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骑着家里的二八大杠走在大夏天的原野上。
燥热风的风拂过脸庞。
汗珠在额头汇聚慢慢形成一条小河流到下巴上化成水珠滴落。
后背己经汗湿粘在脊背有些痒。
忍不住想用手去挠。
记忆中的路一一浮现12里路对于12岁的我还是有点远的。
出村后往南第一到达是石头村。
这是我们乡和白村乡交界的地方。
这个村是我们乡最外围的一个村。
这个村很小。
地也很贫瘠。
他们村大多姓石,还有姓孙和周的。
出了这个村要上很大的一个岭。
这个岭有个很有趣的名字叫黑脖子岭。
为啥叫黑脖子岭呢?
因为这个岭上它长不了大树,人们在这个岭上干活,太阳太大把脖子都晒黑了所以这个岭就叫黑脖子岭。
上岭的路被雨水冲刷的坑坑洼洼,很不好走。
过了岭第一个村子是黑脖岭村,知道它的名字的由来吧。
那就不多介绍了。
这个村就属于白村乡了。
白村乡是我们这个县比较好的乡。
因为这个乡的主要产柳条。
柳条就我们这边主要经济作物,家家种柳条。
农闲的时候就用柳条编柳筐,这些柳筐可不是胡乱编的人家提供尺寸大小样式。
我们用自家的柳条给人家加工成成品。
人家来收。
这就是白村乡经济亮点了。
因为白村乡有经济来源所以他们乡上的所有路都修比较好,这个时候还不是水泥路。
虽然是泥巴路但他们乡上的路都垫了一层河沙。
车子有在上面。
轱辘碾过沙子发出吃吃拉拉声音很是好听。
下一个村子就是朱家村。
朱家村一听就知道姓朱的是大姓。
刘美丽她大姑和二姑就是嫁到这村的。
不过这个村也是我大婶子的娘家村。
过了这个村就到东白村了。
说下东白村。
东白村刘美丽出生的地方这个村刘姓是大姓。
刘姓分三大家族一族是刘美丽他们家的那族。
说起他们家那族还有有一个说法刘美丽他们家是从外面逃荒过来的。
刘美丽她爷爷是孤儿和他一起来这个村的还有一个兄弟,到了东白村后被刘姓人家收养所以跟人家姓了刘。
后来他兄弟觉得东白村生活还是很苦。
就接着逃荒去了苏州。
这个以后还有用。
刘美丽她爷爷刘在收养他的刘姓人家里安家落户这就是他们这一族。
另一族是我奶奶他们家是一族。
我奶奶也是东白村的。
是不是很神奇。
再有一族也姓刘我没接触过,不多介绍了。
再有他们还有姓朱的,据说是朱家村的朱姓分支。
这个朱姓人家是杀猪的。
还有这个姓是姓房的。
这是有个原来的小村叫房庄子后来合并到东白村了。
这个姓房的都住在东白村的东南角上。
好了东白村大体就是这么个情况。
穿过朱家村往南有一条河这条河是自东往西流的。
这条河有个名字叫白村河。
再往上游叫韩庄河,反正在那个村就叫什么河汇入沭河。
我们这边的河大多是从东往西流的,然后汇入沭河向东南方向进入苏省入东海。
刚到白村河就看到河里一群小孩在洗澡。
农村孩子都是这样的光着屁股在河里洗。
大太阳在头顶晒着。
孩子浑身上下晒的黑中透亮。
根本没有容颜焦虑。
河两边的堤坝上种的是板栗树。
板栗树是很容易有知了的。
知了这是夏天的标配。
没有知了的夏天是没有灵魂的。
捉知了就是孩子夏天美好的活动。
说到捉知了那就有得聊了。
首先捉知了猴。
一般下午太阳快落山了孩子们就开始行动了,第一你有这个瓶子或者小桶,必带带的工具有铁锹一把,手电筒一把。
三五成群的孩子找一片小树林。
杨树槐树柳树林为最佳到地方一字排开用铁锹翻土。
深度一锹深。
每人三到五锹宽一起翻土。
翻出的土要打散有可能里面就有知了猴。
或者没挖的地方会有一个比大拇指还要粗的洞这里面也有可能有知了猴。
一般翻个半小时到一小时能捉10只左右。
