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星辰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长篇小说阅读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

长篇小说阅读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

昆吾 著

现代都市连载

热门小说《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近期在网络上掀起一阵追捧热潮,很多网友沉浸在主人公叶轩魏忠贤演绎的精彩剧情中,作者是享誉全网的大神“昆吾”,喜欢穿越重生文的网友闭眼入:他穿越了,还成了大明那个即将要吊死在歪脖子树上的皇帝。看着已经陷入危难的大明,以及要夺走他江山的奸臣,他决定要做一名暴君!斩奸臣,屠建奴,收腹地,立新法,一切对抗他的人,他都一一铲除。西蕃,吐蕃,那不是他的大明果园吗?缅甸,安南,那不是他的大明粮仓吗?东南沿海,那将是大明渔场!——他不仅要一统天下,还要让大明永世长存!...

主角:叶轩魏忠贤   更新:2024-08-16 03:28: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叶轩魏忠贤的现代都市小说《长篇小说阅读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由网络作家“昆吾”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热门小说《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近期在网络上掀起一阵追捧热潮,很多网友沉浸在主人公叶轩魏忠贤演绎的精彩剧情中,作者是享誉全网的大神“昆吾”,喜欢穿越重生文的网友闭眼入:他穿越了,还成了大明那个即将要吊死在歪脖子树上的皇帝。看着已经陷入危难的大明,以及要夺走他江山的奸臣,他决定要做一名暴君!斩奸臣,屠建奴,收腹地,立新法,一切对抗他的人,他都一一铲除。西蕃,吐蕃,那不是他的大明果园吗?缅甸,安南,那不是他的大明粮仓吗?东南沿海,那将是大明渔场!——他不仅要一统天下,还要让大明永世长存!...

《长篇小说阅读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精彩片段


可陛下说的这四个地方离受灾严重的白水等最远也不过千里,按照百姓们的脚力,大半个月左右就能到了。

问题是,这么近的距离,那边肯定也会或多或少的受灾了,迁过去做什么?

崇祯走下平台继续道:“迁过去的百姓,采用以工代赈的方式,大量开垦田地。”

“留在原籍的百姓,也要组织起来,每隔五六里地,在靠近田地的地方修筑一座……湖泊。”

“第三,如果灾民还有多的,那就修路,将陕西到北京、或者到南方的官道给修整一翻。”

崇祯说完的时候,正好站在了皇极殿的大门前,随即一脚迈出,站在了大殿前,看着陕西的方向,满脸的沉重。

他记得自崇祯元年开始,全陕天赤如血,五年大饥,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饥,八年九月西乡旱,略阳水涝,民舍全没,

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无,十一年夏飞蝗蔽天……十三年大旱……十四年旱。

天灾就没停过,陕西百姓过的太苦了。

如果有可能,他是真想全陕的百姓迁出来,可惜现在做不到,也不能做,这么做等于放弃了陕西。

所以,他现在要趁着这个机会提前规划一下,说不定有转机。

众大臣看不到崇祯的脸色,可跟在崇祯身后的王承恩却是看到了崇祯脸上的沉重,心中暗自叹息了一声,皇爷背负的太多了。

沉默了一会儿之后,崇祯才回到皇极殿内,看着群臣满脸的疑惑,当即问了一句。

“怎么,朕刚刚说的你们都没有听懂吗?”

“陛下,恕臣等愚笨!”

众大臣对视了一眼后,内阁辅臣施凤来站了出来。

“陛下,修湖泊后,河网密布,涝能排,旱能灌,修路方便运输和行走,这些臣等都能理解,可您的第一条是开垦荒田,臣等有些困惑。”

受灾区大把的荒地不去开垦,去千里之外的地方开垦,这事怎么看都是脑子有坑的决定?

“这事朕自有用意,照做就是了。”

崇祯说的四个地方,在后世的时候,以出产土豆闻名,被评选为国家地理标志的产品。

这个时候的土豆和红薯也只是在南方地区有种植,而且也只是小范围的尝试,成品都是富贵人家的桌上的产物。

他现在让人去开垦荒地,就是为了给明年宋应星的大面积种植做准备,士绅、宗室手里的田地暂时搞不到,自己开垦总行吧。

到时候亩产二三十石的土豆丰收了,运输是个大问题,现在先把路修起来。

若不是现在时间和银两限制,他都想将水泥搞出来,从京都到各省府给贯通了。

“陛下圣明,此举既能让百姓有事情干,不再胡思乱想,也能增加田地,

还能增加水利工程防患未然,更能分散难民不给他们重聚的机会,

更重要的是能省出很大一笔费用,一举五得,陛下英明!”

