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都市连载
陶玉书林朝阳是小说推荐《带我去远方》中的主要人物,梗概:社畜林朝阳为了工作忙的连相亲都没时间,穿越后娶了知青点最美的女知青陶玉书。以为是抱上了美娇娘,结果对方考上大学后便断了联系。家里人为此饱受闲言碎语的困扰,林朝阳却满不在乎,改革开放的浪潮正滚滚而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他哪有空为了一个女知青浪费时间?他本打算利用先奋斗几年赚上几个小目标,然后迅速躺平,从此当一条咸鱼,弥补自己上辈子兢兢业业赚钱却未曾享受过一天自在生活的遗憾。可还没等他实施计......
主角:陶玉书林朝阳 更新:2025-02-23 06:18: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陶玉书林朝阳的现代都市小说《带我去远方陶玉书林朝阳全集》,由网络作家“坐望敬亭”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陶玉书林朝阳是小说推荐《带我去远方》中的主要人物,梗概:社畜林朝阳为了工作忙的连相亲都没时间,穿越后娶了知青点最美的女知青陶玉书。以为是抱上了美娇娘,结果对方考上大学后便断了联系。家里人为此饱受闲言碎语的困扰,林朝阳却满不在乎,改革开放的浪潮正滚滚而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他哪有空为了一个女知青浪费时间?他本打算利用先奋斗几年赚上几个小目标,然后迅速躺平,从此当一条咸鱼,弥补自己上辈子兢兢业业赚钱却未曾享受过一天自在生活的遗憾。可还没等他实施计......
“十一,下个月十一赶上周末,我们好好在外面玩一圈。”
可能是心有愧疚,陶玉书最后补充了一句。
林朝阳心想也行,反正周末就一天时间,也玩不了什么。
到了图书馆,里面依旧坐满了人,哪怕是星期天,也无法磨灭燕大学子们的学习热情。
今天闭架借书处是胡文琼值班,为了方便学生们借书,馆里的各个借阅室和借书处周日依旧有人值守,不过只上半天班,到中午十二点就没人了。
见林朝阳休息时间还过来,胡文琼有些意外,他说道:“在家闲着没事。胡老师,您要是有事就去忙,反正我闲着也是闲着。”
周日上午来借阅的学生并不多,大家都知道图书馆职工周日都得休息,借阅也都是集中在工作日。
闭架借书处的工作并不复杂,最难的是找书,林朝阳这两天熟悉了一下书库,真有人来借书,耐心点按图索骥也是可以找到的。
有人来顶班,胡文琼乐得高兴,“正巧家里衣服还没洗呢,小林,那就麻烦你了。”
“您客气,我也是正好今天没事。”
收获了一波同事好感,林朝阳坐在工位上继续他的创作大业。
有了昨天的试水,他脑子里的一些想法和思路变得清晰,再下笔感觉少了些滞涩,多了几分从容。
来到燕京的第一个周末匆匆而过,林朝阳在图书馆待了一整天,傍晚学生们准备去吃晚饭时才想起回家。
路过未名湖时,他瞧见有不少学生在湖边,有人坐在湖边的长椅上安静的看书,有人在绕着湖边慢跑背英语单词,还有三五人聚集在一起朗诵着林朝阳没听过的诗歌。
未名湖与朗润湖南北相望,作为燕大的著名景点,一塔湖图在中国的高校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尤其是在夏天这个时候。
湖光塔影,钟亭落霞,垂柳依依,美不胜收。
望着眼前的美景,林朝阳也忍不住走近去欣赏一番。
“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
一定是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
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
风筝的线绳就在母亲的手中……”
所谓钟亭,是未名湖西岸的小山坡上的一座亭子。
此时正有一波校园诗人正在进行诗朗诵,声音乘着傍晚的凉风飘来,饱满有力,充满了热情。
林朝阳一耳朵便听出了那是郭陆生所写的《这是四点零八分的燕京》,作为朦胧诗早期的代表性诗人,郭陆生虽没有赵振凯、顾成等人那般在八十年代成为大学校园里呼风唤雨的偶像,但其影响力却丝毫不弱。
后世歌手汪峰曾出过一首叫做《光明》的歌曲,歌词便是出自郭陆生的代表作之一《相信未来》。
在上山下乡的那个年代,他的诗歌激励了一代人,也成为了那个年代特殊的文化符号,在知青群体当中做到了口耳相传,脍炙人口。
诗很熟悉,更让林朝阳熟悉的是声音的主人。
“郭陆生的诗都听腻歪了,你换一首诗行不行?”
