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刘琴刘勇的其他类型小说《重回儿子结婚当天,我当场搅黄婚事完结版小说全章节目录阅读》,由网络作家“真威武”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李姐你这眼睛可真是厉害。”周翠兰冲李书萍竖起大拇指,“既然你看出来了,我也不瞒你,这摆摊做生意是比上班强。就像咱们这巷子口,在这里摆摊也不会有人撵,每天早上上班,下午下班,人来人往的人流量也大,我这鸡蛋基本上是不会剩。就一点不好,下雨的时候不能出摊。”“不需要办什么证件吗?”李书萍问。“咱们路边摆小摊的,又不是那搞个体户开店做生意的,要啥证件?只要不去那大单位门口,还有中心街那块摆,都没人管。”周翠兰说着说着,看着李书萍问:“李姐,你问得这么细,该不会是也想摆摊儿吧?”李书萍点头,“有这个想法,不过你放心,我不会卖茶叶蛋。”周翠兰就笑,“我也知道你李姐不是那种会跟人抢生意的人,现在卖吃的还是很赚钱的,国营饭店态度差味道不好,个体的...
《重回儿子结婚当天,我当场搅黄婚事完结版小说全章节目录阅读》精彩片段
“李姐你这眼睛可真是厉害。”周翠兰冲李书萍竖起大拇指,“既然你看出来了,我也不瞒你,这摆摊做生意是比上班强。就像咱们这巷子口,在这里摆摊也不会有人撵,每天早上上班,下午下班,人来人往的人流量也大,我这鸡蛋基本上是不会剩。就一点不好,下雨的时候不能出摊。”
“不需要办什么证件吗?”李书萍问。
“咱们路边摆小摊的,又不是那搞个体户开店做生意的,要啥证件?只要不去那大单位门口,还有中心街那块摆,都没人管。”
周翠兰说着说着,看着李书萍问:“李姐,你问得这么细,该不会是也想摆摊儿吧?”
李书萍点头,“有这个想法,不过你放心, 我不会卖茶叶蛋。”
周翠兰就笑,“我也知道你李姐不是那种会跟人抢生意的人,现在卖吃的还是很赚钱的,国营饭店态度差味道不好,个体的饭店也没见有人开。家里的东西吃腻了,大家就想要换换口味。”
“我是知道,这附近摆摊卖油炸糕,煎饼,胡辣汤的生意都不差。”
“还有摆摊卖胡辣汤的?”李书萍面露惊讶之色。
“生意好着呢,就在三毛钱一碗,多的是人去吃。”
李书萍的心狠狠动了。
在外头转悠了一圈,打点李书萍就回家煮午饭了。
袁大娘依旧坐在门外纳鞋底儿,看到李书萍还笑着打招呼,“书萍回来啦。”
“大娘,家里做着饭呢?”
袁大娘笑着点头,“我儿媳妇儿在做呢,中午在大娘家一起吃呀。”
春宝妈在自家门前择菜,听见这话在心里骂了一句“假模假式。”
“不了,我家早上还剩了点小米粥,我中午热热吃就行了。大娘, 你家还借酱油不?”
袁大娘被问得一怔,旋即笑着摇头,“不用了,上午我儿媳妇去供销社打了。”
“打了啊,那昨天借了我的酱油就可以还了吧,我这就回去拿碗。”
袁大娘脸上的笑容一僵,这个李书萍问还借不借酱油,是为了让她还酱油做铺垫?
最关键的是,她竟然会主动要自己还酱油!
早上才被怼过的刘明香,站在自家厨房门口嘲讽道:“都说远亲不如近邻,借她点酱油用,都问着让人还,就没见过这么小气的人。”
李书萍脚步一顿,皱眉看着刘明香说:“你个年轻人懂什么,老话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借了不还全家死完!我是小气,舍不得那点儿酱油吗?我是为了袁大娘一家好。”
刘明香:“?”