施凤来称赞完后,众大臣直呼马屁精,但也都跟着喊了起来。

不得不说,崇祯的以工代赈是个好主意。

大灾之下,颗粒无收,干活就能能吃饱饭,吃饱就能活下去,出点力气算什么。

“薛凤翔,修路、挖湖泊交由你工部负责,湖泊朕有两点要求,一是便利,二是安全性,若是发生了大坝决堤,朕就将你埋到大坝中祭天。”

“郭允厚,开荒的事情由户部负责,开荒的时候注意选择位置,不要破坏深林,可以慢但绝对不能敷衍,每开出一亩都能立刻就能种植。”


“奉圣夫人,陛下传你,跟咱家走一趟吧!”

后宫的一座宫殿中,王承恩带着数名锦衣卫。

“王承恩,陛下传我何事?”

“奴婢不知,还请奉圣夫人快点,不要让陛下久等了。”

“王承……”

“奉圣夫人,你这是逼奴婢动手吗?”

王承恩见奉圣夫人如此墨迹,当即冷下了脸,右手一挥,四名锦衣卫就站到了客氏前后左右,大有再墨迹,就直接架走的趋势。

“王承恩,你这是做什么?你可知我是谁?不怕陛下责罚吗?”

“带走!”

王承恩一挥手,四名锦衣卫架着客氏就走,王承恩转身看着宫殿:“王百户,即刻起,这座宫殿只能进不能出,你可要看好了。”

“属下领命!”

一道回应声铿锵有力。

这名锦衣卫百户就是李若涟推荐的王守林,属于心腹之人。

在一路的怒骂声中,客氏被带到了皇极殿。

看着满殿的大臣,以及魏忠贤阴沉的脸,客氏心中大呼不妙。

“大胆客氏,见到陛下,为何不跪?”

“臣……民妇客印月参见陛下!”

内阁辅臣李国普怒喝了一声,被惊醒的客氏立刻跪倒。

“客印月,礼部左侍郎钱谦益、督察院右都御史曹于汴等人弹劾你十八大罪状,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说完,王承恩将钱谦益弹劾的证据递给了客氏。

客氏接过草草的扫了一遍,脸色巨变,浑身都在颤抖:“陛下,他们这是在污蔑民妇!”

“钱谦益等人朕刚刚命人杖毙了,客氏你可要想清楚了再回答!”

“陛下,民妇冤枉!”

崇祯盯着跪着的客氏,以及低着头的魏忠贤,心中满是冷笑。

“客氏,你是皇兄的乳母,按道理朕是不相信这些的,但国有国法,钱谦益等人死谏,朕不得不查,

你若如实交代,朕看在皇兄的面子上,可以从轻发落,

如果你不承认,也没关系,朕会让锦衣卫去查,诏狱的手段,你应该听说过吧!”

“陛下,民妇冤枉!”

客氏眼中虽有恐惧,但依旧死不松口。

“来人,将客氏一族所有人全部押入诏狱,着大理寺、刑部、督察院会审,锦衣卫从旁协助,胆敢包庇者,格杀勿论!”

“朕今天就要结果!”

客氏脸色大变,急忙喝道:“魏忠贤,你快替我向陛下求情呀。”

“混账,陛下何等圣明,相信陛下不会冤枉任何一个人的!”

“李千户,客氏在朝堂之上大呼小叫,若是惊了圣驾,你担待的起吗?还不将客氏拉下去!”

被锦衣卫架着的客氏懵了,满眼的不敢置信。

这个数年前巴结他的男……太监,竟然在此刻直接放弃了她。

愣神过后,客氏突然尖叫了起来:“陛下,我承认,我全部承认。”

“魏忠贤,既然你出卖了老娘,老娘就是死也要拉着你一起下地狱。”

“陛下,这十八条罪过我全部都认,大部分都是魏忠贤的主意,当年他为了巴结我,置办了一桌五百两银子的六十道酒菜,而后……”

“够了!”

崇祯脸色铁青,怒吼了一声,打断了客氏的交代。

“李若涟,将她带下去,让她全部交代清楚,做好罪证,朕在这里等着!”

