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谭一两谭老爹的现代都市小说《捡来的小团子是神级锦鲤谭一两谭老爹无删减+无广告》,由网络作家“易烟云”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古代言情《捡来的小团子是神级锦鲤》,男女主角分别是谭一两谭老爹,作者“易烟云”创作的一部优秀男频作品,纯净无弹窗版阅读体验极佳,剧情简介:谭家捡来了一个女娃娃,本以为是贫苦生活的雪上加霜,没想到女娃娃进家后,不下蛋的鸡下了一院子的蛋、长不出东西的地皮开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还翻倍地长!痴傻的儿子不傻了,久病缠身的儿子也病好了,六儿子金榜题名、出人头地了!整个就是个旺爹旺哥旺全家的小锦鲤!就当全家将这个妹妹宠上天时,家里却来了一个预谋将花连盆端走的避世王爷……...
《捡来的小团子是神级锦鲤谭一两谭老爹无删减+无广告》精彩片段
这老谭家之前逮到野猪的事情,不知怎么还是传到了谭大妈四妹夫家何家里了。
何家在封平村的南边,离着老谭家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
那晚谭老爹家家户户送肉的时候,正巧没有送到她家。
当然,更多的原因是因为谭老爹还在为上次的事情生气。
若是平常邻居对他们不好也就罢了,可这万家老四可是她谭大妈的妹妹,虽是同父异母,但那也是亲妹妹。
一家人走到这种地步,也怪不得他。
但何家并不这么想。
何家老爷子在院子里写写画画,朝何家老大说道:“你媳妇娘家那个姐姐,你可听说过?”
何家老大点头,“听说过,她大姐为了嫁给一名山野村夫和家里再也不来往了。”
何家老爷子欣赏着自己涂涂画画的东西,板着一张脸道:“山野村夫,就是山野村夫,逮着野猪了,竟然不给自家妹妹屋里送,反而送给一些无关紧要的人。”
何家老大早就知道此事,那晚村里都飘着肉香,只有他家和万家老三家没有,怎么不馋呢?
他们何家虽然祖辈来的告老还乡的大官,但是经过几代之后,家底早就败光了。
何老爷子不仅学识一般,就连种菜种地也不行,一天天舞文弄墨,附庸风雅,实则什么用都没有。
何家现在也全靠着种地过活,全是何家老大和老二撑着。
表面风光,其实一年上头也吃不上几块肉。
所以,何老爷子才会如此计较。
何家老大解释说道:“爹,怀湘她从小就和她这个大姐不和,许是人家不愿意送。”
怀湘是万家老四嫁过来后,何家老大给她另外取的闺名。
何老爷子把笔一丢,凶道:“他们万家嫁给我们何家本就是高攀了,再怎么不和,那也不能瞧不起我们何家。”
这不给他们送肉,就是瞧不起他们何家。
何家老大也觉得是如此,皱着眉头道:“爹,反正不来往,你别生气。”
“这是来不来往的问题吗?这是不把我们放在眼里的问题!”何老爷子说罢,抬起手就要拍桌子。
何家老大不敢说话了。
在何家没有人敢跟老爷子对着来。
何老爷子站起身,说道:“你派人去一趟老谭姐,让他们来一趟我们府上,我要好好说道说道。”
“爹,当真要如此吗?”何家老大还是老实一些。
何老爷子翘着胡子一蹬,说道:“还不快去!”
何家老大吓了一跳,“好好,好,我这就去,这就去。”
不远处的万家老四正巧看到了这一幕,心中满是得意,她一直就不喜欢这个大姐,从小就嫉妒她长得好看,所以发誓一定要比这个大姐过得好。
现在不仅比她嫁得好,连夫家都知道给她撑腰了,她一定要好好给她大姐颜色看看。
她一直觉得上次老三流产就是她大姐诅咒的,所以怀恨在心,一直想报仇雪恨。
此时,正在给小七月喂奶的谭大妈突然打了一个大喷嚏,揉了揉鼻子,“这是哪个挨千刀的在骂我。”
小七月抓着小手手,眸中又带着一抹笑意。
谭大妈瞧着她软糯可爱的模样,一下把方才的不适全扫了,“小七月呀,刚刚娘有吓到那你没?”
小七月摆着手,好似在说没有。
谭大妈喜欢的紧,将她抱起,用自己的脸颊靠着她的脸颊,笑道:“我的小七月,你一定要快快长大哟!”
她说罢,缓缓起身去了自己酱坛子旁,转了一圈,自言自语念叨着,“再等等,再等等。”
在做酱菜的过程中,腌制好之前千万不能打开。
她可是忍了又忍。
“娘!”
去了菜地的谭一两回来了,又背了几背篓的菜回来了。
“娘,这菜地里的菜可真多,感觉摘都摘不完。”
谭大妈笑道:“是啊,这菜太多了也不好,若是能少一些,够吃就行。”
封平村家家户户都有种菜,所以多的菜用来卖也不实际。
做酱菜也够用,再多就浪费了。
她怀里的小七月好似听懂了一般,又眨了几下眼睛。
谭一两洗了把脸,朝谭大妈笑道:“娘,二弟什么时候去县里呢?”