“当然,我袁大娘这么慈祥的一个老太太,一看就是个能给祖孙后代积德的人,也绝对不会做占人便宜,借了不还那种事。”
“大娘,你说我说得对不对?”李书萍笑眯眯地看着袁大娘,一副等待肯定的样子。
袁大娘脸颊上的肉疯狂抽搐,“对、对。”
她能说不对吗?
说了她就是个借东西不还全家死完,还不给子孙后代积德的无德老人。
她占了人几十年的便宜,竟然在一个看起来最好占便宜的人身上栽了。
这对袁大娘的打击可以说是巨大的。
“噗……”春宝妈忙用手捂住嘴,她还以为这李书萍看着斯文是个好欺负的,没想到竟然是她看走眼了。
她还是头一回,看到有人能让袁大娘这个不要脸的吃瘪,这实在是太痛快了。
秦野站在自家厨房门口,他这也是头一回见袁奶奶没占到便宜,这袁奶奶可会占便宜了,就他这个条件都被占过便宜。
林国栋早就想回去了,他们是昨天下午到现在,不知道听了多少小话。
除了老丈人和老丈母娘,就没人欢迎他们,明里暗里都在拿话撵他们呢。
张母和张父没拿话撵他们,那是因为他们知道女儿这次带着女婿和外孙回娘家,是想让林永年两口子补彩礼。
并且女儿也说了,不管她公婆补多少,都给他们一半。
张娇咬牙,“这里也是我的家!”
张大嫂笑了,“都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嫁出去就是别人的了,没见谁都嫁出去了,还把娘家当自己家的。”
张娇反问:“我是泼出去的水,你就不是吗?”
“我是啊。”张大嫂说,“我嫁进张家了,张家现在就是我家。”
“好了,都少说两句。”张母站出来劝架。
张娇瞪着张大嫂哼了哼,后者翻了个白眼。
“爸爸……”
张大强和张二强回来了,丈母连忙招呼着两个媳妇儿开饭。
张大强一进屋,看到妹妹和妹夫一家三口还在,就说:“你们怎么还没回去?”
张娇顿时就炸了,“咋地,你也要撵我们走?嫁出去了,这里就不是我的家了,我住两天都不行了?”
张大强怔了一下,没好气地道:“谁撵你们了?我是听人说,林国栋爸妈都离婚了,看见你们还在才问的。”
啥?
林国栋懵了。
“谁离婚了?”张母以为自己耳背听错了。
张二强说:“林国栋爸妈离婚了,我们车间刘组长的媳妇爸妈也是住钢铁厂家属大院的。今天回了趟娘家,从娘家回来后,知道我们跟林家是亲戚,特地跑到车间跟我们说的。”
张大强看着林国栋说:“我寻思你家出了这么大的事,应该已经回去了。”
林国栋:“我、我不知道哇。”
他爸妈昨天是因为老二媳妇儿的事打架了,但这也不至于闹到离婚这一步吧!
“这亲家两口子不是挺好的吗?咋还离婚了呢。”张父皱着眉说。
“真离了啊?”张母问。
张大强点头,“刘组长他媳妇儿都见着离婚证了。”
“我得回家。”林国栋说。
张娇一把拉住他,“这么大一晚上了, 公交车都没了,回什么家?”
张母也说:“是啊,太晚了,还是明天再说吧。吃饭,先吃饭。”
林家
李老太晚上是和女儿挤一起睡的,早上起了个大早,去国营早餐店买了十个包子。
“赶紧吃,吃了去上学。”
“好。”林小玉拿起包子咬了一口,还是酱肉馅儿的,真香。
平时早上都是吃清稀的,她上第二节课就饿了,今天都是干的,纯干。
“妈,咱们早上吃包子啊。”林建设从房间走出来,走到桌边伸手就拿。
李老太用力打了下他的手,林建设“哎哟”一声,把手缩了回去。
“妈,你打我干什么?”
