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林子阳陈姗姗的现代都市小说《临死被儿子拔氧气管,原来他非亲生后续》,由网络作家“焱焱必火”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主角是林子阳陈姗姗的精选古代言情《临死被儿子拔氧气管,原来他非亲生》,小说作者是“焱焱必火”,书中精彩内容是:前世我辛苦为我的家庭付出所有,累到一身都是病。最后被儿子拔了氧气罩时,我才知道孩子不是亲生的,爱了一辈子的白月光老婆让我养了别人的娃几十年。后来阎王给了我重生的机会。再次睁眼,我回到了让工作给小舅子的当天。这一次,工作是不可能让的,我不顾及前世老婆的怒骂,转手卖工作,踹了她就下乡照顾被下放的父母妹妹。下乡后,我上山打猎,下河摸鱼,将日子过得风生水起。顺便靠着后世的经验,帮着村民变富,为国争光。前妻后悔了?呵呵,我直接转身娶村花。...
《临死被儿子拔氧气管,原来他非亲生后续》精彩片段
被林子阳一下就猜中了,涂卫国觉得挺没意思的。
他阳哥应该少猜一点,然后他摇头说不止不止,挣的是满工分,好让他阳哥大吃一惊。
见涂卫国有点小失落,林子阳意识到他好像有点扫兴了,摸了摸鼻子,故作夸张的惊呼道,“我真猜对了啊?卫国,你小子牛啊,好样的!
刚下乡,第一天干活,就挣了十个工分,你已经打败了百分之九十九的知青,太猛了。”
听到林子阳的夸赞,涂卫国这才露出笑容,又嘚瑟了起来。
“那必须的,阳哥,你这么牛逼,作为你的好兄弟,我肯定不能给你扯后腿啊。”
两人一边说笑,一边勾肩搭背朝知青点走去。
晚饭林子阳蒸了一锅杂粮米饭,炒了一盘豆角和一盘土豆丝,两个大小伙,吃的风卷残云,又是光盘行动。
等到夜深人静,大家都入睡之后,林子阳悄悄地爬下床。
没人注意到他,林子阳蹑手蹑脚走出知青院,然后飞奔着朝牛棚跑去。
白天林子阳已经把路线记熟了,这会儿摸着黑,也不怕找不到地方。
农村天一黑,大家就都上床睡觉了。
毕竟没通电,也没什么娱乐活动,天黑只能上炕睡觉。
有的小夫妻会折腾出一点动静来,这是唯一的深夜娱乐活动。
林子阳在路过几家门口时,听到屋里传出一阵阵“打架”声,那声音,高亢而奔放,让人忍不住想停下来多听一会。
说华国人保守,林子阳觉得那都是瞎扯淡,实际恰恰相反,大家内心里都是“如狼似虎”。
华国人如果真保守,就不可能生出世界上最多的人口。
大半夜的,根本没人出门,所以一路上,林子阳一个人影都没看到。
没遇到人自然最好,省的担心暴露了。
大概走了十分钟,林子阳终于到了牛棚边上。
因为没弄清楚牛棚里的具体情况,和父母住在一起的下放人员,到底靠谱不靠谱,所以林子阳不敢贸然和父母相认。
可是不进去,怎么能和父母见面呢?
林子阳的脑袋飞快运转,突然,他想到了前世和父亲玩的一个游戏。
学狗叫!
林子阳学狗叫,学的那叫一个惟妙惟肖,林父一度觉得,他这个儿子是学口技的好苗子。
林子阳来到牛棚后面,清了清嗓子,汪汪汪,学起了狗叫。
他学的狗叫不是扯嗓子乱嚎,而是有规律有节奏的叫。
此时,牛棚中,林怀均和妻子许柔已经上床睡下了。
听到外面的狗叫声,林怀均猛的从床上坐了起来。
许柔听到丈夫的动静,也跟着坐了起来,疑惑的问道,“怀钧,怎么了?”
林怀均侧着耳朵,聆听外面的声音,过了几秒钟,冲许柔问道,“外面的狗叫声,你听到了吗?”
许柔点头,“听到了,这有什么的?农村有狗叫声,不是太正常了嘛,有啥大惊小怪的?”
林怀钧竖起耳朵又听了一会,“不对,这狗叫声不对劲,像是咱家子阳学的。”
听了林怀钧的话,许柔的脸一黑,“说什么胡话呢!那臭小子怎么可能在这儿?”
