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星辰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风重华韩辰的小说盛宠毒女

风重华韩辰的小说盛宠毒女

孟姜 著

其他类型连载

少年公子身着石青色团花暗纹长袍,头束玉冠。他肌肤白净,高鼻挺眉,身材颀长,气宇不凡。头束软纱唐巾,腰间一对羊脂玉佩随着走动丝绦飞扬,仿若谪仙。他身后跟着一人,本正和他谈笑着。见他停了步,便也跟着停下,一双眸子若有所思地盯着隐藏在亭中帷幕后的人影。童舒只看了一眼,便跪下去了。见此情景,风重华哪里还不明白,连忙也跪倒在童舒的身边。“童姑姑,这是什么人?”少年步入了亭中,看了看亭中石桌上瓜果,将目光在风重华身上。“起来吧,你侍候我姑姑十几年,也算得上我的长辈,不必跪了。”这声姑姑令风重华心中一震,难道这位少年是宫中的哪位皇子?当今陛下共有四名皇子,皆不是袁皇后所生。二皇子乃是袁皇后宫中的康嫔所出,自生下起就由袁皇后抚养。大皇子乃是宁妃所生...

主角:风重华韩辰   更新:2024-12-09 10:25: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风重华韩辰的其他类型小说《风重华韩辰的小说盛宠毒女》,由网络作家“孟姜”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少年公子身着石青色团花暗纹长袍,头束玉冠。他肌肤白净,高鼻挺眉,身材颀长,气宇不凡。头束软纱唐巾,腰间一对羊脂玉佩随着走动丝绦飞扬,仿若谪仙。他身后跟着一人,本正和他谈笑着。见他停了步,便也跟着停下,一双眸子若有所思地盯着隐藏在亭中帷幕后的人影。童舒只看了一眼,便跪下去了。见此情景,风重华哪里还不明白,连忙也跪倒在童舒的身边。“童姑姑,这是什么人?”少年步入了亭中,看了看亭中石桌上瓜果,将目光在风重华身上。“起来吧,你侍候我姑姑十几年,也算得上我的长辈,不必跪了。”这声姑姑令风重华心中一震,难道这位少年是宫中的哪位皇子?当今陛下共有四名皇子,皆不是袁皇后所生。二皇子乃是袁皇后宫中的康嫔所出,自生下起就由袁皇后抚养。大皇子乃是宁妃所生...

《风重华韩辰的小说盛宠毒女》精彩片段


少年公子身着石青色团花暗纹长袍,头束玉冠。他肌肤白净,高鼻挺眉,身材颀长,气宇不凡。头束软纱唐巾,腰间一对羊脂玉佩随着走动丝绦飞扬,仿若谪仙。

他身后跟着一人,本正和他谈笑着。见他停了步,便也跟着停下,一双眸子若有所思地盯着隐藏在亭中帷幕后的人影。

童舒只看了一眼,便跪下去了。见此情景,风重华哪里还不明白,连忙也跪倒在童舒的身边。

“童姑姑,这是什么人?”少年步入了亭中,看了看亭中石桌上瓜果,将目光在风重华身上。“起来吧,你侍候我姑姑十几年,也算得上我的长辈,不必跪了。”

这声姑姑令风重华心中一震,难道这位少年是宫中的哪位皇子?

当今陛下共有四名皇子,皆不是袁皇后所生。二皇子乃是袁皇后宫中的康嫔所出,自生下起就由袁皇后抚养。大皇子乃是宁妃所生。而剩下四皇子和九皇子,都是宫中的低位份宫人所生。

前世因身份低微,她并没有见过任何一位皇子。

“启禀世子,这位是安陆伯府的二姑娘。”童舒笑着福了一福,替风重华引见。

风重华这才知道,原来面前的居然是汉王世子韩辰。

永安帝共有两个弟弟,大弟弟封了汉王,而另一个庶弟封了周王。汉王一向深居简出,不参与朝政,却深得群臣爱戴。汉王与王妃鳒鲽情深,是对令人羡慕的神仙眷侣。

据传说,王妃曾在永安帝与汉王攻打皇城时受了惊,流了个已成形的胎儿,自那以后就再无所出。永安帝多次劝汉王纳妾好开枝散叶,可是汉王皆不允。言称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他此生已有一子,何必过于执着。

只是,这汉王世子不是被武定候给逼走南下了吗?几时回来的?