章耀中被女同学奚落,有些下不来台,“那你来一首新鲜的!”
他的话有几分赌气,可对方却当真了。
当林朝阳走到钟亭台阶下时,只见一个扎着两支羊角辫,高挑身材,眉清目秀的女生站在亭中石凳上,昂首挺胸。
“乌云是起飞又落下的时辰
鸟儿四散
蓝色的斜线
抽打着幽暗的树林,
仿佛在抽打一千支手杖,
抽打一千颗老人的心。
---心呵,何处是家
何处是你的屋顶
……”
女生朗诵的声音比章耀中还要饱满热忱,眼中流露着虔诚的光芒,直到朗诵结束,钟亭内的七八个同学纷纷报以热烈的掌声。
“剑英,这是谁的诗?写的可真好。”众人开口询问。
女生脸上带着几分得意,“赵振凯的《我走向雨雾中》。”
众人惊讶出声,郭陆生是朦胧诗早期的代表人物,赵振凯则是这两年声名鹊起的后起之秀。
不过在《今天》创刊之前、在《回答》79年发表在《诗刊》上之前,赵振凯的大名只是在一小部分诗歌爱好者中传播而已。
毕竟这两年,朦胧诗还没像几年之后那样席卷中国校园。
查剑英所朗诵的这首诗,大家也没有听过,想来是刚写出不久,不知道查剑英是通过什么渠道得知的。
“林大哥?”
章耀中注意到了亭外的林朝阳,众人的聊天被打断,齐齐望了过去。
“真巧啊,耀中。”
打了个招呼,章耀中将林朝阳介绍给几位同学。
77级中文专业的查剑英、王晓平、陈健功、葛兆广,78级的刘振云,新闻专业的杨英明、孙兵川。
陈健功在进入燕大之前便是小有名气的业余作者,燕大毕业后笔耕不辍,是八九十年代中国文坛的代表性作家之一。林朝阳对他的作品印象最深刻的是一篇叫《涮庐闲话》的散文,讲的老燕京涮羊肉,令人阅之垂涎欲滴。
他从七十年代初便开始文学创作,如今已经是燕京文坛小有名气的业余作者。
王晓平在编剧领域名声很大,代表作《刮痧》《甄嬛传》《芈月传》,另外她后来还成了导演郑小龙的妻子。
查剑英后世以写杂文、评论、访谈出名,最为人所熟知的作品应该是《八十年代访谈录》。
刘振云就不用说了,小说、编剧两开花,冯晓刚的电影让他的名气比以上几个人加起来都要大,他是中文系78级,刚开学就积极靠拢师哥师姐。
中文系五个人,除了章耀中,其他四个人林朝阳穿越前都听过他们的名字。
至于新闻专业的两个人,他倒是没听说过,想来也是跟专业有关系。
听说林朝阳是燕大图书馆的管理员,查剑英、陈健功等人对他颇为客气,王晓平问他:“林大哥,你也喜欢诗歌吗?”
