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星辰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全文浏览穿越明朝:绑定朝九晚五系统

全文浏览穿越明朝:绑定朝九晚五系统

漫步冷风 著

现代都市连载

主角是林尘朱元璋的精选军事历史《穿越明朝:绑定朝九晚五系统》,小说作者是“漫步冷风”,书中精彩内容是:走偏锋的思路,非其余人所不能及!甚至可以说,现在朝中的臣子,没有一个比得上林尘!朱标道:“父皇,但是林兄不愿入朝做官。”朱元璋的嘴角又是一抽搐,这也没办法,林尘都拿到明面上来说了,自己不死,他不入朝为官!可恶,难道朕在他眼中就这么嗜杀吗?朱元璋感觉有些牙疼,却对林尘有些无可奈何,他有些爱才之心,最为重要的是,林尘很年轻......

主角:林尘朱元璋   更新:2024-06-02 16:23: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林尘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全文浏览穿越明朝:绑定朝九晚五系统》,由网络作家“漫步冷风”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主角是林尘朱元璋的精选军事历史《穿越明朝:绑定朝九晚五系统》,小说作者是“漫步冷风”,书中精彩内容是:走偏锋的思路,非其余人所不能及!甚至可以说,现在朝中的臣子,没有一个比得上林尘!朱标道:“父皇,但是林兄不愿入朝做官。”朱元璋的嘴角又是一抽搐,这也没办法,林尘都拿到明面上来说了,自己不死,他不入朝为官!可恶,难道朕在他眼中就这么嗜杀吗?朱元璋感觉有些牙疼,却对林尘有些无可奈何,他有些爱才之心,最为重要的是,林尘很年轻......

《全文浏览穿越明朝:绑定朝九晚五系统》精彩片段


对朱元璋而言,经过这些天与林尘的交流,这个县令,当真不凡!

虽然有点放浪形骸,但做事不拘一格,而且眼光之长远,解决问题剑走偏锋的思路,非其余人所不能及!

甚至可以说,现在朝中的臣子,没有一个比得上林尘!

朱标道:“父皇,但是林兄不愿入朝做官。”

朱元璋的嘴角又是一抽搐,这也没办法,林尘都拿到明面上来说了,自己不死,他不入朝为官!

可恶,难道朕在他眼中就这么嗜杀吗?

朱元璋感觉有些牙疼,却对林尘有些无可奈何,他有些爱才之心,最为重要的是,林尘很年轻,与自己儿子一般大, 等到标儿登上帝位,那么有林尘的辅佐,必然能让大明兴盛。

“罢了,先回去吧,先将这件事解决。”

朱元璋与朱标回到了南京,第二日早朝。

朱元璋沉声问道:“诸位爱卿,此次南北学士榜单之争,如何解决,诸位爱卿,可有法子?”

下方臣子互相看了看,这谁敢站出来?

还是李善长道:“陛下,臣认为,郑思桥罪不至死,他作为翰林学士,为大明兢兢业业,臣认为,将他剥去官职,贬为庶民,流放岭南即可,至于争榜,臣认为,可以酌情从北方士子之中,挑选几名士子出来,额外划入榜单。”

这个惩罚,放在其余朝代来看,那绝对是极为严厉的处罚,但在明朝,真的太仁慈了。

李善长也认为自己的这一条措施,应当能让朱元璋满意,原因也很简单,能满足朱元璋的面子,又能解决南北士子争榜。

朱元璋却是看向其余人:“胡惟庸,你说说。”

胡惟庸道:“臣认为,额外划出士子的法子,有所不妥,进士榜已经定下取士多少,若是再额外选出士子列入榜上,岂不是影响榜单公平性,所以,臣认为,此事应该重新考试,如此才公平。”

朱元璋看向汪广洋,汪广洋无奈:“陛下,臣也认为,此事应当重新考。”

朝堂之上,其余臣子更是不敢多言,朱元璋的淫威已经是在臣子之中出现,所以朝堂上,能自保就自保,绝对不要多言,否则到时候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朱元璋摇头:“不堪大用,传旨,经过核查,此次南部士子榜单,维持原样,所录取士子维持不变。”

此言一出,朝堂上的臣子,有些哗然,朱元璋竟然这样做,怎么又改变了?

他一开始不是要维护北方士子的利益吗?

但是朱元璋又是继续说道:“新设北方榜,让所有北方士子重新考,北方士子择优,列入北方榜,自此以后,双榜并行,让郑思桥继续负责此次监考,若是此次监考还出了岔子,朕要他的脑袋。”

朝堂上的其余臣子,听到这番话都是眼睛睁大,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李善长仔细品味了一下朱元璋的措施,不由眼睛一亮。

“陛下此举,当真聪明啊,完美化解了南北地区的矛盾,但是此举,似乎不像是陛下想出来的。”

李善长有些疑惑:“难道说,有人在背后给陛下出谋划策不成?”