李老太嫌弃地瞥他一眼,“你怕是忘了,咱们已经不是一家人了,我不吃你们林家的粮,不住你们林家的屋,你们也别吃我的。 ”
“妈,你也太小气了,就算你跟我爸离婚了,你也还是我妈,我也还是你儿子呢。”他这个儿子都没计较,她在婚礼上闹的事了呢。
李老太哼了哼,她情愿没这个儿子。
“不给我吃就不给我吃,我自己去买。”林建设负气说完就出去洗漱了。
林建设洗漱完就和刘琴一起出门了,今天星期一两人都要上班儿,刘琴是供销社的临时工,一个月只有四天假,昨天和前天都是请的假结婚。
林小玉吃完早饭就背着书包去学校了,中午就在学校吃。
李老太跟着王老太去了家具厂。
林永年昨天晚上一个人睡失眠了,早上也起晚了。
等他起来就他一个人了,桌上没有早饭,厨房里也是清锅冷灶的,这让他很不适应。
“爸。”
林国栋两口子抱着俊俊匆匆走进家门,一进门就看到林永年一个人站在堂屋里,看起来很是落寞。
“爸,我妈呢?”林国栋问。
林永年看了一眼角落里的两个包袱,“鬼知道她去哪儿了。”
“你跟妈真的离婚了?”张娇问。
虽然有人说都已经看到离婚证了,但张娇还是想亲自求证一下。
林永年有些烦躁地“嗯”了一声。
林国栋:“你们怎么能离婚呢?一把年纪了,也不怕人笑话。”
一想到等会儿去上班了,所有人都会问:“你爸妈离婚了?”
“你爸妈怎么离婚了?”
“你爸妈为什么要离婚?”
“你爸妈离婚你是什么感想?”
“你跟妈妈还是跟爸爸?”
“喜欢妈妈还是喜欢爸爸?”
林国栋就班儿都不想去上了。
他也是钢铁厂的,还跟他爸一个车间,也是焊工不过他才二级。
林永年吹胡子瞪眼,“又不是我要离的,是你妈闹着非要离的。”
“到底是因为啥呀?”林国栋不明白。
他妈一直都是一个很温柔,甚至有点软弱的人,也就是面团人,她这样一个人,怎么会跟他爸离婚呢。
林永年:“因为啥?还不是因为昨天老二结婚,让她丢了脸,昨天从医院回来就借题发挥,跟我闹着把婚离了,还问老二要转工作的钱,要了八百呢!”
林国栋和张娇难以置信地对视一眼,这真是妈能干出来的事儿?她不是因为老二下乡吃了苦,最心疼老二了吗?
怎么会舍得问他要这个钱?
林永年继续道:“你妈也是不真心想离的,她就是想吓唬我,拿离婚威胁我,好让我低头,后面被架起来了,不离又下不来台,才硬着头皮跟我离的。”
其实,他说的更像是他自己。
“你们等着吧,用不了多久,你妈就会跟我复婚的。”林永年十分自信。
“我妈也太能作了,她以前也不这样啊。”林国栋叹气。
同为女人张娇其实是能理解婆婆的,要是她被自己的男人当着那么多人的面打了,要是不跟她当众赔礼道歉,她也是要闹的。
“呀,都八点二十了,得赶紧去上班了。”张娇看了一下手表就说。
他们三个人上班的时间都是九点。
林国栋看了看儿子,看着林永年问:“我妈不在家,俊俊谁看?”
林永年想了想,“送到钢铁厂的托儿所吧。”
张娇虽然不想送儿子去托儿所,但眼下家里没人,也只有这样了。
李老太跟着王老太到了家具厂,跟门卫说了一声,没过多久王老太的大女婿何帅就跑出来了。
“妈,李婶,你们怎么来了?”
八十年代初期,城里的住房依旧非常紧张。
李老太要租房,是需要户口本的,但她的户口又跟林永年在一起,林家是有住房的,就不符合当下的租房条件了。
“那我跟他已经离婚了呀,这离婚了就是两家人了,我总不能离婚了还跟他住一起吧。”
办事员看了她一眼,耐心解释道:“像你们这种情况,那你就要把你和你女儿的户口,从你前夫家分出来。”
“那要去哪里办?”
