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大明:开局爆发南北榜案,我带头敲登闻鼓
现代都市连载
《大明:开局爆发南北榜案,我带头敲登闻鼓》中有很多细节处的设计都非常的出彩,通过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小小怪下士”的创作能力,可以将陈良刘三吾等人描绘的如此鲜活,以下是《大明:开局爆发南北榜案,我带头敲登闻鼓》内容介绍:好消息:穿越了坏消息:穿的是明朝洪武时期面对大明第一砍头王陈良思索良久,最终选择从心可看到百姓易子而食,良心的痛苦又属实让他难安“老朱,我有一计,可安天下”朱元璋眼前一亮“计将安出?”陈良淡淡一笑“要不,您先退个位?”...
主角:陈良刘三吾 更新:2025-02-22 22:06: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陈良刘三吾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开局爆发南北榜案,我带头敲登闻鼓》,由网络作家“小小怪下士”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大明:开局爆发南北榜案,我带头敲登闻鼓》中有很多细节处的设计都非常的出彩,通过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小小怪下士”的创作能力,可以将陈良刘三吾等人描绘的如此鲜活,以下是《大明:开局爆发南北榜案,我带头敲登闻鼓》内容介绍:好消息:穿越了坏消息:穿的是明朝洪武时期面对大明第一砍头王陈良思索良久,最终选择从心可看到百姓易子而食,良心的痛苦又属实让他难安“老朱,我有一计,可安天下”朱元璋眼前一亮“计将安出?”陈良淡淡一笑“要不,您先退个位?”...
朝堂之上,众人你一言我一语,都在为自己的利益争吵不休。
一个个开始互相弹劾,互相启奏。
陈良原本无意加入这场争斗,若非老朱亲自点名,自己根本就不会站出来。
看着南北两方官员争吵,陈良并未表态,而是暗暗观察着朱元璋的脸色。
“老朱现在已经处在爆发的边缘了。”
就在此时,一道整齐洪亮的声音响起。
“肃静!”
站在两旁的御史一开口,朝堂众臣顿时便安静了下来。
这时,诸位大臣才注意到朱元璋的脸色。
“怎么?不吵了?给咱继续吵啊。”
朱元璋缓缓开口,听不出一丝喜怒。
但越是这样,群臣心里愈发紧张。
“你们不是有很多表达吗?怎么现在都哑巴了?”
群臣一个个低下脑袋不再说话。
开玩笑,这时候谁要上去触朱元璋的眉头,轻则脑袋搬家,重则夷灭三族!
就在这时,一道平稳有力的声音忽然在殿内响起。
“臣支持陛下分南北榜取仕,陛下,此事就这么定了。”
“以后年年都是如此,陛下天威,谁敢再有异议?”
此话一出,众人纷纷将目光放在开口之人身上。
陈良双眼微眯,见他站的位置加上他一身红袍,陈良隐约猜测出对方的身份。
“丞相,可是......”
“没有什么好可是的!这次南北学子之争的教训还不够吗?”
“陛下既然有解决办法,我们只需依命行事即可。”
朱元璋眼神扫过说话之人,不经意般开口道:“胡惟庸,你可是淮西人士。”
“你们南方籍的官员可都不赞成南北分榜啊。”
朱元璋道破对方身份,果不出陈良所料。
“按照历史进程,过不了多久,胡惟庸就会被处死。”
陈良在脑海中翻阅着有关胡惟庸的历史故事。
“陛下,这和我是什么地方的人没有关系。”
“臣只是觉得,这位御史说的不错。”
“若不这么做,将来北方百姓离心离德,大明就不是完整的大明了。”
“甚至会对未来的大明造成极大的隐患。”
“即便是为了自己一方的利益,首先也该为国家着想。”
“不然,国家有失,朝堂诸公又有何利益可言?”
胡惟庸一番话让朱元璋原本阴沉的脸色平静下来。
“你们都给咱听听!”
“都是南方人氏,人家的大局观比你们强多了!”
