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林黛玉萧霆钧的现代都市小说《黑楼:黛玉晋升太子妃后,全员忏悔林黛玉萧霆钧后续+全文》,由网络作家“方一宇”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古代言情《黑楼:黛玉晋升太子妃后,全员忏悔》是作者““方一宇”诚意出品的一部燃情之作,林黛玉萧霆钧两位主角之间虐恋情深的爱情故事值得细细品读,主要讲述的是:在经历了一场“金玉良缘”后,黛玉妹妹突然成了香饽饽,先是长公主亲自接见,后是皇后召见,荣国府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气息。没想到,天子直接赐婚,将黛玉许配给了权势滔天的三皇子,荣国府瞬间懵了!银子花了,嫁妆咋办?荣国府上下人心惶惶,生怕黛玉记恨。然而,随着黛玉一路晋升,从皇子妃到郡王妃,再到太子妃,荣国府本以为能跟着享福,却没想到,一场场腥风血雨悄然来临。薛家衰败,皇商被夺,王家覆灭,宁荣二府的人也开始接连陨落。...
《黑楼:黛玉晋升太子妃后,全员忏悔林黛玉萧霆钧后续+全文》精彩片段
黛玉从善如流,略用了点儿,但到底太早了,根本吃不下。
贾母那头鸳鸯亲自来了,来看黛玉收拾好了没有,进宫嘛,总归是要同路的。
但每个人的心情,却不一样。
黛玉坐进马车时候,想起方才瞥见二舅母额头上的疤,她自然也听闻二舅舅打了二舅母的事情,但真看到,和听到,就是两回事了。
闭着眼想了会儿心事,分析了一下目前的情形,不知不觉已经进了宫门。
早有皇后身边的掌宫嬷嬷在此等候,对着贾母等笑道:“老夫人只管去凤藻宫见见贤德妃,今儿是大家团聚的日子。”
这意思,今日都不必去拜见皇后了。
掌宫嬷嬷转而上前向黛玉行礼:“娘娘说,好些日子没见,让奴婢在此迎接着。”
原来,是皇后特意安排了,来接黛玉的。
黛玉随同嬷嬷前往皇后的凤仪宫,完全没有料到吴贵妃、徐淑妃、甚至才当了郡王妃的宋慧兰,竟都在这儿。
方才掌宫嬷嬷对贾母说了那样一番话,黛玉就默认今日是各宫娘娘单独招待自家亲眷。
这会儿一见这些人,就回过味来:虽然不明白这是谁安排的,但只怕多少有点要比较比较三位郡王妃的意思,只不过其中一位已经是瑞郡王妃,另外两位还是未来的。
想通了的黛玉安安静静的坐到宋慧兰旁边的位置,等着最晚到来的葛夕佳。
方才行礼后,黛玉就快速打量了一番瑞郡王妃,今日头戴朝阳五凤挂珠钗的郡王妃,容光焕发,想来过的不错。
一会儿后,葛家姑娘一个人进宫来,就足以说明黛玉的猜测是正确的了:葛家老太太和太太,都有资格进宫领宴。既然葛家姑娘一个人,那看来真是可以安排的。
今日的葛家姑娘显然隆重装扮了一番的,身穿玫红撒花缎面对襟半臂搭配粉色圆领绣牡丹上襦,腰间用金色腰带,下身是粉色绣花百褶裙,头上簪着点翠凤头步摇钗,亏得她生的明媚,这一身穿起来不仅不觉得俗气,反倒是十分夺目。
徐淑妃顿时眉开眼笑:虽然她必须承认,三个人当中,林家那个容貌的确是头一份,但林家没什么势力,葛家姑娘的容貌胜过了瑞郡王妃,家世并不比宋家差。
这么一想,徐淑妃觉得自己仿佛赢了吴贵妃。
一顿闲话后,天子领着三个皇子一起来了。
大家都起身行礼后,天子扶起皇后朗声一笑:“呆在着屋子里没什么意思,皇后怎么没带大家去赏菊,秋香园的菊花开得正好嘛。”
皇后还没说话呢,徐淑妃就抢先开了口:“自然是等着陛下一起,才叫团圆嘛。”
吴贵妃在旁淡淡一笑:看来,徐淑妃对她未来的媳妇,很是满意呀。葛家大人是陛下的老师,看来老四那边,真是不能小觑。
只是,方才陛下问的是皇后,徐淑妃这么着急着抢话,未免太得意了。
“哦。”天子的目光从瑞郡王妃、林家姑娘和葛家姑娘身上扫过,不免想起当初赐婚时候,葛家老师欲言又止的神情,略迟疑了片刻,对着皇后道,“那,皇后,这会儿过去赏花?”
皇后点头道:“已经让人收拾妥当了,今儿天公作美,微风徐徐。”
“那就都走吧,一起去秋香园。”天子赞皇后考虑周到,而后与皇后一道抬脚朝着秋香园走去。
秋香园可以说是菊花的园子,里头菊花种类繁多,颜色形态各异。名贵的比如凤凰振羽,花开时如同凤凰展翅一般,又有那宛如朵朵彩云一般优美动人的绿云,还有匙莲型白色的瑶台玉凤等等。
“有了花,该有诗,朕可等着你们的好诗呢。”天子这话是对着三个皇子说的,挥了挥手,让他们各自去赏花说话。
天子可没有忘记,今日本就是为了让皇子和皇子妃们制造相处才特意设宴的。
看着那账册上可怜巴巴的数字,想着宝玉成亲的一摊子事情,王夫人这会儿真是恨极了王熙凤夫妻,屏退了一干丫头婆子,王夫人看向王熙凤的眼睛里,简直恨不得能射出刀子去,捅她这侄女儿两刀。
而后她蓦然把一本账册啪的一声丢到桌上,简直咬牙切齿般说出一句话:“凤丫头,这就是你管的家,你且说说,这数字,是什么意思?”
王熙凤早有准备,丝毫不在意她姑妈这副要吃人的模样,低头道:“回禀太太,这是府里目前存银数目。”
“我能不知道这是府里存银数目?我只问你,怎么就剩下这么点儿?”王夫人狠狠瞪着王熙凤。
“太太,往日里虽然是我做事,但管家的仍旧是太太,府上支出的每一笔银子,都是回过太太的,这账本子上,也有记录。府上每年进项只有那么些,花销却那么大,旁的不说,就宫里头娘娘,一年就要用上一万两,这还不算那些公公们偶尔来打饥荒,好多次侄女儿我都只能将自己嫁妆当了,应付这些公公们。太太如今这么说,侄女儿可不敢认。”王熙凤依然说的是句句在理,条条有节。
见王熙凤这般,王夫人想着当年自己抬举她,让她来帮忙管家,今日看来,倒是养了个白眼狼。
说到底,若不是她那可怜的珠儿不在了,李纨又是个上不得台面的蠢货,自己也不会绞尽脑汁把凤姐弄进府来当自己的臂膀,现在倒好,眼看宝玉和宝钗就要成亲,一大笔银子还没处想法子,她倒好,拍拍屁股就走人不说,还留给自己一个烂摊子。
在王夫人眼里,王熙凤这明明白白就是预见府里要费一大笔花销,害怕自己刮刷了她贴补银子,也怕宝钗进府后,自己重用宝钗不用她,所以干脆跑了。
“早就知道你伶牙俐齿,只是你别以为你们夫妻能一走了之,别忘了,巧姐儿还在府上,一笔写不出两个贾字。”王夫人占不到上风,索性露出真实嘴脸。
哪知王熙凤非但不怕,反而还笑道:“太太这说的是什么话,我是您内侄女儿,又是您的侄儿媳妇,一笔也写不出两个王字呢。叔叔婶子,总归要照拂照拂巧姐儿。”
见王熙凤抬出王子腾,王夫人一下子就说不出话来,如今贾政做官不行,元春最能仰仗的,只有她舅舅了。
见王夫人一时没吭声,王熙凤想着反正撕破脸了,索性还笑呵呵起来:“只可惜了,薛大妹妹姓薛,不姓王。太太要是没事儿,我就先回去了,后日儿就要出门了,还有一堆东西没收拾。”
说完,就直接出去了,也不管王夫人脸色如何了。
一边走,王熙凤还冷冷笑:眼见宝钗就要进府了,到时候自己不走,管家也落不到自己手上,她们婆媳联手,还指不定要算计自己多少。
这厢王熙凤跟王夫人姑侄反目,那厢,贾琏则约了贾珍吃酒,给他透露一二消息。
“珍大哥,看在你我二人往日里亲厚的份上,弟弟我给你透个底。”贾琏将荣国府用了林妹妹家产的事儿,告知了贾珍。
贾珍听后吓了一跳,如今林妹妹,那可是未来的皇子妃:“不是吧,这,这......”