“去公安局办,和你男人拿着户口本一起去。”
“好,谢谢你啊同志。”
李老太走了,办事员扭头冲旁边的同事说:“这大妈一大把年纪了还把婚离了。”
“哎,说实话,要不是这日子真的没法过下去了,谁会离婚呀。”
“也是……”
李老太又匆匆忙忙地回了家,叫上林永年一起去公安局分户。
林永年不太想去,但又不想李老太觉得他不想去,是舍不得跟她分成两家人,心里堵着一口气的他还是跟着一起去了。
到了公安局两人在管理户籍的户籍部门,拿着离婚证还有盖过章的离婚协议,把户口分了。
原本的户口本作废,两人都拥有了新的户口本,林永年的户口本少了两页,李老太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户口本,而且还成为了户主。
李老太看着自己首页上面的户主两个字,非常满意,她现在不是一家之煮了,而是一家之主!
四十五岁正是闯的年纪,她要努力,要拼搏,要挣钱,带着小玉过上好日子。
一天之内,一起过了二十多年的夫妻,不但把婚离了,户口也分了。
跟李老太的高兴比起来,林永年就显得有些丧气。
李老太把新鲜出炉的户口本跟离婚证放在一起,昂首挺胸地走了出去,林永年丧眉耷眼地走在后头。
小赵看着两人离开的背影,跟身边的同事说:“这老两口可真是有意思,这么大一把年纪了还离婚来分户口,那大妈瞧着还挺高兴。”
“说谁呢?”一个低沉浑厚的男声响起。
小赵一扭头,立刻站了起来,“顾队!顾队,我不是说你,我是说那一对老夫妻。”
小赵指着停下脚步站在外头抬头看太阳的李老太说。
顾队也是离了婚的,前年离的,离婚的时候年纪也四十多了。
作为他们公安局唯一一个离过婚的人,他自然没少被局里的人议论。
小赵就怕顾队误会他们是在背后嚼他的舌根,所以反应有点激动。
顾振远顺着小赵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个穿着蓝布衣裳,留着胡兰头,的中年妇女,仰着头用手挡着太阳光,看着天,嘴角噙着笑,仿佛是在迎接新生一般。
下午的阳光照在她身上,将她笼罩在淡金色的光圈里,她整个人也好似在发光。
顾振远不由多看了两眼,收回视线看着小赵开玩笑,“这么紧张,背地里没少议论我吧。”
“没有,没有。”小赵连连摆手。
“好了,帮我查个人。”顾振远把要查的嫌疑犯的信息丢在小赵面前,再抬头,那个看天的女同志已经走了。
李老太没有跟林永年一起回家,而是趁还没下班,又去了房管所。
“现在城里住房紧张,能租的房子不多,目前就只有一套一居室的房子可以租,就在梨花巷的23号院,还是前天才空出来的。”
上一个租住的人退休了,就回乡下生活了。
梨花巷23号院李书萍是知道的,她现在和林永年住的就是梨花巷18号院。
23号院不像18号院住的都是钢铁厂的职工,住的人比较杂也比较乱,路过的时候总能听见有人吵架。
因为房子小租金也不贵,两块五一个月。
李老太交了三个月的租金,拿着钥匙就回家了,路过23号院的时候,还进去看了看。
刚进去就听见有人在骂,“那个背时砍脑壳的偷了我的新买的鞋子,有娘生无娘教的东西,全家死绝狗杂种……”
再走进去一点,就看见一个看起来比较壮的中年妇女,叉着腰站在院子中间骂得唾沫横飞。
其他人笑倚着门框看戏。
“春宝妈,你都骂一个小时了,歇歇吧。”一个在家门口纳着鞋底头发花白的大娘出声劝道。
春宝妈喘了几口气,正要张口,一扭头看到李老太,就问:“你找谁?”
李老太正想着这个大院治安不好,还有偷儿,骂人的妇女就扭头过来,皱着眉问她了。
李老太怔了一下,掏出兜里的钥匙晃了晃,“我是五号房的新租客。”
“杨家住的房子这么快就被人租了?”
