伐乌桓,最后大破袁绍,取得胜利,在班师回朝的途中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
“历史就是如此相似,一千七百年后,我们的教员又登高写下了《沁园春·雪》,所以说,古往今来,自古英雄心中多有大境界,所以才能留下佳作。”
“现在还有一点时间,让我们来欣赏一下曹操的《观沧海》,把两首诗词做一下类比。”
说着,宋老师点开了一个视频。
裴姝发现,这段视频是九四版《三国》里面的一个片段。
中考结束后,有很长一段时间她都是呆在家里的,当时她爷爷每天就守着电视看《三国演义》,她想找点其它的东西看看都不行。
她爸妈又不咋让她玩手机,没有娱乐项目,觉得无聊,她就跟着爷爷一起看了。
看前几集的时候她觉得有点枯燥,当时爷爷说她:“连看经典电视剧的耐心都没有,难怪你历史学不好了。”
裴姝气极,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
为了证明自己可以欣赏经典名著,她就耐着性子继续看下去了。
咦,还真别说,在看了几集之后,她还真看出了一点兴趣,前面没咋看懂的地方还重新看了一遍。
越到后面,她觉得这部电视越来越好看,一个假期的时间,她居然把《三国》看完了。
到现在她都还记得里面的很多名场面呢。
所以在看到宋老师放视频的时候,她一眼就知道是哪个情节了。
这段视频只有短短几分钟,可是里面描绘的景象却很经典。
于是各朝各代的人就看到了一个奇特的场面,画中有画,这个画还是动态的。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