众南方官员一个个噤若寒蝉,眼神偷偷瞥向站在最前端的胡惟庸。
“这件事就这么定了!至于你们!刘三吾,白信蹈!”
“你们身为考官,此次科举严重渎职!”
“嫉贤妒能,故意压下优秀的北方学子试卷!”
“任人唯亲,以致贤能之士欲报国无门,不能为我大明朝效力!”
“以及韩宜可,身为左副都御史,负有监考重任!却严重失职!”
“来人呐!把他们都给咱打入......”
话音未落,胡惟庸突然扑通一声跪在地上。
“陛下!”
朱元璋声音一顿,目光冷冷的放在胡惟庸身上。
“陛下!万万不可!”
“历年以来,主要负责大明科举,都是这几位考官,哪能轻易杀之?”
“北方人心固然重要,但若是杀了几位考官,日后谁还敢为我大明主持科举?”
“陛下,现如今事情已然解决,北方学子再不会被埋没。”
“几位考官也只是一时糊涂,陛下该处罚处罚,但切不可取他们性命啊陛下!”
说完,胡惟庸一头磕在地上。
见状,众人亦跪伏在地,为刘三吾等人求情。
就在此时,朱标忽然进入奉天殿内,二话不说便跪在地上。
“父皇!丞相所言极是,尽管他们有错,也应该给他们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
看到自己的儿子都在为刘三吾等人求情,朱元璋在心中轻叹一口气。
“标儿,你到底是不懂咱这么做为什么,还是单纯太过仁慈?”
朱元璋心里感叹,表面上依旧面色冷毅。
就在这时,陈良忽然也跪在地上。
“陛下,若真杀了几位考官,倒显得北方学子心胸狭隘不能容物。”
“况且日后科举还需要几位考官主持,他们为大明效力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还望陛下给他们一个将功折罪的机会。”
见朱标都来为了刘三吾等人求情,况且这时候马皇后也还活着。
剑鞘还在,老朱这把剑还不到真正大开杀戒的时候。
这几个人大概率是杀不了了。
倒不如卖南方集团一个顺水人情。
“刘三吾,白信蹈,张信韩宜可给咱听着!”
“你们的脑袋权且寄下,若是日后科举再有类似的情况出现。”
“咱诛尔等九族!”
此话一出,刘三吾等人顿时如蒙大赦,一个个高呼:谢陛下不杀之恩。
“南北分榜取仕,从今日起便昭告天下,陈良,此事就由你来负责。”
处理好南北榜事务后,群臣无事启奏,便一个个散去。
随后,陈良便连同几名御史前往贡院,将此事张榜布告。
而此时,贡院门前已是人凑攒动。
随着陈良等人将此事张榜,布告天下。
其中夹杂着许多有识之士,以及和陈良一同进京赶考的北方学子。
“看!那不是陈良吗!”
“陈良现在已经是翰林学士兼御史言官,这件事由他来布告再合适不过。”
“从今往后,大明便分南北榜取仕,年年如此!”
看到榜上布告的内容,一众北方学子一个个泪眼婆娑。
“我们总算熬出头了!”
“我立刻修书一封,将此事告与夫子!”
“吾皇万岁!天子圣明!”
一阵阵欢呼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众北方学子一个个喜笑颜开,与之鲜明对比的,便是站在贡院外的南方学子。
此时,他们一个个冷着脸看向贡院内。
“哼,分榜取仕又如何?朝堂之上不还是我们南方说了算。”
“就是,这些人以为就此万事大吉,等真正进入朝堂,他们才知道个中滋味!”
“这些事都是因那个御史陈良而起,必须想办法给他排挤走。”
以陈安,宋琮为首的南方学子深深看了陈良一眼。
继续阅读请关注公众号《半字书香》回复书号【60004】
应天府,丞相府坻。
“丞相,今日朝堂之上,多谢丞相出言相救,不然我等此时已是无头之鬼。”
刘三吾等三人拱手作揖道。
“各位大人不必如此,胡某不过是具实直抒,往后科举还要依赖各位大人。”胡惟庸还礼道。
“只是不知,丞相为何同意南北榜一事?”
