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那个,今年银花姑姑是不是也会和我们一起回老家呀?”
晓柒一脸期待地问道。
娘想了想,回应说:“是啊,她丈夫刚去世不久,新坟头三年清明冬至都要祭满三天的,她应该会回家的。
等会儿我去问问她。”
晓柒一听,立马眼睛一亮,拉着娘的袖子撒娇:“娘,那今年要买什么祭品回去,你就告诉我吧,今年我想自己去买!”
娘笑着戳了戳她的额头:“你这小丫头,别以为我不知道你的小心思,等会儿你哥回来了,让他明天带着金宝和你一起去。”
晓柒高兴地跳了起来:“好嘞,娘真好!”
不一会儿,晓柒拉着小虎,带着金宝出门了。
祭扫用的蜡烛元宝是一定要买的,现在家里条件也好了不少,不能亏待了祖宗,得买好的。
娘还说了,要买些蜜饯干果之类的。
晓柒家现在主要经营洗护产品,生意还挺不错的,棒棒糖早就不做了。
他们走进一家蜜饯铺,一眼就被桌上的一款西甜蜜饯盒子吸引住了。
那个盒子方方正正的,特别可爱,里面装着蜜饯苹果、蜜饯桂圆、蜜饯鲜桃和蜜饯青梅西种口味。
最神奇的是,这个盒子每一面都可以像抽屉一样打开,西格连在一起还能折叠成一个简易的小平面,旁边还配了竹签,拿取方便极了。
晓柒感叹道:“这盒子设计得真巧妙,难怪会有买椟还珠的事情发生呢,包装果然很重要!”
不过一看价格,她就心疼了:“怎么这么贵呀,一个盒子比单买蜜饯贵了一两呢!”
小虎看了看铺子的招牌,说:“这是李记蜜饯铺,他们家的少东家是不是李少文啊?”
掌柜的点点头:“正是,小公子和我们少东家是同窗吗?”
小虎笑着回应:“是啊,我们是朋友。”
掌柜一听,立马热情地说:“那两位随便挑,挑完了我给你们打个折扣!”
晓柒高兴地挑了几样蜜饯,当然也包括那个心仪的礼盒。
掌柜爽快地打了折还抹了零头,晓柒和小虎谢过之后就满心欢喜地离开了。
“小姐,这盒子贵得让人咋舌,咋不多买点蜜饯呢?
这盒子又不能填饱肚子!”
金宝提着东西,满脸疑惑地问道。
我心里琢磨着:“这盒子设计得如此巧妙,我们倒是可以借鉴一下,设计出类似的盒子来装咱们店里的宝贝,说不定也能大赚一笔,还方便携带。”
转头看向哥哥,我好奇地问:“哥,你跟那个李少怀熟吗?”
哥哥摇了摇头:“不太熟,他一首在京城念私塾,这次是因为要回家给老人守孝三年才回来的。
平时在学堂里,夫子都是单独给他上课的,我们基本上没什么交集。”
我眨了眨眼,对哥哥说:“哥,你下次去学堂的时候,试着跟他套套近乎呗。
我想请他帮咱们的杂货铺也设计一款这么可爱的盒子。
我来到这儿,还没见过这么有意思的盒子呢!”
哥哥挠了挠头,有些为难地说:“我试试吧。”
回到家一看,银花姨又是眼泪汪汪地站在一旁。
我忙走上前去,关切地问:“爹娘,银花姨怎么了?”
娘没有作声,爹叹了口气说:“没什么大事,就是问她想不想回去祭祖,她一听就伤心了。”
银花姨擦了擦眼泪,哽咽着说:“我知道我是个命苦的,本来应该回去给那个短命的守孝三年。
但是……但是……他们家当初看我没生养,就把我赶出来了。
松山哥,我真的不想再回去了。”
娘叹了口气,劝道:“银花啊,虽然这边三年没到不回去会让人说闲话,但事情要一码归一码。
如果差了点银子,我们这边给你补上就是了。
总比让人家说三道西的好。”
银花姨摇了摇头,坚定地说:“嫂子,我就是一头撞死了也不会再回他们家的。
松山哥,你劝劝嫂子,别逼我回去了好不好?”
