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都市连载
古代言情《从1845年开始搞事情》是作者“江南烟雨秀”诚意出品的一部燃情之作,赵源赵志两位主角之间故事值得细细品读,主要讲述的是:1845年,风调雨顺,可一个来自后世的意外,却渐渐打破了这种平静……...
主角:赵源赵志 更新:2024-12-19 17:40: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赵源赵志的现代都市小说《从1845年开始搞事情全新》,由网络作家“江南烟雨秀”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古代言情《从1845年开始搞事情》是作者“江南烟雨秀”诚意出品的一部燃情之作,赵源赵志两位主角之间故事值得细细品读,主要讲述的是:1845年,风调雨顺,可一个来自后世的意外,却渐渐打破了这种平静……...
由于前期主要是试种,赵源并没有急于求成,仅仅只是让二叔在番禺买下了一块二十亩大小的荒山,像这种荒地自然没有田地值钱,并没有花太多钱。
巧合的是,那一片荒地跟长洲岛相差也不远,赵源想着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去机器厂看看,索性便带上亨得勒、潘塞以及赵富贵,顺道一块过去看看。
由于荒地距离并不算远,几人不一会工夫就抵达了那里,下了马车以后,只见一个略带几分青涩的年轻人在这里等待。
见到赵源下了马车,年轻人紧张地走上前来,低声询问道:“敢问是赵家公子吗?”
赵源点了点头,诧异道:“你是?”
“小人何平,是二老爷吩咐在这里等候少爷。”
这个叫做何平的年轻人迅速介绍了自己的来历,原来赵志买下的这一片荒地本属于何家村,由他负责给赵源带路。
荒山上稀稀疏疏长着一些树木,地上荒草丛生,除了远处耸立着一座小木屋,便再无其他人类活动的踪迹。
何平带着众人深一脚浅一脚走到木屋前,道:“以前我们村有个老人住在这,后来老人死了,这也就荒废了……”
他指了指屋顶,“上面朽得厉害,我可以帮你们修好。”
赵源摆了摆手,道:“这事就不需要你来操心了。”
何平略微有些失望,他点头道:“少爷没有别的事情,小人就先告退了。”
赵源点了点头,他也不管何平,回头对着潘塞吩咐道:“以后你就先住在这里,负责种植橡胶树,回头我会给你派两个人过来打下手,前面条件比较艰苦,忍一忍就好了。”
潘塞点了点头,用生涩汉语回答道:“好的,老板。”
在这个大航海的年代里,能做水手的都不是什么善茬,吃苦更是不在话下,对于潘塞而言,他更在乎的是赵源许诺的高额薪水。
赵源看了看附近,感觉荒山里也没什么可看的,便扭头走向了木屋,他倒不是怀疑何平说的话,而是打算将木屋拆掉,然后在这里再建上一些房屋,用来给潘塞和以后的帮手们居住。
然而,在他推开门的一瞬间,一柄铁剑却悄无声息搭在了赵源的脖子上。
“噤声。”
一道声音从木屋的角落里传来,他的声音显得有些虚弱,但是手中的铁剑却异常稳定,让赵源丝毫不会怀疑对方的身手。
赵源感受着脖子上的冰凉触感,闻着屋子里的血腥味道,一瞬间甚至感觉这是一个圈套——但是他很快就打消了内心的怀疑,因为刚刚要不是他拒绝何平,估计这时候就是何平先进木屋,说明这很有可能是一个巧合。
生死关头,赵源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迅速开口道:“这位好汉,你放心,我绝不会呼救。你若是想要一些什么,我也可以尽量满足你。”
“呵呵,看样子你的身份还不一般。”
那人轻轻咳嗽了一声,有气无力道:“可是,我不相信你。”