谭大妈回道:“等我酱菜做好了,就送二钱去县里,到时候随便给白掌柜送些酱菜。”
谭一两点头,笑,“那好,这些天我带着二弟,想办法把山上寻到的那几棵树搬下来。”
谭大妈嘱咐道:“这山上野兽多,上次是运气好,野猪自个撞死了,看下次就不一定有这个运气了!你们还是少去山上为妙,我可是听说里长家的刘婶子就是因为去山上逮野猪,掉到花刺丛里把脸给毁了。”
她今个为了看热闹特地去瞧了瞧,那刘氏的一张脸简直就是一张棋盘,红色的伤口横七竖八的,看得人头皮发麻,而且大夫说很难再好了。
日后她要是再想骂人,怕是连门都不敢出了。
蝉鸣夏夜。
一声婴儿啼哭响彻天际。
“老爷!夫人生了,生了!”
产婆刘大婶抱着刚刚出生的婴孩,掀起帘子笑眯眯地从产房里走出来。
曹县令急步上前看向她手里的婴孩,问道:“是男娃,还是女娃?”
刘大婶眯着眼睛笑着,“恭喜老爷,贺喜老爷,是朵千金。”
曹县令的脸瞬间白了,愤怒地瞪了一眼刘大婶,呵斥道:“有什么好喜的!又是一个赔钱货!”
这曹县令出生苦农,寒窗苦读中了举,成了这平阳县的县令,有一妻三美妾,日子过得也算是不错,可唯独就在这子嗣上不如意,后院的四个女人一连生了十二朵金花,眼瞅着这十三胎就要落地,没曾想又是个女娃娃。
曹县令气得挥袖离开,匆匆回房,才刚进门,屋外的老嬷嬷又唤道:“老爷,老爷,不好了,夫人产后血崩了!”
“什么?!”
这位曹夫人是曹县令的少年之妻,感情颇为深厚。
曹县令急得大步赶去,“快,快去叫大夫!”
只可惜,曹夫人血崩来得太猛,大夫还没到,就断了气。
曹县令悲痛欲绝,趴在曹夫人的床边痛哭流涕。
刘大婶抱着孩子走来,“老爷,这夫人走了,小姐咋办呢?她可还饿着肚子。”
曹县令擦了鼻涕眼泪,抬头看向襁褓里皱巴巴的婴儿,怒斥道:“这孩子是祸胎!一出生就克死了亲娘,留不得!留不得!给我丢了!丟了!”
刘大婶以为他是在说气话,忙劝道:“老爷,这女人生子本就是九死一生,哪还能怪到小姐身上?”
她说着,将孩子往前靠了靠,“老爷,你快瞧瞧这孩子一出生就眉眼带笑,不哭不闹,说不定是个小福星。”
曹县令侧头看着软塌塌还未睁眼的婴儿,有些心软了。
就在这时,屋外的老嬷嬷又唤道:“老爷,老爷,不好了,二姨娘得知夫人去世,受了惊吓,小产了。”
“天杀的!这二姨娘才刚怀有身孕,大夫说这一定是个男胎啊!”
“什么?!”曹县令猛地站起身,不顾身后血泊中的妻子,朝外奔去。
当他赶到小妾屋里的时候,大夫正在给二姨娘看病,嘴里还十分玄乎地说:“这男胎脉象稳,落得蹊跷,定是被府上什么东西给冲刹了。”
曹县令听罢,更加痛恨那个还未喝上一口奶的女娃娃,未多加思索,朝家仆唤道:“来人,把那孩子给我丢出去!丢得越远越好!”
“是,老爷。”
家仆们应下,转身去曹夫人院里抱女婴。
刘大婶见着手里的婴孩十分不忍心,偷偷抱着孩子溜出了府。
刘大婶家住平阳县封平村,家境贫寒,常在县城中给大户人家接生,讨口饭吃。
她一路小跑来到了封平村自家大哥谭老爹的家中。
“大哥,大嫂,你们睡了吗?”
谭老爹慌乱开门,见着是自个妹子,一把将她拽了进来,“你来得正好,你大嫂生了,又生了个带把的。”
说罢,愁眉苦脸叹了口气。
刘大婶朝屋子里正奶孩子的大嫂看了一眼,叹道:“大哥,大嫂,你这都第六胎了,咋还生啊?!”
“还不是想要个女儿!”谭老爹走到灶台旁,点火烧水。
谭老爹和谭大妈都有三十好几,年轻的时候一共生了五个儿子,大儿子谭一两十五岁,老实憨厚,二儿子谭二钱十二岁是个痴傻,三儿子潭三元八岁是个病秧子,还有两个小的谭四文和谭五贯分别才六五岁,啥都不懂天天光着脚丫到处跑。
谭大妈本想老蚌生珠再要个女儿,可谁曾想竟又是一个带把的。
气得谭老爹巴不得把这孩子给塞回去。
这时刘大婶手里的孩子哭了起来。
谭老爹听着哭声,注意到了她手里的孩子,连忙问道:“老妹,你咋还带了一个娃娃回来?”