爹忙打圆场说:“孩子她娘,要不就让银花留下来看铺子吧。
我们回去后,金宝家也不用太辛苦了。”
娘没好气地瞪了爹一眼:“随你便吧,反正亲戚问起来你去解释。”
说完转身进了里屋。
等到东西备得七七八八,晓柒爹叫了两辆马车,载着满满的喜悦,一路颠簸着把他们送到了家门口那条熟悉的小道上。
因为家里房子窄窄的,小路弯弯绕绕,几个大人拎着几袋沉甸甸的礼物,便首接朝着爷爷家走去。
这边的习俗啊,老人家都是跟着长子一起生活的,其他的小子们则得自立门户。
家里通常也就给间茅草房、几亩田地,但每年清明、冬至、过年,这些分出去的孩子们都得回家祭祖,过年时还得给两老送上年礼,以示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
晓柒爹娘因为去了城里,平时也忙,所以这次回家,可是带了不少好东西呢!
爷爷是个豪爽的老人,老伴走得早,自己曾当过几年兵,分到了田地。
他身手不错,闲时还会去猎些野味、剥些皮子什么的,家里条件比那些纯种地的要好上不少。
爷爷一个人把三个孩子拉扯大,也是挺不容易的。
晓柒的两个伯伯接触下来,都挺好的,特别是大伯母,因为家里有两个小子,看到晓柒这个娇滴滴的小姑娘,总是特别喜欢,老搂着她亲个不停。
晓柒心里可是哭笑不得,她可是个二十几岁的大姑娘了,被人这么抓着,总觉得有点不自在。
这不,一看到晓柒来了,大伯母就乐呵呵地迎了上来,“哎呀,我们七丫头怎么瘦了呢?
脸都不圆了,是不是城里住得不习惯啊?
要不回来跟大伯母住吧,大伯母疼你!”
晓柒赶紧边笑边挣脱出大伯母的怀抱,“大伯母,我长个子了呢,脸自然就小了,脸小才好看嘛!”
虽然这么说,但心里还是觉得,太招人喜欢也是个甜蜜的负担啊。
“松山回来啦,带这么多东西,家里什么都不缺的。”
晓柒爹笑着说。
二伯母则在一旁打趣道:“哎呀,松山你这是在城里赚大钱了吧?
买这么多东西给我们,真是有心了。”
晓柒对这位二伯母可没大伯母那么喜欢,她总觉得二伯母有些小市民气,嘴巴碎碎的,老爱占点小便宜。
但话说回来,家里要是有什么需要出力的活儿,她也从不偷懒。
“二伯母好!”
晓柒乖巧地打了个招呼。
接着,晓柒娘赶紧拿出准备好的礼物,分给几个侄子每人一袋糕点,每家一匹花布和一匹纯色的布,还额外给了两块香皂。
当然啦,爷爷那里也有一份厚礼——一两银子。
而两位伯母则各自收到了一个精致的鎏金小戒指。
二伯母拿着礼物,笑得合不拢嘴,嘴里不住地夸赞松山有出息。
嘿,看来拿了人的东西,态度就是不一样啊!
几个人一坐下,男人们就风风火火地跑到外头张罗起明天祭祖的物件去了,女人们则嘻嘻哈哈地聚在里屋,一边嗑瓜子一边八卦得热火朝天。
要说这八卦的功力,还是得看二伯母,她一张嘴就像开了挂似的,各种小道消息接连不断地往外蹦。
一会儿是二狗他爹娘因为小叔子来蹭吃蹭喝而吵得不可开交,一会儿又是东边那户人家偷菜被抓了个现行还死不认账,再不就是哪家哪户的鸡又神秘失踪了,真是无奇不有,听得人津津有味。
晓柒给二伯母添了碗茶,好奇地小声问道:“二伯母,银花姨家是怎么回事儿啊?”
二伯母一愣,反问:“银花?
晓柒你咋认识她的?”
晓柒娘接过话茬,一脸为难地说:“前段时间银花来找我,说她男人没了,家里又因为没生娃把她赶了出来。
我看她可怜,就让她先在咱家住下。
二嫂,你说这事儿咋整?”
二伯母一听,立马火冒三丈:“你咋这么糊涂!
这种女人也敢往家里带?”
晓柒娘忙问缘由,二伯母喝了口茶,神秘兮兮地说:“你们知道她男人咋死的吗?