想到此,风重华不由得抬起眼皮,从睫毛下偷偷看了一眼。

一轮红日映在韩辰头顶,洒落碎金般的光芒,他神态高傲,举止优雅得体,身上带着一股自然而然的贵气。当与风重华的目光对上时,眸中像射出一把锐利的短剑,直将双眼灼的生疼。

风重华不由得垂下头,福了一福:“民女见过汉王世子。”

她的声音又甜又糯,带有独特的少女味道。如同雨雾洒在竹叶上,一滴一滴倾泻下来。又如同春蚕吞食桑叶,似羽毛滑过,令人忍不住酥软。

韩辰挑了挑眉,眉眼冷冽如刀,“原来是风姑娘。”人冷,声音更是冷,使得原本就高傲的他看起来冷傲孤清。

荷塘上空有风缓缓吹着,令热度褪散了不少,风重华却觉得周身有种沁骨的寒意。

“既然此处姑娘已用,某不便打扰,就此告辞了。”韩辰随意地点了下头,向亭外走去。两相交错时,能清楚地看到垂在少女耳后的双鬟,头发黑得发亮,在阳光下闪动着氤氲的亮光。

一股若有似无的清凉气息萦绕在鼻端,是他最爱的紫述香。

韩辰的脚步,不由得缓了一缓。

而后大踏步的离去。

不知为什么,风重华的心,莫名地跳动了一下。

“姑娘可要用些糕点?”童舒笑着发问,心里却有些发虚。

所谓的看荷不过将人从殿里打发出来,好方便殿内的人说话罢了。她以为后院够偏僻了,可是却没算到汉王世子也来了这里。汉王世子来了她并不怕,因为汉王世子与长公主感情极好,平时经常来往。她怕是跟在世子后面的那个人……


外间,射月掀起了帘子,禀道:“姑娘,弄影回来了。”

“让她进来。”风重华声音平静,唇边却挂上了笑。

弄影已经出去一天了,她在安陆伯府里人生地不熟,也不知能不能打听到有用的消息。按说这打听消息最好是让府里老人去,可是这府里的人,风重华一个都不敢用,她们不是郑白锦的人就是郭老夫人的眼线。

其实,文氏嫁过来时还是带着一批可信的人。只可惜她孕七月时动了胎气,长公主震怒,就将这些人遣得干干净净。等到文氏从长公主府回来时,身边一个人都没有。后来,文谦和周太太倒是送了几个人过来,却都被郭老夫人不阴不阳地给堵回去。

文谦没有办法,就只得从钱财上补贴妹妹。先后送了文氏好几处庄子和商铺,可惜这些最终却便宜了风慎。

想到这里,风重华觉得豁然开朗。

这么说来,长公主定然知道她身世?要不然也不会将以前的人全部遣走。

那么……

她的父亲到底是谁?

长公主花这么大的力气替文氏遮掩,又让文氏在长公主府生产,定然这人与长公主关系匪浅。

难道是皇帝,或是朝中某位大臣?

想到这里,风重华摇了摇头。如果她是皇帝之女,那前世风慎所做的一切足以抄家灭族,怎么可能安然无忧的活到老?朝中大臣更不可能。

那到底是谁?