天色略暗后就开始在地上小小洞了很小很小的洞用手一抠小洞变成大洞比大拇指粗点那里面就很可能有。
用铁锹把周围土挖了拇指食指伸进洞里。
有个爪子会来挠你别怕捏住爪子把它提出来就行了。
知了猴挠人不疼。
等天色再暗看不清地面时手电筒就要上阵了。
手电筒照知了猴就不用找小洞了都是找从洞里爬出来的知了猴的。
地上树上草上有可能都会有。
一般找到九点钟十点钟的样子就会回家了。
听老人说知了猴12点以后还会有一茬出来。
我没有找过那么晚。
知了猴爬出来没被抓到的话就会褪掉一层外壳变成知了。
那层外壳叫蝉蜕是入药的。
这个一般一斤五六十块一斤。
必须是晒干的。
知了猴蜕壳后就有翅膀可以飞了。
知了的公母区分就是肚子下面有两个半圆形盖子的是公的。
公的是会叫的叫声就是两个半圆形盖子里面有两个透明的薄膜。
薄膜振动产生的声音就是知了的叫声来源。
母的是没有那两个盖子的是不会发出声音的。
知了猴蜕壳后是不能第一时间飞走的,它需要把翅膀晾干后才能飞走。
刚出壳的知了是白色的。
晾干翅膀后就变成黑色的。
所以晚上十二点以后出的知了猴可以第二天早上去找,找到还是白色的知了是这个知了还没有变硬。
这时候找到的知了回家油炸是一绝。
会飞的知了也是可以抓的这时候用的的工具就是一根很长的杆子。
这根杆子要求首,顶端细。
竹竿为最佳。
说明一下我们当地是没有竹林的,因为我们这边冬天很冷竹子能冻死的。
一般都是过年的时候有人从南方贩卖过来的鲜竹。
每家会买一根在有叶的枝丫上挂上山楂或者小灯笼等寓意来年日子节节高美满幸福。
过完年竹子枯萎后去掉侧枝就能得到一根上好的竹竿。
竹竿有了后还要准备粘子。
粘子也有两种一种用面粉和面。
和成蒸馒头的面嵇子硬度前后放水里清洗里面的白色淀粉。
所以淀粉清洗出来后剩下的蛋白质就是粘子了。
当然这个是有风险的因为你要弄到面粉这个被家里的老妈发现你就完了。
一顿打很难跑掉。
反正我记忆里每次弄都会挨打。
另一种不用挨打的就是找蜘蛛网。
必须是新织的网没有灰尘的那种。
要很多很多这个很费时间不够多的话是粘不住知了的。
所以还是挨打的那种容易获得。
本人不建议用第二种。
因为要收集西五天才能够用一下午的。
粘知了就是悄悄的到树下观察知了分布。
多年粘知了经验从下往上粘。
粘知了建议粘两个翅膀。
实在粘不到两个翅膀一个翅膀也行。
但粘一个翅膀知了挣扎的比较厉害。
粘子有点干的时候容易挣脱。
粘两个翅膀挣扎较小容易成功。
粘知了要带一瓶清水容易清理翅膀。
粘到的知了一般装塑料袋或者用一根针带很长的线从知了的胸部扎过去穿在线上。
放在塑料袋里知了吃的树汁出来后是黑色的。
所以大部分人都是用针穿着。
下面说下知了猴和知了的吃法。
1油炸知了猴:知了猴清水洗净后。
放水没过知了猴即可水内放少许盐腌制一下。
起锅烧油放知了猴。
炸至知了猴膨大。
捞出,锅内留少许底油倒入葱姜花椒炒出香味,倒入知了猴撒适量食盐,辣椒切大块下锅炒至断生装盘即可。
不吃辣的也可不放辣椒。
2知了猴辣椒泥:前面炸知了猴步骤一样。
炸好的知了猴倒入蒜臼内。
小辣椒和鲜蒜瓣少许鲜花椒适量食盐捣碎即可。
3油炸白知了:不会飞没变黑的知了去翅膀后,油炸部分和炸知了猴步骤一样。
4白知了辣椒泥的:也是一样的做法但味道不一样5知了碎炒辣椒:粘到的知了去翅膀洗净,剁碎能剁多碎就剁多碎。
上油锅炸。
炸到酥脆和辣椒一起炒即可。
本人声明没剁碎没炸酥的吃后屁股疼跟本人无关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