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聊了没多会,家里来客人了。
是镇里的联络员。
相当于现在的办事员,有啥指示,由他们来传达。
在村长的带领下,来到了老宁家。
“明儿在家吧,畜牧水产站的同志会下来,聊聊林蛙养殖的事儿。
周镇长亲自交代的!”
听闻之后,宁书一喜,这不瞌睡送来枕头了么。
送走了联络员,村长又回来了。
“宁书,我听了几嘴,这林蛙养殖,有搞头么?”
“村长,我也不太确定。”
宁书从他的眼神里,读懂了啥意思。
若是真能致富,作为村长,必然会心动。
“一切,都得等技术员下来后聊聊才知道。
您明天也过来,一块了解了解。
先别和别人说,万一实现不了呢?
而且养殖业都是有风险的,我不听说去年隔壁村的养鸡的都亏了不少钱。”
“行行行,那明天我来。”
显然,老三对于养殖不太感兴趣,东子那得到消息后,立刻过来询问。
宁书则是让老妈明天多准备俩菜,不管结果如何,人得招待好,毕竟是镇长派来的人。
说了大概十点到,妈妈和奶奶两人一大早就起床忙活了。
老张头听说后,也送了些熏肉,东子同样逮了只鸡过来。
九点五十分,人到了。
除了本镇的同志外,还有一个陌生人。
在他的介绍下,得知是清远县负责已经开展养殖的农户。
过来是谈事的,宁书将三人邀请进屋,拿出早就准备好的茶水以及花生瓜子招待着。
“我能提供技术支持,但是有条件!”
对方很直接。
“我养林蛙,已经有七八年的经验。
林蛙,不是那么精贵的东西。
但真正养起来,也并不容易...”一人说,几人听,大概半小时的功夫,宁书大概明白了咋回事。
现在的林蛙养殖,基本以半人工为主。
啥叫半人工。
首先养殖的地点在野外,比如宁书发现的那条河圈一片,作为养殖场。
在繁殖期,蝌蚪期,变态期,进行人工干预养殖。
转化为幼蛙后,就不管了,让其正常在自然中生长发育。
如此长大的林蛙,不仅可以提高蝌蚪生存率,还能最大程度保持肉质的鲜美。
“为什么不全人工呢?”
东子的问题,对方也给予了回答。
“做不到。
我们不止一户人尝试过全人工养殖,但遇到了非常多的问题蛙圈要建成什么样的,不清楚,大蛙的饲料,如何过冬,以及最关键的疾病控制,都不懂。
不瞒你们说,在这方面,我们花了不少冤枉钱和时间。”
宁书表示理解。
他在后世喜欢吃林蛙,也稍稍问过。
那会依然是以半人工为主,说明这问题几十年都没能完全解决。
“而且,就算半人工养殖,也不是那么容易。
我不可能白教你们,需要学费。
三百块钱!
明年开春,到我那去帮着干活,包吃包住,能学多少,看自己本事。
另外,你们这儿我不太熟悉,几百公里远呢。
林蛙的生长环境很特殊,不是随便一片林子,有水就能养。
回头你们要找不到合适的地儿,我可不退钱!”
话说的挺实在,也挺狂。
在同行同志私聊中,宁书了解到,这位姓陈的师傅,是当地的万元户。
底气在这儿呢。
而且,来村里不是免费,周镇长特地派人取车几百公里过去接了,还给了二十块钱的劳务费。
这点,前几天去找他的时候,提都没提。
宁书大概知晓,镇长大概是想巴山屯成为养殖的试点,所以尽一份力,帮点忙。
关于生长环境,他倒是一点都不担心。
那条小溪,光是几天时间,就逮了近千斤,肯定适合。
只是接来的一点,让他有些头大。
野外半人工养殖,需要场地,也就是说,要花钱租山林。
其实,这会还没有承包山林的说法。
给的钱,有点像是保护费的意思。
因为山林属于大队,属于集体的,谁都可以去砍柴,去狩猎,去找野菜。
你若是把林子拿下养蛙,若是赔钱了,无所谓,其他村民当做笑话看看。
可若是赚钱,必然会有眼红之人。
而国家此时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出台。
陈师傅那也出现过有人偷蛙搞破坏的事儿。
对此,他和那些个养蛙户采用了两种方式来解决。
第一,就是每年拿些钱上交给村里,作为补贴。
第二,请些村里的人来养殖场里工作。
对方没有多做停留,聊的差不多,吃了个饭,回答了东子八十几个问题之后,离开了。
“真要做,我可以帮着疏导其他人的想法,不用担心会有人搞破坏。
其他钱啥的,等到赚了再说。”
可别小看村长这句承诺,能省下不少钱。
“东子,你的想法呢?”
老三浮躁,且对于养殖业没什么兴趣,因此宁书根本没喊他。
“既然已经有人成功了,我觉得自己能行。”
东子拍着胸脯。
“学费呢?”
“学费还行,三百块钱,我明年开春,让家人帮着,死命去抓蛙,肯定能把这钱赚出来!”
宁书满意地点点头。
“这样吧,咱先学。
学费一人一半,我这里出一百五,你自个拿一百五。
先把技术学到了,其他后期再说。
不过,我再给你一个任务。
除了跟着学技术外,多去认识些养蛙户。
平时兜里揣包烟,散一散,打好关系。”
“你是怕陈师傅藏私么?”
东子不傻。
“有这方面的顾虑,毕竟咱们啥也不懂,不都说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
多看看,没毛病。
还有一点。
多认识些人,可以了解到他们的成品蛙的销售情况,比如是卖到哪,价格如何等等。
就算以后不做这行,还能看看能否做个中间商!”
宁书的优势在于还认识个胡老板,把学费赚回来,没有任何问题。
至于后续是否进行饲养,暂时不着急。
能找到专业的养殖户,宁书已经相当满意。
问题,总是会不断的出现,想法去解决便是。
人家吃螃蟹时,遇到的事儿肯定更多,他们都能坚持下来,自己肯定也能行。
一切,等东子学成回归之后再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