赵源不敢动,他吞下一口唾沫,大脑疯狂运转,道:“我跟你无亲无故,也无仇无怨,没有必要害你……为了表示诚意,我可以告诉你我的身份,我叫赵源,是本地赵家的小少爷,我很在乎自己的性命,并愿意为此付出代价。”
“呵呵。”
那人轻笑了一声,他用力喘息了一声,道:“我可以不杀你,但是你必须为我做两件事情。”
“请好汉吩咐。”
“第一,派人送来一些吃喝,还有一些伤药,禁止任何人靠近这里。”
“没问题。”"
吴又侠又敲了敲门,却依然没有声音,他回头望向赵源,带着几分歉意道:“东塾先生或许刚刚外出了,咱们等一等就好。”
赵源自然不会拒绝,他还要好好整理一下思绪,以应对接下来的考核,便轻声道:“无妨,无妨。”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名身着长衫手中拿着一本古籍的中年男人从外面走了过来,他皱着眉头看向吴又侠,道:“若孚,我刚刚想起了一个问题,便去书院拿了一本书回来。”
吴又侠顿时摇了摇头,道:“兰甫兄,这位赵小友跟你一样,都是来自番禺,一心想拜在你的门下。”
赵源当即上前主动介绍道:“在下赵源,见过东塾先生。”
此人正是东塾先生陈澧。
陈澧隐隐有些皱眉,他的话语有些不客气,道:“你要明白,学海堂以励品学,非以弋科名。”
赵源轻声道:“学生也是为了真才实学而来,区区功名,并非学生的根本目的。”
听到这里,陈澧的脸色好看了几分,他轻声道:“那就请进吧。”
一旁的吴又侠笑道:“既然人已经带到,接下来就是你们自己的事情了,我先告辞,还得去寻赵兄喝酒去。”
陈澧听到这里顿时摇了摇头,道:“你若是这般下去,到时候怕是难以在《学海堂集》上留名了。”
吴又侠摇了摇头,放声笑道:“区区浮名,于我何益?”
陈澧也就不再管,带着赵源进了院子,只见里面的布置陈设都极为简朴,院子中有一棵大树,树下则是摆着一张石桌,三张石椅。
“你先坐,我且泡茶来。”
陈澧也不管赵源是否在意,径自去取了大茶壶,架在一只炉子上,将下面的柴碳点燃,就这么烧了一大壶开水,再取来两只比较简陋的茶杯,倒上一些粗茶,用开水冲泡而成,手法粗糙,毫无美观。
“喝茶。”
“谢过东塾先生。”
赵源双手接过茶杯,在礼节上尽量不让人挑出毛病来。
陈澧的性子却是比较大大咧咧,他直接开口道:“你对朴学可有了解?”
赵源一听,便心知考题来了。
倘若换一个毫无准备的人,恐怕光这个入门题就要被拦住。
纵使赵渊源身已经有一定的功底,在来之前还经过了一点的准备,可是面对这个问题依然要小心翼翼。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就需要明白一点,什么是朴学?
所谓朴学,本指上古朴质之学,以汉儒经说为宗,主张从语言文字训诂入手,因此又被称之为训诂学。
朴学发迹于明末清初,早年在顾炎武、黄宗羲等学者影响下,儒学内部展开了对宋明理学的反思和自我变革,即对空谈误国的明代王学末流进行否定的结果,至此朴学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在乾隆、嘉庆年间达到巅峰,也被称之为“乾嘉学派”。
可以说,在这个时代,朴学就是最大的显学。
当然,随着朴学的发展壮大,朴学内部也出现了不同的流派,其中主要有几大分支,其中主要有以惠栋为代表的“吴派”,以及以戴震为代表的“皖派”,还有便是清初黄宗羲开创的“浙东学派”,而在三大派系之后,便是其他的一些小分支,总体上无法脱离于这三派的影响。
根据赵源的了解,阮元正是师从皖派戴震,因此也可以说学海堂更多还是代表了朴学中的皖派思潮。
想到这里,赵源便起身开口道:“江戴之学,兴于徽歙,所学长于比勘,博征其材,约守其例,悉以心得为凭。学生以为,观其治学之次第,莫不先立科条,使纲举目张,同条共贯,可谓无信不征矣。”"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