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王强李芳的其他类型小说《屋前屋后之安庆王强李芳前文+后续》,由网络作家“扬万千红颜与子”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在大堂喝起了茶。其中一位摸着桌上的黄梅戏脸谱摆件说:“我爷爷以前也爱唱戏,可惜……”李芳递上温热的茶水:“现在想学也不晚,我们这每天下午都有免费教学。”暮色四合时,两人竟跟着小顺学起了《对花》的唱段,跑调的声音里满是释然。第三十章月映初心重阳节那天,农家乐办了场“长寿宴”。村里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被请了来,李芳给每位老人都系上了红围巾,王强则忙着给他们拍合影。镜头里,老人们的脸上堆满了笑,缺了牙的嘴咧开,露出岁月的温柔。宴席过半,忽然有人提议:“让老王头和老李头唱一段吧!”王强这才知道,父亲年轻时竟和李老爹在同一个戏班子待过。两位老人推搡着上了台,王老爹抄起一把二胡,李老爹清了清嗓子,竟唱起了《夫妻观灯》——虽已嗓音沙哑,却依然韵味十...
《屋前屋后之安庆王强李芳前文+后续》精彩片段
在大堂喝起了茶。
其中一位摸着桌上的黄梅戏脸谱摆件说:“我爷爷以前也爱唱戏,可惜……”李芳递上温热的茶水:“现在想学也不晚,我们这每天下午都有免费教学。”
暮色四合时,两人竟跟着小顺学起了《对花》的唱段,跑调的声音里满是释然。
第三十章 月映初心重阳节那天,农家乐办了场“长寿宴”。
村里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被请了来,李芳给每位老人都系上了红围巾,王强则忙着给他们拍合影。
镜头里,老人们的脸上堆满了笑,缺了牙的嘴咧开,露出岁月的温柔。
宴席过半,忽然有人提议:“让老王头和老李头唱一段吧!”
王强这才知道,父亲年轻时竟和李老爹在同一个戏班子待过。
两位老人推搡着上了台,王老爹抄起一把二胡,李老爹清了清嗓子,竟唱起了《夫妻观灯》——虽已嗓音沙哑,却依然韵味十足。
第三十一章 雪落新篇冬至前,农家乐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省文化厅寄来的《黄梅戏传承与创新案例集》,封面是王强和李芳在晒谷场唱戏的照片。
李芳翻着书页,忽然掉出一张纸条,上面是某个游客的留言:“在这里,我听见了乡村的心跳。”
平安夜那天,几个外国留学生来体验民宿。
王强教他们写毛笔字,李芳则带着他们包饺子。
当留学生们用不太熟练的手势捏出奇形怪状的饺子时,忽然有人问:“为什么你们的饺子里要包硬币?”
李芳笑着说:“因为我们相信,幸运会藏在每一个认真包好的日子里。”
第三十二章 春满山川惊蛰过后,王强在溪边种了一片鸢尾花。
李芳蹲在旁边除草,忽然看见一队骑行者停在村口。
领头的小伙子摘下头盔,露出一张晒得黝黑的脸:“阿姨,能给我们冲杯茶吗?
我们从县城骑了二十公里呢!”
茶桌上,小伙子们七嘴八舌地说:“你们这比攻略里写的还漂亮!”
“那个萌宠乐园太有意思了,我家孩子看了舍不得走!”
王强摸出旱烟袋,忽然想起二十年前,自己蹲在村口等李芳的情景。
烟袋杆在掌心敲出熟悉的节奏,像是岁月的回声。
第三十三章 夏韵悠长端午佳节,农家乐的晒谷场变成了“民俗竞技场”。
游客们分成几组,
‘戏曲进田园’巡演,第一站就放你们这!”
李芳在旁边听见,忽然想起二十年前,自己跟着母亲挤在镇戏台底下,踮脚看《天仙配》的情景。
巡演前三天,王强在晒谷场搭戏台。
木板不够用,村民们竟把自家的八仙桌都搬了来,摞起来当台阶。
小顺站在桌上挂灯笼,忽然指着远处喊:“快看!
油菜花都开了!”
金黄的花田里,几个穿红戴绿的小姑娘正在追蝴蝶,银铃般的笑声惊起几只麻雀。
李芳忽然想起自己刚嫁过来时,也是这样的春日,王强带她去看自家的油菜花地,说等秋天收了菜籽,能榨两桶金黄的油。
第二十一章 烟火永续巡演当晚,晒谷场被灯笼照得如同白昼。
县剧团的名角儿粉墨登场,水袖扬起时,竟有花瓣落在戏服上——不知哪个孩子把油菜花抛上了台。
王强和李芳坐在最后一排,看着台下密密麻麻的观众,有村里的老人,有城里来的游客,还有背着书包的小学生。
当《夫妻双双把家还》的旋律响起时,竟有不少人跟着哼唱,跑调的歌声里,满是欢喜。
散场后,一个戴眼镜的姑娘拦住他们:“我是纪录片导演,想拍你们的故事,就叫《屋前屋后》好不好?”