当初林家出事,林子阳可是想都没想,就和家里断绝了关系,划清了界限。
虽然当时情况特殊,就算林子阳不主动和他们断绝关系,当父母的,为了孩子着想考虑,肯定也会建议他那么做。
但是林子阳主动那么做,和被逼着那么做,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主动和他们划清界限,就说明他是打心眼里抛弃了他们。
他们如果能弄到锅,也不会吃大锅饭。
毕竟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口味差太多,一起吃饭,不可能顾全每个人的口味,有时候是真吃不惯。
自己开伙就不一样了,想吃什么口味就怎么做,完全不用考虑别人。
等知青们都吃完早饭,便一起出去上工了。
新来的四个知青跟在老知青们后面。
他们到了稻谷场集合时,已经来了不少队员。
队员们的目光都纷纷落在新来的几个知青身上。
一眼看去,队员们全都摇头叹气。
新来的女知青就不用说了,女同志能干多少活儿?城里的姑娘养得娇滴滴的,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可别指望她们能顶多大用。
虽然另外两个知青是小伙子,但看起来十分瘦弱。
看那瘦了吧唧的身板,干活肯定也是废柴,没得指望,他们大队真倒霉,又来了四个累赘。
涂卫国凑到林子阳耳边,小声说道,“阳哥,我咋觉得咱们被这些队员给嫌弃了?你看他们瞧咱们的眼神,跟看废物似的。”
林子阳拍了拍涂卫国的肩膀,自嘲的说道,“你的感觉没错,咱们就是被嫌弃了,他们嫌弃咱们身子太弱,干不了活。”
涂卫国满是不服气,“阳哥,这些人真是狗眼看人低,别看我瘦,我的力气可一点也不小。”
涂卫国从小在家就天天干活,干惯活儿的人,力气当然不会小到哪里去。
这小子下乡的行李那么沉,都没让林子阳帮过忙,全都是自己一个人扛的,可见其真有一股子牛劲。
“阳哥你就更不用说了,你那身手和劲头,估计整个大队都没人比得了你。”
林子阳唇角微微扬起,“嗯,那就先让他们瞧不起吧,回头咱们用实力证明自己。”
涂卫国搓了搓手,打算等会儿好好表现,打一下那些队员们的脸。
大队长胡长平紧跟着来了稻谷场,开始给队员们分配今天的农活。
新来的几个知青的活儿,胡长平交给了江建军去安排。
这几个新来的知青对这里两眼一抹黑,第一天上工,别指望他们能干多少活儿。
之前的那些老知青,刚来第一天都干得不好。
男知青还稍微好一点,至少比女知青力气大,女知青那真叫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烂泥扶不上墙。
按以往的经验来看,新来的知青第一天能挣到三四个工分都算顶厉害的了。
正常情况下,女知青们一天干下来,就只能挣两个工分,男知青如果不偷懒,卖力点,挣三四个工分差不多。
随着时间长了,对农活越来越熟悉,这些人会慢慢有长进的。
就说现在干惯了农活儿的老知青们,如果勤快的话,一年下来挣的工分还是完全可以养活自己的。
江建军见大队长让他去安排新知青们的农活任务,立马来了劲。
因为他找到了教训林子阳的机会。
如果不让他去给新人安排农活儿,林子阳作为新知青,就可以去做最轻松的农活了。
江建军怎么可能让林子阳逍遥快活,等会儿就故意找他的茬儿。
大队长吩咐完以后,江建军立刻就去给新知青们安排活儿了。
他冲周琴琴和梁璐道,“你们俩是女同志,第一天上工,给你们分配点轻松的活儿,就去打猪草吧。”
打猪草是大队的孩子最经常干的活儿,虽然活儿是比较轻松,但是工分也是真的少,一天下来,打到足够数量的猪草,也就只能挣两个工分。
知青办的工作人员说着,目光故意扫过周琴琴,冷声道,“有个别同志思想觉悟很有问题,我希望日后能端正,改正,不要当害群之马。”
周琴琴只能把头埋低,即便心里一万个不乐意,但此时也不敢再说什么了。
她要是再敢哔哔,就得被扣上思想觉悟有问题的帽子,后果不堪设想。
其实也有被分到差地方的知青心里有意见,想换个地方,可当看到周琴琴的“反抗”结果后,一个个也都不敢吭声了,只能认栽,听天由命了。
