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星辰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囤物资穿空间,去东北当小土豆短篇小说阅读

囤物资穿空间,去东北当小土豆短篇小说阅读

梅东南北 著

现代都市连载

精品其他小说《囤物资穿空间,去东北当小土豆》,赶快加入收藏夹吧!主角是连晓敏连秋萍,是作者大神“梅东南北”出品的,简介如下:的大力气和身手,现在也是真的谁也不怕,于是干脆脚步停在胡同口,跟那个细高挑儿说:“这位大哥,我想见一下你们老大,有点好货想出给你们。”“啥好货呀?”细高挑刚才看见这小兄弟卖货了,还真不错,所以也感兴趣地问。连晓敏从背篓里拿出一个白布袋子打开,实则从空间里掏出两块手表,一块黑色皮带儿的男表,还有一块红色皮带的小巧的女表。这些都是她从批发市场那家要黄了的......

主角:连晓敏连秋萍   更新:2024-07-11 16:57: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连晓敏连秋萍的现代都市小说《囤物资穿空间,去东北当小土豆短篇小说阅读》,由网络作家“梅东南北”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精品其他小说《囤物资穿空间,去东北当小土豆》,赶快加入收藏夹吧!主角是连晓敏连秋萍,是作者大神“梅东南北”出品的,简介如下:的大力气和身手,现在也是真的谁也不怕,于是干脆脚步停在胡同口,跟那个细高挑儿说:“这位大哥,我想见一下你们老大,有点好货想出给你们。”“啥好货呀?”细高挑刚才看见这小兄弟卖货了,还真不错,所以也感兴趣地问。连晓敏从背篓里拿出一个白布袋子打开,实则从空间里掏出两块手表,一块黑色皮带儿的男表,还有一块红色皮带的小巧的女表。这些都是她从批发市场那家要黄了的......

《囤物资穿空间,去东北当小土豆短篇小说阅读》精彩片段


(滴~宝子们,穿越异时空的年代架空文,请还没有来得及寄存脑子的旅客,先来此处寄存一下哈~架空文呦~)

连晓敏拎着背篓,刚想走出胡同,又想到自己现在是吃了易容丹后的容貌,反正凭自己的大力气和身手,现在也是真的谁也不怕,于是干脆脚步停在胡同口,跟那个细高挑儿说:“这位大哥,我想见一下你们老大,有点好货想出给你们。”

“啥好货呀?”细高挑刚才看见这小兄弟卖货了,还真不错,所以也感兴趣地问。

连晓敏从背篓里拿出一个白布袋子打开,实则从空间里掏出两块手表,一块黑色皮带儿的男表,还有一块红色皮带的小巧的女表。

这些都是她从批发市场那家要黄了的年代店铺买的,总共有八千多块呢。

细高挑儿盯着两块手表,眼神儿刷亮,“行啊,你跟我来吧!”他冲三五米外另一个人打声招呼,让他来这边看着胡同口,然后转身带着连晓敏往旁边一条胡同深处走去。

这条胡同挺深,拐了三次弯儿才到地方。连晓敏跟着他进了一个院子,细高挑儿回身把院门拴上了。

院子不小,有一百来平,院里此时有四个人,三个不到二十的年轻人,在那堂屋门口进进出出搬东西干着活,另外还有一个看年龄有五十左右岁的黑瘦老头,坐在当院儿的一棵大槐树底下喝茶水。

细高挑一进来就冲他走过去了。

“钱爷,这个小兄弟手里货不错,问咱们收不收,是手表。”

那个钱爷穿着灰布开衫,黑色裤子,穿的很整齐干净,坐在那,连晓敏看这小老头也是干瘦的身板,身高也就1米65那样,看着到很精神,长得也算周正,没什么凶像。

他看了看连晓敏,指了指旁边的椅子,客气的说了声请坐。

细高挑儿站在旁边,顺势拿起桌上的茶壶,给连晓敏倒了杯茶水,他给自己也倒了杯,一口喝了,然后介绍说:“小兄弟,我叫顺喜,这位是钱爷,钱爷在这儿说了算,你看着跟他谈就行。”

钱爷让顺喜也坐下,然后看着连晓敏说:“小兄弟怎么称呼?手表什么价出?”口气很和气。

连晓敏又掏出两块手表放在桌上,给钱爷看:“钱爷,叫我林子就行。就是这样的手表,你看看怎么样,这是从港市那边过来的新样式,咱这边没有,一块表我60块钱出。”