这也不怪李善长多想,毕竟李善长是朱元璋起兵就跟着他了,对他真的太熟悉了,朱元璋的智谋,想不出这种计策出来,如此巧妙的计策,首先保全了南方士子的利益,而后也满足了北方士子的诉求,让南北士子不再冲突,再次就是又彰显了仁义,让翰林学士郑思桥能够活下来。

妙,实在是妙。

这种双榜法,到底是何人想出来的?

汪广洋眼中也是有着疑惑,不过现在再说其余的也没用,还是谢恩好了。

这一次南北榜单风波,就如此消弭于无形,翰林学士郑思桥,从监狱中出来后,官复原职,而且按照朱元璋的命令,甚至还额外赏赐了一些物品。

这让郑思桥是感激涕零。

半月后,风波平息,双榜同时放出,还是郑思桥监考,这一次,那些没上榜的北方士子,说不出话来了。

今日,朱标来到朱元璋御书房,只见到朱元璋正看着书桌的奏折,满是皱眉。

朱标道:“父皇,怎么了?”

“这些臣子,真是气死朕了,一篇好好的奏折,竟然大半都是溜须拍马,全是废话,看得朕肝疼,但是你说里面的谏言没用,却又有几条不错的,这种在垃圾里翻宝物,鱼目里混珍珠,让朕眼睛都花了。”

朱标哑然失笑,朱元璋气愤道:“来人,将中书郎王敏喊来,让他来给朕念。”

王敏当即就是过来了,开始念了起来,朱标站在一旁,他也好奇,这让自己父皇恼火的奏折,到底写了什么。

结果,王敏这一念就是足足半个小时,念了足足一万多字!

然后,几乎全是废话!

朱元璋怒道:“不用念了,虚词失实、巧文乱真,朕甚厌之,去将茹太素给朕打一顿。”

朱标目瞪口呆:“父皇,茹太素毕竟年纪大了。”

“不影响打他板子,下次他要是再写这种奏折给朕,朕要打得他屁股开花!”

太监连忙过去。

中书郎王敏也是下去了。

朱标这才说道:“父皇,这是李善长他们最终拟定出来的大明宝钞发行之法。”

朱元璋接过来看了一下,朱标在旁边继续说道:“此次重新拟定讨论,儿臣将此前上元县林县令的话说了一遍,稍加改进,但具体如何改进,却不得而知,与此前没有多少差别。”

朱元璋看完整个发行法,叹道:“大明铜荒,必须要用宝钞来代替铜钱,那林县令对此一清二楚,只是可惜朕听不太懂。”

朱标问道:“要不,父皇,咱们再去一趟上元县?”

“不必,难道朕还解决不了这件事吗,那上元县令,瞧朕不起,朕不需热脸贴他的冷屁股,直接发行。”

朱标有些犹豫,不肯出去,过了好一会,朱元璋道:“去啊。”

朱标叹了口气:“是。”

但刚要走出去,朱元璋又是道:“回来!先按照那上元县令所说,进行什么试点,先就在南京城发售,看下是否会出问题。”

朱标眼中有着喜色:“是!”


朱元璋沉吟了一下,点头:“可以。”

于是,朱元璋便是见着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走出县衙大门,将大门重新关上。

“这位老爷,请跟我来吧,老朽走得有些慢,还请见谅。”

朱元璋跟在身后,朝上元县外走去,沿途还有不少百姓,与这位管家打招呼。

“徐伯,我家种植的西瓜快熟了,你来摘一点带给县太爷吧。”

“徐伯,我家酒楼新做了一种菜,回头喊县太爷来吃啊。”

徐伯都是笑着回复;“好的,我会和老爷说的。”

朱元璋与朱标跟在身后,见到这一幕,也是心中有了些好奇。

“父皇,这县令,似乎颇得人心啊。”

朱标低声道。

朱元璋皱着眉:“标儿,万万不可被表面所迷惑。”

他内心还是不相信官员的,又是问道:“徐伯,县太爷很受百姓欢迎吗?”

徐伯一边走,一边笑道:“这位老爷,那是肯定的,县太爷对我们可好了。”

“哦?怎么个好法?”

朱元璋问道。

徐伯道:“县太爷见到我年事已高,家中又无儿女,便让我在县衙做事,帮着喂养鸡鸭,每月我还能领取一些俸禄。”

朱元璋这一刻,脸上倒是有了诧异之色。

徐伯却如同被打开了话匣子,又是说道:“还有啊,我家老爷说了,县衙中的捕快也不容易,休息两日,让他们也可以接点私活,养家糊口。”

朱元璋哼了一声:“养家糊口?我看是官官相护。”

话音刚落,前面一个年轻人背着一个大篓子,正从街道过来。

“徐伯。”

徐伯笑道:“刘四郎,你又去采草药去了?”