李若涟一挥手,两名锦衣卫就将客氏架了出去,留下了客氏的疯狂笑声在大殿内回荡着。

大殿内,刚刚还悲愤的东林党的众人此刻皆是大喜。

而魏忠贤一伙人则是面色阴沉,如丧考妣,他们做的事情,客氏知道的很清楚,若是客氏全部交代出来,他们就彻底的完了。

这会儿,想杀人灭口都做不到。

足足半个时辰的时间,皇极殿内寂静无声,在众大臣站的腿发麻的时候,李若涟进来了,拿着厚厚的一叠纸。

“陛下,钱谦益所弹劾的十八大罪状,客氏全部交待清楚了,且已签字画押,请陛下过目。”

王承恩将李若涟呈现来的供词呈给了崇祯,崇祯接过慢慢的看着,时不时的打量着殿内的众大臣。

众大臣此刻内心惊惧不已,偷瞄着龙椅上一页页翻看的崇祯,他们感觉那些纸如同一张张催命符。

“李若涟,将客氏拖出去,凌迟处死,诛三族,财产尽数入内帑。”

“客氏宫中之人,一律全部打入刑部监,让三司会审,若有参与者,杀无赦!”

过了好久,崇祯才出声。

历史上,客氏是在浣衣局被鞭打死的,可现在的崇祯可不想这么轻易的放过,直接凌迟、诛三族。

没有想象中的暴怒,众人却是有一种如无声处听惊雷的感觉。

“客氏这件事情,到此为止,即刻起,朕不想再听见客氏这两个字。”

众大臣再次懵逼,这算啥?

闹了半天,死了五名大臣,换来的是客氏死了和诛三族,这算啥?阉党和东林党各打五十大板?

主凶魏忠贤还没处理呢,就这么翻篇了?

陛下这啥意思,继续重用魏忠贤吗?

魏忠贤等人更是迷惑,摸不透崇祯的心思。

“好了,今日朝会就到这儿吧,朕有些累了,都退了吧!”

“对了,空缺的位置,由各部提交名单,送完吏部考核,最后呈上来。”

“周爱卿,你可要好好替朕把把关!”

崇祯说完就朝着平台下走去,这是极其不合礼法的行为,但这种关头,没有哪位大臣站出来,除非想跟刚刚死的那些人一样。

崇祯走出皇极殿,太阳照在身上,只觉得心中抑郁一扫而空,一切按计划在进行着。

现在只等白杆兵进京,他就可以放开手脚做事了。

半刻钟后,崇祯回到东暖阁,刚坐下,王承恩就进来了。

“皇爷,魏忠贤求见!”


……

百姓议论纷纷,负责看守告示的官兵听着人群中的议论,直咧嘴。

天色大亮之后,北京城内的百姓、士绅、勋贵都被这道诏书给炸出来了。

每一个贴有告示的地方都挤满了百姓,议论声连成一片,直冲云霄。

咣……咣……

咚……咚……

又是一阵锣鼓喧天的声响起,一队舞狮出现,后面还有几马车的箱子,看着马车行走的速度,就知道马车上的分量并不轻。

车子停在了菜市口后,一位年轻人跳到了一辆马车之上。

“各位父老乡亲、老少爷们,都听我说几句!”

“这不是芜湖巨店的少东家吗?不好好做生意,这是玩的哪一出?”

“这谁知道,只能说有钱人真会玩。”

“好好看着吧,这阮家家教甚严,这么做估计是有想法。”

……

就在人群议论的功夫,四五辆车子上的箱子都被搬了下来。

阮康文手一挥,数十个箱子被同时打开,一抹亮色在朝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

“银子,好多银子,开眼界了。”

“这是标准的银箱,每箱是能装五千两标准银,这里有一、二、三……二十箱,合计十万两白银,嘶……”

“这是要干啥?难道要给我们发银子?”

“没睡醒吗?”

“都别吵,听听这位少东家怎么说。”

……

“诸位父老乡估计很多人都知道我阮家的发家史,今天晚辈再厚着脸皮讲一讲,诸位就当晚辈炫耀一下。”

阮康文声情并茂、哗哗的讲了起来,讲到祖父捐银承建城墙的时候更是挥舞着双手,足足过了盏茶的功夫才将发家史讲完。

“所以呢,少东家这是?”

“将这十万两白银捐给朝廷,帮助陕西百姓渡过大灾。”

“捐给朝廷?少东家,你图什么?”

“不图什么,我爷爷能捐银造城墙,做孙子的捐银帮助陕西百姓度过难关,这不是很正常吗?”

不待围观群众们议论,阮康文又跳上了马车。

“诸位父老乡亲,朝廷刚刚颁布了永不加赋、陕西三年不征赋的诏书,我阮家虽然只是商贾之家,但我阮家也有爱国之心。”

“诸位可曾见过吃观音土活活把人给撑死了的?”

“诸位可曾见过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惨状?”

“诸位可听过易子而食?这就是陕西灾区的现状,古籍中记载的东西已经在现实中发生了。”

……

“我昨晚得知这个消息后夜不能寐,我在想,如果我也在受灾区,我是否能活下来呢?那些树皮、草根、观音土我是否也能吃下去呢?”

