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星辰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回到大唐继承大统新书

回到大唐继承大统新书

大王叫我来吃斋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军事历史《回到大唐继承大统》,主角分别是李泰李世民,作者“大王叫我来吃斋”创作的,纯净无弹窗版阅读体验极佳,剧情简介如下:他做梦都没想到,自己能穿越到大唐,还成了二皇子,李世民的好大儿……奈何皇兄烂泥扶不上墙,他只能被迫继承大统,然后被迫一路翻盘、打造出了一个千古第一盛世……【fq】...

主角:李泰李世民   更新:2024-10-07 10:08: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李泰李世民的现代都市小说《回到大唐继承大统新书》,由网络作家“大王叫我来吃斋”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军事历史《回到大唐继承大统》,主角分别是李泰李世民,作者“大王叫我来吃斋”创作的,纯净无弹窗版阅读体验极佳,剧情简介如下:他做梦都没想到,自己能穿越到大唐,还成了二皇子,李世民的好大儿……奈何皇兄烂泥扶不上墙,他只能被迫继承大统,然后被迫一路翻盘、打造出了一个千古第一盛世……【fq】...

《回到大唐继承大统新书》精彩片段


灵堂寂寂,空空荡荡,香烟缭绕,无限凄惶。

所有的人都被赶了出去,无论皇子还是太监,就连侍香的宫女都没让留下。

偌大的灵堂就只有李世民一个人,他轻轻的抚摸着灵柩,眼泪噼哩啪啦的往下掉。

长孙皇后十三岁嫁给李世民,夫妻感情好的没法说,一起苦过,一起难过,一起经过风,一起经过雨,也一起享过福。

二十三年不离不弃,可谓是伉俪情深的典范。谁能想到长孙皇后才三十六岁就撒手人寰,李世民宁愿倾尽天下换得一人,可惜这世上没有复生之法。

“观音婢,你看到了吗?你听到了吗?咱们的青雀儿真的长大了。”李世民趴伏在灵柩上,轻轻的拍着棺材板:“他知道替弟弟妹妹遮风挡雨了,他一夜之间就懂事了。”

“我宁愿孩子们永远不长大,宁愿他们不懂事,成长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他们多好啊,你怎么忍心扔下他们?你不要我也就罢了,你连他们也不要了吗?”

“孩子们没有娘了,我会加倍对他们好的,你放心吧,哪个我也不会让他们受委屈的。”

李泰提的第二要求,李世民没准也没驳,算是准了一半吧。

李世民到底还是决定要亲自抚养李治和两个幼小的公主,不过他同意让李泰随意进出皇宫,没有任何限制,想住就住想走就走。

李泰一直都是最受宠的皇子,他之所以会失败,主要的就是陪在李世民身边的时候太少了,虽然他不之官,虽然他住在京城,但是他没有住在皇宫,成年皇子是要到宫外建府的。

李世民宠爱他,也就是多给他赏赐,说白了就是给钱给钱再给钱,而随着李承乾越来越叛逆,他每次生气的时候,都是李治陪在他身边。

他给李泰的是钱,给李治的却是感情,所以当李承乾造反的事情败露,又咬出李泰谋嫡时,李世民感情的天平一下就倒向了李治。

用过来人的目光去看历史,谁的思路都清晰,谁都能明明白白的知道,在什么时候应该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如果李世民能知道李治做皇帝以后发生的事情,他也绝不会把皇位传给李治的,就算李承乾实在是不行了,还有李泰和李恪。

李世民绝不愿意在李唐王朝中间还穿插一个武周王朝,更不愿意看到武氏大肆屠杀李氏族人,可是历史没有如果。

如果有如果的话,那么现在的李泰就是那个如果。他绝不允许历史照着老样子走下去,他要引领着大唐从兴盛走向更加兴盛。

李泰除了坐拥二十二州的封地之外,还兼领左武候大将军和雍州牧之职。

雍州即指京兆府,李泰就是京兆府尹,掌管着京畿重地的行政大权,也就是说封地上的事不用他管,但是京城的大小事务他是必须要管的。

自从长孙皇后下葬之后,李泰一直住在皇宫,没有离开过,每天早起上朝听政,有时候会去京兆府处理些政务,还时常把没处理完的工作带回皇宫。

不管多忙多累,他回来之后都一定会检查李治的功课,会陪两个小公主玩,每天叮咛嘱咐得极其细致。

李世民想见缝插针的秀一下关心,都找不到缝儿。

这一天李世民用过晚膳,过来看看他们,陈文远远的打个手势,守门的人没敢出声。

李世民悄悄的走到房门口,就听李治带着哭腔说:“行了吧?这总行了吧?”紧接着就传来李泰冷冰冰的一句:“不行。”

李世民扒门缝儿往里一看,只看到李泰的背影,他站在桌子前面弯着腰,桌上摆着烛台,烛台上点着整整五根蜡烛。

仔细一看,看明白了,原来李泰正用手把着李治的手在写字。李世民偷看了半天,他都站累了,李泰弯着腰站这么久,他腰不疼吗?