“是啊,采草药,换点钱,我爸卧病在床,总得换点钱。”

徐伯点头。

朱元璋皱着眉头,朱标却是有些内心颔首,这是一个好官,一个官好不好,看下他治理下的百姓就知道了。

又走了没多久,却是见到上元县街道附近,许多店铺门口都摆着热粥,还有一些流民,正在这里吃粥。

徐伯见到朱元璋他们在看,不由说道:“这也是县太爷的措施,最近流民多了一些,他就让人施粥,让流民也能吃得上饭。”

朱元璋的脸色算是好看了一些,朱标倒是问道:“上元县,收纳多少流民了?”

“应当有两千人了。”

“如此之多的流民,能吸纳吗?”

朱标有些惊了。

徐伯笑道:“这位少爷,县太爷发明了不少东西呢,有酒厂、还有鸡精厂,还有专门的养猪、养鸡场,都需要人手,更何况,上元县还有许多没开垦的土地,能吸纳的。”

朱元璋脸色缓和不少,心中准备举起的铡刀,也是稍微放下了一些。

最起码,这不是一个昏庸的官吏,对百姓不错,如果能说出不理政务的理由,他是不会杀人的。

又往前走了没多久,却赫然是来到了学堂处。

朱元璋朝里看了一下,发现上元县的学堂有些不同,还有一个大型操场,此刻许多孩童就在操场之中活动。

“不错。”

朱元璋微微颔首。

他是很重视教育的皇帝,最近也一直在筹措教育改革,但却不知道如何下手。

徐伯笑道:“这位老爷,这学校,还是县太爷下令翻修扩建的呢。”

“为何要扩建?”

朱元璋问道。

“因为流民多了,孩子也多了,县太爷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所以就下令扩建了。”

“好。”

朱元璋脸上算是有了笑容:“你家县太爷,倒是一个好官。”

他心中的铡刀,又是稍微降低了那么一些。

很快,出了上元县,便是一望无尽的田野,远处还有村庄。

徐伯带着朱元璋两人,便是往一处湖泊过去。

朱元璋跟着,等来到野外河流边上,河流汇进一条湖泊,景色非常美,那里正有一个男子,坐在那里,安然钓鱼。

见到此情此景,朱元璋又是眉头拧了起来,虽然这是一个好官,可他不听命令,别人在处理政务,他竟然在钓鱼?

还是该罚。

徐伯走去说了一些,林尘起身,见到来的两人,也是有些诧异。

他也没动,只是笑着说道:“二位来寻我,不知有何事?”

朱元璋走了过去:“好雅兴。”

林尘一笑:“闲着无聊,见笑了。”

朱元璋哼了一声:“有这个钓鱼的功夫,为何不开衙门处理政务?”

林尘有些诧异:“敢问阁下是?”

“我姓黄,京师御史台的御史。”

林尘哦了一声,心放了下来,既然是下面官吏那就好办多了,毕竟所有官员在朱元璋的高压下,都心有戚戚焉,一般不会互相告密。

“黄大人,我七天处理五天政务,这很合理吧?再说了,我将上元县治理得如此之好,也没耽误事,休息休息怎么了?”

朱元璋有些气结,朱标连忙过来:“这位县太爷,但皇上有命……”

林尘微微一笑:“陛下的命令,那是完全不把官员当人看啊,一年只休息三天,资本家都没这么黑好吗,官员也是人,官员也需要休息啊,一年365天,只给3天休息时间?难道你们不知道,只有劳逸结合,才能让效率最高吗?”

朱元璋拧着眉头:“其余人能干,为什么你不能干?”

林尘嗤笑:“你以为其余人想天天干?还不是被老朱逼的,我七天只干五天,老朱又没给我加班费,我为什么要额外给他打工?”

“你身为臣子,如何能不听命令?”

朱元璋有些气炸了,林尘呵呵一笑:“那也要看是好的命令还是坏的命令了,我就说句实话,当今陛下,若论军事成就,的确是千古一帝,但要说到治国,简直就是乱弹琴,小孩子过家家般的水平。”

朱元璋脸色很不好看,他压着心头怒火,沉声问道:“为何如此说?”

“就说他对官员的态度,他走向了两个极端,认为官员就应该是拿鞭子抽,认为要时刻压迫他们,水至清则无鱼,这个道理都不懂,而且官员是执行命令至关重要的一环,作为上位者与领导者,最该考虑的,应是提升效率最大化,需要一定的灵活变通,需要让上面的命令传达给百姓。再说了,百姓是子民,官员就不是子民了吗?”

朱元璋嗤笑:“不过是维护官员的借口而已。”

林尘也是哈哈一笑:“这位大人,那我就再谈谈其余几个措施,譬如朝廷最近要施行的立钞法,大人可有所耳闻?”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