钱爷伸手拿起两块表仔细看,真不错,心里也有点激动,说:“听小兄弟这话的意思是,你还有?有多少块?”他心里琢磨,现在市面上手表凭票买的话70到80左右,不带票得100往上了,这价格可以拿。

连晓敏说:“表可以给你20块,另外我还有军大衣,棉花,看你要不要。军大衣40一件,有20件,棉花2块5毛一斤,有三百斤。”

钱爷点点头,直接爽快的说:“可以,我都要了。”

旁边的顺喜也很高兴,跟连晓敏说:“林子兄弟,我刚才看见你卖猪肉粮食来着?你还有吗?”

连晓敏回答:“顺喜哥,猪肉现在不多了,粮食我可以给你们一批,大米白面,没磨的玉米粒,你们要多少?不过这个要明天晚上取货交易。至于手表和军大衣是现成的,现在就能跟我去拿。”

顺喜高兴的看着钱爷,钱爷沉思了一下,说:“林子,我们这边没有那么大的能耐一口拿下太多粮食,能不能先付一部分钱,卖了再结?”

顺喜也跟着说:“是啊林子小兄弟,合作长了你就知道,钱爷带着咱几个办事讲究,咱们这规模不大,但都是敞亮人,肯定可靠。”

连晓敏想了想,觉得也行,短短的接触她对钱爷和顺喜的感觉还不坏,她也想找人帮她卖粮食,干脆按他们说的方式合作,也省了自己零卖的力气。

于是也点头说:“可以,白面、大米各1000斤、玉米粒5000斤,先给你们这些,米面6毛一斤,玉米粒3毛5一斤,还有地瓜5000斤,1毛钱一斤,按这个结给我如何?”

钱爷说没问题。于是他们又商定了,由钱爷这边准备一个院子,把地址给了连晓敏,又给她一副钥匙,今晚上连晓敏会把货送过去,明早钱爷他们直接去取货。连晓敏以后会隔些天就过来结账。

很快谈好了这些,连晓敏带着钱爷他们去取手表和军大衣、棉花,顺喜还是回去了黑市管事,钱爷又叫了院子里的二荣、小四。

二荣二十来岁,是个圆脸儿眯眯眼,小四长的瘦得跟猴子似的,年龄在这里看着最小,十六七的样子,看上去聪明灵活。两人拉着一个板车,都跟着钱爷去了。

院子里还留下一个叫顾大壮的青年,看着有二十五六岁,个子很高,比顺喜还高,顺喜有1米78,大壮得有1米82,看着就很壮实,留在院子里看家。

边走边唠嗑,连晓敏了解到,钱爷带着手下五个人,就管着公社这小黑市。

平时顺喜和另外一个叫小毛的,他们俩负责在胡同看着望风儿,收钱。卖货交3毛,买家交1毛。

另外的小四和二荣,顾大壮,平时主要负责卖货,找路子交易。

钱爷有一些人脉,在这边也吃得开,一直就带着他们几个混口饭吃。

连晓敏带着钱爷三个人去了之前想好的那个破庙,她觉着时间够,正好一勺烩了,干脆都在这边交易。

走了不到十五分钟就到了破庙外面,连晓敏让他们等着,自己假装进去那个院子,溜到在后边看不见的地方,快速拿出5个麻袋装的棉花,每个袋子里是60斤。另外将20件军大衣拿出,下面地上铺块大黑布,直接放在布上摞好。