下乡地点定好,工作人员便让知青们去到门口,各个公社和生产队来接他们的人已经在等候了。
林子阳是恨不得立马飞到胡家湾生产队,当即就拎着包裹往外冲。
涂卫国见林子阳那迫不及待的样子,还真以为他阳哥的思想觉悟很高,迫切想去农村大展拳脚。
除了林子阳和涂卫国周琴琴要去胡家湾生产队,还有另外一个女知青也和他们一起。
这个女知青名叫梁璐,虽然同为女同志,但她却不愿和周琴琴走近。
关于周琴琴在火车上一路的骚操作,她可是见识过的。
她很不喜欢周琴琴这人,觉得人品有问题。
那句话说得好,道不同不相为谋。
认同不了周琴琴的人品,梁璐可不愿和她走近。
见自己下乡的地方和林子阳是一个地点,梁璐倒是挺高兴的。
林子阳在火车上出手对付抢劫犯时的一幕,深深地印刻在她的脑海中,她就从来没见过比林子阳更厉害的男人。
加上林子阳说的那些话,让人热血沸腾,一看就知道是个思想觉悟很高的人,人格魅力爆棚。
如今分到同一个下乡地,她就有机会和林子阳多接触了。
梁璐没搭理周琴琴,而是快步跟上了林子阳和涂卫国。
此时,知青办的门口处等候了不少公社和大队来接知青的工作人员。
门口有两辆拖拉机来接知青,剩下的都是牛车。
用拖拉机来接知青的,其中一个就是大成公社。
整个安平县下面的生产队,只有两个公社给配了拖拉机。
拖拉机是大型物件,县里给下面的公社分配拖拉机,当然要优先效益好的公社分配。
像岭南公社这种拖后腿的吊车尾,除非是县里给每个公社都配备拖拉机,才可能有他们的份,按公社的效益高低来分配,轮到他们,不知道得等到猴年马月。
林子阳倒是无所谓坐的是牛车还是拖拉机,只要目的地是对的就行。
来接林子阳他们的是胡家湾生产队的大队长,胡长平。
胡长平看到朝自己走来的几个知青,脸色瞬间垮了下来。
这次分配给他们胡家湾生产队的竟然有两个女知青。
女知青最娇弱了,肩不能提手不能扛的,她们去了下乡地,可干不了多少活儿。
干不了多少活儿,大队还需要养着她们,纯纯的负作用。
原本她们胡家湾生产队就过得很艰难了,哪里还能匀出粮食养活这些知青们。
虽然还有两个男知青,可这两个男知青看起来也不咋滴。
两人都瘦的不像样,不是说城里的条件很好么?这两人却和他们乡下人差不多,一看就知道平时都吃不饱饭,严重的营养不良。
瘦成这样,力气不可能大,也就干不了多少活儿。
胡长平被气得一时间都想骂娘了,知青办的人实在太过分了,给他送的都是啥知青啊?明摆着坑人啊!
虽然胡长平拉着一张臭脸,林子阳走上前,还是笑嘻嘻主动向他问候起来,“叔,您好,您是胡家湾生产队派来接我们的人吧?”
都说伸手不打笑脸人,虽然胡长平对林子阳这小身板很不满意,但见对方还挺有礼貌,不像别的下乡知青那么傲慢无礼,胡长平对林子阳的印象大为改观,脸色也缓和了不少。
胡长平点头,“对,我是胡家湾生产队的大队长,我叫胡长平。”
听了胡长平的自我介绍,林子阳也笑呵呵的介绍起了自己,“胡叔你好,我是下乡去胡家湾生产队的知青,林子阳。
这位是我的兄弟,涂卫国,也是下乡去你们生产队的。
往后我们兄弟俩可就麻烦胡叔您多照顾啦。”
胡长平见林子阳称呼他一口一个叔的,喊得怪亲热的,倒是不好给他摆脸色了,挤出一丝笑容点了点头。
他心中对林子阳的好感度也是直线上升。
不管这小伙子能不能干,好歹是个嘴甜的,说话听起来舒服。
“你们下乡后,只要乖乖听大队的安排,自然不会亏待你们。”胡长平把话说的滴水不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林子阳赶紧把自己的行李放到牛车上,涂卫国紧跟着也把行李放好。
梁璐跟在他们后面,先同大队长胡长平问候了一声,然后和林子阳他们一样,把随身的行李放上牛车。
周琴琴则是慢吞吞的扛着行李来到牛车旁边。
她带的东西不少,但是她一个女同志,力气小,扛这么多东西太费劲,所以速度就非常慢。
等她来到胡长平面前,看到牛车又破又脏,眼神里尽是嫌弃之色。
再看别的公社用气派干净的拖拉机来接知青,对比之下,周琴琴再次感叹老天爷为什么对她这么残忍。
心里这么想,嘴里就忍不住抱怨出声,“咋用这么破的牛车来接人?就不能整辆拖拉机来吗?