“啧,我还想着让我娘家妹妹来租呢。”刘明香一脸不高兴地瞪着李老太,仿佛她抢了自己的东西。
“我咋瞅着姑娘你有些眼熟呀。”大娘虚起眼睛看着李老太说。
李老太没想到自己这么大岁数了,还会被人叫姑娘。
不过对方看起来有七十多了,自己现在也是四十五岁,她老人家叫自己一声姑娘也没毛病。
“我是住18号院的,都在一条胡同里住着,你老人家觉得眼熟也正常。”
“18号院,不是钢铁厂的职工家属院吗?你咋租我们这儿来了?”春宝妈问。
18号院可比她们这大杂院好多了,还有偷儿。
李老太笑了笑没回答,而是反问:“五号房是哪一间?”
春宝娘往右边一指,“最边上那一间。”
李老太道了谢,就径直朝五号房走出,五号房是最角落的一间,没靠着邻居的那一边,用红砖搭了一个小厨房,厨房是锁着的。
李老太用钥匙打开五号房的大门,推开门进去,是一个三十多平的大开间,房间里空无一物,因为上一户搬走没多久,灰尘并不大,打扫一下卫生,添置些家具就可以直接住人了。
房间里没有开直通厨房的门,要从外面进。
李老太打开厨房的门进去看了看,厨房里是拉了电灯的,靠墙砌了一个碗柜和案台,门边有个水龙头,就什么都没了。
住进来要添置的东西可不少。
“捡起来,丢地上你侮辱谁呢?当现在还是旧社会,资产阶级把钱丢地上打发叫花子呢。”
“……”卷发女人一噎,弯腰把地上的钱捡起来,拍进李书萍手里,一甩头走了。
李书萍嗤笑一声,拿着两块五毛钱,走到已经站起来的秦野面前,把钱递给他,“孩子,拿着钱去医院上点药包扎一下。”
“谢、谢谢婶子。”秦野低着头声音有些哽咽。
李书萍怜惜地拍了拍他的胳膊,转身走了。
秦野抬头看着她离开的背影,捏紧了手里的两块五角钱。
李书萍骑着车到了供销社,买了二十斤面粉,她和子玉定量的粮食,已经买完了,买的是高价粮,要两毛二一斤呢。
骑着自行车到大院门口,李书萍先下了车,把车上的东西一件一件的搬进屋里。
邻居们看着她又搬锅碗瓢盆,又搬桌子的,都好奇她弄这些东西回来是想干啥。
东西搬完了,该把车弄进院子里了。
院门有门槛,李书萍先提高车头,把车头弄进门内,正要扭头出去抬着车斗推进来,就见第一天来时,在院子里骂人的春宝妈,用双手抬起了车斗。
她连忙把着龙头往前推了一下,整个三轮车就进院子了。
“谢谢啊。”她笑着道谢,没想到这位女邻居看起来凶,却是一个热心肠。
“不用谢。”春宝妈摆了一下手,就提起放地上的篮子,进了院门儿。
她是看不惯23号院这些人的,也不想跟这些邻居打什么交道的,但是李书萍这人对她的胃口,她愿意跟这样的人来往。
李书萍看到篮子里的鸡蛋,就小声问:“你这鸡蛋是不是去乡下收的?”