“我对诗歌了解的比较少,倒是挺喜欢听你们诗朗诵,朝气蓬勃、充满热情。”
林朝阳没说喜不喜欢,这帮年轻人很明显都是朦胧诗的狂热粉丝,他说喜欢,万一被拉进诗社怎么办?说不喜欢,那是找不自在。
实际上朦胧诗他上学的时候倒是读过不少,对很多作品也很喜欢。
听他这么一说,陈健功、查剑英等人还挺高兴,起劲的又朗诵了两首诗。
年轻人的精力似乎都是无限的,林朝阳长了一张年轻人的脸,却感觉与这群满腔热忱的年轻人格格不入。
也许二十年之后,他们也会变的市侩、利己、满身俗不可耐的铜臭味,但至少在现在,他们还是充满理想主义和浪漫色彩的。
年轻的感觉可真好!
“你也别想的太好。说是图书管理员,其实干的都是杂活。”
陶玉书说到这里,转向林二春两口子。
“爸、妈,大学的图书馆呢,有一部分岗位都是安排给学校职工家属的,我爸恢复工作了,正好可以解决朝阳的工作,不过眼下……”
陶玉书说到这里语气犹豫了一下,“朝阳只能当个临时工。我的想法是让朝阳先在图书馆过个渡,到了燕京以后报个夜大,努力提升一下学历,就算以后在图书馆转不了正,我们也可以想办法再找一个工作。”
陶玉书条理清晰的将她的想法对林二春两口子和盘托出,以林朝阳这个学历,真想留在燕大混个编制并不容易,所以只能曲线救国。
可林二春两人听了半天,心里最大的困惑却是:“玉书啊,你爸是燕大的老师?”
“是,他前些年一直都在湖北,年初才刚回到燕京,工作和待遇都恢复了。”
林二春点头说道:“挺好挺好,苦日子都过去了。”
他们家人以前只知道陶玉书家里有人在燕京的大学里当老师,因为怕陶玉书多思多想,林家人从来没有过多的打听过她家里的事。
父母都得到了平凡,自己也考上了大学,现在的陶玉书可以说是翻身农奴把歌唱,到如今还能把自己儿子弄到燕京去,证明自己没有看错人,林二春老怀大慰。
更让他欣慰的是林朝阳,以前是他没看明白儿子的心思,现在他总算是看明白了。
陶玉书要考大学,他不仅不反对,还出钱出力;陶玉书去念大学,他不拖后腿;队里人传闲话,他充耳不闻。
这小子哪是傻啊,分明是老谋深算。
挟恩图报!
脑补过后再看自家的傻儿子,林二春感觉林朝阳的头发丝儿都像是摸了发蜡,苍蝇上去都——脚滑。
唯一可虑的问题是,儿子跟着陶玉书去了燕京,户口、住处、工作都是靠着媳妇娘家解决的,赶上倒插门女婿了,队里要是传开了,好说不好听。
似乎是看出了林二春的担忧,陶玉书又开口道:“爸,我现在还在学校念书,所以只能在家里挤一挤。毕业之后分配工作了,单位就会安排宿舍,到时候我就跟朝阳从家里搬出去。”
陶玉书的善解人意让林二春心里深感欣慰,儿媳妇都考虑的这么周到了,他觉得自己也不能太矫情,看向林朝阳:“朝阳啊,你是什么想法?”
被忽略了好一会儿,林朝阳有点溜号,“玉书考虑的很周全。”
林二春心想,看来这小两口早就商量好了。
“既然这样,那我们老两口也没什么好说的。你们要怎么做,我们都支持。”林二春一锤定音。
陶玉书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还不忘偷偷朝林朝阳甩过去一个得意的表情。
这时张桂芹却说道:“朝阳和玉书走之前是不是把婚事给办了?”