贾琏这番,要的就是在贾珍心中埋下一个火星子,同时,他还给他父亲贾赦留下一封书信:他如今倒是当了官,但若是贾赦真出事,他这个做儿子的也麻烦,将来万一林妹妹要追究,两家分家,就是了。
“珍大哥,你也不必惊慌,先等等看。只要老太太和太太,能风风光光的给林妹妹准备嫁妆,兴许,林妹妹就不追究了,那当然是好事儿。”贾琏继续说,不过他也没说透:因为不只是用了银子,林妹妹嫁妆也被用了不少。
但是贾琏也拿不准,贾母到底私库有多少,说句不好听的,那些东西横竖没有他的份,只怕都是宝玉的。
既然如此,不如告诉贾珍一些,到时候,如实贾母不舍得拿出来,贾珍这边为了不得罪三皇子和林妹妹,闹起来,就由不得贾母不同意了。
既然他得不到,那宝玉也别想都得到。
“横竖老太太有东西,太太陪嫁也丰厚,她们用了林妹妹的,该她们拿出来贴上。”贾琏这么一说,贾珍觉得很有道理。
“可不是,我瞧着林妹妹不是那等小气的,老太太和太太既然让宝玉娶薛家的,那就该将林妹妹的银子还给人家。”贾珍思考着,万一出事,他该如何自保。
兄弟二人对视一眼,彼此心照不宣。
“行了行了,不说这个,今儿给你饯行,咱们兄弟好好喝一杯。”贾珍有了主意,很感谢贾琏将事情告知他。
贾琏与贾珍吃了酒回到家,竟然见王熙凤不在,扭头问平儿:“你们奶奶呢?都这个时候了,还跑哪里去了?”
“去林姑娘房里了,还带了不少宝贝。”平儿一句话,让贾琏呆住。
去林妹妹那里?"
却说这一日,黛玉知道宝玉宝钗订了亲,晕了过去。
贾母等知道了消息,都来探视,大夫也看过了,见黛玉颜色如雪,并无一点血色,神气昏沉,气息微细,贾母心道不好,面上倒是安慰了黛玉一通,回去后,叫了王夫人与王熙凤一同商议。
却不想,林之孝家的拿了帖子进来,而且,还是护国长公主府上的帖子。
这一下不只是王夫人王熙凤吃惊,就是贾母也略慌了神:护国长公主,当今天子一母同胞的亲姐姐,天子能顺利登基,这位长公主与驸马,可是出力不少。但他们府上,和长公主府上,素无往来。
接过帖子,鸳鸯已经送来了老花镜,贾母戴上后亲自看了一遍,脸色更是不好了,随即将帖子递给了王夫人。
王夫人一看当即就忍不住脱口而出:“长公主要来看大姑娘,这,大姑娘如今气色......”
王熙凤一下子也明白了:长公主这帖子,是冲着林妹妹来的,她要来看林妹妹,这是为何?林妹妹都到他们家住了这么多年了,长公主为什么这时候来?
但不管她们心底怎么想,但肯定是不可能拒绝的。
“玉儿现如今身子不好,赶紧让琏儿拿着帖子,去请王太医来,长公主说了三日后,那就只能是三日后。”贾母叹了口气。
王熙凤忙应了出去做事,贾琏听见这话后顿时吓了一跳:“长公主?这事儿怎么这么奇怪。”
“可不是,就连老太太都没有头绪,你只管做事去,总不能让长公主见到林妹妹这样子。”王熙凤皱了眉头,让宝玉和宝钗订亲,正是她提出的建议,这下子可不妙了。
王太医来,先见了贾母,贾母请他务必要治好自己的外孙女,说了一通话后,还亲自陪着王太医到了潇湘馆。
问诊后,贾母吩咐贾琏好生送王太医出去,自己则单独要与黛玉说说话。
贾母这会儿一片慈爱的握着黛玉的手:“好孩子,别多想,你宝哥哥的事情,皆因宫里娘娘做了主,玉儿你是通透孩子,别钻了牛角尖才是。人生长着呢,得往前看,对不对?”
黛玉微微睁眼,听了贾母这些话,心下越发苦涩,却也越发清明:她到底,还是姓林,不姓贾。
见黛玉不说话,贾母继续道:“长公主府上送了帖子来,三日后要来瞧你,不管如何,总不能在长公主面前失了仪态,是不是?”
黛玉这下彻底明白了,早前要瞒着自己宝玉订亲了,这会儿反倒是说了这些话,原来,是为着长公主要来啊。
不过,长公主为何来?黛玉不解。黛玉却知道,长公主府与贾府,素无往来。
黛玉打起精神,喘吁吁的说道:“老太太,您放心!
若说长公主的到来已经让荣国府上下吃惊,而皇后娘娘派人来,更让荣国府上下吓了一大跳。
等着从来的夏公公口中得知,是皇后娘娘要五日后召见黛玉后,荣国府的主子奴才们全都坐不住了。
随同夏公公来传旨的,还有一位顾嬷嬷,是皇后特意派来,教黛玉礼仪规矩的,她会暂时住在荣国府,到时候随同黛玉一起进宫。
贾母压下满心的惊慌,赶紧让王熙凤去请黛玉过来,而后又将顾嬷嬷安排住在潇湘馆。
头一个坐不住的,是王熙凤,自打长公主来访之后,她心底就慌得很,于是当夜就悄悄来见贾母:“老太太,怎么能这样巧合呢?宝兄弟和宝丫头订了亲,宫里就有动静。”
贾母也深觉事情不妥,可一时半会儿也猜不透上面的意思:“这话你可别到处说,先看看怎么回事儿。你林妹妹心善,在我们家这么些年,她断然不会在皇后娘娘面前胡说的。”
贾母这会儿其实也有些后悔,早知道,就不要这么着急给宝玉订亲了。可一来宫里头娘娘传出话来,二来,她瞧着玉儿身体着实不好。
王熙凤赶紧又说:“那,要叫紫鹃过来,吩咐吩咐吗?”