别的公社都用拖拉机,怎么岭南公社就用牛车?这是看不起我们吗?”
胡长平听到周琴琴的抱怨,脸色瞬间一变,暴脾气直接开怼,“我们岭南公社就这条件,上哪儿给你整拖拉机?
你要是想坐拖拉机,那就发挥你的才能,帮我们生产队发展建设,争取让我们也能分配到拖拉机,要是没本事,就不要嫌东嫌西哔哔赖赖。”
见胡长平语气这么冲,周琴琴倒也不敢再哔哔了,提着行李,满是嫌弃的放在了牛车上。
林子阳瞥了一眼周琴琴,心想这女人还真够蠢的,下乡第一天就得罪了大队长,往后有她“好果子”吃了。
林子阳出了百货大楼,找了个没人的位置,将这一次买的大包小包的东西全部都收进了空间。
随后他选出来了两条大前门,两瓶五粮液白酒,还有两斤红糖,一斤桃酥。
拿了一个红袋子将东西装好,林子阳便朝着一处住宅区走去。
林子阳这一次去的是知青办主任冯有光的家。
他想要下乡到父母下放地点近的地方,那就得找关系。
没关系的情况下,只能任由知青办随意安排。
这年头送礼的风气还不严重,像林子阳这样的人不多,所以他这样才好操办。
林子阳到了冯有光家,敲了下对方家的大门。
很快,里面便来了一个中年妇女开门。
看到门外站着的一个陌生的小伙子,中年妇女问道,“小同志,你是谁啊,你找谁?”
林子阳脸上堆着笑,既然是求人办事,那肯定是得拿出来好的态度,“姐,我叫林子阳,我是来找冯主任的。”
对方一听到林子阳嘴里的称呼,脸上也多了笑容,“小同志,我儿子都比你大,该喊我婶儿,咋喊我姐呢?”
林子阳假装露出一抹诧异,“啊?真的吗?婶儿,真看不出来,我还以为你顶多二十几呢!”
不得不说,林子阳这一招很管用,中年妇女听了林子阳的话,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几分,顺便热情的招呼着林子阳进门。
“小同志,你先坐会儿,我去喊你叔。”
中年妇人说着,便进了自家堂屋,扯着嗓门就对着房间大喊道,“老冯,有人找,赶紧出来。”
林子阳听到这喊声,赶掏了掏耳朵,他以后最好还是找个温柔的,这样大嗓门的女人他可吃不住啊。
没一会儿,林子阳便见到一个中年男人出来。
这人正是知青办的主任,冯有光。
冯有光看了林子阳一眼,这小伙子面生,他之前没见过,也不知道是谁。
冯有光便直接冲林子阳问道,“小同志,你来找我有什么事儿?”
林子阳没回答,而是直接将准备好的礼物给他递了过去。
冯有光看了眼林子阳送来的东西,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面前的这位小伙子出手还真是阔绰啊,这年头送烟直接送两条的真不多见,能送个一包都不错了。
还有其他的东西,也都是好东西。
冯有光没有立马收下,而是冲林子阳道,“小同志,你应该是找我帮忙的吧?