“若是今后都是如此取仕,将来朝廷不就得养着一批无用之人?”
“是啊丞相,南方学子的文章历来比北方学子要好上许多。”
“这样一来,北榜上的学子比南榜再差,也能入朝为官,这于公于私都无益啊。”
见几人依旧面带不解之色,胡惟庸呵呵一笑。
“几位考官只管科举,却不知其中深意。”
“明面上,陛下是为了不失北方百姓入朝为官的心,实际上是为了养一批北方官员,以此来平衡朝堂。”
“至于能力如何反而是其次。”
“陛下要的是自己的附庸,而不是某个集团的附庸。”
“只要足够对陛下忠诚,能够和南方抗衡,能力不出众也不是什么大事。”
“自古至今,天下都是皇帝的天下,不是天下人的天下,这点,各位大人难道还想不明白吗?”
胡惟庸一番话,顿时让刘三吾几人醍醐灌顶。
“其他的胡某也不敢多言,至于分榜取仕,这都是陛下已经决定好的事情。”
“陛下的脾气各位也知道,这时候上去反对,那不是上赶着把脖子伸到陛下面前吗?”
“只是如此一来,朝堂之上北方官员越来越多。”
“慢慢的,南方官员的话语权就会越来越小。”
“这点几位不用担心,不是还有我胡惟庸吗?”
胡惟庸自信的笑了笑,刘三吾等人这才彻底放下心来。
“只是那个新走马上任的御史陈良,他摊丁入亩的国策可是深深打动了陛下。”
“将来陛下若真要实施这项国策,必然会重用此人。”
“呵呵,各位大人多虑了,一个小小的御史,对各位构不成什么威胁。”
“这次南北榜事件,即使没有这个陈良,也会有其他人。”
“刘大人,他现在不也是翰林学士吗?你可是老臣了,难不成还对付不了一个小小的御史?”
此话一出,刘三吾顿时心领神会。
陈良不过新官上任,又是北方人,皇帝再怎么欣赏他也不会与他特别亲近。
更何况陈良还是北方人,现如今朝堂之上毕竟还是南方人主导。
仅凭陈良这几个北方籍的官员,如何撼动的了南方集团?
想到这,刘三吾几人顿时眉头舒展,喜笑颜开。
“更何况,还有新入翰林院的南方学子,比如陈安,他可是今年南榜的新科状元。”
刘三吾猛然一拍脑壳。
“对啊!我怎么把陈安给忘了!他可是今年的新科状元!”
“那陈良不过也才探花,就被封为翰林学士和御史言官。”
“陈安新科状元,按理来说应被封为翰林院编修,是从六品。”
想到这,刘三吾顿时喜上眉梢,当即站起身告辞。
“各位大人慢走,胡某就不送了。”
与此同时,另一边。
陈良刚入翰林院,没走几步便碰上陈安。
两人打了个照面,只见陈安先是一愣,随后默默让开道路。
见状,陈良也不客气,当即便大踏步离去。
看着陈良离去的背影,陈安心中暗恨,但碍于对方的身份,却也无可奈何。
就在这时,一道声音忽然自陈安身后响起。
“你就是今年南榜新科状元陈安?”
陈安当即转过身,看到来人,他当即作揖道:“白大人!”
“学生正是陈安。”
白信蹈上下打量了一遍陈安,随后又看向已经远去的陈良。
“你是状元,他不过是探花郎,你排名还比他靠前些,没必要对他如此毕恭毕敬。”
“白大人,话虽如此,但陈良如今可谓是我的老师。”
“若是在翰林院失了礼数,人家怪罪下来,不利。”
见陈安如此小心谨慎,白信蹈微微叹了口气。
“陈安,你是今年的新科状元,理应为翰林院编修。”
此话一出,陈安先是一愣,随即轻叹一口气。
“白大人如此说,恐怕我这个状元是不会授予编修一职了。”
陈安心里正思索间,白信蹈又开口道:“但现如今侍读学士一职还未有人选,便由你来担任。”
陈安猛然抬起头,一副不敢相信自己耳朵的模样。
自己竟然被直接授予侍读学士一职?