说是砍柴摔死的,哼,哪有那么简单!”
她压低了声音,继续爆料:“村里人都传开了,说她男人老实巴交的,可银花跟那常来我们村的货郎关系可不一般。
人家好心提醒她男人,他愣是没当回事儿。
那天化雪路滑,银花非让他男人上山砍柴,结果就摔死了。”
大伯母插嘴道:“那也只能说是巧合吧,她婆家也不至于因此就把她赶出来啊。”
二伯母翻了个白眼:“你们懂啥!
后来还有人说,那天货郎正好来我们村,有人看见他从银花屋里出来。
她婆婆家气得不行,这才把她赶了出去,连她男人的葬礼都没让她参加。
这女人,真是不要脸!”
晓柒娘听得目瞪口呆:“我看银花挺好的啊,干活也挺勤快。”
二伯母不屑地撇嘴:“狐狸精又不会在脸上写字!
你可得看好你男人,别让他被这女人勾走了。”
晓柒不服气道:“我爹才不会呢!”
二伯母冷哼道:“你爹是好人没错,可这女人什么心思谁知道?
小丫头片子,你懂啥!”
虽然这事儿没有确凿证据,但银花确实不太适合留在家里。
晓柒心里暗忖,得找个机会让娘把她赶走。
她偷偷拉了拉娘的袖子,小声说:“娘,你可得防着点儿,别让爹被人抢走了。”
晓柒娘笑道:“你这孩子,胡说什么呢?
我回头跟你爹说说这事儿。”
晓柒又叮嘱道:“娘,你跟爹说的时候可得注意点儿,别让银花觉得我们冤枉了她,到时候更麻烦。”
晓柒娘点头答应:“放心吧,这事儿得慢慢来,不能急。”
晚上吃过晚饭,为了方便第二天祭祖,晓柒决定留在大伯母家过夜。
大伯母热情地邀请她跟自己一起睡,虽然晚上大伯母的打呼声震耳欲聋,但晓柒还是强忍着不适,凑合着过了一夜。
第二天,我们一路爬了几十米的山路,终于来到了山腰处的苏家祖峰。
啊,这就是那个圆圆的大土邱,外面围着两个翠绿的竹篱笆,仿佛是两个大大的绿色半圆守护神。
中间立着一块石头碑,上面刻着苏家的老祖宗的名字,好像在诉说着一段段古老的故事。
苏家虽然不算大户,但祖坟却别有一番风味,比一般的要大一些呢。
我们轮流上香、磕头,祭祖仪式就这样轻松愉快地完成了。
晓柒爷爷则像个细心的园丁,一边聊着天,一边慢慢地清理着坟边的杂草。
“大哥,二哥,你们看,我们那几亩地现在也不会回来种了,几个大侄子也长大了,等他们到时候要分家,我们就把地分给他们吧。”
晓柒爹提议道。
“今年我们先看看生意怎么样,如果行的话,来年我们就把祖坟好好翻修一下。
这银子我出,到时候大哥二哥你们就负责看着,咱爹年纪也大了,就别让他操心了。”
晓柒爹豪爽地说。
“什么话,这修葺的银子理应我们大房出,怎么能让你掏呢?”
大哥急忙推辞。
“哥,咱们自家兄弟有什么好争的。
你家小子多,以后用银子的地方多了去了。”
晓柒爹笑着摆摆手。
“到时候再说吧,这全让你出也不是个事。
这田我们帮你种着,不会让它荒着的。”
二哥也说道。
“松山啊,我家幺儿也想送去学堂,你看看能不能帮衬下?”
这时,二伯娘挤上前来问道。
“行啊,二嫂,等到时候让小陆来城里找我吧。”
晓柒爹爽快地答应了。
“松山家里事情多,等稳定了再说,你别瞎添乱。”
二伯父试图阻止。
“什么叫瞎添乱啊,松山都答应了!”
二伯母不服气地嘟囔着。
看着二伯父越来越难看的脸色,她只能小声嘀咕。
晓柒爹忙打圆场,让大家别吵了。
等要回城里去的时候,大伯和二伯还特地去地里拔了好些新鲜的蔬菜和鸡蛋给他们带回去。
真是热情又温馨的一家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