我就是一个知青办的主任,顶多在下乡的事情上帮到你的忙。
但你要是没工作,到了下乡的指标却不愿意下乡,这事儿我可能无能为力。
这是国家的政策,我们城里的青年都得接受号召。”
林子阳将东西往冯有光手里一塞,“冯主任,我肯定不能为难您。我的事儿您应该能帮得上,只是想您帮我调一下下乡的地点。
这次我想主动报名下乡,但是我想去黑省东阳市安平县。那边有我家的亲戚,等去了好有个照应。”
冯有光听到林子阳提出让自己帮忙办的事情后,便收下了他递来的礼物。
这忙确实不难帮,不过是安排个下乡地点的问题,之前也有人托冯有光的关系办过相关的事儿。
不过一个小忙,对方还送了他这么多东西,这倒是让冯有光不意思了。
“成,这事儿我回头肯定给你办的妥妥的。”
见冯有光答应,林子阳忙高兴地道谢。
一旁的中年妇人这会儿对林子阳更加满意,小伙子不仅嘴甜,人还实在。
“小同志,你送了这么多东西来,中午也别走了,正好在婶儿家吃。”
这会儿到了饭店,林子阳给送了这么多的东西来,他们家自然得留饭的。
林子阳客套的拒绝,却磨不过中年妇人的热情,“哎呦,小同志,你要是不留下来吃顿饭,你送来的这些东西都给我拿回去。
不过一点儿小忙,哪里值得你送这些过来?”
林子阳只好答应留下,正好,他还想着和冯有光攀点儿关系,再找他办件事。
中年妇人去厨房忙做午饭去了,冯有光见林子阳是个不错的小伙子,便多和他聊了几句。
这一聊冯有光对面前的小伙子更加欣赏了。
小伙子知识面广,似乎什么都能聊上几句。
“小同志,我看你人挺聪明的,想必去考一个工作不难,完全没必要下乡去。
下乡了可不如在城里,要是可以的话,你还是尽量留在城里吧。”
冯有光挺欣赏林子阳的,所以才会特意这样的提一句,自然也是为了他好。
别人可能不知道,作为知青办主任的冯有光太了解下乡的情况了。
因为去的是农村,条件比城里差很多,基本上就没几个知青能适应的。
他们这些知识青年下乡后可不是真的靠知识支援农村建设,而是和乡下人一样,在田地里进行生产劳作。
在城里长大的知青,哪里能受得了沉重辛苦的农活儿?
所以下乡的知青们,一个个都是挤破脑袋想要回城的。
可是去的时候容易,再想回来可就难喽,一个公社一年都没几个回城指标。
林子阳知道冯有光是真心的劝导他,他感激道,“谢谢冯叔的提醒,不过我这情况有些特殊。
实不相瞒,我是单亲家庭,我妈的再嫁人后,给我生了个弟弟,她比较偏心我那个弟弟。
在我有工作的情况下,她非得逼着我将工作让给弟弟。
我不愿意让,她就整天去我的单位骚扰我。
没办法,我只好卖了工作,下乡后多少能清静点。”
冯有光这才理解的看了眼林子阳,眼神中还带着一丝同情。
“哎,子阳,那你过得也不容易,回头有啥需要帮忙的地方和叔说一声,叔能帮到的肯定帮你。”
林子阳就等着冯有光这句话,所以在等到他说完这话后,他便顺口接道,“冯叔,我还真的有件事儿需要您帮忙的。
我亲妈偏心,从小到大,我没少被后面生的弟弟欺负。
如今我卖了工作,他的工作落实不了,您能不能去安排一下他下乡的事儿?
等他下乡的时候,您再帮我给他安排一个艰苦点的地方,好好的磨砺一下。
回头他吃了苦,思想肯定就会成熟一些,至少不会再像以前一样理所当然的索取了。”
幸好上次去了陈家薅了一把,林子阳手里还剩下不少结余。
将该置办的东西置办的差不多后,便到了林子阳下乡的时间。
一早林子阳就将行李收拾妥当,房东大姐也按时来收了房子。
等交了房子,林子阳扛着包裹去知青办。
林子阳刚出门,就见到薛凯来了他家这边。
见到薛凯来,林子阳倒是不奇怪,前世自己下乡的时候,薛凯就来相送过。
那时候他明明将工作让给了陈建设,可是到了下乡这天,陈姗姗都没送他一程。
当时的他只能自我安慰,可能是陈姗姗有什么事情在忙,所以才耽误了。
现在再想想,陈姗姗从始至终对他只有利用,还是理所当然的利用,从未将他的付出放在心上。
利用完了就扔一边,哪里还会在意他?