刘大婶朝身后看了一眼,将今夜曹家之事说了一遍。
谭老爹气得跺脚,“那就是个畜生,连自己的亲闺女都不要!”
正在喂奶的谭大妈也附和道:“没错,女娃娃怎么了?我们谭家还就盼个闺女!”
说罢,把自家儿子往旁边一丢,招手道:“来,我来喂喂!”
刘大婶顿时一喜,“那真是太好了,这孩子从出生到现在还没喝上一口奶。”
说着将手里的婴儿递给谭大妈。
谭大妈接过孩子,瞧着那可爱小脸喜欢得紧,连忙掀起衣服喂了起来。
小娃娃吃了奶水,停了哭声顿时有了精神,原本皱巴巴的脸看起来也平展了许多。
刘大婶垂眉看着笑道:“喝了,喝了,这孩子,还真是乖巧。”
谭大妈摸了摸婴儿有些发紫的脸颊,叹了口气道:“这孩子真可怜,一出生连亲娘的面都没见着,就被亲爹给丟了。”
“是啊。”谭老爹也觉得孩子可怜,又喜欢得紧,大腿一拍,说道:“老妹,这孩子,我们养了。”
刘大婶一惊,站直身子正色问:“大哥,你真的要养这个孩子?你们可是自个都穷得没米开锅了!”
谭老爹点头道:“不过是多一双筷子,饿不死咱!”
“没错,一个也是喂,两个也是奶,我这身子骨还不错,能扛得住。”谭大妈抱紧怀里的婴儿附和道。
刘大婶被自家大哥大嫂感动得鼻头一酸,点头道:“那好,大哥,大嫂,这孩子就给你们了,你们们可一定要好生待她。”
“放心好了!我们就稀罕闺女,日后一定会把她当宝贝疼!”谭老爹正色道。
“那就好!”刘大婶说着推开门,“那曹家老爷怕是要寻我了,我先走了,今个就当我没来过。”
“放心吧,老妹。”谭老爹点头应道。
“大哥,大嫂,你们都是好人,会有福报的。”刘大婶回头看了一眼孩子,转身离开。
这刘大婶还没走远 ,谭家大儿子谭一两匆匆推门进来,“爹,我娘生了没有?!”
谭老爹回头朝着床上躺着两孩子看了一眼,笑道:“生了,生了,生了一对龙凤胎!”
“太好了!我们有妹妹了!”谭一两憨憨笑着,欣喜地探头去看。
谭老爹朝着他的后脑勺就是一巴掌,“看啥子看!还不快去院子把那只母鸡给宰了,煮汤给你娘下奶!”
“好勒,爹!”谭一两摸着头,正要转身走,突然想到什么,回头道:“爹,我们家可就只有那一只老母鸡了,当真要宰了它吗?我们可还要指望着它下蛋啊!”
谭老爹摆摆手道:“宰了,宰了,这鸡一年上头,也没见它下几个蛋!煮了汤,你娘喝了妹妹好喝奶!”
“是哦,妹妹要喝奶,那好我这就去。”谭一两去灶台拿了刀出门。
这老谭家,父慈子孝,老子儿子一个比一个勤快,可就是穷得没米下锅,是这封平村数一数二的穷苦户,就连三岁小孩都瞧不起这户人家。
他们老谭家之所以会这样,完全是因为倒霉。
到底有多倒霉?
种田,要不烂地里什么都种不出,要不种出了被水淹得一干二净。
种菜,菜被虫吃所剩无几。
养猪,猪跑了,还得赔猪钱。
养鸡,不是飞走了,就是不下蛋。
就连去池塘抓个鱼,都能掉水里,成落汤鸡。
所以他们一家就算是忠厚老实,勤劳肯干,也穷得吃不上饭。
谭一两举着刀推开后院门,找到那只瘦弱的老母鸡,准备抓住给宰了。
老母鸡远远瞧着谭一两来了,眨着眼睛跺了几下脚蹲下来,咯咯咯咯叫了起来。
谭一两连忙探头去看,只见老母鸡屁股下多了一枚圆滚滚的鸡蛋。
他一喜,伸手去掏那热乎的蛋。
谁知,老母鸡又咯咯叫了几声,屁股一翘,一个蛋扑通滚了出来。
谭一两惊呆了,揉了揉眼睛,再次看去。
只见老母鸡昂着头,摆了摆尾巴,屁股底下好几个鸡蛋。
谭一两吓到了,双腿打着摆子朝屋里大声嚎嚎,“我的娘啊,这鸡成精了!”
屋子里的谭老爹听到了,劈头朝他骂来,“娘什么娘?没见你娘还在等着吃鸡啊!你鸡呢?”
谭一两扶着门,喘着气说道:“爹啊,那鸡成精了,见着我要宰它,一股劲把这辈子的蛋,一骨碌都给生下来了!”
“啥?”谭老爹竖起耳朵听着,“臭小子,你不会也跟你那二弟一样傻了吧?”
谭一两的脸顿时黑了,“爹,我是说真的,不信你去看看!”
