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穿越:这大宋该变天了!已完结版
现代都市连载
高口碑小说《穿越:这大宋该变天了!》是作者“研墨的中年人”的精选作品之一,主人公赵桓宋钦宗身边发生的故事迎来尾声,想要一睹为快的广大网友快快上车:一觉醒来,竟然穿越成了史上最惨皇帝宋钦宗赵桓!刚开局就是地狱模式:金兵把汴京围得水泄不通,父皇直接甩锅跑路,满朝文武不是废物就是奸臣,哭着喊着要割地投降,马上还要被拉去行“牵羊礼”受辱!这哪能行?来自千年后的他可不认命!没有系统加持,也不会武功,那又怎样?咱有脑子!“割地?朕先割了你的脑袋!”“投降?朕先送你去金营‘投诚’!”...
主角:赵桓宋钦宗 更新:2025-06-03 15:30: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赵桓宋钦宗的现代都市小说《穿越:这大宋该变天了!已完结版》,由网络作家“研墨的中年人”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高口碑小说《穿越:这大宋该变天了!》是作者“研墨的中年人”的精选作品之一,主人公赵桓宋钦宗身边发生的故事迎来尾声,想要一睹为快的广大网友快快上车:一觉醒来,竟然穿越成了史上最惨皇帝宋钦宗赵桓!刚开局就是地狱模式:金兵把汴京围得水泄不通,父皇直接甩锅跑路,满朝文武不是废物就是奸臣,哭着喊着要割地投降,马上还要被拉去行“牵羊礼”受辱!这哪能行?来自千年后的他可不认命!没有系统加持,也不会武功,那又怎样?咱有脑子!“割地?朕先割了你的脑袋!”“投降?朕先送你去金营‘投诚’!”...
所有人的目光都死死钉在城外那惨绝人寰的一幕上。愤怒的火焰在每个宋军将士眼中燃烧,牙齿咬得咯咯作响,兵器握得指节发白。那面用鲜血写就的白布,如同最恶毒的诅咒,狠狠抽打在每一个人的脸上!
“畜生!放开他们!”
“狗娘养的金贼!有种下来跟爷爷单挑!”
“射死他们!射死这帮没人性的东西!”
士兵们的情绪如同即将喷发的火山,激动地叫骂着,甚至有弓箭手已经下意识地拉开了弓弦,瞄向那些被绑在木杆上的同胞,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瞄向周围看守的金兵。
“都给朕住手!”
一声暴喝,如同惊雷般炸响,瞬间压过了所有的喧嚣!
是赵桓!
他站在垛口旁,脸色铁青,眼中燃烧着比任何人都要汹涌的怒火,但他的声音,却带着一种冰冷的、不容置疑的威严!
“谁敢妄动?!谁敢中了贼人的奸计?!”他厉声喝问,目光如同刀子般扫过那些情绪激动的士兵。
被他目光扫过的士兵,如同被一盆冰水浇头,激愤的情绪稍稍冷却,下意识地垂下了手中的武器,但眼中的愤怒和不甘却更加浓烈。
“官家!他们……”一名老兵忍不住哽咽道,“他们……他们也是我大宋的子民啊!我们就这么眼睁睁看着?!”
“看着?”赵桓猛地转身,逼视着那名老兵,也逼视着所有望向他的将士,“你们想冲出去救人吗?好!朕问你们!城外金贼有多少?你们有多少人?冲出去,是救人,还是给金贼多送几具尸体?!是想让城外那些同胞白白牺牲,还是想让这满城的百姓都落得和他们一样的下场?!”
一连串的质问,如同重锤般敲击在每个人的心头!
是啊,冲出去?怎么冲?拿什么冲?外面是数十万如狼似虎的金军!他们这点守城兵力,一旦出城野战,无异于以卵击石!不但救不了人,反而会葬送掉守住汴京的最后希望!
看着渐渐冷静下来,但眼中依旧充满屈辱和痛苦的士兵们,赵桓深吸一口气,放缓了语气,声音却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力量:
“朕知道你们愤怒!朕比你们更愤怒!那些,是朕的子民!是朕的臣僚!看到他们受辱,朕的心,在滴血!”
他猛地一拳砸在冰冷的城垛上,指节瞬间破裂,渗出鲜血,但他仿佛毫无所觉。
“但是!”他猛地抬起头,目光如炬,扫过所有人,“愤怒,不能让我们失去理智!金贼此举,就是要激怒我们!就是要让我们自乱阵脚!就是要让我们冲出去送死!我们,绝不能上当!”