贾母摇了摇头:“不必担心,那丫头的父母可都在府里头做活,她可是家生子,不敢胡来的。”
王熙凤听了忙点头,果然姜还是老的辣啊。他们拿捏着紫娟一家子的身家性命,紫娟定然拎得清轻重。
而黛玉这边,对皇家举动,并不能说完全不懂,毕竟当初父亲离世前,是与黛玉说了很多私密话儿的。
父亲为了查探江南官员勾结京中权贵,所以得罪了人。如今太上皇不在了,天子腾出手来收拾官场,父亲的劳苦功高,让天子乐意对这个林家遗孤好一点。
毕竟,不能寒了臣子的心,对黛玉越好,越是在告诉其他臣子们,忠心勤勉,天子必定不负他们。
但其实呢,黛玉只能算猜对了一半。
皇后之所以要见她,除却护国长公主回来极力夸赞之外,还因为,养在皇后膝下的三皇子。
当今承德帝目前有五个儿子,皇后所出嫡子养到十岁因染了天花去世了,皇后当年伤心过度,后来再无所出。
二皇子萧廷锴,是吴贵妃所出,如今居长,年方十七。吴贵妃之父吴辰,如今是吏部尚书。
三皇子萧霆钧,生母在孩子不到一岁时候就病故,那时候陛下还未即位,他母亲那时候是侧妃。如此一来,这孩子就养在王妃身边,也就是如今的皇后娘娘。
三皇子今年十六,他大舅舅,兵部侍郎,他的二舅舅,先皇时候的进士,如今在陕甘总督胡长善的军营里,是正四品的都司。
四皇子萧霆锋,是徐淑妃所出,今年也十六,比萧霆钧就小了三个月。他母亲出身低些,只有一个舅舅如今靠着天子恩泽得了一个光禄寺少卿的位置,但为官做事就一般般。
五皇子萧霆钊,是周宸妃所出,今年才十五,宸妃父亲做官不行,但周家是大家族,宸妃的叔叔,如今是直隶总督。
六皇子,萧霆钰,年纪小些,今年才十岁。他的生母出身更低,原本只是个宫女,如今因生了皇子,才被册封为昭仪。
如今太子之位还空着呢。
天子的这些个儿子里头,没有嫡出,大家算得上平起平坐。
对皇后而言,将来无论谁当了皇帝,只要她还活着,母后皇太后的位置就是稳的。
但若是不是三皇子,其他皇子赢了的,那就还会有一个圣母皇太后。
可若是三皇子赢了,他母亲早就不在了,又是皇后亲自养大的,那么,这个皇太后的分量,当然不一样。
何况,吴贵妃也好,徐淑妃也罢,哪一个是省油的灯,
所以嘛,新的斗争已经暗暗开始了。
如今吴贵妃已经给自己的儿子定下了户部尚书宋明时家的孙女儿,宋家的姑娘容貌一般,但宋家的教养十分出色。
如此一来,二皇子的势力不容小觑:外祖父是吏部尚书,妻子的祖父是户部尚书。
听闻徐淑妃和周宸妃,也都想效仿吴贵妃,给儿子定下家世出类拔萃的姑娘。
可皇后不这么想,三皇子这儿,两个舅舅已经很厉害了,这要是妻子家族势力太大,到时候反倒是可能惹得皇帝忌惮。
争皇位这种事情,来得早不如来的好。当年的废太子,曾经何等风光,结果呢?
而当今的陛下,反倒是因为那时候年纪小,上头的哥哥们斗得你死我活了,他倒是捡了个大便宜。
所以说,锋芒太早露出来,不好。
于是皇后琢磨着,给三皇子萧霆钧,选一个家世不要太过的姑娘当皇子妃。
当然,也不能出身太低。
挑选了几家,但皇后总觉得不太满意。就在皇后左思右想的时候,天子突然提起了林如海。
然后,林如海家的姑娘,就这么进入了皇后的人选中。
林如海,当年的探花郎,主管江淮盐政好几年,为官有清誉。
而且,对皇后而言,林如海家的姑娘,还有一样别的姑娘都没有的好处:父母双亡。
父母双亡不说,更难得的是,根据皇后得到的消息,这位林姑娘,跟她外祖家亲戚,现如今关系可以说相当不好。
如此分析下来,林姑娘,无父无母,没有祖父叔叔,又和外祖母一家子有嫌隙,那么,若是她成了老三媳妇,将来能倚靠谁呢?
当然就是自己了,毕竟,自己可是及时出现,并让她成为皇子妃。
仔细思考后,皇后果断提议让长公主先去打个头阵,现如今长公主回来,对那姑娘很是夸赞,那皇后就想,她要亲眼见见这姑娘。
毕竟,一个要当皇子妃的姑娘,德才兼备还是必须的。
皇后要见林家姑娘的事儿,也没有刻意隐瞒后宫众人,不少嫔妃听后心中都各有猜测,好些个都表示想一同见见,皇后也爽快同意。
在这之中,最为忧心的,是贤德妃贾元春。
压住心中猜想,元春在黛玉进宫拜见皇后那日,也早早来了凤仪宫。
故而黛玉进宫拜见皇后时候,满宫里有头有脸的嫔妃,都见到了。
从长公主来看自己到皇后娘娘召见,这十来天,黛玉已经想的十分透彻了:那日的昏死几乎要了她大半条命,如今醒来,权当作已经死过一次了。
既然上苍垂怜,让她活着,那她该好好活着,还要尽量活的有滋有味。昨日种种,刻骨铭心,明日之事,全靠自己谋划。
进宫就是头一步,现如今自己在贾府失去了价值,那些个心狠手辣之人,说不定还在谋划如何要了她的命。
所以,必须抓住进宫的机会,给自己争取到一丝机会。
因此这些日子,黛玉苦练礼仪,勤学规矩,顾嬷嬷说的每一句话,她都牢牢记住。
于是这会儿,虽然凤仪宫有那么些个妃嫔贵人,黛玉的仪态规矩,却丝毫不错。
看着这姑娘一步一步走进来,然后跪下端端正正行礼,皇后心中先满意了七分:林家姑娘,无论是容貌气质,还是规矩礼仪,都可以说是一等一。
可惜的是,似乎身子弱了些。不过这不碍事,回头召个太医来瞧一瞧,就知道要紧不要紧了。
“平身,赐座。”皇后笑着夸一句,“本宫还记得当年你父亲高中探花,身披大红花骑着白马游街的情形,今日见了你,果然有其父必有其女,这样貌这气度,叫人一见就喜欢。”
吴贵妃在一旁跟着夸赞:“听闻林姑娘养在贤德妃娘家,可见贤德妃娘家的风水养人啊。”
偏有人要跟她做对:“身体发肤,受之父母,风水好也改变不了一个人的相貌。且我当年也有幸远远见过林大人跨马游街的样子,林姑娘跟林大人,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呢。”
这会儿说话的,是徐淑妃。
宫中人都知道,现如今天子对皇后是尊敬,但对徐淑妃,那可是很偏宠的。
皇后其实是乐意见到她俩针尖对麦芒的,但说的话却是:“得了,知道你们姐妹情深最喜欢互相打趣的,但别吓到人家林姑娘了。”
说着就让人将早就准备好的礼物拿出来,指着其中的白玉镂雕松柏人物高桥笔架和绿玉玉山水人物纹斗笔,说:“这两样是陛下赏你的。其他的是本宫准备的,也不知道你喜欢不,拿着玩吧。”
黛玉起身谢恩。
“东西先放起来,本宫见了你就喜欢,留下住两日再回去,到时候本宫让人给你备车送你回去,那时再将东西带走便是。”皇后不仅给了丰厚赏赐,竟然又开口留她住下。
不只是黛玉吃惊,就是那些后宫嫔妃们听了这话也各有想法。
嫔妃中当然有聪明人,比如吴贵妃和徐淑妃、周宸妃,这三人早就备好了赏赐,其中也有一些准备的,这会儿赶紧随手拔下一支珠钗或者一只镯子的,当作见面礼。
所有人之中,最为尴尬的,是元春。她素来不大喜欢这个姑表妹,在明知道弟弟心思的情况下,特意让人带话回家,让弟弟和宝钗订亲。
可元春哪料到,事情竟会突然发生这样大的变化。
到现在,元春都没有想明白,为何突然间,陛下和皇后娘娘,都这样抬举这丫头。
林姑父都不在了呀,也没听说,林家还有什么了不得的亲戚。
“顾嬷嬷,你带林姑娘到燕子楼去,本宫早就安排人收拾好了,让林姑娘先歇一歇。”这会儿这么多人,皇后也不方便和黛玉单独说话。
黛玉听后再次谢恩,而后告辞随着顾嬷嬷出去了。
一众嫔妃们见状,也都纷纷起身告辞。
元春刻意留的最晚,告辞前向皇后请旨:“娘娘,玉儿是臣妾的表妹,臣妾想着,邀请她到臣妾宫中吃顿饭,话话家常,不知可行?”