风重华摇了摇头,制止住了向她禀报的弄影,指了指罗汉床旁的杌凳:“先用膳。”

这是方才金仙楼送来的吃食,她将吃剩下的赏了那些院中的婆子丫鬟,挑了几样没动过的,留给几个大丫鬟吃。杌凳旁摆着的,是特意留给弄影的。

弄影福了福,就坐到杌凳上,随意地扒了两口梗米饭,就将碗放下:“奴婢只打听到一点零碎,也不知道有没有用。”

风重华知她有事回禀,便吩咐可儿将饭菜端到弄影的房间里,等她回去时再吃。

“奴婢从三瑞堂出去后,就去寻灶间传菜和针线房的婆子。问了好几个,都说对当年的事情不清楚。不过,却有几个年纪大的支支吾吾地,后来奴婢再想问时,这些人什么都不敢说了。”

在深宅高门中,一般消息最灵通的就是灶间传菜和做衣裳的人,因为这些人经常接触主人。而像那些丫鬟婆子,虽是知道的机密多,却不是她这种刚入府第一天的人能收买的。

虽然她也想将事情打听清楚,可是仅靠这些外围的人又能打听出来什么事情?倒还不如直接去问文氏,只可惜文氏若是想说,方才就已说了。

不过她到底还是将谣言的来处给摸清了,果真是从瑞香堂那里传出的。

“只是她们说的话却不好听。”弄影抬眼看了看风重华,轻轻叹了口气。

风重华心头咯噔一下:“她们都说什么,与我从实说来。”

“她们……”弄影咬了咬唇,“她们说大娘子嫁来当日,二老爷是在书房过的……后来,怀孕七个月时被长公主接走……再后来,姑娘不足月出生。可是生下来却是身体康健……”弄影不敢再往下说了。

风重华眼神微滞,羽睫连闪。这可真是意外中的意外,如果这些全部都是真的,那她所谓的复仇又算什么?文氏的背叛足以引起任何男人的报复之心。

可是,她与文氏在风府这么多年,又何曾过上一天好日子?风慎从不正眼瞧她,哪怕她再想与他亲近,也是满脸厌恶的将她推开。直到她慢慢长大了,风慎的态度才渐渐好转。可是这个好转,却给她带来了一生的恶梦。

她才十岁啊!还是什么都不懂的孩子。风慎居然能下得手……

哪怕她不是风慎所生的,这十年难道就一点感情也没有?

她垂下头,手指抚上鸦雏色的鬓角,掩饰住眼中的异样。

“其他的,还打听出来什么?”她问弄影。

“大娘子与姑娘被遣去农庄那一日,大娘子曾使人去求见老夫人,老夫人称病不出……”

“实际老夫人并不在府里。”

“什么?”风重华怔住了,目光微凝,“她不在?”

弄影点了点头,取下腰间的荷包,将剩余的银钱摆到桌上:“奴婢使了一吊钱,又许了那看门的婆子一根银簪,那婆子才说老夫人被一辆马车悄悄地接出了府,身边连个服侍的人都没跟着,直到半夜才回来。回来之后知道大娘子与二姑娘被送走了,很是发了一通脾气。”

风重华闻言,神思有些恍惚起来,她总觉得文氏与她被赶出去有些蹊跷。文氏虽在府里不得势已久,可她身后有长公主在,轻易也没人敢动她。怎么上个月,冒着得罪长公主的危险把文氏给赶出去了。

更奇怪的事情还在后面,长公主一向与文氏有联系,怎么文氏被赶到农庄月余,长公主却不出面阻止?后来,文氏为了风慎去求长公主,长公主却把文氏直接赶出了府。等到文氏回来后,她的神色就有些不对。再后来,风慎要用风重华与京阳伯联姻。

文氏直接用了最绝决的办法来阻止。

“她能会去哪?”风重华喃喃地道。老夫人早就没有娘家了,唯一的亲人就是小郭氏。一个除了安陆伯府就再无处可去的老夫人,连着几日不在府里,还能在什么地方?

被一辆马车给接走了?身边一个人都没有?

难道是入宫了?风重华的心剧烈跳动起来:“可打听清楚老夫人那天是什么穿戴?”