春宝妈怔了一下,点点头说:“是的,我女儿身体不好,要补充营养,就去三道村收了些。”
李书萍点了点头,下午她也要去三道村收点鸡蛋。
两人在门口聊了两句就分开了,李书萍把三轮车停在自己门口,用链条锁住了。
见她还弄了个三轮车回来,23号院的邻居就更好奇了。
中午吃过午饭,李书萍就又骑着三轮车出门了。
三道村
孙朝英在自家的自留地里拔草,看到不认识的人骑着三轮车进了村子,就直起腰问:“喂,你是谁?去哪家走亲戚。”
李书萍捏紧刹车,看到地里碧绿的韭菜眼睛一亮,她下了车, 走到地边,“老乡,我是城里的,我也不是谁家的亲戚,就想到你们村里来收点鸡蛋。”
三道村就在城边上,离城里近,这几年政策松了,城里人到村里来买菜买粮的也多,村民们都见怪不怪了,村里的干部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你要多少,我家攒了四十多个。”本来是打算拿到供销社去换盐换酱油的,既然有人来收了,肯定比拿去供销社划算。
李书萍想了想,现准备一天的量试试水,“四十个我全要了,还有你这韭菜卖不?也给我来十斤。”
“卖,你给一分钱一斤就行了,鸡蛋四分钱一个。”她正愁韭菜一茬一茬的长吃不过来呢。
“行。”
孙朝英回了家,李书萍就在菜地边等着,没等多久,就见她提着篮子拿着秤和镰刀过来了。
李书萍数蛋,孙朝英弯着腰割地里的韭菜。
鸡蛋四十个不多不少,韭菜孙朝英割完秤十一斤,让李书萍给一毛分,但她还是给了一毛一。
孙朝英觉得李书萍这个人敞亮,就说下次要还是想买鸡蛋和韭菜再来找她。
回到18号院,王大妈就把李老太拉进了自己家。
“书萍,真离了啊?”
她中午的时候不在家,回来就听院里的人说,书萍两口子离婚了。
她知道书萍是认真的,但没想到会真离,还离的这么快。
“真离了。”李老太无比轻松地说。
都说宁拆一座庙,不毁一桩婚,但老姐妹这婚都已经离了,她也没啥好劝的了。
“那你以后打算怎么办?”王大妈只担忧老姐妹的生活,毕竟她工作都转给林建设那个白眼狼了。
要是没转还是制衣厂的员工,还能找厂里安排房子住,以后住的地方都成问题。
李老太:“我运气好已经在房管所租好房子了,就是23号院,明天我就搬过去。”
“对了,你大女婿不是在家具厂上班吗?我想买点家具。”
王大妈没想到她速度这么快,连房子都租好了,好在房子租得近,以后还是能经常见面的。
“行,我明天直接带你去家具厂找他,还能拿员工价。”
李老太回到家,林小玉已经把自己的东西都收拾好了,她的东西不多,用旧被单一包就打包好了。
李老太的东西她收拾了一些,但还没收拾完。
李老太:“房子妈已经租好了,就是咱们这条巷子的23号院,等会儿咱们出去吃了晚饭,就去把卫生搞一下。妈明天找人直接搬过去,你晚上放学回来了,直接回23号院就行了。”
林小玉点着头说好。
李老太走进她和林永年的房间收拾,就见林永年躺在床上睡觉。
她也没管他,自顾自的打开柜子收拾自己的东西。
这年头大家的家当都少,李老太又特别节俭,每季的衣服也就那两三身能换洗的,收拾出来也没多少。
床单被套这些李老太是不打算带走了, 都是盖了好多年的老被子了,棉花都不暖和了,明天直接买新的。
林永年听着李老太收拾,心里很不是滋味儿,但作为男人的尊严和骨气,也让他做不到开口挽留。
东西收拾完,天差不多也快黑了,李老太带着林小玉去国营饭店吃晚饭。
刚走到大院门口,就撞见从外头回来的林建设两口子。
“妈,天都黑了你带着小妹走哪儿去?”
李老太没搭理他,拉着林小玉走了。
刘琴撇了撇嘴嘲讽林建设,“人家都不拿你当儿子了,你还喊妈呢,就没见过这样的妈。”
林建设皱眉,就算他妈对他不好,也终归还是他妈不是?