皇后打心眼儿里瞧不起贤德妃的,空有一个美人架子,却一点儿也不聪明。
当初天子和太上皇为了那些王孙贵族们打擂台,册封元春,不过是借机在太上皇跟前表个态,不会严惩旧臣之家。
可如今太上皇都不在了,甄家都能说抄就抄,何况其他。
若是元春的孩子保住了,兴许陛下还能看在孩子的份上,照拂她娘家一二,哪知道都是一宫主位了,连个孩子都保不住。
但面上,皇后自然不会显露出一丝半点儿来,听了这话点了点头:“你们是姑表姐妹,当然可以,明儿中午吧,我让人送林姑娘到你那边。”
元春谢过皇后,这才告辞走了。
顾嬷嬷进来向皇后复命,皇后便问起黛玉在贾府的起居日常。
顾嬷嬷是皇后身边最得用的大嬷嬷之一,从皇后还是姑娘的时候就跟在身边的,看人看事的本领大着呢。
“奴婢瞧着,如今的荣国府,一片死气沉沉,那老太君看着精明,但只怕上了年纪,早就力不从心了。如今府里头,贤德妃的母亲掌家,见识短浅,面慈心凶。帮着理家的,是王子腾内侄女,也是贤德妃母亲的侄女儿。”顾嬷嬷在贾府日子不多,但一双眼睛和一双耳朵,看的透彻听得明白。
皇后摇头道:“果然糊涂,堂堂国公府,干脆改姓王得了。那你瞧着,林姑娘与她们,是真生分了吗?”
“这是自然,那府上的丫头婆子,多是见钱眼开的,奴婢给点儿甜头,她们什么都说。”顾嬷嬷将从几个婆子那里打听到的,慢慢向皇后道来,比如贾母当初如何疼黛玉,府中都以为林姑娘肯定是将来的宝二奶奶,比如王夫人如何不喜欢黛玉,薛家又是有什么金玉良缘等等。
皇后听完,倒是忍不住可怜了一把林姑娘:“说到底,我看是林家的银子被花的差不多了,她一个孤女,她们一家子觉得她没用了,才这么做的。”
不过嘛,这对皇后而言,反倒是好事。
“你瞧着,林姑娘身子到底如何?”今儿见了黛玉,皇后只有一样不放心,那就是黛玉的身体。
顾嬷嬷如实回话:“老奴一开始也担心呢,但跟在这姑娘身边几日,却看出来了,她是被气的狠了,大病一场,听她的丫头说,险些丧命。如今反倒是养了几日,气色好了不少。”
皇后听了点了点头:“这也无妨,下午请了刘太医来,他的医术最好,本宫信得过。”
末了又说:“既然贤德妃邀请,到时候就嬷嬷你亲自陪着林姑娘去一趟。”
下午果然皇后请了刘太医来,在刘太医来之前,黄后先请了黛玉到她这儿。
“本宫瞧着姑娘有些咳嗽,擅自做主请了太医,姑娘不会怪本宫多事吧?”
黛玉反倒是有些看不懂了。
长公主来探望、亲自己进宫,黛玉本来认为,都是陛下做给臣子们看,意在表示,只要忠心,万一有不测,你们的后人陛下都会好好照料。
可,皇后留自己住两日,还特意请太医,这就让黛玉有些不明白了。
但这会儿皇后娘娘和颜悦色的同自己说话,黛玉忙压下心底的疑惑,谢过皇后的关怀。
“本宫一见你就喜欢,这宫里女孩儿不多,不只是本宫,就是陛下,也更偏疼公主们。”说话间,外头通传刘太医到了,皇后就命请进来。
刘太医是如今太医院最厉害也最得用的太医,皇帝皇后都信任他。不只是医术高明,刘太医做人也是谨守本分,口风很严。
望闻问切,刘太医细细替黛玉看诊,而后向黛玉道:“姑娘自幼身体弱些,不该大补,动能生阳,多动一动。”
皇后在一旁问了几个问题,都是跟黛玉身体相关的,刘太医都一一回了。听完皇后就知道,黛玉这身体,调养调养就不成问题。
既然如此,皇后就越发坚定了自己的想法,等着送黛玉出宫时候,皇后还又添了一些赏赐,多是各地进贡的绸缎锦绣,也有一些名贵药材。
赏赐东西还在其次,皇后还特意,赐了两个教养嬷嬷给黛玉,其中就有顾嬷嬷,另一个是许嬷嬷。
赏赐嬷嬷的事儿,皇后还特意在天子跟前提了一嘴:“臣妾瞧着林家丫头容貌才情都是一等一的,想着她这些年孤苦伶仃寄人篱下,日子过得不好,实在是不忍心。”
天子不仅从皇后口中听闻了黛玉的模样性情,也从吴贵妃徐淑妃等人口中听了一些,其中徐淑妃一段话,说的天子都替林家姑娘觉得委屈。
徐淑妃的原话是:“那姑娘不愧是江南水乡来的,真个水灵灵的,就可惜身子弱了些,小小年纪没了父母,外祖母家再好,那也不是自己的家啊,何况,臣妾听说,国公府可很是没规矩的,二房住了大房的地方,全都是那老太君偏心眼儿。由此可以想象,那姑娘寄人篱下,指不定被人欺负呢。”
徐淑妃为何要说这些呢,,一来,她是猜准了天子的心思,知道天子现如今对那些树大根深的老臣动手,想起了林如海的种种好处;二来嘛,徐淑妃深恨贤德妃,因为当初啊,徐淑妃和元春是同一年秀女进宫的,元春仗着国公府嫡出的姑娘,又得到那时候甄妃的照拂,对着她这个没家世的,可不怎么友好
幸好后来自己被赐给了宁王,又顺利生了儿子女儿。
有了徐淑妃在天子跟前给贾家上眼药,皇后再这么一提啊,天子当时就问:“那皇后可有什么想法?”
皇后顺势回答:“臣妾想着,不如赏赐两个教养嬷嬷给林姑娘,一来呢,可以教导照顾林姑娘,二来呢,也是让贾府的人,不敢再随意欺负林姑娘,陛下觉得呢?”
天子听后考虑了片刻:“皇后的提议倒是不错,那就这么办吧。”
末了却又多说了一句:“只是朕瞧着,皇后好像真的喜欢这姑娘?”
