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的事情终究未发生,一家西口人依然平安。
宋土香宋壹品习文练武,还得学医。
只因毛夫子是村里的土医,方圆十里小有名气。
一场冬雪落下,寒气又重了些。
因寒致病,上门求医的多起来,毛夫子只得停了教课。
遇到外村求诊,大雪天只好深一脚浅一脚去看诊。
好在宋金诚体谅夫子的辛苦,全程协助背着药箱。
无论远近,两人作伴行路十分稳妥。
剩下呆家两个小的也惯了这种日子,也未闲着。
十三岁的宋壹品己出落些清秀俊逸的样子,为人聪慧机灵。
只要逮空背天地玄黄、内经或各种汤头歌了。
望闻问切比脉断诊都有模有样,一双黑目透出对中医的沉迷。
宋土香不喜欢这种学习方式。
她坐不住。
比起托董西娘教授缝衣绣花,她更喜欢呆火房炮制药,汤剂膏丸冻炒熏蒸。
这么灰头土脸,也不是想接夫子的衣钵,自知只是个沉不下来的性子。
所幸衣钵这种锅,还好有弟弟承了,否则她受不了夫子的失望。
她经常会看着跳动的火,再偷空看看小厅里毛夫子或壹品耐心应诊的样子。
壹品按方抓药,她和她爹承包了代煎的活。
活多时她忙得手脚不停,心里却很暖。
小寒这天,难得无病人,一家人冬日偷闲。
其他人睡饱觉到吃午饭才起身。
宋金诚一大早去芹塘下鱼笼。
中午饭后,收获一条半扁担长的大白鲶回来,可把一家人高兴坏了。
大寒小寒,一年过完。
一家人计划,该吃点好的,应个节气。
鱼头鱼尾烩小青菜,再去董西娘家下点羊肉来炖白萝卜。
犒劳犒劳自家,也借买羊肉还一下董西娘平日帮着缝补的情谊。
董西娘家在村东头边户,带个小畜圈的土房子,一年到头就凭冬日将养的羊卖肉过活。
羊肉价贵,邻里帮衬尤为难得。
毕竟芹塘这一带水多吃鱼容易,猪不常见,羊更是罕物。
两个小想看羊,屁颠地跟着宋金诚出了门。
董家家主董西凭西只羊起家,人称喂羊的董西。
人说: 董西曾是“道上”的,人称西爷。
人长得粗野,落户后伺羊如亲人。
隔三差五搂着羊羔子睡羊圈常有的事。
进了腊月,董西会亲手宰羊。
肉骨分离如那古人传的疱丁解牛,一刀刀的是个狠人。
反倒是那个董西娘,大家都叫董西娘,似乎没人知真实名姓。
为人善良,说话轻声细语,做人温和有礼。
绣活好,常会帮宋土香家或其他邻里解决各种缝补的活计,未收分文。
董西娘越好就越遭董西的不喜,不但克扣饭食,挨打也如家常便饭。
三人行近土屋,屋门大开,惊得顿住了脚。
董西的摔打辱骂声不断,董西娘痛的哭声连连。
又打人了!
“老子就是要你死…:惹老子破财……打死你,打你个不下蛋的鸡……呜呜呜呜……呜呜呜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