弄影歪着头想了想,最后肯定地道:“那婆子说老夫人穿戴的较为整齐,似乎比平时隆重些。”而后,她又补充,“不过是个看门的婆子,也没多大的见识。想必那什么隆重不隆重的,她也看不出门道。”

她在这里说着,风重华却再也听不进去了。

上一世,文氏去见过长公主后,长公主就仿佛消失了,再也没人听到过长公主的消息。嫁给叶宪后曾偷偷地打听过,打听的结果却令她大吃一惊,说长公主早就住到郊外的玉真观。

临离京城前,她求叶宪去玉真观上香。在那里,她遇到了以前曾在公主府见过的一个女官。在她百般哀求下,女官终于答应替她传话。

可她等来的却是“善待自已好自为之”八个字。

长公主多半是出事了……

要不然,安陆伯府不会这样对她们母女。

一道张牙舞爪的闪电像把利剑,劈开沉睡的天幕,紧接着,一道震耳欲聋的炸雷响起。雷声下,树枝在风雨中猛烈地摇晃着,像无数条狂舞的银蛇,呼啸着,翻滚着,呻吟着。

檐廊上响起了巨大的雨滴声,大雨以排山倒海之势直泄而下。

‘劈嚓’一声响,风重华猛地站了起来。

怪不得她们一回来,风慎就逼着文氏求见长公主。

是试探……

郭老夫人极有可能在入宫时听到了什么,又或者说她是因为长公主的事情才被召入宫。

等她回来后,就用文氏试探长公主的处境。

这么说,长公主危险了?

怪不得前世文氏从长公主府回来后毅然决然的自尽。

闪电中,风重华的脸被映得惨白,她踉跄着走了几步,紧紧抓住琼珠的手:“琼珠姑姑。”

琼珠以为她怕了,要将她往怀里揽。

风重华却坚定地摇摇头,用一双乌黑明亮的星眸望着琼珠:“琼珠姑姑,我知道这个要求有点过份。可是……可是我能不能请您现在去百花井巷找到我舅舅,我要写封信给他。”

雨夜的狂风钻过窗棂,晃动着一簇昏黄的冷焰,将满室笼罩。风重华的脸在烛火下,显得即绝望又无助。

琼珠郑而重之地点点头:“只要姑娘吩咐,今夜纵是刀山火海,琼珠也定会为姑娘送到信。请姑娘写信,我去准备蓑衣雨具。”

“多谢。”风重华长长地施了一礼,而后就吩咐砚墨。

不过廖廖几句的书信,写得却极为艰难,数次下笔却又数次搁置。到最后,风重华更是长长久久地发起愣来。直到被琼珠身上的蓑衣声响惊醒,这才回过神来。

“公主有难母将亡,舅速察。”写了这几个字后,风重华顿了顿笔,终又添了一句,“老夫人月前已入宫,恐有隐情。”

写完这封信后,风重华用油纸将信细细地包好,看着琼珠小心翼翼地揣入怀中。

心中却有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悲凉之意。

“姑娘可有话要说给老爷听?”琼珠口中的老爷并不是风慎,而是指的文谦。

风重华摇了摇头。

都怪她,明明已经回来快一个月了,整日里想着的是如何整顿内务,却忘了文氏最大的倚仗长公主。

见她无话,琼珠便点了点头,打开了屋门。夜雨呼啸着卷入屋中,将烛火吹得忽明忽暗。

“琼珠姑姑,”风重华突然出声喊住了她,“武定侯的侄女袁雪曼喜欢汉王世子,然而汉王世子却并不喜她,听说世子现在被逼南下……安陆伯府的大公子风绍元与定国公世子有分桃断袖之好。”

“若是舅舅问起,姑姑就把我方才的话说给舅舅听。”

琼珠被这两个消息吓了一跳,深深地看了风重华一眼,转身没入茫茫夜色中。

风重华长长地吁了口气。

她不知道长公主到底出了什么事,可能被逼到玉真观出家,只能说明事态很严重,严重到长公主必须放弃公主的头衔才可以自救。

想要救她的母亲,就必须先救长公主。

只要文谦够聪明,就能够明白这两件事情的关联。汉王乃是永安帝一母同胞的亲弟弟,他的儿子居然被皇后的内侄女逼得南下。武定候府身为外戚,怎会有如此大的能耐?只要文谦越用得好,就可以在这上面做做文章。