“可不是,样貌还在其次,懂规矩知进退,要是臣妾的女儿还在,只怕也该这么大了。”皇后当初还是王妃的时候,最初生了一个女儿,可那孩子不到一岁也因病去世了。
听见这话,天子不由得也想起那孩子来,那才是天子的头一个孩子,原本夫妻都很喜欢,天子这才打消了对皇后的怀疑:皇后这么喜欢林家姑娘,天子还以为皇后有什么别的想法。
有了天子的同意,皇后果断在黛玉出宫时候,让顾嬷嬷和许嬷嬷陪着。
宫中的轿子到了荣国府,势利眼的下人们早就派人去禀报,这会儿大开中门,将轿子直接抬了进府。
黛玉不由得想起自己头一次来时,走的是西角门。
二舅母对自己,一开始就不待见。
下了轿子见王熙凤领着人迎接,黛玉心底越发觉得好笑:外祖母府上,不只是下人捧高踩低,主子也是如此。
不,说的准确一点,正因为主子都是势利眼,下人们有样学样罢了。
虽然心中不耻,但黛玉面上却还是像以前那般,向王熙凤笑道:“二嫂子可是折煞我了。”
王熙凤瞧见黛玉身边竟然跟着两位宫里的嬷嬷,身后居然还拿着这么些赏赐,简直吃惊的不行,一面挽着黛玉亲热的朝里走,一边说:“妹妹进宫三日,老太太可是担心的不得了,得知妹妹要回来,都念叨了一上午了。我就说嘛,咱们林妹妹天仙一样的人物儿,进了宫定然不会有问题,肯定还能得到皇后娘娘的喜欢呢。看样子我猜的果然不错。”
说笑着就进了贾母的上房,黛玉先向贾母请安,一看啊,两个舅母还有大嫂子、探春惜春都在,人还真是齐全。
黛玉就向贾母介绍起两个嬷嬷来:“承蒙皇后娘娘垂爱,赏了两个嬷嬷,来府上教导我的规矩。”
顾嬷嬷和许嬷嬷都上前给贾母磕头,贾母赶紧叫鸳鸯琥珀亲自搀扶她们起来,脑中一时闪过多少想法,口中只说谢过娘娘天恩,又说劳烦两位嬷嬷等话。又让人赶紧送了两位嬷嬷下去休息。
黛玉又将宫里头给的赏赐给贾母一一看了。
不说邢夫人王夫人等见着那么多的赏赐吓了一跳,就是贾母也不能不更想的多了些:贾家这么多年,也就贤德妃赏赐过东西来,多少年都没有得到过天子皇后的赏赐了,可黛玉一口气,竟然得了不少,看来不只是皇后喜欢,就是天子也另有深意。
压住满腹心事,贾母笑着让黛玉将东西都收起来:“玉儿只怕也累了,先回去歇会儿,等会儿到我这里,咱们祖孙一起用饭,亲香些。”
一大早起来向皇后告辞,又碰上了来凤仪宫的几个娘娘,黛玉这会儿的确有些累了,于是起身向贾母等人告辞。
黛玉一走,贾母也打发了其他人,单单留了王夫人与王熙凤。
“娘娘可有让人带话出来?”贾母满肚子的疑虑。
听贾母问起娘娘,王夫人摇了摇头:“娘娘这些日子都不曾派人出来。”
贾母听后越发焦虑了:天子皇后绝不会无缘无故对玉儿这般好,想到被抄家的甄家,贾母更加坐不住了。
当即吩咐鸳鸯:“你去,单独告诉紫鹃,让她抽空过来,我有话说。告诉她,不必让玉儿知道。”
鸳鸯最得贾母信任,也知道贾母最多事情,更是最能猜测贾母心思。听了吩咐,鸳鸯便往潇湘馆去。
一面走,鸳鸯不免也思考起来,别说是旁人,就是她这个贾母的大丫头,原也以为,林姑娘只怕是不中用了,贾母待林姑娘也大不如前,所以几次紫鹃来找贾母要说黛玉的病情,都被鸳鸯以贾母在休息或者其他理由给挡下了。
却不想,事情竟有如此大变。
走在那竹林下的青石板小径,听着偶尔的鸟鸣,鸳鸯不知为何有些觉得有些脊背发冷。
她进了院子,见紫鹃在廊下栏杆上坐着,忙轻手轻脚上前,拍了拍紫鹃的肩膀,示意她出来说话。
低声传达了老太太的意思,鸳鸯一边说话一边观察紫鹃神态:虽然她们都是一起长大,但往日里鸳鸯和紫鹃关系,可就不如与袭人、平儿等要好。
“我知道了,鸳鸯姐姐且回去吧。”紫鹃见贾母要单独见她,还不让黛玉知道,心中有了猜测,“我进去且悄悄看看,姑娘每日下午都要睡会儿,等下姑娘睡着了,我在偷偷过来。”
鸳鸯听后点头去了。
紫鹃看着鸳鸯的背影冷冷一笑,然后转身朝里,进去见黛玉。
黛玉这会儿正歪在榻上,琢磨皇后娘娘到底什么意思呢,见紫鹃进来,就问紫鹃可有事儿。
紫鹃便将方才鸳鸯来的话,告知了黛玉:“奴婢想着,先来回姑娘,听听姑娘的意思。”
贾母那边只想着,紫鹃是家生子,老子娘都在贾府,自以为拿捏住了紫鹃,却不知道,紫鹃的哥哥,早就在黛玉的帮助下,离开了贾府。
这事儿就得提到五年前,当时紫鹃她娘病的很重,看病花了不少银子。毕竟紫鹃她爹娘都是老实人,在外头做粗活的,月钱很少,紫鹃她哥哥也不得重用,如此一来,家中积蓄几乎都花光了。
原想着是府里多年的奴才了,紫鹃她爹就去向上头请示,想要支取几个月的月钱,直接被赖大给否了。实在无法,紫鹃她爹只好来找女儿,让求求林姑娘。
巧的是,那时候黛玉刚刚没了父亲,从扬州回来,手上活泛。于是听了紫鹃的难处,立即拿出五十两来。
黛玉自打入了贾府,一直深得紫鹃悉心照顾,很是感激,得知紫鹃哥哥都没机会在贾琏或者宝玉等身边当差,又听闻紫鹃说起府中赖大和周瑞等一手遮天,干脆就拿了银子,让紫鹃想法子替他哥哥先赎身。
贾母多年不管事,而王夫人王熙凤都是看着精明实则糊涂的人,紫鹃她哥哥赎身的事儿,都到不了她们手里,赖大那里得了好处,进来花言巧语一番,又上缴了一百两银子,王熙凤见这钱比起那身价银子多多了,当时就没细问,只听说是外头干杂活的,直接放了人。
黛玉当年,其实也是留了个心眼的。父亲的话时时在她耳边回响,自己一个孤女,住在亲戚家,实在是诸多不便。
紫鹃哥哥出去了,又是男子,倒是能帮到自己一些事儿。
比如黛玉在京郊,有一处庄子。贾母不知、王夫人王熙凤就更不知。那是自黛玉出生,林如海夫妇就替她买了的。
紫鹃哥哥出去后,就帮忙居中联络,黛玉人在贾府不出一步,却能知道如今米面粮油价格,京郊庄户收成等等。
不成想,黛玉曾经预料的最坏情况,竟然出现了。
这会儿既然贾母要叫紫鹃去,黛玉思索了片刻:“如今情形,连我自己也想不明白,你等会儿去了,也不必遮掩隐瞒,我猜老太太要问你进宫见了哪些人,说了哪些话,你就照实说就是了。”
“那姑娘先歇会儿,奴婢去去就回。”紫鹃得了黛玉这话,转身出来往贾母上房去。
显然贾母这里早吩咐了丫头,见紫鹃来,琥珀赶紧通传,还亲自替紫鹃打起了帘子。
屋内光线有些暗,紫鹃顶着日头骤然进去,一时间有点不适应,一眼瞧见那坐在上头的贾母,明明慈眉善目的模样,不知为何倒像是泥塑菩萨,让人心生害怕。
紫鹃赶紧上前行礼。
“起来吧,起来说话。”贾母屋内,只有鸳鸯一个。
果然如黛玉所料,贾母问起她们进宫的情形,紫鹃得了黛玉吩咐,便老老实实将进宫情形说了一遍。
“姑娘进宫拜见皇后娘娘,好些娘娘都在,奴婢也不认识,其中也有咱们家娘娘。皇后娘娘说喜欢姑娘,收拾了燕子楼给姑娘住,又让刘太医来替姑娘瞧病。第二日,咱们家娘娘请了姑娘过去一起吃饭。”
听见紫鹃用‘咱们家娘娘’这一说法,贾母顿时满意不少,看来紫鹃没有说谎。
只是单靠这些话,贾母也听不出个什么来,于是她继续问:“姑娘去见娘娘,可说了什么?”