“玉书父母都不在这边。”林朝阳贴心的说了一句。
陶玉书也笑着说道:“妈,我和朝阳都领证了,婚礼办不办也不重要。”
张桂芹嘟囔道:“随出去那么多礼钱……”
“眼皮子浅,朝阳跟玉书两口子好好的不比啥都强?”林二春数落道。
一家人商量过后已经是晚上十点了,林二春张罗着睡觉。
林二春夫妻俩睡在外屋,林朝阳这对小夫妻睡里屋。
换衣服的时候,陶玉书不好意思的让林朝阳转过去。
等她换好了衣服,没等林朝阳转回身呢,便狡兔一般钻进了炕上的红线毯。
“至于吗?防我跟防贼一样。”
白天时的她落落大方,气质出众,跟林父林母沟通时善解人意,思虑周全,如今用毯子半蒙着脑袋作鸵鸟状,强烈的反差萌把林朝阳心里勾的痒痒的。
林朝阳上了炕便去拽毯子,可陶玉书却死不松手,他忍不住笑着调侃道:“躲得了初一,躲得了十五?你这就叫羊入虎口。”
陶玉书从毯子里将头伸出来,压着声音说道:“你不要胡作非为,爸妈都在隔壁。”
里外屋就隔着一堵墙,稍微大声说话都能听到。
“怕什么?你都说了,我们可是合法夫妻。你可潇洒了,一走就是半年,可知道我等的多辛苦?”
林朝阳厚着脸皮奋力钻进了毯子,肌肤相触的瞬间,陶玉书身子绷紧,心跳加速。
她用手抵住林朝阳的胸膛,正想使劲,却感受到男人紧实的肌肉和强有力的心跳,脸上顿时热的滚烫,爬满红霞。
林朝阳的眼神满是侵略性,“都结婚大半年了,我还是个黄花大小伙子,这说不过去吧?”
陶玉书被他逗的“噗嗤”笑出声,目光盈盈的望着他。
两人相视无言,距离越拉越近。
“你轻点儿!”
陶玉书只说了这一句,便被一团炙热吞噬。
翌日清早,陶玉书起床后行动略显别扭,林二春两口子默契的谁也没多说话。
吃完了早饭,林二春暗地里交给林朝阳一堆钞票和票证,让他带着陶玉书去县城采购一些本地特产。
现在的县城可能还赶不上后世的城乡结合部,但不耽误林朝阳和陶玉书游玩。
扯证半年,终于有了夫妻之实,两人的相处充满新婚燕尔的幸福感。
恢复了往日神采的张桂芹在与队里人聊天的时候,“不经意”的透露出了林朝阳要和陶玉书一起去燕京的消息。
队里人得知陶玉书竟然给林朝阳在燕京大学找了份工作,震惊之余满是羡慕嫉妒。
私下里,关于林朝阳的闲话依旧不断。
不过跟头半年被嘲讽“赔了夫人又折兵”有所不同,这次的主题变成了“吃软饭狗屎运”之类的词汇。
等到林朝阳夫妻俩到公社办迁户口手续的时候,他们俩走在公社的街上竟然开始有人指指点点。
早几年,陶玉书这个最美女知青在红旗公社的名气不小,每次她出现在公社,必定会引起一群人围观。
后来恢复高考后她考上了燕京师范大学,名气就更大了,所以在公社是有很多人都认识她的。
这几天,红旗公社的老百姓们再次听说陶玉书的消息,竟然是她要带着在农村找的对象回燕京,而且还给人家在燕京大学找了一份工作。
这个消息传到公社不亚于一场地震,在老百姓当中产生的效应是轰动性的。
大家听多了知青回城闹各种幺蛾子的,特别是那些在当地结婚生子的知青,抛妻弃子的大有人在。
在老百姓朴素的观念里,像陶玉书这种外在条件的女知青,就算不嫁个高干家庭,最次也得找个城里人吧?
可谁能想到,她竟然和林朝阳这个农村小子结婚了。
考上了大学,不仅没有闹着离婚,反而要把林朝阳这个“丑媳妇”带进城,还给他在燕京大学这样全国最好的大学给对方安排了工作。
公社的老百姓们朴素的认为,林朝阳这都不是踩了狗屎运,而是
——祖坟着了。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