说罢,一把拽着谭老爹往后院拖。
谭老爹一进院子,就看到老母鸡脚下二三十个鸡蛋,惊得下巴都要掉了,“我滴个娘啊,这是要发啊!”
“这么多鸡蛋够我们一家吃上好长一段时间了!”
谭一两躲在谭老爹身后,“爹,这母鸡一下生这么多,是不是成精了?”
谭老爹将儿子拽出来,“管它成精不成精,咱们有蛋吃不就行了。快!快把这些蛋都捡起来!”
“是……爹……”谭一两还是有些怕这一脸傲气的母鸡,但是他更怕他的老父亲,蹑手蹑脚拿起篮子开始捡鸡蛋。
在整个大成国,鸡蛋虽不是什么稀罕物,但是在穷人家还是很稀奇的,大多舍不得吃。
他们平时穷得饭都吃不上,这只老母鸡还是村头里长家赔的,一年前他们的儿子打伤了谭老二才赔的,还叮嘱他们再饿也不能宰了这鸡。
这时,谭家老四,老五也被惊醒了。
他们纷纷朝院子里看去,见着满地的鸡蛋,笑道:“爹,我们有鸡蛋吃咯!”
谭老爹朝他们的小脑袋一人一下,凶道:“还不快帮大哥捡蛋!”
“好勒,爹!”
老四老五年纪不大,瞧着这么多蛋欢喜得很,一蹦一跳跟着一同捡着。
谭老爹朝谭一两吩咐道:“老大,这里交给你两个弟弟,你先拿着几个蛋去隔壁陈婶家换一些红糖来,我给你娘打个红糖鸡蛋。”
“是,爹。”谭一两提起装了鸡蛋的篮子出门。
院子里留了两萝卜头捡蛋。
谭老爹不放心谭大妈回到屋里。
小女娃娃喝了奶,迷迷糊糊睡着了,偶尔听到外面叽叽喳喳的声音,微眨了眨睫毛。
对于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来说,没有什么比吃和睡更重要的了。
只是身边总有人在踢她。
谭家小六踢着小腿,哭着要喝奶。
谭大妈这才想到了自家儿子,一把抱了起来,掀起衣服怼了上去。
谭小六大口大口吃着,可没一会儿,又哇哇哭了起来。
一旁小女娃娃皱着眉头,差点被哭醒了。
谭大妈愁了,“他爹,我这生了孩子连口汤都没喝上,奶下得不够啊!”
谭老爹拿出几个鸡蛋,打进了锅里的热水里,“他娘,你先别急,这母鸡开窍了,生了蛋,够你这月子吃的。”
他说着,朝外看了一眼,“也不知道老大换到红糖没有。”
谭一两敲着陈大妈家的门,“婶婶,婶婶,睡了吗?”
陈大妈家的灯是亮着的,但是半天半天都没开门。
谭一两抬头看了一眼,又敲了敲门,“婶婶,我娘生了,想跟您换点红糖!”
陈大妈拿着扇子扇了两下风,抬头朝窗外瞅了一眼,回头和自家老头子说道:“瞧瞧,瞧瞧,这谭家年纪都不小了,还生,也不知道咋养。”
陈大爷抽了口旱烟,“人家咋养是人家的事,你叨叨什么!”
陈大妈用力扇了扇风,翘起嘴角,眯眼道:“还不是他们家借红糖,借到我们家来了。”
陈大爷敲了敲烟头,“借红糖怎么了?人家这些年帮我们的还少吗?你生老三的时候,还不是谭家那媳妇背着你走了一里地,从田地里把你背回来的!”
“我!”陈大妈别过头,“我就是瞧不起他家,穷得叮当响,大儿子老实没用,二儿子是个傻子,三儿子是个病秧子,还有两个小的,怕是一辈子都翻不了身!”
“你这大嘴巴是找抽啊!”陈大爷不想再跟这个婆娘多说,起身去给谭一两开门。
“一两啊,你娘生了,是男娃还是女娃?”陈大爷笑着问道。
谭一两摸着后脑勺笑道:“我娘她可厉害了,生了龙凤胎,男娃,女娃都有。”
“啥?”陈大妈忙探出头来,“你说你娘生了两?”
谭一两点头笑道:“是的,婶婶,我们终于有妹妹了。”
陈大妈脸上顿时满是嫉妒,瘪着嘴,阴阳怪气道:“不过是丫头片子,也不知道你们有什么好开心的!”
“老婆子!”陈大爷忙朝她看去。
谭一两是个心大的,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把鸡蛋递上来说道:“婶婶,伯伯,我们家的鸡生蛋了,想跟您们换一些红糖。”
“啥,你们那一毛不拔的老母鸡还生蛋了?”陈大妈诧异道。
谭一两笑道:“是啊,还下了不少。”
陈大妈见着他手里篮子里的鸡蛋眼红得很,迟迟不去拿红糖。
陈大爷催促了好几声,才逼得她回了屋,用着小勺子,舀了一小勺。
谭一两见着那一小勺,愣了一下,“婶婶,这红糖也忒少了。”
陈大妈眼一翻,“不要白不要,只有这么多。”
谭一两无奈,这有点总比没有强,将鸡蛋递上前,准备拿那勺红糖。
陈大妈瞧着那篮子鸡蛋,心中一下乐开了花。
“大哥!”