他妈无情,他却不能无义。
两人回到家,就看到地上那两个已经收拾好的大包袱。
刘琴:“还真要搬呀,有本事今天晚上就搬走啊。”
看她们能搬到哪里去,老太婆要还是制衣厂的职工,还能让厂里给安排住的地方。
城里住房这么紧张,房子可不好租。
这时林永年从隔间走了出来,脸色十分难看。
“爸,我妈要搬哪儿去?”林建设问。
“23号院,房子她都已经租好了,明天就搬。”林永年走到凉椅前坐下。
刘琴:“……”
竟然租到房子了,死老太婆运气还挺好。
林建设:“23号院住的人可鱼龙混杂,都不是省油的灯,我听说还住着偷儿呢,住里头的人老丢东西,那里头住的人,可不像咱们院儿这些住了几十年的老邻居那么和善。我妈一个老女人带着我小妹,家里没个男人撑腰,去了准被人欺负。”
“等她受了欺负就知道咱们的好了,用不了多久,准会哭着回来。”林建设抄着手十分笃定的道。
“到时候您老也拿拿乔,可别她一哭,你就心软直接同意她回家了,不然她以后还得犯病。”林建设拍着林永年的肩膀说。
林永年粗声粗气道:“这还用你说。”
李书萍这个好日子不会过的老太婆,非要闹到这个地步,那就让她出去过那苦日子试试。
出去了受了欺负,她才能晓得,家里的日子是有多好,他林永年对她是有多好。
“啊切,啊切……”快走到国营饭店门口的李老太打了两个喷嚏。
“妈,你是不是着凉了?”林小玉关心问。
李老太揉揉鼻子,咬牙切齿,“没有,准是你爸和你二哥在骂我呢。”
林小玉:“……”
“爸,咱们晚上吃什么?”林建设肚子饿了。
林永年看了一眼厨房的方向,“厨房里有米有面,煮呗。”
林建设用手碰了碰刘琴,示意她去煮饭,刘琴老不高兴了,嘴巴噘得可以挂油壶。
林建设又推了推她,她才用力踏着地去了厨房。
林永年皱眉,花那么多彩礼娶回来的,煮个饭还不乐意,也不知道她爸妈是怎么教的。
刘琴用煤油炉子煮了三碗煎蛋面,林建设把面端到堂屋,“爸,来尝尝琴琴的手艺。”
林永年早饿了,拿起筷子就吃,吃了一口就撇着说:“没你妈煮的面好吃。”
刘琴听见这话当即就不高兴了,端着碗坐到林建设旁边,放碗的时候手很重。
林建设也觉得没她妈煮的好吃,但怕刘琴不高兴,还是大口大口地吃着说:“好吃,我觉得比我妈煮的还要好吃。”
林永年:“……”
他舌头怕是坏掉了,分不清好坏。
李老太和林小玉在国营饭店吃了红烧肉,吃完母女二人就去了23号院打扫卫生,院里的人都在自家煮饭吃,也就没打上照面。
房间小,打扫起来快,不到半个小时就收拾干净了。
晚上七点半张家都还没开饭,无他,在鞋厂上班的张大强和张二强加班还没回来。
林国栋抱着儿子俊俊坐在凳子上等着,俊俊摸着小肚子说:“爸爸,俊俊饿了。”
林国栋也饿,“再等一等,大舅舅和二舅舅还没回来呢。”
张娇舍不得儿子挨饿,就跟她妈说:“妈,要不咱们先吃吧,给大哥二哥把饭留出来就是了。”
张母还没开口,张大嫂就尖声道:“大强和老二都是家里的顶梁柱,那肯定是顶梁柱什么时候回来,就什么时候开饭,这个规矩不能坏。大宝和二宝不也都等着吗?”
大宝和二宝是张家的两个孙子,一房一个。
“……”张娇一噎,看了一眼两个侄儿,他们刚才是吃了饼干的,她家俊俊可没有。
大嫂给孩子饼干的时候,俊俊眼巴巴地望着,大嫂说就两块了,也没掰半块给俊俊。
她平时也没少往娘家拿东西,她的孩子在娘家却连半块饼干都吃不上,张娇寒心极了。
张二嫂也跟着说:“咱们家就这规矩,这规矩还是爸妈定的呢,娇娇你要是不想等,可以带俊俊和妹夫回自己家呀。”
都在娘家吃几顿了还不走?
回个娘家,还要带着男人和孩子一起来吃,就没见过脸皮这么厚的。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