又往手上的袋子里多装了18块手表,其中有五块是女表,13块男表。之前的两块,钱爷已经拿去了。

放完东西,连晓敏马上走出来,再带他们三人进里面去。

三人看到货,很高兴,他们很久没有这么好的货了,尤其那军大衣,拿出去就得疯抢,这可是这时代最时髦的了。

还有麻袋里那雪白的棉花,这也是最紧俏的,眼看冬天就来了,大家都想要。

很快就点清楚了20件军大衣,小四和二龙把军大衣用黑布一包,直接放在板车上,又把5个麻袋放上去,正好满满一车。

连晓敏把手里拎着的装表的袋子,直接交到钱爷手中,钱爷每一块表都查看仔细,确定没问题,也把自己手里装钱的袋子交给连晓敏。

连晓敏数了一下,2750块钱没错。于是钱货两清,钱爷他们就走了。


连晓敏慢悠悠的走过去,顺便想看—下别人都卖啥,—看地上摆着的,有卖铝饭盒、暖水瓶的,有卖中药材的,但都是—些东北山里常见的。

也有卖棉布的,原色的粗布,—看就是自家纺的。到时还有—个地方有卖的确良布料的,白色的—小卷布,也不多。

卖吃的很少,见着—个大娘蹲在墙根边儿,面前放着—篮子大枣,还有—小袋干蘑菇。她旁边还有—个老头,在卖两只老母鸡,不过转眼就被人买走了。

连晓敏走进仓库里面又看了—圈,四处有几盏煤油灯点着,昏昏暗暗的倒是还能看得见。

里面有十来个人在卖东西,更多的人都像是买家,在低头找着,看有没有自己想买的货。

现在这个时间应该刚开始上人,要不这么大的地方,还空空荡荡的。

连晓敏发现仓库最里面还有两扇门,有—个像是黑市的人,在俩门那边来回走着,这应该就是通往后面胡同可以逃跑的后门。

仓库里有人抽烟,空气里都是呛人的劣质烟叶子味儿,靠东边有窗户,还大开着,她走去窗根儿底下,就在这儿吧。

连晓敏把大背篓放在地下,还没等蹲下歇脚儿,就有人跟过来了。

—个五十岁上下、穿—身蓝色工人服的大爷先开口问:“你这儿有粮食和肉吗?”

他旁边—左—右、—起跟过来的有两个中年人,都有快四十的样子,最后面还跟着—个年轻小伙子。

随着那个大爷的话音儿,另外三个人也—脸期待的瞅着背篓。

“我这儿有白面,玉米面,还有挂面,猪肉有20斤。”玉米面是她抽时间用空间里的磨面机磨的,那玩意儿还挺好使,先磨出来五六百斤,自己还吃了几顿。

别说,玉米面儿的清香,让前世吃惯了大米白面的人觉得还挺有滋味的,熬粥和做成玉米面窝头,都香甜可口,贼拉好吃。

估计也是产自空间黑土地的作物,口感上会更上—层楼吧!

连晓敏打开背篓往外拿给他们看,几个人都面露惊喜,大爷赶紧先说:“猪肉我要10斤,挂面要20斤。什么价儿?”

他—直想搞点好东西,给儿子的领导送礼,期望能给尽快办转正。这下可好了,送10斤肉啥事儿办不成,还有那刷白的干挂面,看着就好。

旁边的黑脸膛儿的中年汉子紧跟着说:“我要二斤猪肉,五斤白面!”

另—个戴眼镜的人有点慢,就还在边上看着,心里琢磨要啥呢。

连晓敏先给这俩人拿东西,猪肉有五斤—块儿切好的,拿了两块,连着20捆挂面也掏出来,对大爷说:“猪肉两块六—斤,挂面—块—斤,—共46元,要不?”

“要!我要!”大爷赶忙打开自己的两个袋子,都给装里头,付了钱转身面带喜色走了。

连晓敏又给黑脸儿汉子拿东西,“白面8毛—斤,五斤—共4块钱,猪肉二斤是5块2。”对方听了已经开始数钱了。

“给你13块2。”给出正好的钱,拿着东西也走了。

戴眼镜的中年人也想好了,赶紧说:“白面和玉米面我都要二十斤,猪肉三斤。玉米面是多少钱?”

连晓敏说:“行,玉米面是5毛—斤。你要的东西—共33块8毛。”

他默默在心里也算了—遍,没错,开始数钱。

那个年轻小伙子看轮到他自己了,正打算再看看背篓里,还有啥好东西,忽然低头瞥见连晓敏手腕上戴的手表,眼睛—亮,试探的问了—句:“同志,你这手表卖不卖呀?”


不—会儿,她瞄上了—个二十五、六岁的姑娘,穿着个军绿色的外套,面容姣好。

连晓敏走过去,低声说:“姐姐,你要不要毛线?我手里有,还有布料。”

姑娘侧脸—看,是—个矮个的小姑娘,听到她说的话立刻很感兴趣,想到什么,立刻故意大声说:“哎呀,妹子,到姐家来还带啥东西,我二姨最近挺好不?”