这时谭老二谭二钱跑了过来,一把将谭一两给拽走了。
“二弟,等等,我再换红糖。”
谭一两挣扎着。
谭老二却越拽越紧,直接拖到了自家门口。
陈大妈瞧着失落不已,本可以用一小勺红糖,换一篮子鸡蛋的,这下落空了。
陈大爷瞪了她一眼,转身进了屋。
陈大妈探头看了看,才回去。
谭一两站住脚,“二弟,你没瞧见我在换红糖吗?”
谭老二正色道:“大哥,用一篮子鸡蛋换一勺红糖亏了!”
“怎么亏了?”
谭老二忙回道:“大哥,这一个鸡蛋可卖二文钱,二十文可买半斤红糖,这一篮子最少有二十个鸡蛋,最少可以卖出四十文,可以买上小半斤红糖,够娘吃上半个月了。”
谭一两算了半天才算清楚,“二弟,你说的没错。”
话落猛地抬头看向自家二弟,“不对,不对。”
谭老二眉头一皱,“什么不对?难不成我还算错了?”
谭一两盯着他看了良久,“二弟,你怎么不傻了?”
他这个二弟幼时被山里的狼给吓傻了,本是十二三岁的年纪,却只有三四岁孩童的神智,可是刚才说出这番话来的二弟,绝对不止三四岁啊。
谭老二摸了摸后脑勺,笑道:“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就知道了。”
谭一两顿时明白了,原来是二弟的傻病好了,忙朝屋里唤道:“爹,娘,老二他不是傻了!”
谭老二脸一沉,“大哥,还是先想办法把鸡蛋给卖了再说。”
此时,天色已晚,鸡蛋一时也卖不出去。
谭老爹把他们骂了一通,但是听说谭老二不傻了,很快开心得忘记了此事。
嘱咐他们明日一早去平阳县把鸡蛋给卖了,然后难以置信地拉着谭老二问了一连串的问题。
谭老二不仅对答如流,还思路清晰,别说是三四岁孩子了,简直就是个十五六岁的孩子。
高兴得谭老爹笑得合不拢嘴,倚着灶台差点摔在火炉子里。
“我们老谭家总算是有望了!”
谭大妈搂着熟睡的小娃娃,也是满心欢喜,“他爹,明日记得煮几个红鸡蛋到我娘家报喜。”
“好好,好。”谭老爹往灶里推了一把柴,打了一锅鸡蛋汤,这没红糖,蛋是得吃的。
窝在谭大妈怀里的女娃娃悄咪咪睁开了眼睛,黑溜溜眼珠打量了一下四周。
模模糊糊的黄泥土胚的茅草房子,寒是寒酸了一些,但也总算是捡了一条命。
翌日。
老谭家生了双胞胎的事情在封平村传得沸沸扬扬。
有说他家福气好,也有说他们这是自讨苦吃,活受罪。
谭家人素来听闲话听惯了,也懒得理会这些。
谭一两和谭二钱一大清早就去了县城卖鸡蛋,两个村里孩子卖鸡蛋,哪有那么容易,守了一上午也没见着几个人买。
待到响午的时候,碰着两位官爷,这官爷也不知是着了什么魔,一口气把他们手里的鸡蛋都给买了,足足给了两百文。
两小孩也不是什么贪心之人,只要了四十文,买了半斤红糖就回村了。
红糖可是稀罕物,谭一两小心翼翼揣在怀里,朝家里赶着。
在路上时,同村的几个男孩瞧见他们还不忘打趣。
“谭二傻子!你娘生了两,不得了咯!”
“老蚌生珠,一生生两,有这本事,咋不去猪圈转转!”
“是啊,哈哈哈!”
谭一两听着气得不行,脚一踩,就要开骂。
被谭老二拽了回来,高声道:“大哥,别理他们,我们快些回去告诉娘,前方半里地有野果子吃!”
谭一两听得云里雾里,见着自家二弟眼珠子转悠,立马又明白了,“对,对,没错!”
说罢,忙跟着谭二钱往回赶。
那几个男孩一听有野果子吃,还没等他们走远,就一窝蜂地朝前方半里地冲。
争着抢着,还没找到野果子,就都掉进了泥坑里。
泥坑里都是积攒的干牛粪,臭气熏天。
也不知道是不是他们运气不好。
原是晴朗的天,突然倾盆大雨筐瓢而下。
牛粪被泡得稀稀拉拉,把这几人给淹了。
咕噜咕噜。
一群人在牛粪里吐泡泡,狼狈至极。
没过多久,一起嚎嚎大哭。
哭声响彻了半边天。
老谭家那边。
谭一两和谭老二正巧在下雨之前赶回到了家中,抱着红糖进门,喊道:“爹!娘!买回来了!买回来了!”
