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帽子扣在不知名的捣乱者头上。
就在这时,植物学系的辅导员打来了电话。
“林夕,你现在来我办公室一趟。”
辅导员的语气听不出喜怒。
林夕挂了电话,脸色更加阴沉,狠狠瞪了我一眼,仿佛我是罪魁祸首,然后摔门而去。
我知道,我的第一步棋,起作用了。
学校层面开始注意到这件事了。
而林夕,她的第一道“防火墙”,恐怕要被自己引以为傲的“成果”烧穿了。
3 升级,暗流涌动林夕从辅导员办公室回来时,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
她一言不发,将自己关在阳台,对着那盆藤蔓检查了很久。
宿舍的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前夕。
我知道,辅导员肯定就公告栏的事情询问了她,虽然没有证据,但怀疑的种子已经种下。
林夕不可能承认那叶片来自她的实验体,否则后续一系列关于安全性的质询会让她焦头烂额,甚至可能影响项目评审。
但这件事就像悬在她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她寝食难安。
接下来的几天,校园里关于“神秘植物”的热度渐渐被其他事情取代,但那块公告栏却成了某些人固定的“打卡点”。
总有人好奇地驻足观看,对着那片颜色越来越深的叶片和试纸指指点点。
林夕变得更加警惕和烦躁。
她把藤蔓藏到了阳台更隐蔽的角落,并且每天花费更多时间在上面,似乎想加快它的生长速度,用“成果”来压倒一切质疑。
而我,则按部就班地上课、去图书馆,同时,利用一切课余时间,搜集更多关于林夕项目以及她背后那个指导老师——周教授的资料。
上一世,我被诬陷后,周教授作为项目导师,不仅没有为我说一句话,反而迅速撇清关系,甚至暗示是我出于嫉妒,干扰了林夕的“重大科研突破”。
<这位周教授,在植物学界颇有声望,但私下里,却以实验手段激进、急功近利闻名。
林夕能拿到这个充满风险的项目,并在短时间内取得“惊人进展”,背后少不了周教授的“指导”和“默许”。
我怀疑,那个所谓的“创新培养液”,核心配方很可能就源自周教授,甚至,是为了某些不为人知的利益,刻意追求这种危险的速成效果。
我需要证据。
不仅仅是藤蔓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