李芳看着姑娘手里的摄像机,忽然想起那年二流子举着的破相机,笑着点点头:“好啊,不过得等我们把新修的民宿打扫干净。”
第二十二章 星垂平野暮春的夜晚,王强躺在阁楼的竹床上,听着楼下客人的谈笑声。
李芳擦着汗上来,手里端着盘切好的枇杷:“刚才有个客人说,这是他这辈子吃过最甜的枇杷。”
月光从天窗斜斜照进来,在她鬓角的白发上镀了层银。
王强伸手替她捋顺翘起的头发,忽然说:“等忙完这阵,咱去庐山看瀑布吧,就像电影里那样。”
李芳笑了,枇杷汁在嘴角沾出个小渍:“好啊,不过得带着咱的黄梅戏唱片,在瀑布底下唱一段,肯定过瘾。”
远处传来蛙鸣和蛐蛐儿的叫声,农家乐的灯笼还亮着,暖黄色的光透过窗纸,在地上投出菱形的图案。
王强握着妻子的手,感受着掌心里的纹路——那是被岁月和烟火刻下的密码,藏着他们的青春、奋斗与相守。
屋前的桃花又落了,屋后的溪水涨了又
比赛包粽子、编五彩绳、投壶。
李芳戴着老花镜,教一个城里姑娘缠粽线:“要先绕三圈,再打个蝴蝶结,这样煮的时候才不会散。”
姑娘学得认真,鼻尖沁出细密的汗珠。
夜幕降临时,天空忽然绽放出烟花。
王强揽着李芳的肩膀,看火星子簌簌落下,像极了他们年轻时见过的那场流星雨。
身旁的姑娘忽然指着天空惊呼:“快看!
是北斗七星!”
李芳顺着她的目光望去,忽然想起王强曾在星空下对她说:“我会把星星摘下来,放在你眼里。”
第三十四章 秋光如画秋分那天,农家乐迎来了第十万名游客。
那是个扎着麻花辫的女孩,背着画板来写生。
王强送了她一盒土鸡蛋,李芳则把新晒的梅干菜装进她的背包:“路上吃,开胃。”
女孩红着脸说:“我要把这里的一切都画下来,让更多人看见。”
画展在县城开展那天,王强和李芳坐了首班公交去参观。
女孩的画里,有晒谷场上的戏台、溪边的鸢尾花、竹屋里的红灯笼,还有两个牵着手的老人。
画框下的标签写着:《烟火人家》。
李芳看着画,忽然想起女孩说过的话:“你们的故事,是流动的诗。”
第三十五章 冬语暖怀腊八节,农家乐的厨房里飘出腊八粥的香气。
王强往火塘里添了块松枝,噼啪声中,忽然听见院子里有人喊:“老王头!
老李头!
来听戏啦!”
原来是县剧团的退休演员们自发组织了场“送戏下乡”,带来了新编的《乡村四季歌》。
戏台上,演员们唱着春种秋收,唱着夏雨冬雪,唱着竹床夜话,唱着烟火长明。
王强和李芳坐在前排,看着台上翻飞的水袖,忽然觉得那些在岁月里奔波的日子都有了意义——他们曾在泥泞里挣扎,在风雨中坚守,如今终于迎来了这满园的桃李芬芳。
散场后,退休的老团长握着他们的手说:“谢谢你们,让黄梅戏在乡村扎下了根。”
王强看着渐渐散去的人群,看着晒谷场上残留的灯笼穗子,忽然想起李芳多年前的那句话:“把日子过成戏,把戏唱进日子里。”
尾声:生生不息某个春日的清晨,王强和李芳站在村口,看着满载游客的大巴缓缓驶入。
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把影子拉得很长很长,像两株
投点钱,算股份咋样?”
王强捏着烟卷的手直抖,李芳在厨房听见这话,差点把醋瓶子碰倒——真是瞌睡来了有人送枕头。
第十二章 烟火长明立冬那天,省里的专家来了。
王强穿着新做的中山装,李芳换上了蓝底白花的布衫,袖口还绣了朵黄梅。
专家们围着黄梅戏体验区打转,有位白发老先生还即兴唱了段《女驸马》,博得满堂彩。
中午开饭时,蒸笼里的包子正冒着热气,忽然停电了。
小顺举着蜡烛往大堂跑,差点撞上端汤的李芳。
王强摸出打火机,把大堂的红蜡烛全点上,暖融融的光里,有人忽然鼓起掌来:“这才是乡村该有的烟火气!”