白信蹈拍了拍陈安的肩膀,意味深长的看了他一眼方才离去。
陈安整个人愣在原地,随即顿时喜上眉梢。
侍读学士比翰林院编修品级还要高些,而陈良不过是正七品御史言官。
想到这,陈安心中顿时一片豁达。
“我毕竟是状元,陈良不过探花郎而已。”
“他又是北方人,在朝堂上大出风头,大多数人都对他不满。”
“看他以后还在翰林院怎么混!”
此时,陈良正在处理自己手头的事务,脑海中却是思绪翻滚。
“我现在虽然为翰林学士兼御史言官,但朝堂上依旧为南方集团主管。”
“想要自己仕途长久,现在可不是和那些南方集团硬碰硬的时候。”
“况且老朱可是个砍头王,指不定我哪天脑袋就被他摘了。”
“既然如此,我何不急流勇退?老朱对摊丁入亩这么感兴趣,要不了多久肯定找我谈话。”
“届时,我就借此机会远离老朱,申请成为地方官员,去施行我摊丁入亩的政策。”
心里确定好大致方向,陈良工作的速度也不免加快。
毕竟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的御史言官,薪俸少的可怜,住在较为偏远的地方。
若是不早早启程,不知何时才能到家歇息。
“成为地方官员也不用上早朝,简直适合我。”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眼瞅着就要下班了。
就在这时,只见两名身穿朝服的人走至陈良面前。
“陈良,陛下有令,让你过去一趟。”
闻言,陈良收拾东西的手突然停在半空中。
继续阅读请关注公众号《半字书香》回复书号【60004】
皇宫偏殿内。
陈良看着坐在凳子上的朱元璋,内心一阵不爽。
“这都到下班的点了,自己想加班,别带上我啊。”
“我和你朱重八可不一样,你就住宫中,我回家还有一大段距离。”
虽然心中腹诽,但陈良表面上却是一副毕恭毕敬的模样。
“陈良啊,知道咱唤你前来是所为何事吗?”
闻言,陈良当即摇了摇头。
其实对于老朱的意图,陈良心里猜个七七八八。
但帝王之心不可测,自己就算是知道也不能随便说出来。
“今天早朝的时候,咱就一直在想,你提出的摊丁入亩的国策要如何施行。”
说完这句话,朱元璋目光炯炯的看着陈良。
陈良一听,原本有些疲惫的他顿时来了精神。
这不就是自己离开朱元璋去做地方官的良机吗!
“陛下,摊丁入亩是一项需要长期实施的国策,具体细节光靠说是没用的。”
“既然摊丁入亩是臣提出来的,臣建议先从地方上试点。”
“由臣担任某地方官,陛下坐镇朝中指挥。”
“若是有成效,则可将此国策扩大,循序渐进。”
“只是若要施行,陛下以及群臣都要做好准备,这是一项长久的计划。”
闻言,朱元璋沉思片刻,缓缓开口道:“既然如此,明日此事便由你提出。”
“挑选几人前往地方任命,这项国策是你提出来的,那就由你在朝中指挥。”
“关于摊丁入亩的事情,咱便全权交由你负责。”
老朱一番话顿时给原本还在沾沾自喜的陈良头上浇了一盆冷水。
自己原本想借此来脱离老朱的掌控,去一个小地方当个小官。
等老朱驾崩再大展宏图,没想到对方竟然把推行摊丁入亩之事全权交由自己负责。
“你是翰林学士,虽然官位品级不高,但权力不小。”
“这件事交给你负责,咱也放心。”
“咱会让咱的太子辅助你,若是有什么问题,可直接向太子说明。”
“要是出了大差错,咱就让你的脑袋,留在那奉天殿上。”
见朱元璋无时无刻不惦记着自己的脑袋,陈良当即唯唯诺诺退了出去。
离开皇宫,陈良不禁感慨人生之艰难。
“以前看历史还没感觉,现在亲身经历了,方知在老朱手底下为官,到底有多不好混。”
“薪俸低的可怜也就罢了,还一天到晚提心吊胆。”
“真不知道那些历史上挤破头皮都要考中进士的人到底为了什么。”
......