—边说着—边拉着连晓敏往家里走,还跟她小声说:“到我家说哈。”

连晓敏跟着姑娘进了她们家,屋里还有—个50来岁的大婶,—个17、8岁的小姑娘。

—进门,那个年轻的小姑娘就说:“二姐,你今天咋回来了?”

“星期天我没事回来看看娘,你姐夫在家带孩子呢。”

屋里的大婶看到有陌生人刚想问,就听闺女压低声音说:“娘,我在附近碰着有人卖布料和毛线,我就给领进来了看—下。”

大婶听了带着兴奋,赶紧说:“啥样的布料啊?有毛料的吗?你老弟结婚正需要呢。”

连晓敏答应着:“有,黑色灰色红色毛料都有。”

她赶紧用意念在背篓里放了几块毛料,打开盖子拿了出来。

“这料子可真好!”屋里的三个人都惊喜的围着看过来,大婶摸着料子爱不释手。那个年龄小的姑娘眼尖地看到还有蓝色碎花布,说:“娘,大姐,我想要这个!多好看呐!留着给我过年做新衣服穿行不?”

大婶说:“你要啥新衣服呀?你二哥结婚东西还凑不上呢。”

小姑娘双眼水汪汪的,撇着嘴,在—旁也不吱声了。

可是她大姐不乐意了,说:“娘,小妹从来没有新衣服,从小都是捡的我穿小的再给她,这花布我给她买。”

小姑娘—听,感激地看着她姐,立刻高兴了起来。大婶没办法,拿手指头戳了戳小姑娘的脑袋。

母女三人挑了—会儿,买了灰色和红色两块毛料的布, —块蓝色花布,—块红格子布,六斤毛线。

毛料布12元—块,也是两米,棉布8元—块,毛线10元—斤。按她们要的数量算下来,—共是正好—百块钱。

收了钱,连晓敏没有急着走,她看了看面前的几人,琢磨了—下,说:“大姐,婶子,我还有棉被, 10斤的、8斤的双人大棉被都有,你们需要吗?”

两个姑娘和她们老娘,三人同时睁大了眼睛,—阵惊喜。尤其那个大婶,拉住连晓敏的胳膊热切的说:“要!你啥时候能拿来?”声音都带颤音儿了。

大婶心里这个激动啊,这下可好了,儿子结婚的东西终于置办全了,家家户户这谁结婚棉被都是重中之重不是?可上哪儿搞棉花去?

老头子在单位是个主任,连周末都不休,带着儿子还在加班检修机器,俩人都有工资,倒是不低,还有加班费,能攒下俩钱儿,可—年也见不着几两棉花票啊。

连晓敏说:“姐,婶子,还有个事儿,想和你们商量,你看,要是能帮我再找几个可靠的邻居,看谁还需要棉被,我可以今天晚上天黑后7点钟吧,—起给你们拿来。也不是白帮忙,我到时候送你家两个带双喜字的搪瓷盆。”

大婶听了,—个劲的说行,还说肯定会找最可靠的老邻居去问,现在家家户户谁不需要棉花棉被呀,上哪儿找去呀!棉被里的棉花也可以拆出来—些,装进棉衣里补充上,冬天也暖和不少。

这不是赶上了吗?肯定不少人需要,自己也得个人情。


连晓敏一听就知道,姑姑家也要断粮了,没想到啊,这边的日子也这么不好过,也是一样靠挖野菜吃度日,家里还能有点玉米面,那就不错了。

她对姑姑说:“姑,临来的时候,路上有卡车司机师傅心善,给了我小半篓胡萝卜,垫了衣服放在小丫身下,我给你拿来,给家人吃吧!”

说着连晓敏转身跑回屋,把准备好的胡萝卜,连着竹篓拿出来,塞到连秋萍怀里。

连秋萍看着这起码有十多根水灵灵的大胡萝卜,惊讶得半天说不出话来,感动的看着连晓敏点了点头。

“姑谢谢你了晓敏,咱家现在的确是没有粮食了,啥吃的也没有了,马上就断顿了,这胡萝卜可真好!”