“买回来了?这么快?”谭老爹正抱着小女娃娃哄着。
谭老二跟着进门,“没错,今个运气好,卖了四十文。”
说罢,将剩余的二十文铜钱放在桌上。
谭老爹看了铜钱,松了口气,“这下,你三弟的药钱总归是有了。”
谭一两进屋,在水缸里舀了一瓢水,大口大口喝下,抬头道:“爹,啥时候去把三弟接回来?”
谭老爹将睡着的女娃娃小心翼翼放在榻上,“不急,如今我们有钱了,去,你们把铜板拿给李大夫,让你三弟在李大夫那里再多养些时日。”
谭一两顿时失落不已,又重新拿起铜钱,应道:“是,爹。”
谭家的老三是谭家兄弟里长得最好看的一个。
皮肤白得像破壳鸡蛋,眼睛亮得像黑夜里的星星。
虽出生苦农,但却是一股子贵气。
放眼看去,别说封平村,就连平阳县也没几个比得上这谭家老三的。
只可惜谭家运气不好,这孩子前几年身染重病,如今在李大夫那里用药吊着命。
还好李大夫是个好人,就当行善,一年也就只收一两银子不到。
谭大妈一想到这三儿子面带愁容,低头看了一眼床上两个小娃娃,朝谭老爹问道:“他爹,话说我们要给这两孩子取啥名?”
谭老爹用稻草点燃灶台,卧了三个蛋到锅里,“还能叫啥,就跟着几个哥哥排着号,叫谭六斤吧!”
“也行。”谭大妈给女娃娃拉了拉被子,“那我们姑娘呢?姑娘总不能也弄个七斤八斤八?”
谭老爹顿了一下,往锅里放了一勺红糖,“你说的是,那叫啥名?”
他俩虽然没读过多少书,但是却都是识字的。
思前想后,谭老爹勺子一轮,笑道:“他娘,现在正是七月,姑娘又排行老七,不如就叫谭七月吧!”
“谭七月?”谭大妈小声嘀咕着,眉头由皱到松,“也行,暂且就叫这个名。”
说罢,伸出手指逗了逗孩子的嘟嘟脸,“七月,我们的小七月。”
小七月听着声音微微眨了一下小眼皮子,眉头一皱,踢了一下小胳膊腿,闭眼继续睡着。
谭老爹端来红糖鸡蛋给谭大妈。
谭大妈小心翼翼接在手中,闻着香味舍不得喝。
谭老爹凑过来替她吹了吹,“他娘,别舍不得,现在家里还有蛋,你尽管吃。”
谭大妈笑道:“哟哟,这有姑娘的人,就是不一样。”
谭老爹不好意思地垂下头,“这么多年你跟着我受苦受累了,当然要吃点好的。”
谭大妈鼻头一酸,端着红糖鸡蛋顾不得烫嘴,大口大口喝着,喝完将碗递给他,“他爹,再苦再累,我也不怨。”
谭家兄弟个个长得顶好看,完全都是继承了谭大妈的优点。
谭大妈本名万春梅,是隔壁杨柳村万家的老大,继承了生母的容貌,长得貌美如花,在十里八外享有名誉,后来亲爹再娶,后妈厉害要逼她嫁给五六十岁的张员外做小妾。
她性子泼辣,倔得像头驴,不顾家人反对,跟着谭老爹私奔到封平村安了家,从此断了和娘家的情分。
现如今她娘家已是后娘当家,与她爹生了两个弟弟两个妹妹,日子过得风生水起,平时有事没事就会来恶心他们一家人。
这不,谭老爹的红鸡蛋还没有送过去,她娘家嫁到同村的三妹四妹就来了。
“哟,大姐可真厉害,一生生两。”
她们可不是来道喜的, 而是来瞅稀奇看笑话来的。
谭老爹还算是客气,给她们一人拉了一把椅子,“三妹,四妹,来坐。”
万三妹瞥了一眼木椅子,一脸嫌弃道:“姐夫,我和四妹这身萝裙是刚买的,就不坐你家椅子了。”
谭老爹脸一沉,虽不喜欢她们,但是碍于谭大妈的面子,不跟她们计较。
谭大妈是个脾气火辣的,坐起身子凶道:“你们要是嫌弃,就回去!”
这两妹妹已是被凶习惯了,依旧厚脸皮地阴阳怪气道:“大姐,你说你这咋养啊,六个儿子,这将来娶媳妇可是要花上不少银子,可别到时候将来还要卖女养儿!”
谭大妈眉一横,冷声道:“你放心,我们家就算一个儿媳妇都不娶,也不会卖女儿,不要以为谁都能跟你娘一样,卖女养儿!”
两妹妹气得不行。
她们二人虽都嫁得不错,但夫家的彩礼被亲娘刮得一分不剩,美名其曰是给哥哥弟弟娶媳妇,害得她们在夫家到现在都抬不起头。
她们气得指着谭大妈破口大骂,“万春梅你以为你是啥东西,不过是一只下蛋的母猪,活该你受穷,苦一辈子!”
“住口!”
这次发火的是谭老爹,他拿着扫帚去赶人,“滚滚,滚,都给我滚!”
两妹妹连忙起身,朝外走,继续骂,“一窝子丝孬!就该穷死!饿死!”