李世民刚要推门,恰好李泰直起了身子,他一边轻轻的捶腰,一边盯着李治:“别哭了,不就多罚了你三篇大字吗?让你罚回来,好不好?你只要最后这几个字不犯错误,我也写三篇大字,让你检查,你说不合格我就重写,好不好?”

“你说的?”李治扬起头,抹把眼泪,恨恨的盯着李泰。

李泰认真的点了点头,“嗯”了一声。

李治撅着嘴喊道:“我罚你写到天亮!”

“行,那你得挑出毛病来,我写得好,你就不能加罚。”

李治低头开始认真的写字了,李泰静静的站在他的身边看着,云海搬个绣墩过来:“二郎,你坐会儿吧。”

“上一边去。”李泰不耐烦的一摆手:“雉奴做功课的时候不许打扰,再不长记性打断你的腿。”

云海灰溜溜的又把绣墩搬走了,很快李治就写完了,他兴奋的把笔搁下,“腾”的一下站起来:“该你了。”

“好,你读书吧。”

李泰坐下,铺好纸,拿起笔开写,李治却不肯读书,他怨气冲天的问:“凭什么?不是说写完大字就没事了吗?”

“读书还算是事吗?”

李治憋屈得跟便秘似的,一脸的敢怒不敢言,云海很狗腿的把《论语》递了过去,一个劲的冲他挤眉弄眼。

想读也得读,不想读也得读,李治无奈的接过书,没好气的大声读了起来。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停,你给我说一下‘道之以政’那段话该怎么理解。”李泰写着字,还能分心提问,把李治给恨得牙痒痒,眼睛直往纸上飘,那意思表达得清清楚楚,他就盼着李泰出错呢。

李治撇了撇嘴,还是老老实实的回答道:“孔子说:‘用强权手段、法制禁令来管理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了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不但懂得廉洁是非,而且从心里归服。’”

“嗯,你觉得他说的对吗?关于如何治国,你怎么看?”

“圣人说的当然对了。”李治不假思索的答道:“治国当然是要以德治国,用德行感召人,用德行引导人,让天下人都以德立身,自然就国泰而民安了。”

“嗯,想法不错,想的真美,童话世界,你是想要打造一个君子国出来,是吗?”

李治挠挠头,不觉得自己说的有什么错啊,老师就是这么教的,这段话的意思就是以德治国嘛。“那你说应该如何治国?”



李治一句话问的,连扒门缝儿的李世民都屏住了呼吸,他也想听听李泰会说出什么样的言论来。

李泰轻轻的放下笔,看着纸上的字,自己都觉得满意,他笑道:“雉奴,过来看看我写的怎么样。”

李治抽出一张纸,迎着烛光认真的看,愣是挑不出什么毛病来。李泰的书法是褚遂良教的,他的字在年轻一辈的书法家当中是绝对的佼佼者。

李泰随手把另外的两张纸也交到了李治手中,由他努力的检查。

“二哥,你字写的真好。”李治看得直眼馋,真心的羡慕,可是自己怎么也写不好。

“不算什么,熟能生巧罢了。”李泰看着李治,嘴角微微上翘,慢慢的说道:“字写的好不好,其实没那么重要,不会写字都不要紧,但一定要会治国,懂吗?”

“为什么?”李治眨巴着眼睛,满眼都是迷茫和疑惑,他每天都被逼着练字,练字怎么就不重要了?

“因为我们是皇子啊,总有一天我们都要到自己的封地上去生活,我们必须治理好一方地域,不说造福一方百姓,起码让父皇和皇兄省点心,是不是?总不能搞得民怨沸腾的,让父皇和皇兄跟后面给我们擦屁股,收拾乱摊子吧?”

李泰必须给李治灌输做一个好皇子的思想,要一点点打消他去争夺大宝的心,让他摆正位置。

李泰知道现在的李治只是爱表现,只是想争宠而已,他所有的小心机都还不值一提,洗脑要趁早,趁着他还小,就让他把自己定位到王爷的位置上。

却不料这句话竟意外的钻进了李世民的耳朵,李世民真是倍感欣慰,有这句话在,谁再在李世民面前说李泰有谋嫡的心,李世民一准把他牙打碎。

“哦,那治国怎么治?”李治每天的功课就是局限于背课文、解字义这些最基础的东西,还没有达到去探讨文章的程度,何谈治国之策?