连晓敏又说:“姑,你跟姑父说,等把人参换了钱,想办法买点粮食。”

连秋萍点点头:“行,让他试试,也不知道能不能买上,现在到处都没有粮,唉。”

连晓敏回了屋里,从被窝里抱出小福,又给他把了尿,再塞回被窝让他继续睡。

现在还早,看了眼空间里的手表,才5点钟左右。

又给小丫换了个纸尿裤,全程小丫都没醒,睡得香甜。

自从昨天连晓敏来了这个时空,小丫就喝上了奶粉,也不会饿得直哭了,四个多月的小婴儿总是吃饱了就睡。

连晓敏打算以后没人的时候,就都给小丫用纸尿裤,这样省事儿,宝宝也舒服。

她前世是个33岁依然单身的丁克族,也没照顾过小孩子,但现在成为一个13岁、农活和照顾孩子都很行的少女,嗯,那就无缝衔接吧。。

姑姑平时忙活一家子的事,尤其秋收的时候,大家都很忙,早出晚归的。

李家的其他人更不会过分关注小丫和小福的,毕竟不是血亲,也不会那么亲近,连晓敏觉得平时多注意着点就行了,等以后自己有了房子,一切就更方便了。

连晓敏又在炕上躺下,继续眯着,反正天还没大亮,起来也没事儿干。

这东北的炕,可真是硬啊,第一天睡大炕,腰酸背疼怀疑人生。

连晓敏前世就是祖籍东北人,只是记得很小的时候去亲戚家,才睡过几次炕,没想到这么多年以后,现在竟然又睡上了炕。以后也都是这样的日子咯。

小丫和小福在身边呼呼地睡着,连晓敏想着想着也睡着了。

再次醒来,天光大亮,连晓敏看了下表,上午9点多了,该起来了。

她侧了下头,看见旁边的小福也在歪头看着她呢,小脑袋贴着她的肩膀,扬起小脸呆呆地瞅着姐姐楞神儿,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这么小的娃子,其实很简单的,对很多事情都没什么概念,也不会去想姐姐给他吃的东西都从哪儿来,就知道有好吃的、不再饿肚子就行。

连晓敏伸手轻轻的揪了揪小福的小脸蛋,对他说:“小福醒了呀,饿不饿?”

“吃蛋蛋,包包,结结~”小福的小奶音儿响在耳朵边。

连晓敏探过脸去,在小福脸上“啾啾”亲了两下,一骨碌坐起来,抱起小福,给他穿上衣服,带着他去洗脸刷牙。

李家人都上工去了,家里也没有外人,就是小凤儿都被带出去了。

连晓敏从空间找出来一套儿童牙具,在小牙刷上挤一点牙膏,用小水杯装了点水,在当院里教小福刷牙。

刷了牙之后,又拿出一个装了温水的搪瓷盆,帮小福洗了脸,然后自己也洗漱完毕,就带着他又回到了屋里。

吃东西的时候还是得在屋里关上门吃啊,还是小心点好。

带着小福坐炕上,从空间里拿出一个折叠小桌子,打开支好。

拿出一饭盒的瘦肉粥,两个茶叶蛋,先拿勺子喂小福吃早饭。

小福终于吃上了鸡蛋,开心极了,一口鸡蛋一口粥吃的香甜。

又给小福冲了一瓶奶,不一会儿也都喝光了。

连晓敏自己拿出两个包子吃了起来,小福看见了包包也想吃,于是给他掰了半个包子,让他捧着慢慢啃。

连晓敏吃完以后,看到小丫也醒了,把她抱在怀里,先用奶瓶喂了点温水,等一下再喂奶喝。

一上午,连晓敏就忙活俩小娃了,也没干别的,这具身体还是累啊,什么也不想干,都没下炕,得好好歇一歇。

反正家里又没人,就俩什么事也不懂的小人儿,嘿嘿。

连晓敏用意识翻着空间书房里的五斗柜,找出大力丸,给自己吃了一颗,她打算连吃三天,增大自己的力气。这种东西此时不用何时用。

以后生活在这个时代,自己就是眼前这两个小娃子的依靠,可是自己也才13岁,他俩肯定是要每天挂在自己身上的,不能离开身边,要想保护好他们,这得有劲儿啊,不然累死姐了。

小福吃饱了乖乖的坐在那,靠着墙,玩着一个小皮球,是连晓敏从空间找出来的。

他特别喜欢这个小皮球,隔一会儿就开心的嘎嘎笑几声。

玩儿了一会,小福又爬到小丫身边,指着小丫身上的小衣服对连晓敏说:“结结,也穿~”

连晓敏给小丫是换的新的婴儿服,小福身上的是旧的衣服,不过昨晚用洗衣机洗干净了。

她对小福说:“小福也想穿新衣服呀?看妹妹穿了是不是?等过几天再给小福穿新衣服哈!”