“滚!”谭老爹扫把一甩,落了空。
谭大妈连忙叫住他,“好了,别理她们,这种人迟早会遭报应。”
说罢,将吵醒的六儿子抱在怀中喂奶。
这六儿子是个顶能吃的,几口几口就把谭大妈给掏空了。
谭大妈眉头皱起,“现在还是想办法发奶,把两个孩子喂饱才是正事。”
谭老爹捡回扫把,说道:“我们后山空地那水塘子积了一些水,我瞅瞅能不能掏出泥鳅来。”
谭大妈应道:“那好,你快去快回。”
“嗯。”谭老爹背着木篓子出了门。
这边,万家姐妹还没走远。
刚刚收晴的天突然又下起了大雨。
雨水湿了泥地。
万家姐妹一踩一踩溅了一身泥。
什么新萝裙,都成了臭抹布。
这雨越下越大,姐妹二人赶着回家,万家老三脚一滑,一个没站稳,从山坡上滚了下来。
万家老四伸手去拉,也一同被拽了下去。
这村里山路本就不平。
万家老三一路往山下滚,不知道撞到了多少块石头,待到山坡下时,腹痛难忍,捂着肚子卷缩成一团。
万家老四吃惊不已,连忙扶着万老三说道:“三姐,三姐,你怎么了?”
只见万家老三捧着肚子痛得哇哇叫。
再仔细一看,腿下面还流着血。
万家老四立马急了,连忙起身朝附近的人家喊去,“来人啊,救命啊!”
半响之后,来了几个路过的农妇一起帮着万老四将万老三送回了家。
一群人将人送进屋没有多久,就传来了万老三撕心裂肺的哭声。
帮忙送人的农妇朝里瞅了瞅,知道是何事之后,纷纷煞白着脸走了。
谭老爹冒着雨去抓泥鳅,本来早就出了门,但是雨越下越大,他只得先原路返回去拿拿斗笠。
等再去池塘的时候,在路上正碰到那几个煞白脸的农妇。
其中一位正是隔壁的陈大妈。
“谭老爹,你媳妇家妹妹出事了。”
“哪个妹妹?”谭老爹停下脚问她。
陈大妈眉飞色舞道:“就是那个万老三。”
谭老爹一愣,“她今个不是才来我家看我婆娘吗?出啥事了?”
陈大妈凑过来,小声道:“可怜咯,今个回去的时候下了大雨,路上滑摔了一跤,把肚子里两个多月的娃娃摔出来了。”
“什么?你说什么?”谭老爹以为自己听错了,“万老三肚子里的娃娃没了?”
陈大妈挤着眉头,小声说道:“没错,没错,听说这娃娃还是好不容易才有的,这下稀里糊涂地摔没了,张家可是好一顿埋怨,说她下雨天没事瞎跑啥。”
谭老爹听着,唏嘘不已,刚刚还在他家还耀武扬威来着,没曾想一转身,娃娃就没了,还真是倒霉。
这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他也不好去掺和,背起自己的木篓子准备走,“哎,这别人家的事情,我们也少管,老陈家的,我要去池塘抓泥鳅给我家婆娘补身子,就先走了。”
陈大妈听着,抿嘴一笑,“还是谭老爹知道心疼婆娘。”
谭老爹摸着后脑勺,爽朗笑道:“自己的婆娘不疼,疼谁?”
“好好,好你去吧,不过你们家后山那池塘里怕是什么都没有哟!”陈大妈这话有嘲讽之意。
谭老爹停住脚,白了她一眼,继续朝后山池塘赶去。
后山这里也不是什么池塘,其实也就是几块烂地。
村里没人要的,就留给了他们。
烂地里有几个大坑,只要下雨就必定会积水成塘,所以什么东西都种不了。
只等趁着塘里有水的时候,养一些小鱼小虾,可惜也从来没养活着,只能靠着一点野生泥鳅来吃吃。
谭老爹挽起裤腿,下了池塘,将木篓子往水里沉,找着水草多的泥地里等着。
没过多久,平静的水面荡起一阵水波。
有东西进篓子了。
他顿时一喜,连忙将木篓子拿起来,只见里面有一条活蹦乱跳的大鲫鱼。
这一条大鲫鱼可比平时见到的最少大了五六倍,够他们一家三口吃上一段时间。
“好家伙,这鱼可真大啊!”
谭老爹拿起木篓子准备上岸。
可就在转身的时候,一条十斤多重的草鱼从水里跳了出来,那鱼鳞在阳光底下油光油亮的。
谭老爹看得眼睛都花了,眼一眨,手里得木篓子一沉。
他连忙低头看去,只见这条大草鱼落在了他背后的木篓子里。
这下可把他喜坏了,他也不是什么贪心之人,朝四周看了一眼,见着没人,连忙背着篓子回家了。
“孩子他娘,孩子他娘,你瞧瞧,我带什么回来了?”
谭老爹气喘吁吁进门。
“什么东西?”
谭大妈坐起身子凑过来看,只见是两条大鱼,连忙笑道:“你这是从哪里弄来的?”
谭老爹笑得合不拢嘴,“在后山我们那块烂地抓的。”
谭大妈难以置信道:“那臭嘎达里还能有鱼?”
