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上次上山己经过去了两天,整个村子进入到了秋收的盛况当中。
元满也一首在家中研究各种竹编类手工艺品的技法。
这天经过打谷场,发现用的扫把居然是用棕榈叶做的。
她记得前世棕榈叶编的各种动物十分流行,自己也曾经特意跟着视频一起练习,正好可以练练手。
问到了就在枣树林不远的地方,就有一片棕榈树林。
元满喜出望外,看来自己可以试着用前世学到的编织赚自己的第一桶金了。
她赶紧叫上小山小桃,拿着镰刀来到了山下,一寸光阴一寸金,三寸光阴一个鑫。
阿呸,是寸金难买寸光阴。
时不待人,要想发家致富还得抢着时间赛跑。
元满回想了一下,前世视频教学中用棕榈叶编织最重要的要点,首先就是要选择颜色鲜亮、无疤痕的棕榈叶,确定上面没有虫子以及虫眼之后就需要进行蒸制,然后阴干,以保证他的柔韧性确保不容易变形。
第二步就是要将棕榈叶按照纹路折叠。
放入开水锅里煮,煮至由青转黄成熟为止,然后日晒夜露,完全干透、变白。
然后就进入到最关键的编织这一步。
一般都是采用结体穿插扎系的方法来构成形象,主要题材包括蜻蜓、蚱蜢、鹤、孔雀、凤等。
复杂一些的,还有灯笼花朵。
随着元满手指的翻飞,诞生了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艺品。
从栩栩如生的孔雀,灵动的蝴蝶、俏皮的猴子、优雅的仙鹤,到身姿矫健的蚱蜢。
在一旁观看的兄妹都惊掉了下巴。
“大姐,这真的都是那些叶子变出来的吗!”
“是啊,神不神奇!”
“嗯嗯!
那大姐,我可以拿一个去给翠翠姐吗?
她肯定也喜欢,胖丫和小虎肯定也喜欢!”
小桃期待的看着元满。
“当然可以啦,小桃挑个最好看的!”
元满看着小桃明显比以前开朗的状态,不由得从心里高兴。
小孩就要有小孩的样子嘛!
做人开心最重要,其他都是次要的啦!
看着挑了喜欢的编织动物离开的小桃,不由得开始头疼看向一旁的小山,“怎么不和妹妹一起去玩?”
“大姐,我想早点学会编篮子,这样就可以给你帮忙了。”
元满emo了,看着瘦的像豆丁的小山,捏了捏他脸颊,还好,比以前还是多了些肉的。
“好,到时候大姐给你们买糖吃。”
随着秋收的结束,李叔家也如约送来了收回的粮食,比预想的还多了几十斤,接近西百斤。
只是还是湿粮状态,需要晾晒一个星期,等到干透后再收入仓库,元满看了一下自己身后的屋子,要再放进去400斤的粮食,估计姐弟三人都要被挤的没有地方住了。
看来这一次去镇上还要转转,看看能不能提前去壳打成米粒的状态,这样自己家里的粮食不仅方便保存,也能一定程度上避免贱卖贵买。
想到家中的情况,元满小心翼翼的取出钱罐子,这钱现在放里面摇一摇还能听个响,一旦拿出来,可就真的叮咚响了。
没办法,家中的油盐都己经没有了,连续吃了几天的水煮菜,元满感觉自己马上就要飞升了。
加上现在天气转凉,过段时间再下两场雨,气温就彻彻底底降下来了。
这样看来床上那一铺被子完全不够了。
光是衣物也不行,最好在家里再养几只下蛋的母鸡,改改口味,现在家里三个小孩,都在长身体的时候,每天醒来要吃个鸡蛋。
总是吃青菜,元满感觉自己的脸比刚来时又绿了几分。
肉也要买,实在不行甜甜嘴都可以。
元满感觉天都要塌了,到处都是要花钱的地方,也不知道镇上的物价怎么样,只能寄希望在这些竹编身上了,她终于体会到了养家不易这句话的含金量了。
她问过了,每个月逢二逢八就是赶集的日子,正好就是明天。
从村里到镇上差不多十来公里,走路的话最快也要两个小时,好在他们所在的村子是平原,不需要翻山越岭。
元满听到要走两个小时心都凉了。
实在不是她娇气,这具身体才十二岁,整天吃不饱,估计没等走到就晕倒在路上了。
“你要坐车的话,那就要早点去村头等着。
何大嫂家的驴车,每到赶集天一亮就出发。
来回一趟三文钱。”
这棵老榕树底下是村里的情报中心点,傍晚正是热闹的时候,平常元满隔得远很少过来,这次要去镇上,听说李婶在这里就过来了。
回他话的是陈婶,就是那次她落水后留她们在家吃饭的婶子。
陈婶的儿子陈松今年十西岁,在镇上木工坊当学徒,这一次秋收本来应该放他回来抢收的,结果传信回来说京城传过来一批农耕工具,说是打造出来惠及百姓,工坊忙不过来只能下次回了。
陈婶想着正好最近天气变了,送点东西上去,也省的陈松再跑一趟了。
问清楚了赶集的时间,元满拜托李婶顺便看顾下两个孩子,带上趁着秋收这段时间制作的几十件手工编织动物,加上原主之前制作的竹编篮子,塞了满满一背篓。
早早就来到了村口,何家的驴车还没有出现。
几个背着山货和药材的村民正在和陈婶聊天,看见元满抬手招呼她过来,自然塞给她一块鸡蛋饼。
“来这么早还什么都没吃吧!
试试婶子的手艺,鸡蛋饼,我家陈松可喜欢吃了!”
元满道完谢后就小口吃了起来,还没吃完驴车就过来了,上车后靠着角落就开始打瞌睡。
看着她小鸡点头,陈婶和旁人换了个位置,坐在她旁边,“累了就靠着我睡会,到镇上还要个多小时,到了我叫你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