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夺春楼八年,看书写字琴曲跳舞,却没有拿过针线。
胡氏的大丫鬟米米是个热心肠,她看我鼓捣了半晌,干脆坐过来教我。
穿针、引线、用指甲顶着针尖儿才不叫手指肚受罪。
她极快地剪好一条碎布:
「我家夫人呀,也拿不动针线,小时候一见这些就头疼,出嫁的衣裳都是我们几个丫头绣的。」
她一边说,好像想到了什么伤心事,又不说话了。
14、
梨城守了十多天,第一日傍晚起,胡氏就派人拉了一车血布条子回来。
赶车的士兵再三叮嘱,这些布条子洗完,一定要用开水煮一遍。
米米爽快应下,便指挥着姑娘们往里头搬。
布条子又腥又臭,不知道被什么糊住了,团黏在一起,我闻了险些吐出来,米米已经打了井水和皂角开始洗刷。
「贞娘子闻不惯去厨房加点柴吧?」
我气恼被一个小丫头指使,脚下又忍不住过去。
第二日起,府上的粮食便不够吃了。
我用食指挠了挠头:
「把园子里的花花草草都拔光,煮熟了吃。」
小红楼里我们那一拨,第一个没了的孩子叫三七。
她们家乡闹饥荒,村民挖草砍树,抓耗子,几乎将地上能嚼动的东西都吃光了。
我想起三七,想起魏纯音。
再看这群小丫头的时候,便多了几声叹息。
晚上的时候,我便带着她们躲在一个炕上睡觉,稍有一丝动静都会被惊得一个机灵。
几个小姑娘抱在一起,又怕又饿。
15
胡氏死的那天,朝廷的救兵终于到了。
杨生满脸是血地将胡氏背回来,他一路走,胡氏的血便流了一路。
我尤记得她说:「活着最重要。」
撑到最后,她怎么死了呢?
胡氏的棺材停在正堂,刚好在她给我们留干粮的正对面。
没有人告诉我们她是怎么死的。
杨生回来之后便拾掇干净预备去赴宴,他说朝廷派下来的大将军今日打了胜仗,带着二十万兵马将那群叛军打得屁股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