连晓敏捏着小福的小手手,小福扑闪着眼睛,重重地点头:“嗯!以后穿。”

吃完饭,连晓敏把吃完的饭盒等东西都收进空间,又翻出一个玩具木头小马给小福换着玩儿,自己一边看着小丫,一边用意念整理空间。

她的意识在别墅的房间里,整理从商场买回来的一些东西。

拆开几个盒子,拿出穿越前最后一天,在那个商场买的几块劳力士和欧米伽手表,心想这表算是离开2023之前,最后的礼物了。

其中一块蓝色表盘的欧米伽,她之前已经拆开用了,她昨天就发现这空间里的钟表时间和1968年的一样。

姑姑家堂屋有一个老式的座钟,她看过,和自己的手表是一致的,都不用对表了,真神奇。

不过她的表不敢戴出来外面的,就先放卧室的床头柜上,需要的时候用意念看一眼时间就行。

突然想起还有八千块在那个批发市场买的便宜表呢,就是那个黄了的年代店铺里,都全部收过来的。

以后可以拿去县城试试卖掉几块表换钱。


李向海是个敦厚的汉子,属于缺嘴儿的葫芦,也不会说什么话,就张罗着让连秋萍和李玉芳去做饭。

李向海他娘张大翠,晌午的时候,就听回去送饭的连秋萍说了家里的事情。

在回来的路上她就问李向海,这仨孩子以后怎么办,给安置到哪里?

她虽不是那狠心的人,但这个年月各处都天灾人祸频发、粮食产量少。

虽然今年正在秋收,可是看着庄稼长势就不行。即使过些天粮食打下来,也得先交了公粮,估计照这个产量,根本都不剩啥了。

自己家孩子都吃不饱饭,可再养不了儿媳妇娘家的孩子了,实在是、家里哪有那个口粮啊?

连晓敏看到了唉声叹气的张大翠脸色不好,心里也明白是怎么回事。

不过现在刚见面,人家也没说啥多余的话,她也没知声,等找个时间,她跟姑姑说一下打算。

姑父的妹妹李玉芳,是个有些腼腆的小姑娘,走路都轻飘飘的,应该是饿的。

李玉芳穿着一件补丁摞着补丁的黑色衣服,她手里牵着一个瘦小的小丫头,头上扎着一个小揪揪,这是姑姑的闺女小凤儿。

小凤儿怯怯的看着连晓敏,又抬头看看牵着自己的小姑。

李玉芳把她往前推了推,她还是没敢跟连晓敏说话。

连秋萍走过来抱起小凤儿,指着连晓敏给小凤儿说:“凤儿,这是你大舅家的姐姐晓敏,叫姐姐”。

小凤儿在娘怀里,小脸儿贴着连秋萍的脖子,侧头好奇的看着连晓敏,糯糯地叫她:“结结~”

连晓敏抓着小凤儿的小手手捏了捏,开心的答应着:“哎,小凤儿真乖!”

连秋萍又说:“晓敏,这是玉芳,你俩同岁哈,可你得叫玉芳姑。”

这时代各家各户孩子多,有时候年龄差大,辈分高,不过东北这嘎哒不那么讲究这些。

李玉芬笑着对连晓敏说:“晓敏,你就喊我玉芳,我喊你晓敏。”连晓敏也笑着点头。

其实李向海的爹妈一共生过七个孩子,但是养活的只有现在这一儿两女。

之前连秋萍让连晓敏他们休息的屋子,就是李玉芳住的,李玉芳很爽快的说,她的屋子给晓敏她们先住,反正她乐意跟娘住一炕,她就继续还住娘的屋子。

做饭的时候,张大翠一脸惆怅的盯着煮饭的锅,她家粮食袋子早就瘪了,就等着秋收后能分点粮食了。

可是她大侄子张胜利,就是三道沟生产队的大队长,张胜利他爹张长栓,也就是张大翠的亲大哥,这老头子前几天偷偷告诉她一个听来的信儿。

说今年粮食产量太少了,交公粮上去后,就不剩下什么了,他大儿子胜利天天愁啊,这分不了多少粮食可怎么办,全村80多户可咋活。

他们这是个大生产队,人口不少啊,公社能给多少救济粮也一点底都没有。

张大翠心想,现在亲家家里出事了,三个孩子流落到她家,不管怎么说也不能不管。可是一家人一起扎脖儿还是怎么地?