薛凯来时,扛了一大包的东西。
这里面都是薛凯还有薛家人帮着准备的。
薛凯给这个兄弟准备了一些钱和票,薛母则是帮着林子阳准备了过冬的棉鞋,围巾,手套,一套棉衣。
另外薛母还给林子阳做了些吃的让他好带在路上吃,饭盒里装着的一份肉馅儿的饺子,茶叶蛋给林子阳煮了十个,额外的还做了点面饼子。
这一次林子阳将工作卖给了薛芳,薛家人还是很感激的。
另外林子阳和薛凯是发小,一起长大,如今他父母不在身边,都没个人帮着他准备下乡需要的东西。
所以在林子阳下乡这天,他们特意多给他准备了不少物资。
薛凯陪着林子阳,到了知青办这边。
除了林子阳,今天还有不少其他的知青一起下乡的。
不过大家下乡的不一定是同一个地点,而是分散在全国各地。
像黑省这样的下乡地点,对比其他的地方算是一个好地点了。
大东北那边确实冷了点,好在资源丰富。
只要勤快点,那边不至于太饿肚子。
而且全年上工的时间并不长,大多数时间都是可以闲在家猫冬的。
像大西北那边就不行了,不仅缺粮食,还缺水。
如果下乡被分配的是这种地方,饿肚子不说,想洗个澡都不方便。
另外穷山恶水出刁民,那边的人本地人之间都不好相处,更别说外来的知青了,去了铁定更受欺负的。
这一次因为林子阳先和冯有光通了气,陈建设下乡的地点就是大西北。
等那小子去了大西北,林子阳已经预感到他未来的日子。
所以让陈建设死了反倒是不如留着慢慢折磨他让人更觉得痛快。
林子阳在知青办这边报到后,就等着其他下乡的知青到齐,然后上火车出发。
薛凯一直陪着林子阳,顺便从口袋里摸出来了给林子阳准备的钱和票。
“子阳,乡下不比京市这边,你手里多拿点儿钱和票,到时候在那边生活的会容易点。
我这边手里结余的不多,只能给你凑这些了。”
薛凯给林子阳拿了二百块,还有一沓票。
前世薛凯也是给林子阳准备了这么多,可以说,他这个好兄弟真对他掏心掏肺的。
可是为了林姗姗那么个贱货和薛凯断交,林子阳在心里骂自己真不是个东西。
林子阳收了薛凯递来的票,他给的二百块钱并没收。
京市的黑市容易买到这些票证,但是去了黑省不一定好买。
因为京市是首都,大多数都是工人,而且京市这边的福利待遇高,工人们每个月都能发一些票证。
多余的用不到的,就会出现在黑市上转卖。
但是黑省那边不一样,经济条件差供应也就差,想买到需要的票证便不容易。
所以薛凯给他凑的票证林子阳没同他客气,但是他给凑的两百块林子阳不愿收。
“薛凯,钱你拿回去吧,我卖了工作,手里还剩不少呢。
你年纪不小了,回头在城里谈个对象的也需要钱,这钱你自己留着。”
薛凯却一把将这二百块直接塞到了林子阳的兜里,“我谈对象的事情还没影儿呢,你现在说这个可就早了。
而且我有工作,每个月都能拿工资,真要是谈对象了,我的工资完全够给人家姑娘花的。”
“那谈好了结婚也是一大笔花销,得给人家姑娘彩礼钱吧,你手里多留点钱最好。”
薛凯瞪了林子阳一眼,“林子阳,你一个大男人的磨磨唧唧的干啥?我既然给你凑了,你就拿着。
至于我结婚,不还有我爹妈可以啃吗?不指望我手里这点钱。”
薛凯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林子阳便笑着收下了他塞来的钱。
等下乡,要是能在黑省那边弄到什么野味好东西,林子阳可以给薛凯寄一些过来。
他这兄弟为他掏心掏肺到这个地步,林子阳自然也不能没良心。
林子阳大概等了一个小时,这一次来下乡的知青都到齐了。
浩浩荡荡的,一共上百号人呢。
有男同志,也有女同志。
不管是男同志还是女同志,大多数人脸上都带着忧愁。
有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好的女同志,直接哭了起来,嚷嚷着不要下乡。
相对于这些人,林子阳则要淡然很多。
甚至他还有些期盼能早点下乡,早点见到父母妹妹。
父母出事后,林子阳就赶紧和他们撇清,断绝了关系,他觉得父母心中肯定是有根刺的。