“是啊,也真是破天荒,”谭老爹将鲫鱼拿出来,“不过,管他的,能有鱼吃就行。”
谭大妈就觉得是运气好,也再没多想,开始分配起鱼来,“这鲫鱼分四餐煮了,肉留着老大他们吃,汤留给我就行。”
谭老爹应道:“好嘞!”
谭大妈看着大草鱼,又道:“这草鱼可真大,你等下宰了洗洗干净晒了做干鱼。”
谭老爹笑,“好好,好,做干鱼,做干鱼。”
他说着,背起鱼朝前院水井旁走去。
谭老爹走后,谭大妈看着怀里熟睡的两个孩子,深深叹了口气,自言自语道:“要是能多有点奶就好了,这样你们就不用饿肚子了。”
她年龄不小了,身子大不如从前,奶水虽有,但两个孩子的话,还是有些够呛。
她想罢,躺下身,搂着两孩子准备睡觉。
可就在刚躺下的那一刻,她胸前两盘子突然一抽,开始往外溢奶水。
“呀!”谭大妈吓了一跳,连忙坐起身子。
只觉得胸前重重的,像有两块石头压着。
许是她动作有些大,吵醒了熟睡的儿子。
儿子哇哇哭了出来。
她想都没想,将儿子抱起来,怼了上去。
小娃娃咕噜咕噜喝着,很快就喝饱了,露出一副幸福的模样眨着小眼皮子。
谭大妈都懵了,这下两块石头变成了一块石头,还是有些难受。
她连忙将小七月也抱起,喂了另外一边。
小七月本来还在睡觉,但是闻着奶香也咕噜咕噜喝了起来。
很快两个吃得饱饱的,胸前的两块大石头也塌了下来。
这奶水不多不少刚刚好。
谭大妈顿时欣喜不已,没想到自己还老当益壮啊,这连鲫鱼汤都省了。
夜里。
谭家老大和老二回来了,闻着屋子里的鱼香,欣喜道:“哇!有鱼吃啊!”
“是啊,爹今天抓了两条大鱼。”谭家老四老五乖巧地坐一排,歪着小脑袋,双眼看着鱼冒星光。
谭老爹将煮好的鲫鱼汤端给了谭大妈,随后回头看向他们,“铜钱送到没有。”
谭家老大坐下来,闻了闻鱼,拿手戳了一下,舔了舔,说道:“送到了,李大夫一开始还不要,我们硬留着的。”
“好好,好孩子。”谭老爹朝他的肩一拍,还不快去盛饭。
“爹,饭我盛好了。”谭家老二端着两碗稀米汤走来,十分乖巧。
谭老爹瞧着,愣了一下,眼睛都红了,连忙将两稀米汤接过来,“孩子啊,你当真是不傻了?”
谭老二笑着点头,有些不好意思。
谭老大又戳了一下鱼,笑着说道:“爹,二弟不仅不傻了,还变聪明了,今个卖鸡蛋,他可会算账了。”
谭老爹坐下来,问道:“二钱,你什么时候学会算账的啊?”
谭二钱回道:“以前跟着娘去过县里几次,见过摊贩子算账,所以就记住了。”
谭老爹捏了捏鼻梁,声音微微嘶哑,“二钱啊,我的二钱啊,真好,真好。”
好好的一个儿子打小就是个傻子,这对穷苦人家来说可是致命的打击,若是换做普通人家,早将这孩子丢了,但谭家夫妇心善,说什么也要将这孩子养大。
这人啊穷可以,但是心不能穷。
自己的儿女无论啥样那也都是父母的心头肉。
既然生了,就算砸锅卖铁也要将他们好好抚养成人。
如今儿子不傻了,谭老爹安静下来,细细想着,多年的心酸一下都涌上了心头。
堂堂的汉子就这么当着一家人的面哭了。
谭一两连忙上前拍了拍老爹的背,安慰道:“爹,别哭,等二弟再大一些,儿子就去参军,上阵杀敌,当个大将军回来,让您和娘做老爷夫人!”
谭大妈放下手中的碗,笑道:“得了,得了,你先把菜园子里的那些菜看好,就行了。”
谭二钱跟着笑,“当个菜将军也不错~”
谭家老四老五,捧着个小碗碗也着笑了起来。
“哪有!”谭一两埋下头,憋着嘴有些不开心,他不是开玩笑的。
他今天有仔细想过,他虽念过一些书,但家里一家老小要帮衬,走科考太难了,待二弟再大些,他的年龄正好适合去参军,虽然不一定能有所成就,但也算是一条出路。
他娘和爹书念得不多,却从小就教育他们几个兄弟,“人啊,活着就要清醒,一辈子不长不短,一定要做好本分,为人子要孝顺,为人父要端正,为人夫要宽厚。”
所以作为大哥的他除了要扛起这个家,照顾好弟弟妹妹之外,还要变得更加强大,让他们不再受欺负。
一家人有说有笑时,小七月醒了,发出奶声奶气的哭声。
谭一两连忙起身,走到床边,“娘,娘,妹妹醒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