专家走后,王强和李芳在院子里清点整改清单。
李芳看着账本上的数字,忽然轻笑出声:“你说,咱小时候谁能想到,有一天会带着城里人唱黄梅戏?”
王强伸手替她拂去头上的稻草,远处的山峦已经蒙上了一层薄雪:“以后啊,咱还要带他们看春耕、摘棉花,让城里人知道,咱乡村的日子比戏里还热闹。”
雪粒子开始簌簌往下落,李芳往灶膛里添了把柴,暖黄的火光映着两人交叠的影子。
屋前的梅树冒出了花苞,屋后的菜畦盖着稻草被子,远处的村落里,盏盏灯火次第亮起,像撒在天幕上的星星。
这人间烟火,终是在他们的掌心,酿成了最甜的酒,最暖的光。
第十三章 冬雪惊风腊月初七,雪下得紧。
王强戴着狗皮帽子,在院子里给梅树捆草绳,忽然听见公路上有汽车喇叭声。
抬头望去,一辆银灰色的面包车正碾着积雪往村里开,车身上印着“安庆文旅考察团”的字样。
李芳正在灶上熬红糖姜茶,听见动静忙用围裙擦手。
考察团团长是个戴眼镜的中年女人,跺着脚上的雪直笑:“早听说你们这有‘乡村黄梅夜’,可算赶上了。”
话音未落,屋檐上的冰棱子忽然断了一截,“咔嚓”一声砸在台阶上,惊得众人后退半步。
王强赶紧把客人往屋里引,刚转过影壁,就看见小顺扶着老张从厨房出来,老张的手用白布缠着,血珠渗了出来——原来他刚才切菜时打滑,菜刀割破了虎口。
李芳心里一紧,面上却笑着递上姜茶:“先暖暖身子,今晚有《天仙配》
的折子戏呢。”
夜戏开始前,王强蹲在后台给演员们烧水,忽然后颈一凉——有人从身后递来个铜手炉。
转头一看,是考察团里的年轻姑娘,羽绒服上沾着雪花:“大叔,这是给您的。”
他接过手炉,铜皮上还带着体温,忽然想起自家闺女去年冬天也是这样,总把暖手宝往他怀里塞。
第十四章 春潮暗涌正月里,农家乐来了拨特殊的客人——省电视台的摄制组。
导演是个留着胡子的年轻人,扛着摄像机在晒谷场上转了三圈:“就拍傍晚这个时候,炊烟起来,鸡回笼,狗撒欢,绝了。”
李芳被拉去采访,对着镜头直紧张,手里的帕子绞来绞去。
导演忽然说:“别把我当记者,就当唠家常。”
她抬头看见王强在远处搬桌子,阳光穿过他的睫毛,在脸上投下细碎的影,忽然就放松了:“其实也没啥,就是想让更多人知道,咱乡村不是穷地方,是有根有魂的地儿。”
摄制组住了三天,走的时候留下两箱方便面——说是给工作人员的宵夜。
王强看着堆在厨房的箱子直摇头,李芳却笑了:“这可是宝贝,等夏天停电时,泡一碗比啥都香。”
谁也没想到,这碗“宝贝”差点惹出大祸。
三月初的雨夜,小顺煮面时没注意,电磁炉电线短路,厨房腾起了火苗。
王强抱着灭火器冲进去时,浓烟已经窜上了房梁,李芳在外面喊得嗓子都哑了,手里攥着从衣柜里抢出来的账本——那上面记着村民们的每一笔入股钱。
第十五章 淬火成金大火扑灭后,厨房成了一片狼藉。
王强蹲在废墟里,拨拉着烧黑的锅铲,忽然笑了一声:“幸好没烧着咱的黄梅戏服。”
李芳递来湿毛巾,看见他睫毛上沾着烟灰,忽然鼻子一酸——结婚这么多年,他好像从来没怕过啥,天塌下来都能扛住。
重建厨房的钱不够,王强又去了信用社。
信贷员看着熏黑的营业执照直摇头:“按规定,这得重新评估。”
他蹲在门口抽完一包烟,起身时看见刘婶领着几个村民过来,每人手里都提着个布袋子:“强子,这是各家攒的鸡蛋,你拿去卖了应急。”
新厨房落成那天,正赶上惊蛰。
王强在墙上贴了张“灶王爷”画像,李芳端来一盘供果,里面有个烤得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