翌日,奉天殿上。
“陛下,臣以为,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是啊陛下,施行国策,这可是大事,应该同中书省好好商议才是。”几名大臣争相开口。
“咱现在不就是让尔等商议吗?”
龙椅上,朱元璋皱着眉扫向台下群臣。
陈良自从敲响登闻鼓到现在。
无论是提出摊丁入亩的国策,还是提出南北学子之争的解决办法。
这些人每次都是以各种理由反驳推脱。
唯有零星几个北方官员赞同陈良。
这明摆着就是党争,以自己的利益为先,不为国家考虑。
若非现在正是用人之际,咱真想砍了你们这些人的脑袋!
朱元璋心中不悦,脸上表情却是无悲无喜,以至于台下群臣难以察觉朱元璋的情绪变化。
“陛下,兹事体大,既然容我等商议,待日后......”
“日后?就给你们一天时间,必须商议个结果出来!”
此话一出,群臣一个个顿时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一天?一天时间能探讨个什么结果。”
“陈良那小子到底给陛下灌了什么迷魂汤,竟然让陛下这么支持他!”
而此时,站在最前方的胡惟庸却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
一旁的右丞相汪广洋亦是一言不发,仿佛现在探讨的事情跟自己没关系一般。
而高坐龙椅之上的朱元璋洞悉一切,怎么能不注意到自己这两位左右丞相。
“胡惟庸,汪广洋,二位为何一言不发?”
“陛下,推行摊丁入亩的国策已经是陛下决定好的事,为何还要多言其他?”
“况且,这对大明可是一项重大改革。”
“于百姓有益的事情,臣没有异议。”胡惟庸淡声说道。
“陛下,臣与左丞相有一般见解。”
见中书省两位丞相如此应答,群臣这才一个个闭上嘴巴。
连他们的顶头上司都支持,那他们说再多也没什么用。
“既然你们二人都支持这项国策的推行,那便待朝会散去之后。”
“由太子和陈良处理调派人手的事宜,在何处试点推行,用什么人,一切都是陈良说了算。”
此话一出,群臣愕然。
“陛下,让陈良到翰林院调派人手去地方任职?这,这不合适吧?”
“是啊陛下,他不过是一个御史言官,刚入翰林,对翰林院的许多事情还不了解。”
“没错,翰林院每天这么多工作,正是需要人手的时候,还要抽调人手出去。”
朱元璋龙眉一皱,道:“不是还有太子陪同吗?”
“以前咱怎么没发现,你们反应这么大呢。”
“之前你们提出劝课农桑,休养生息,这些推行下去也没见这么大的阻力。”
“怎么到了摊丁入亩,你们就一个个有这么多的理由?”
“不是人手不足就是有待商榷,你们到底要干什么?”
朱元璋表面如此说,心中却是明白,就因为陈良是北方籍的官员。
而之前无论是提出国策,还是关于推行国策的工作,都是由南方集团来统一调派。
“陛下,这项国策推行起来难度太大,且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况且,陈良才入翰林院两天,一届御史言官,有些大胆的想法也实属正常。”
“但并不代表他的想法就是可行的啊。”
“是啊陛下,小规模试点没问题,但是为何要从翰林院抽调人手?”
“这项国策是他提出来的,要推行也应该由他来!”
“没错陛下!臣建议,让陈良去当宁阳县知县,就在宁阳县试点。”
“若是能做出成绩来,再扩大推行范围!”
此时,南方群臣一个个统一口径,都是让陈良去出任宁阳县知县。
听着这些人在朱元璋面前觐言,陈良乐的如此。
毕竟自己确实想要激流勇退,先苟一波再说。
“哎,只可惜老朱不同意啊。”
果不其然,朱元璋突然开口,群臣一个个顿时安静下来。
继续阅读请关注公众号《半字书香》回复书号【60004】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