当年父母回城后,和他一直保持着疏离的态度,不如以前那么亲近。
妹妹林子楠就更别说了,压根就不乐意再看到他这个哥哥。
这一世,一切都还来得及。
父母被下放的时间也不过一年,妹妹还没被那个人渣欺负,他能多照顾,多补偿他们。
知青办见人到齐了,便开始给大家做一个下乡的分配。
被分配到了好地方的知青都松了一口气,至于那些被分到偏远艰苦地区的知青们却一个个都沉着一张脸。
“分配到东北这边的知青这边集合,来,挨个儿排队上车。”知青办的工作人员开始扯着嗓门大喊。
林子阳朝着这个工作人员的方向过去。
在知青办工作人员的安排下,知青们挨个儿上了出发去东北的火车。
涂卫国擦了擦眼泪,嘿嘿笑了一声,他知道阳哥只是嘴上说说,不是真的嫌弃他。
两人吃过午饭,锅都刷了,别的知青们还没吃到嘴。
吃大锅饭就是这样,麻烦的要死,一下子做十几二十人的菜,哪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搞定的,得慢慢等。
林子阳吃过午饭,没有午休,而是找到老知青,询问怎么弄个衣柜。
“徐知青,咱们生产队有木匠吗?我想搞个柜子。”
林子阳找徐洪庆询问情况,是觉得徐洪庆这人还不错,至少比江建军那小子强多了,从来不仗着资历摆谱。
而且今天江建军刁难他的时候,徐洪庆还帮他说了几句公道话,这人能处。
徐洪庆点头,“有的,咱们村有个木匠,手艺挺不错,你想要衣柜,等我吃完午饭,领你过去找他。”
林子阳不想麻烦徐洪庆陪他跑一趟。
等徐洪庆吃完午饭,估计还要午睡一下。
干了一上午活儿,这要是中午还不休息,身体顶不住。
“徐知青,不用这么麻烦,你跟我说,那木匠叫什么名字,住哪,我打听一下,自己去找他。”
徐洪庆点了点头,说道,“那木匠叫胡有发,住在村子最东头,你顺着这条小路一直走,走到头。再左转,左手边第三户就是他家。
要是找不到他人,随便找个队员打听打听,他是大队唯一的木匠,大家都认得,会有人告诉你他在哪的。”
林子阳点点头,“行,我知道了,徐知青,谢谢你。”
徐洪庆摆手,“小事,客气啥?”
林子阳打听好信息,直接朝木匠家寻了过去。
找的很顺利,很快就来到了木匠家。
“你好,请问这是胡有发,胡木匠家吗?”
回答林子阳的是胡有发的婆娘,“是啊,没错,你找我男人干啥?”
等看清楚来人后,胡有发媳妇儿激动的喊道,“哎呦喂,这不是小林知青吗!”
林子阳摸了摸鼻子,“婶儿,您认得我啊?”
胡有发媳妇儿捋了捋头发,露出和善的笑容,“认识,咋不认识呢?
小林知青,你今天干活干的太猛了,成咱们大队的名人了,谁不知道你啊?
你小子真厉害啊,看着瘦瘦弱弱的,没想到劲头那么大,比咱们纯正的乡下汉子还生猛,真不得了。”
听到胡有发媳妇儿的夸赞,林子阳挠了挠头,嘿嘿一笑,“婶儿,我年轻嘛,别的本事没有,就是有力气。
现在下乡了,能在这片土地挥洒汗水,发挥我的价值,是我的荣幸。
以后我会加油干,再接再厉,为咱们生产队多干活,多办事。”
林子阳说的大义凛然,有故意给自己脸上贴金的意思,多说点漂亮话,给人留个好印象,何乐而不为呢?
说点场面话,在大家心里树立一个好形象,往后遇到事了,才会有人站出来帮他。
想要在生产队混得开,就得和当地人打好关系。
听了林子阳的话,胡有发媳妇儿看向林子阳的眼神,瞬间不一样了。
这小伙子真不错,有本事,觉悟也非常高。
胡家湾生产队来过那么多知青,平心而论,所有来的知青,没有一个比得上林子阳的。
先不说体力上的差距,就光思想觉悟上,就不是一个层次的。
别的下乡知青,仗着自己城里人的身份,一个个高高在上的,根本不稀罕待在农村,还嫌这嫌那,哪有林子阳这种燃烧自己,一心为农村做贡献的高觉悟。
这时一个中年汉子走了出来,对林子阳夸赞道,“好好好,小伙子,你这思想觉悟真高啊,要是下乡知青都像你这样,就好喽。”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