紫鹃回话:“姑娘去娘娘那儿,有顾嬷嬷陪着,奴婢跟着去了,抱琴姐姐领了奴婢下去吃茶,并不知道娘娘和姑娘说了什么。但想来是没什么要紧的事儿。”
贾母听后又问:“那,皇后娘娘请了刘太医来给玉儿瞧病,刘太医怎么说?”
紫鹃也老老实实将刘太医的话大概说了一遍,贾母听后越发想不通了:皇后娘娘竟然这样喜欢玉儿?还让太医来替她诊断。
贾母看着面前站着的紫鹃,决定趁机敲打她几句:“鹦哥。”
紫鹃不由得一愣,自打跟了林姑娘,姑娘给自己改了名字,鹦哥这个称呼,多少年没听人叫过了。贾母这会儿故意用这个称呼,看来有独特意义。
“你是我们家的丫头,这些年跟着林丫头也是尽心竭力的,往后也是如此,你们姑娘去哪儿,见了什么人,说了什么话,你都要心中有个数才是。”
果然啊,还是要自己监视姑娘。老太太嘴上说最疼姑娘,可实际上呢,不过是空口白话,一点儿都当不得真。
“你老子娘都上了年纪,回头我让凤丫头给他们安排点儿轻松的差事。”
说到底,还是要用父母来要挟自己。
紫鹃掩住心底厌恶,口中恭恭敬敬:“是,都靠老太太怜惜。”
贾母见紫鹃如此听话,很满意,让鸳鸯取来两吊钱赏了她:“回去伺候你们姑娘吧。”
紫鹃赶紧谢恩,然后转身出来。
恰好撞见王熙凤匆忙进来,原来是宫里派的太医来了,说是来给黛玉看诊的。
贾母等越发好奇起来,同时,也越发心虚起来。早年她接黛玉来养,一是心疼外孙女,二是怕林如海远了荣国府。后来林如海病逝,将黛玉与家财都托给府里,她也是真心想凑成二玉的,可后头,怎么就到了这一步了呢?
左思右想的贾母,决定过来试探试探黛玉。
贾母在鸳鸯琥珀的搀扶下,亲自到了潇湘馆。
在院中做活的春纤早早就看见,赶紧去禀告黛玉。因此贾母进了院子就见黛玉领着紫鹃雪雁,身后还有那两个宫里赏的嬷嬷,一同迎接自己。
看见黛玉身后跟着四个下人,整整齐齐的,一瞬间,贾母仿佛看见了自己的女儿。
“老祖宗怎么亲自来了?虽说这时候不大热,到底也有日头,万一晒着老祖宗怎么好?有什么事儿,叫了我去就是了。”黛玉赶紧上前来,扶着贾母。
琥珀见状,退到后面去。
“这才四月呢,这太阳照着,倒是暖洋洋的,舒服。”贾母笑着往里走。
黛玉扶着贾母上坐,心里自然有所猜测。待贾母坐定,紫鹃送了茶来,黛玉就亲自捧给贾母。
贾母接过茶,先打了一张感情牌:“记得还是那一年,刘姥姥来,我带着她来了你的屋子,那时候我还让你二嫂子,给你换窗纱呢。”
“可不是,那银红的,不就是老太太让二嫂子送来换上的。”黛玉自然记得,那一日,二舅母故意不吃自己的茶,老太太就提出给自己换窗纱,那时候黛玉还以为,老太太终归还是疼爱自己的。
可最终的事实证明,老太太最疼的,还是贾府。
见黛玉还记得,贾母心下就松快了一些:玉儿念旧心慈,那日后真要是发现了什么,总该看在自己养她疼她的份上,不计较的。
贾母喝了茶,见两个嬷嬷都在,就问她们在这儿住的是否习惯,又谢过她们来教黛玉规矩。
“劳烦老太君惦记,林姑娘这儿清净雅致,奴婢们没有什么不习惯的。奴婢们是奉了陛下和娘娘的旨意来的,当不起老太君的感谢。”顾嬷嬷一板一眼。
一看这两人的模样,贾母就知道,皇后派来的绝非等闲之辈。
“你们下去歇着吧,我这会儿来同玉儿,说说话。”贾母这话,不仅仅是冲丫头们说的,也是冲两个嬷嬷说的。
然而两个嬷嬷却没动,都看向黛玉,见黛玉点头,她们这才退了出去。
这一切自然落入贾母眼中,贾母心中自然不大高兴,但那两人是天子皇后派来的,她也不能如何。
何况,今日她来,也不是来看两个嬷嬷的,而是要试探试探黛玉,想到这里,贾母就丢开心中对嬷嬷的不喜,转而关心起黛玉来。
“前几日你进宫,我这颗心啊,总是放不下来。”贾母拉着黛玉到自己身旁坐下,仿佛以前那样,祖孙俩亲亲热热的说话,“玉儿这番进宫,可有不顺?”
看着外祖母眼底的关切,若不是发生了这么多事情,且她又先叫了紫鹃去盘问,只怕黛玉都又要被糊弄住了。
可今时不同于往日了。
黛玉心中虽然警惕,但口中却也如同往常那样,慢慢将自己进宫后的所见所闻,讲给贾母听。
听见黛玉所讲,和紫鹃那丫头讲的大差不差,只是内容更丰富些,贾母这才彻底相信,紫鹃没有说谎。
“可见咱们玉儿讨人喜欢。”贾母听黛玉讲完,又问,“你见了你元春姐姐,她可有说什么?”
