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也可能是在广场中央拔地而起的、维持半小时的糖果城堡。
它们拥有独立的、基于核心情绪逻辑的物理规则和生态系统,绚烂、怪诞、美丽,却又脆弱得如同朝露。
言午,就是这座城市里的一名“蜃楼猎人”,更准确地说,是一名“心灵织锦师”。
他穿着简洁舒适、带有自适应环境光泽的亚麻色外套,指尖拂过咖啡馆窗沿凝结的水汽,目光却仿佛能穿透玻璃,捕捉到街角一位刚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女孩头顶绽开的那一小簇、如同香槟气泡般欢腾跳跃的金色光晕——那是纯粹的“喜悦”情绪色彩。
他的工作,就是追寻这些转瞬即逝的情绪蜃楼,戴上特制的“情绪感应手套”,启动腰间的“心弦共鸣器”,进入其中,去感知、梳理、甚至“采集”那些由纯粹情绪能量凝结而成的、具有高度美学和情感价值的“情绪织锦”。
这些织锦——可能是一缕凝固的、带着温度的“温暖”光带,可能是一块蕴含着“勇气”力量的赤色晶石,也可能是一段能引发“宁静”感受的旋律碎片——是极其珍贵的材料,用于最高端的心理疗愈舱,或是定制给那些厌倦了标准化娱乐、追求极致感官体验的客户的“情绪艺术品”。
言午很擅长这份工作。
不仅仅因为他天生对情绪色彩有着超乎常人的敏感度,更因为他内心深处对“美”和“真实情感”的执着。
他修复的不仅仅是情绪织锦的能量结构,更是在每一次采集过程中,试图理解那些构成蜃楼的情感本身。
这份共情能力,让他的“作品”总带着一种独特的、细腻而治愈的质感,在业内小有名气。
此刻,他手腕上的便携终端传来一阵柔和的震动,全息屏幕上弹出一个新的委托——坐标:旧港区第七仓库附近。
探测到高浓度“怀旧与夏日午后”情绪能量波动,疑似小型蜃楼生成。
持续时间预估:15分钟。
委托方要求:采集至少三缕“慵懒”情绪织锦和一小块“静谧”能量晶体。
言午放下咖啡杯,指尖划过屏幕接受了任务。
他走出咖啡馆,融入川流不息的人潮。
阳光透过高楼间的缝隙落下,在他亚麻色的外套上跳跃。
没有人知道,这位看起来有些安静内敛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