而风绍元的这种嗜好可以把他逼出国子监,郭老夫人最爱的就是这个孙子,听到这个消息必会自乱阵角,无暇再寻文氏晦气。

想到这里,风重华唇角逸出一丝冷笑。

定国公世子身边的人并不只风绍元一个,还有许多官家子弟……

许多人因为这个原因被定国公世子所利用。

几年以后,定国公世子被身边的一个‘谋士’撺掇,居然上演了一出‘谋反’大戏。后来,因为被人背叛,定国公世子的建国大业被永安帝一把掐死在摇篮中。

而定国公也因为这个儿子的愚蠢和无知白白葬送了大好前程。

而出卖的人,就是郭老夫人最看重的孙子风绍元。这两件事情只要运作得当,兴许永安帝就会把长公主的事情放到一旁。等再过几个月,难道长公主还会想不出应变之法吗?

一想到这些事情,风重华就觉得浑身上下都不舒服。

这个府里果真上上下下都没一个干净人。


她正想着,花厅外有人掀帘子走了进来,“二老爷来了。”

报信的人话声方落,便看到有人重重地掀起帘子,风慎跌跌撞撞地走了进来,满身的酒气。

郑铭琴大惊失色,慌忙站了起来。她虽是妻姐,可是风慎于她而言到底是外男,而且她女儿李婵正是豆蔻年华,已不合适出现在风慎面前。

她没想到风慎居然连通报都不通报的就闯了进来,一张脸不由得涨得通红。

风慎也是呆上一呆,这几天他夜宿宜水阁,整日笙歌华筵,醉不思蜀,已有两天没回府。刚回府便听到郑白锦落胎消息,好心过去探望又被郑白锦的话气个半死。

又不是他让郑白锦落胎的,干嘛要把一腔怒火发到他的身上?从瑞香院出来,他就直奔落梅院,带着满腹的怨气。

这会一掀起帘子看到郑铭琴在屋里,立时就后悔了。他好歹也是读着圣贤书长大的,在妻姐面前失了礼数,岂不会是要被亲戚们耻笑?

想到此,他忙正了正冠,长躬一礼:“未看到姐姐在此,还望勿怪。”说了这句,他又责怪文氏,“怎么也不事先告知我?害得我冲撞了姐姐。”

风慎原本就长得面如冠玉,文质彬彬。这会吃多了酒,脸泛潮红之色,更显得他唇红齿白,形貌昳丽。再加上他谦卑有礼,又是大礼拜见,令郑铭琴心中升起的那股怒气慢慢消融。

“都是一家人,不用讲这些虚礼。”郑铭琴上前拜见,而后又让李婵见过了风慎。

风慎身着白色襕衫,长袍广袖,腰间丝绦飞扬,笑着还礼。许是得益于以武起身的风老爵爷,风慎比李浚多了几分阳刚之气,身材也更高大一些。

他站着时,郑铭琴还不到他的肩膀。

郑铭琴的眸中闪过异常之色。

“本来你们远道来京,我该亲迎,只是前些日子旧同僚拉着吃酒。您也知道,我最近……”风慎说着长叹了一声,“这些旧同僚,也是好意安慰我,我怎能不顾别人?”

他这么一说,郑铭琴自然只有点头,笑着宽慰了他几句。

她这么一宽慰,风慎仿佛找到了知已般,将满腹的苦水给倒了出来。讲他这么年来多么不容易,在礼部兢兢业业不敢有半分松懈,没想到最终却替别人背了黑锅。

而对此,郑铭琴深有同感。她丈夫李浚就是个不知变通的人,这些年来在富阳也不知得罪了多少人,也多亏她八面玲珑,李浚这才没吃多少亏。这次若不是因为她想带着女儿进京选秀,只怕李浚还要在富阳死守。

俩人你说一句,我说一句,倒把正主文氏给忘到脑后。文氏也不插嘴,只是望着他们俩,嘴角噙笑。

好像这一切都与她毫无关联。

最终,还是李婵觉得有些不对,轻咳了一声,这才将郑铭琴和风慎给惊醒。

风慎猛然想起了自己的来意,他冷眼看向文氏,道:“你是怎么回事?怎么就为我求了一个养马的职务?不是说你在长公主面前有面子,你的面子只值一匹马?”