“娘娘问外祖母和舅母身体可好,问家里大家如何,又问家里有没有难处。”黛玉丝毫没有隐瞒,想来元春并不知道自己会进宫,骤然见了自己,大约因着往日里她不喜欢自己,一时半会儿倒也没说什么。
不过嘛,黛玉还是相当体贴的主动向贾母说起元春在宫中的情形:“娘娘瞧着气色不错,一起吃饭时候,陛下还特意赏赐过来两道菜。”
贾母一听,顿时放心不少:元春的孩子没能保住,这事儿家里头只有她和老二家的以及凤丫头知道,其他人都不知道,所以玉儿不清楚状况。如今陛下还特意赐菜,看来元春的圣眷并未减少。
只要陛下还宠爱元春,那一切就都好办。
但即便如此,贾母也还是没能知道为何突然间天子和皇后如此看重黛玉,见黛玉在自己面前还如以前一样乖巧,贾母就直接问了:“那,玉儿可觉得奇怪?为何陛下和皇后娘娘,突然召见。”
看来,是外祖母很好奇,黛玉自然不会将父亲当初告诉自己的那些话告知贾母,更不会将自己的猜测告知祖母。
黛玉摇了摇头,表情十分诚恳:“从长公主来,到皇后娘娘召见,玉儿心中着实好奇了一阵,但思来想去不得要领,原以为进了宫,皇后娘娘会说起一二,可哪知道皇后娘娘什么也没说。”
说到这里,黛玉故意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那日在贤德妃娘娘那儿,玉儿本想问一问,可又怕不该问,万一问的不妥,反倒让贤德妃娘娘难做。玉儿也想问问老祖宗,可知道是怎么回事儿。”
贾母见黛玉不像是说谎的样子,反倒是先夸黛玉:“我的玉儿果然长大了,知道替贤德妃娘娘考虑。”
而后才说:“这事儿,外祖母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不过看起来,皇后娘娘喜欢你,这是好事儿嘛。既然娘娘派了嬷嬷来教你学规矩,那就好好学,对你呀,总是有好处的。”
“是,外祖母请放心。”黛玉点头。
贾母接着又慢慢叮嘱了黛玉好些话,而后才说自己累了,先回去了。黛玉亲自送了贾母出来。
“玉儿不必送了,回去歇着吧。”贾母今日过来,可谓相当满意,虽然她没有能搞明白天子皇后的动机,但见黛玉还是如同以前一样,心想,说到底,黛玉没有谁能依靠,她要是聪明,就知道该好好听自己的话。
然而贾母不知道的是,宫里头的皇后娘娘,也是这个打算。
皇后这会儿,直接叫来了三皇子,且提起三皇子的婚事来:“你二哥定了户部尚书的孙女儿,你四弟那边,淑妃想给他定下镇国将军家的外孙女儿,老三,跟母后说句实在话,你可有什么想法吗?”
三皇子萧霆钧,容貌集齐了他父亲母亲的优点,面庞棱角分明,剑眉斜飞,双眼锐利。
听了皇后的话,萧霆钧未加思考就说:“儿子日日忙着读书,如今父皇又让儿子到吏部学习,倒是没有想过此事。”
皇后倒是知道萧霆钧去吏部学习的事儿,听他这么说,皇后索性直言:“你二哥四弟,想来都是要迎娶高门贵女的,母后想说的是,钧儿你倒不如,韬光养晦一些,锋芒露的太早,未必是好事儿,你说呢?”
这话完全说到萧霆钧心坎上了,他哪里会真没有考虑过,只是,首先不能选他生母娘家的亲戚,不然肯定会惹得皇后不高兴,毕竟皇后养了自己一场,何况,日后要仰仗皇后的地方,不少。
此外,肯定也不能是皇后娘家的亲戚,虽然需要皇后的帮助,但萧霆钧并不想受制于人太深。
思来想去,萧霆钧暂时也没有想到什么好人选。
现如今皇后这么说,只怕是有什么想法,于是萧霆钧点头道:“母后说的是,那母后可有人选?”
“你觉得,林如海家的姑娘,怎么样?”皇后直接抛出黛玉来。
林如海家的姑娘?萧霆钧不由得想起前几日,在吏部的时候,听到几个官员的私下议论,就谈到了林如海,说他要是不死,只怕如今也在六部。又想起父皇也曾经好几次夸赞林如海。
但林如海已经不在了,听闻那姑娘,住在荣国府。
见萧霆钧没吭声,皇后继续说:“你别单单看着她父母双亡,又住在荣国府,母后替你打听过了,一则,荣国府待她不好,将来不必担心被荣国府牵连,二则,林如海身前有些至交好友,若是能借机走动,也未尝不会是助力。”
萧霆钧的确有些担心荣国府,他很清楚父皇对四王八公的态度,甄家收拾完了,现如今四王八公只怕也逍遥不了多久了。
如此看来,不会被牵连。
”这个姑娘母后见过了,觉得如何?”比起家世背景,萧霆钧也很在乎姑娘本人,要说一点儿也不管容貌,那肯定是不可能的,虽不见得要貌若天仙,但肯定不能太丑。
更重要的是人品,自己的妻子,若是太蠢了,可没有法子陪同自己走这条充满艰险的道路。
“这姑娘,不仅仅容貌出色,言谈举止也是出类拔萃的,她头一回进宫,进退得体,谈吐不俗。”皇后上回就亲自问过黛玉,读了哪些书,又听顾嬷嬷说,黛玉房中的书本,只怕比很多男子的书还多。
“且也不是立马就定下来,母后的意思是,先听听你的想法,若钧儿也觉得可行,那母后再次召了这姑娘进宫,到时候找机会让你见见,光明正大的说上几句话。”皇后想的很周到,“若是钧儿觉得好了,母后再去跟你父皇提说。”
萧霆钧不得不佩服,皇后就是皇后,一番考虑实在周全。这么一看,比吴贵妃、徐淑妃等,果然高出不少。
“全凭母后做主。”萧霆钧躬身,还郑重感谢了皇后一番。
皇后知道,萧霆钧心思深沉,年少但有主见,这会儿他这么说,就表示他是真心愿意的。
母子沟通顺畅,皇后很快安排了黛玉的第二次入宫。
但皇后这一举动,引起了吴贵妃、徐淑妃甚至是周宸妃的关注。
徐淑妃当晚就在天子耳边笑说:“臣妾记得皇后娘娘有个侄儿,跟林姑娘一般大,不知道娘娘是不是看中了林姑娘?”
哪知天子直接一句:“皇后跟朕禀告过,朕念着林如海功高,让皇后照拂照拂,挑个宗室子弟。”
这话一说,徐淑妃忖度了片刻后,趁机向天子说起四皇子萧霆锋的婚事来:“陛下,老四也老大不小了,该是时候给他定下来了。臣妾前些日子,见左老夫人进宫,带着她那小孙女,实在是秀外慧中的,臣妾是越看越喜欢。”
徐淑妃的心思,天子早就是知道的:徐淑妃出身不高,娘家人不行,她看吴贵妃给儿子定了户部尚书的孙女儿,赶着要给自己儿子也选一个可以依仗的岳家。
可天子不大愿意,镇国将军府上,老将军左清还健在,虽然已经赋闲在家,可军中多少旧部,且他大儿子,左戍,现如今在西北领兵,他二儿子左卫,如今在五城兵马司做都指挥使。
若是左家成了某个皇子的岳家,那不只是皇子之间斗争,只怕自己这个皇帝,也得小心点儿了。
“这事儿,朕心中自有主张,你就别瞎参合了。”皇帝一句话,徐淑妃不高兴了。
徐淑妃是宠妃嘛,有时候自然就要恃宠而骄,当即表演了一次哭哭啼啼。
哭哭啼啼本来没什么,皇帝有时候还挺喜欢女人这些小情小意的,但偏偏徐淑妃提到了吴贵妃和二皇子,说起二皇子定了户部尚书的孙女儿。
当初皇帝本来也不是很乐意,但吏部有功天子要奖赏,加上吴贵妃当时温温柔柔,皇帝权衡下才点了头。
偏这会儿徐淑妃简直是有样学样,也不想一想,老二读书做事,那比老四可厉害多了。
于是天子生气了。
生气的天子在皇后来提及老三的婚事的时候,也没给好脸色:“怎么?皇后给老三也挑中了哪家高门大户的姑娘?”