“结论是,我可能会吃下去,明知吃下去是死,那也得吃,多活一天算一天,也许明天就有希望了呢?”

“果然百姓们等来了希望,朝廷先是调拨了一百万两白银用于买粮运送灾区,随后又下发了这两项诏令。”

“听闻,朝会时,陛下力排众议,坚持要调粮赈灾,差点将劝谏的大臣拉出去砍了。”

“还有,这一百万两赈灾款,陛下从内帑拨了五十万,既然陛下都能拿出私房钱,我一个商人又为何不能呢。”

“父老乡亲们,我再次号召大家,若是有余力的,就捐几两碎银,帮一帮陕西的父老乡亲们,这几两银子可能就是我们的一顿酒钱,但在陕西却是能救活数以百计的乡亲们。”

“我在此申明,凡是捐银的,一两一下在我芜湖巨店购买面料的,减价半城成,一两到十两的减价一成,十两到百两,减价两成,百两以上者减价三成,三年内有效。”


“本职工作都没有做好,你去操心兵部的事情。”

“驿站裁撤了,边关、各地公文、急报如何传送?”

“朝贡礼节、藩属国来京城朝贡如何接待?”

“裁撤的驿卒该如何安置?驿站又该如何自处……”

“做事情都不用脑子想,都拍屁股决定吗?”

崇祯怒了:“别以为朕不知道,你养了个小妾,结果你正妻通过驿站来京知道了,你不反思自己过错,倒是怨恨起驿站来了。”

此言一出,毛羽健心中顿时我艹了一声,此等私密之事,只有几个当事人知道,皇帝是怎么知道的。

其他大臣也是愣住了,他们都没有想到这位毛御史竟然还有这种香艳之事,亏的他们还以为是为国为民,原来是私愤。

“来人,将毛羽健拖出去砍了!”

“将刘懋也拖出去,廷杖二十!”

殿外的锦衣卫立刻将毛羽健拖了出去,大殿内只有毛羽健求饶的声音在回荡着。

崇祯彻底的炸毛了,白水那边六千人就有一成的驿卒、逃卒等等,这要是将驿站裁撤了那乐子就大了。

十万的驿卒中哪怕有十分之一加入民变之中,那朝廷就得出动十万军民去围剿。

外有强敌环伺,抽调九大边军不现实,指望府军,大明就完了。

驿站的任务极重,身体素质绝对是普通难民的数倍,驿卒战力不如边军,但起码能与卫所军不相上下了。

“诸位大人,还有没有上奏的?”

听见崇祯的问话,再加上刚刚毛羽健的事情,众大臣连忙回应道:“臣等无本再奏!”

“你们既然无本,那朕这里倒是有一件事情请诸位爱卿听一听!”

“曹思诚,你身为督察院左都御史,你来说说,北京外城的难民到底怎么回事?”

不止是曹思诚懵了,大臣们都懵了,天子脚下哪来的难民?

曹思诚很是聪明的没有辩解,立刻跪了下去,道:“臣……臣不知道,臣这就去彻查!”

“不用了!”

崇祯懒得跟他们扯:“朕可以告诉你们,这些难民都是从陕西来的,陕西大旱,颗粒无收,依旧各种杂税,以至民变,

现在整个陕西境内有十数处民变,最严重的白水县已然聚起了六千余人,其中一成是驿卒、逃卒。”

众大臣这才知道为什么毛羽健提到裁撤驿站皇帝会如此暴怒了,这简直是一刀捅进皇帝的心里去了。

提到这个,崇祯就想将这群大臣们拉出去全部砍了。

这场民变处理不好,很可能就颠覆了大明王朝,可这群大臣们此刻竟然还在为鸡毛蒜皮的事情吵来吵去。

督察院左都御史曹思诚下意识道:“这不可能!”

“不可能?你是在质疑朕吗?”

“要不要朕给你找几个难民来当廷对质?”

曹思诚猛然一个哆嗦,立刻跪了下来:“陛下,臣不是这个意思,如果陕西境内发生此生此等事件,陕西巡按御史为何没有上报?”

“陛下,内阁也没有接到陕西巡抚胡延宴的天灾奏疏、三边总督也没有上报民变之事!”

内阁辅臣张凤来也站了出来,这事儿太大了,他必须得将责任给摘出去一些。

“王承恩,念给他们听听!”

王承恩立刻上前,将陕西巡按御史吴焕的奏折念了一遍。

“黄立极,施凤来、李国普、张瑞图等刚入内阁不知道,情有可原,你是天启六年九月入阁的,这份奏疏是今年八月份上奏的,你总不会不知道吧?”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