郑铭琴吃了一惊。

她早就知道文氏不受宠,可没想到风慎居然半点面子也不留,她还没走呢,就责怪起文氏来。想到这里,她坐也坐不住了,连忙起身告辞。

没成想风慎却不让她走,而是把话往她身上扯:“大姐你来说说,若您是我,该怎么办?难道要接受这个养马的官儿?”


她纵是有对不起他的地方,到底是一母同胞。太后去世前,还拉着福康的手,求他照顾福康。

永安帝摩挲着手里的经书,轻轻地叹了口气。

“明儿一早下旨,令福康不许摆货于长街,这像什么样子?难道国库还少了她几千两银子?”

“喏!”吕芳深深地弯下了腰,站起身时,捏了捏袖子里的一万两银票,心中却有些懊恼。本来今日正该是他当值,却不知胡有德也跟了过来。这一万两,只怕要少一半了……

“还有……”坐在龙案后的永安帝语气微顿,“明儿令福康进宫,带着她那些经书。皇后这些日子也在后宫祭祀,正好她们姑嫂也有些日子没见了。”永安帝说到这里,像是卸下心中的一块大石,觉得轻松无比。

可他的轻松在看到下一份奏折时,又变得暴躁起来:“胡闹,胡闹,胡闹!”永安帝一连说了三声胡闹,将龙案拍得震天响。“让他去顺天府录口供,他居然把顺天府砸了!还把古通判给打伤了?古通判年逾七十,他还真下得去手?”

“他砸得哪里是顺天府?砸得是朕的脸!”

他?吕芳与胡有德瞬间明白了永安帝说的是谁,个个将脖子缩起。武定候他们可惹不起,犯起浑来爹娘都不认。心里也可怜起永安帝来,有个这样混不吝的小舅子,真是福祸难猜啊。

“去把皇后叫过来,让她亲眼看看她的好弟弟。”永安帝怒不可遏。

安陆伯府,二房。

这一夜,风重华睡得并不踏实,夜里连翻了好几次身,害得值夜的悯月连着起来看了她几次。

第二日起床后,她与文氏去三瑞堂请安。可是还未进门范嬷嬷便走了出来,说老夫人身上不舒服让她们先回去。

才回到落梅院,就看到李妈妈候在院外,说是郑铭琴过来了。

风重华脸上露出古怪之色,郑白锦夜里闹了一夜,说是肚子痛。连夜请来的医生说是受了凉,怕是要落胎……

府里的人就急忙寻风慎,可是风慎一入夜就出了门,不知去了哪里。

结果折腾了半夜,郑白锦落了一个还未成形的男胎。

郑铭琴是郑白锦的姐姐,她不好好呆在郑白锦那里,跑到落梅院做什么?

“无事不登三宝殿。”风重华笑吟吟地挽住了文氏的胳膊。

文氏回望了她一眼,拍了拍她的手臂。

似乎是听到了院外的脚步声,郑铭琴笑着立在了院中,身后跟着她十三岁的女儿李婵。郑铭琴共生有三个孩子,长子李平已经十五岁,还有一个小的今年才刚满周岁,名叫李方。

“这是你重华妹妹,昨天咱们来还没来得及好好认亲呢。”郑铭琴笑着将李婵扯到前面,让她与文氏见礼。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风重华笑着看了看郑铭琴,在心里猜想着她的来意。

“这是一点富阳的特产,”郑铭琴笑着拿出一包岩顶茗毫,“听说文妹妹也是个爱茶的,正好换个口味尝尝新。”而后她又取出几朵制作精美的绢花,“这是我家丫头闲来无事时做的,也不知道重华喜欢不喜欢。”