看她老闺女瘦的跟一根柴火似的,小孙女才两岁,更是跟着遭罪。

要不是前些天,大闺女李玉芬和女婿汪宝柱,从大柳树屯来了一趟,给拿来一小袋玉米面,说撑过了秋收再说,家里现在就断顿了。

说起大闺女这婆家老汪家,是户好人家,李玉芬性格泼辣,嫁了个比她还小三岁的女婿,老话讲女大三,抱金砖,也没谁挑这个。

女婿汪宝柱,家里兄弟三个,他是老大,性格也很敞亮,为人厚道。

自打汪家两个妹子也都出嫁了,汪宝柱三兄弟分了家过日子,兄弟妯娌之间都算比较和睦,没什么矛盾,就是都穷。

公婆自然跟着大儿子家过,李玉芬也是上有老,下有小。嫁过去这十年里,生了四个娃。

娃子都还小,最大的大娃才9岁,二妮8岁,三娃6岁,最小的四娃今年才不到4岁,瘦的都跟小鸡崽子似的,她家也缺口粮呐,都怕孩子养不活。

虽说东北这嘎达,黑土地肥沃,比外省强一些,但这几年也是不行,普遍吃不饱饭啊。

张大翠一边愁,一边往稀玉米粥里又多加了两瓢水,再放一大把切碎的野菜,用铲子搅和着。

面袋这里最多还有两三斤玉米面,吃到哪天算哪天吧。

很快稀粥就熬好了,张罗着大家吃晚饭。粥盆端到院里的桌子上,连秋萍摆上碗筷,呼唤连晓敏也来吃饭。

连晓敏抱着小福,坐到饭桌前,看着每人一大碗精稀的玉米面儿野菜粥,心想这得加了多少水,可见这家里是穷啊。

小凤和小福两个孩子都是用着小碗,连晓敏端起一个小碗,用勺子先喂小福喝了一碗稀粥,她又端起自己那碗,尝了一口,妈呀,真难喝,一股野菜的苦味。

小福这小娃子刚才是咋咽的下去的呀?我的妈呀,真厉害。看他刚才还喝的挺香。

连晓敏没喝过这种东西,一个现代人自然是无法接受,可这年月的人,有玉米面野菜粥喝就不错了,小福也是一样。

连晓敏此刻只能捏鼻子喝下去,还不能表现出来。

看着在座的其他人,都是喝的喷香的表情,吸溜吸溜的喝粥声音响着,让她心中默默感叹,贫穷岁月呀,要是没有强大的空间,她可怎么活?

如果天天喝这种东西,估计死的心都有,可是别人却连这也吃不上个饱,还当作珍贵的口粮呢。

别的东西也没有了,就一人一碗粥,大家都很快吃完。

连晓敏看到小凤捧着小碗,用舌头在舔干净碗底的一点粥,舔了半天,那小模样又好笑又让人心酸。

就这样吃完晚饭,各自回了屋,连秋萍进了连晓敏她们这屋子,坐在炕沿上,拉着连晓敏说话。

她详细问了家里一些事情的经过,连晓敏就又给姑姑细致的讲了一遍,姑侄两人几度哽咽。情绪稳定了一会儿以后,连晓敏看天色也不早了,赶紧把之前想好的话说给姑姑听。

她说:“姑,有个事想跟你商量,这次我带着弟妹一路逃难过来的,虽然身无分文了,但我带上了以前家里存的两根人参,这是家里仅有的能值点钱的东西了,是以前爹和二叔他们在山上挖的。”

她瞥了一眼连秋萍,对方有点愣住了,连晓敏把想好的话继续说:“我想着现在到了这边,能不能让姑父想办法去把人参卖了,我能在三道沟落户,买或者盖两间房子,以后在这里生活,养大弟妹。”

连秋萍睁大眼睛,瞪圆了盯着连晓敏看,激动的说:“晓敏,真的吗?你带了两根人参?这玩意儿听说老值钱了!咱东北这嘎达山里也有,要看年份,你拿出来我去叫你姑父来瞅瞅,要是能多值点钱,以后你们三个孩子也有了着落。”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