皇后不愧是皇后,一听见天子的用词,‘高门大户’,‘也’,就知道,肯定徐淑妃或者周宸妃说过什么了。
于是皇后故作失落状:“看来陛下心情不好,那还是算了,本来臣妾给钧儿挑的是小门小户的,看来陛下是看不上的。”
皇帝一听反而来了兴趣:“说说看,皇后相中了什么人?”
皇后顶着皇帝探究的目光,其实有几分没底,但还是把心一横:“臣妾觉着,林姑娘不错。”
也许是太过意外,皇帝听后下意识反问了一句:“哪个林姑娘?”
“正是林如海的女儿,这会儿也在宫里的,林姑娘。”
皇帝的双眼,如同老鹰盯住猎物般,牢牢盯着皇后。
顶着天子探索审视的目光,皇后坦然看了回去。
皇帝的脑海里闪过太多想法,说出口的第一句是:“皇后说说,挑选她的理由。”
皇后知道,天子多疑,故意说:“娶妻娶贤,臣妾是看林姑娘德言容功,样样出色,这样好的姑娘,指给旁人家,可惜了。”
这话显然不尽属实,皇帝哦了一声,好一会儿没说什么。
“既然皇后夸的这么好,那朕要亲自见一见了。”天子心里想的是,这到底是皇后的主意呢,还是老三的主意?林家丫头虽然父母双亡,背后看起来有荣国公府,但皇后应该很清楚,这些个蠹虫之家,早晚都要被收拾的。
“陛下要见见,那臣妾就去安排。”皇后行礼后就要告退。
“朕会叫上老三,让那林姑娘一道吃个饭吧。”天子待皇后走后,立马让胡德禄去请三皇子。
萧霆钧来后先行礼,天子不免认真打量了一番自己的儿子:五个儿子里,老三中规中矩。老二骑射好,老五最会读书,老四很有些小聪明。
“你母后挑了林姑娘给你做皇子妃,你知道吗?”天子叫儿子起来,问话时候仔细打量儿子的表情。
果然抓住了那孩子一闪而过的慌张。
看来皇后没有说实话,天子心底给皇后记上一笔。
“知道,不是......”萧霆钧低着头,声音很小。
“到底是知道,还是不知道,如实说来!”天子顿时大喝一声。
萧霆钧噗通跪下去,一口气磕了三个头:“请父皇恕罪,原是儿臣去求的母后,请父皇不要责怪母后。”
居然真有隐情,天子皱了眉头,也不叫儿子起来,厉声问:“到底怎么回事?”
萧霆钧这才将事情娓娓道来:“儿子前两日去给母后请安,不想林姑娘正陪着母后讲话,一时就撞见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儿子觉得林姑娘是儿子这辈子见过最好看的姑娘了,所以就去求母后了。”
天子想了很多,但万万没想到,竟然是一个一见钟情的戏码。但转念一想,一见钟情,可比深谋远虑,让人放心嘛。
想到这儿,天子叫萧霆钧起来:“那,你二哥要娶的是户部尚书的孙女儿,你四弟,朕会挑的姑娘出身也不低,你就不想,也娶个更为门当户对的姑娘?”
萧霆钧躬身道:“娶妻娶贤,儿子觉得这样就很好了。”
“这会儿倒是知道娶妻娶贤了,还这辈子见过最好看的姑娘。”天子语气已经软和下来,玩笑了一句,“你这辈子才多大点啊,得了吧,朕让你母后安排了,等下一起用晚膳。”
萧霆钧这才松了口气,忙又谢恩。
“可别着急谢恩,朕还没答应呐。”天子虽然这么说,但其实他已经有了决断:当年自己的哥哥们拼的你死我活,哪个不是妻族全上阵。老三两个舅舅已经很厉害了,娶个普通一些的妻子,也挺好。
只不过当天子在凤仪宫见到林家那姑娘的时候,的确也是为之一震的,千秋无绝色,悦目是佳人。
难怪老三被迷住了。
天子随即问起黛玉读了什么书,平日里在家做些什么,对扬州还记得多少等等。
见着姑娘言谈举止,从容有度,听她说话声音婉转,用词清丽,足以看出来,这是一个饱读诗书,才情横溢的姑娘。
看来还便宜老三了。
时刻关注凤仪宫动静的吴贵妃,很快知道天子带着三皇子去了一趟,还召了林家姑娘一同用膳。
吴贵妃一时有些看不懂了,对自己的袁嬷嬷说:“这可是奇了,若是皇后想给陛下床上送人,怎么又带了老三?”
吴贵妃本以为,皇后觉得林家那丫头父母双亡的,又生的如此美貌,皇后自己年老色衰了,想让这丫头进宫。
袁嬷嬷是吴贵妃的奶嬷嬷,跟在吴贵妃身边多年的:“难不成,皇后想将林姑娘,指婚给三皇子?”
“不至于吧,那姑娘虽然是荣国府的外孙女,可荣国府不过是个空架子了,老三真有这么一个妻子,可帮不到他什么忙。”吴贵妃立马反驳,“皇后没儿子,不支持老三还支持谁啊。”
袁嬷嬷觉得贵妃说的也对,想到了凤藻宫的贤德妃:“娘娘要不问问贤德妃,她是林姑娘表姐,兴许能知道点什么。”
“她?现如今就是个死人了。你没看陛下对她,简直不闻不问的。当初还真不知道她这么蠢,原本想着拉拢她,用用她背后那些家族。”吴贵妃倚在贵妃榻上,仔细想了一会儿。
“这几日不是有新鲜的水蜜桃,挑几个,给她送去,不必问,就只是让她知道,她表妹深得陛下皇后喜欢,就是了。”吴贵妃思来想去,贤德妃那舅舅,目前倒还是可以用一用的,她祖父当年,听说在平安州有些旧部。
袁嬷嬷听后赶紧叫了宫女做事。
水蜜桃装在藤条编的篮子里,一个个红彤彤的煞是好看。元春见了赶紧谢过,心底却是哀伤起来:往常这时节,这样的桃子,自己这儿也能得到不少,如今自己不受宠了,内务府连这样的桃子,也是不送来的了。
然而,得知林妹妹竟然很受陛下皇后的喜欢,元春更是一头雾水,不过虽然想不明白,但她还是想法子,给家里递了话出去。
得了元春消息的王夫人,心里头真是五味杂陈:果然是个狐狸精,先前将宝玉迷得五迷三道的,这会儿,又能让天子皇后另眼相看。
不喜贵不喜,这些话她还是不敢瞒着贾母的,亲自到贾母房中将这些话说了。
贾母沉思了一会儿:“兴许,陛下和娘娘,想用一个姑娘的婚姻,安抚某个宗亲?”
“那,要紧吗?”王夫人很是担心,她害怕呀,毕竟当初修省亲别墅,可把林家给这丫头准备的嫁妆,花了不少。
何况,贾琏去扬州,林家的家产也被他们拿了。
贾母想,若是玉儿嫁给了宝玉,那倒是不怕的。但现在嘛,还不好说。不过这丫头自己养了这么些年,到底心善,总不至于闹得太难看。
正要说话,外头来人通传,说明儿宫里会送林姑娘回府。
贾母当即吩咐王夫人,让下头的人好生准备,莫要怠慢。
但谁都没有想到,黛玉回来不到半月,居然有圣旨到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