文氏看了看郑铭琴,半晌说不出话来。她虽性格柔弱却不蠢,见到郑铭琴这般吹捧自己的女儿,眼睛不由自主地往李婵身上望去。

见到文氏的眼睛落到李婵身上,郑铭琴的眼不由得弯了起来:“我这丫头平时也没有什么消遣的,她就喜欢画画花样做做绢花,往年我们在富阳时都是拿她做的绢花当做礼物送给那些太太们。”


那是永安帝的贴身大太监吕芳。

想到这里,童舒的心隐隐不安起来,吕芳是随意走到这里,还是听了圣令来的?

可这些话,她还不好与风重华讲,甚至在面上也不能露出半分。

风重华的心却如明镜也似,她看了看略有些紧张的童舒,轻垂螓首,只露出一抹腻脂玉颈:“多谢童姑姑。”而后拈起一块糕点细细地品尝起来。

看到风重华姿仪柔顺,性格温婉娴淑,童舒的眸子不知为什么突然红了起来。她转过头,湖边枫林似火,宛如一大团燃烧的火焰。赤水湖中水汽蒸氲,湖边诸峰若隐若现,将倒影映在一片红云中。

这般的花团锦簇如火如荼,美得如同仙境。可是这份美,到底能坚持多久?

童舒将视线重回风重华身上。

风重华垂眸,小口小口嚼着糕点,眼底波澜不兴,难窥其心思。

童舒不由轻叹了口气。

似是被声轻叹所惊,风重华不由抬起首,报之以微笑。

如果刚刚还只是怀疑,那么现在已经能肯定了,那殿内拨弄香铃的人必是永安帝无疑。她也更加肯定,长公主的祸事多半与她母亲有关。

母亲能会参与什么事情?她性格胆小懦弱,遇事毫无主张,又能引起多大的祸事?这么多年来,安陆伯府对自己的身世隐忍不发,是不是与母亲或长公主有关?上个月风府的人将她们母女赶到农庄,是不是在试探长公主到底还能不能再保护她母亲?

想到这里,她又想起方才站在汉王世子身后的那名内侍,这个人令她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仿佛可以将她一口吞下。

如果长公主与母亲真遇到祸事,那这满朝文武中到底谁能帮她们?舅舅虽是愿帮,可他到底官微人轻,不仅帮不了反而会将自己陷进去。就像这次设计武定候,只怕舅舅也是用尽了全力。

突然,她脑子里闪过刚刚那道颀长俊秀的人影。

汉王世子?

长公主与永安帝和汉王乃是一母同胞,如果汉王知道长公主的处境会不会帮她?如果永安帝处置了长公主,汉王会怎么想?他会不会有唇亡齿寒之感?

可是,到底该怎样接近汉王呢?她不过是个长在深闺中的小娘子。

而且,今日汉王世子随着永安帝来长公主府到底是何意?

想到这里,她薄露笑意,仰首与童舒说话:“童姑姑,方才来的人可是汉王世子?”

听了这句话,童舒眉梢轻跳:“正是。”

风重华打听汉王世子做什么?

汉王世子韩辰乃是京中第一美男子,喜欢他的姑娘多如过江之鲫。

莫非……

想到此处,童舒悚然一惊。

正待开口时,风重华却已笑着将话说了出来,“重华在家时,就曾听母亲说过长公主与汉王兄妹情深。长公主未出阁时,汉王经常在外面买了好玩的东西送给长公主。听母亲说,长公主现在还留着汉王送给她的一扇风车,这样的兄妹情谊真是好生令人羡慕。”她缓缓垂首,眸子染着落寞。

世人皆知风慎与文氏感情不好,只生她一个女儿。而后风慎聘了平妻郑白锦,郑白锦虽生了一儿一女,却根本与她不亲近。

她是风府里最孤单的一个。

童舒见她这么说,不由想安慰她几句,可是张了张嘴却不知到底该说些什么。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