李泰微微一笑:“治国当然是依法治国,德只能是提倡,我们可以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绝不可能是以德治国。”

“道德只能约束君子,约束不了小人。而天下众生,你说是君子多还是小人多?肯定是小人多吧?我们治国管的就是小人,靠道德消灭小人是不可能的,管理小人要用规矩。”

李治半明白不明白的眨巴眼睛,忽然他怒了,指着李泰嚷道:“怪不得你给我定了许多规矩,你拿我当小人了!”

“胡说八道什么?”李泰抬手敲了李治的脑壳一下,微笑着说道:“管你我用棍子就行了,还用得着什么规矩?”

“雉奴,你听哥哥说,管一个人的话,用拳头就行,只要你打得过他,就能让他服你,不听话就揍。管一群人,得用规矩,出错就罚。管一国人,得用制度,犯罪要杀。”

李治低头看看手里的书:“可是圣人说要以德治国啊。”

“圣人说的只是一种远景,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可以把它当成是一个目标,朝着它的方向努力。圣人说的并不是一种事实,你懂吗?”

“你想我们用强权手段、法制禁令来管理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尚且做不到让百姓全都免于犯罪,我们若是放弃律法的限制,一味单纯的用道德引导行为,用礼仪去规范言行,天下是不是大乱了?”

李治把《论语》往前一递,不服气的说:“可是这都是圣人说的啊。”

“一圣人说的未必全都对,二圣人说的话你要好好的理解,不能曲解。比如‘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句话,圣人的意思是要双管齐下,而不是两者取一,懂吗?”

“不对,这句话明明就是说应该以德治国。”

“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对待君子,我们可以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对待小人,我们就要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嘎吱”李世民推开房门,迈步走了进来。

李泰和李治同时回头,李治扔了《论语》撒欢的跑向父亲,李泰捡起《论语》慢慢的走向父亲。

“父皇。”李治一头扑进李世民的怀里,李世民轻轻搂住了他。

“父皇。”李泰躬身一揖。

“家无常礼,你们在做什么?”李世民笑呵呵的往里走,李治抢着告状:“二哥罚我写大字,还考我背书。”

“是吗?我看看你写的字,他都考你什么了?”李世民走到桌前看看李治写的字,有几张写的确实不怎么好,有几张写的确实是很好。

“二哥考我《论语》为政篇了。”李治特意挑一张写的好的字,骄傲的拿给李世民看:“我写的。”

“不错。”李世民也不拆穿他,只是亲自把纸给他铺好,桌上现成的笔墨:“你再写一个,我看看。”

李治的表情一下子就僵化了,这张是李泰把着他的手写的,他自己写不了这么好。没办法,硬着头皮往好里写吧,写出来的字不出意料的,很是差强人意。

李世民点指着这两个版本的字:“你自己说你需不需要练?”

李治嘴撅得老高也不敢吭声,李泰淡淡的笑道:“雉奴写的很好了,那篇是我把着他的手写的,他这个比刚才自己写的好很多。”

“青雀,你怎么越来越瘦了?不会是病了吧?”李世民看惯了他圆乎乎的脸,刚开始以为他是丧母心痛,吃不好饭所以瘦了,没想到这都多半年过去了,他一天比一天瘦。

“没有,我身体很好,阿爷不用担心。”李泰的瘦是必然的,因为他不喜欢胖,他每天都跑个五公里,饮食也基本就是个吃草状态,他是故意减肥的。

李世民一看他的桌子上放着很多的公文,便问道:“这些你还拿回家来看?”

“刚好陪雉奴读书,我要不干点正事,他心就长草。”李泰抬手摸了摸李治的脑袋,眼神中满是宠溺的光,嘴角带起淡淡的笑意:“小眼睛一天就盯着我用的。”

别的事不清楚,李泰是最清楚李世民把皇位传给李治是出于什么考虑的,他就是怕自己登基会杀了他的另外两个嫡子。

李泰必须让李世民知道,自己比他还爱他的另外两个嫡子,宁可自己操心、挨累、受委屈,也绝不会亏待他们的。

看他们兄弟俩如此的亲密无间,李世民甚感欣慰,不由得又想起了长孙皇后,心里暗暗的想着“观音婢,你要是活着多好啊,看看咱们的孩子多懂事。”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