“他们越是如此卑劣,就越证明他们黔驴技穷!证明他们害怕了!害怕我们这座坚城!害怕我们大宋军民的骨气!”
“城外的同胞,朕不会放弃!”赵桓的声音斩钉截铁,“但这笔血债,我们要用更聪明、更有效的方式去讨还!我们要守住这座城!守住我们最后的希望!等到……等到我大宋的援军到来!等到我们内外夹击,将这些畜生彻底碾碎之时!朕要用金贼的头颅,来祭奠今日受辱的同胞!”
援军?!
这两个字,如同黑暗中的一道光,让许多原本绝望的士兵眼中,重新燃起了一丝希望!
是啊!大宋这么大,难道就没有忠勇之师前来勤王吗?!
李纲、吴敏等人也是精神一振,他们知道,官家这是在稳定军心,也是在表明一种态度!
“陛下圣明!”李纲第一个上前,高声道,“金贼黔驴技穷,才行此卑劣手段!我等当坚守城池,稳固防线,静待勤王之师!届时内外夹击,必能大破金贼!”
“坚守城池!静待勤王!”
“内外夹击!大破金贼!”
在李纲的带动下,城头上的将士们也跟着呼喊起来,声音虽然还带着悲愤,但已经多了一份决心和希望!士气,总算没有彻底崩溃!"
赵桓的声音依旧平静,听不出喜怒。他缓缓走下御阶,一步一步,走向那个瘫软在地的小黄门。
所有人的目光都跟着他移动。
龙靴踩在冰冷光滑的金砖上,发出轻微而富有节奏的声响,每一下,都仿佛敲在众人的心坎上。
他走到小黄门面前,蹲下身,看着那张因为恐惧而扭曲的脸。空气中弥漫着香炉的烟气,混杂着小黄门身上因为奔跑而散发出的汗味,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来自殿外寒风带来的硝烟气息。
“你叫什么名字?”赵桓问道,声音很轻。
“奴……奴婢……福……福宁宫小……小安子……”小黄门牙齿打颤。
“福宁宫的?”赵桓点点头,那是太上皇的居所,“是你亲耳听到太上皇下的旨意?”
“是……是太上皇……亲口对……对梁……梁总管说的,命……命奴婢速速前来传旨……”小安子语无伦次。
“梁师成?”赵桓眼中寒光一闪。果然是他!这个历史上与蔡京、童贯等人并列的“六贼”之一,太上皇最宠信的大太监!
“旨意呢?”赵桓伸出手。
“没……没有书面旨意……是……是口谕……”小安子颤抖着说。
“口谕?”赵桓慢慢站起身,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好一个口谕!”
他转过身,目光缓缓扫过殿下百官,最后落在李邦彦脸上。
“李相公。”
“臣……臣在。”李邦彦心中莫名一突。
“你刚才说,太上皇旨意大于天,朕不可违逆,是吗?”赵桓问道。
“是……是啊陛下!父命难违,古来……”
“那么朕问你,”赵桓打断他,声音陡然提高,“如今,这大宋的皇帝,是朕,还是太上皇?!”
“这……”李邦彦额头冒汗,这个问题太要命了!说太上皇是皇帝,那就是谋逆!说当今陛下是皇帝,那太上皇的旨意……
“说!”赵桓向前一步,逼视着他。
“自……自然是陛下您……您是万乘之君……”李邦彦被逼得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回答。
“很好!”赵桓点点头,“既然朕是皇帝,那朕下的旨意,是不是旨意?”
“是……是……”
“朕刚才下的旨意是什么?”
“是……是命李纲大人负责城防,死守汴京……”李邦彦的声音越来越低。
“那太上皇的‘口谕’,又是让朕做什么?”赵桓步步紧逼。
“是……是让陛下开城迎降……”
“那么,李相公,”赵桓的声音如同寒冰,“你来告诉朕,这两道旨意,一道是当朝天子下的,一道是太上皇派人传的‘口谕’,哪一道,才是真正应该被执行的国策?!”
“我……我……”李邦彦彻底懵了,汗水浸湿了朝服,他感觉自己掉进了一个逻辑陷阱,无论怎么回答都是错!"
“不能降!降了也是死!”
“跟金狗拼了!”
低沉的怒吼声从四面八方传来,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声浪,冲击着范致虚脆弱的神经。
“奴……奴婢……奴婢……”范致虚彻底慌了,语无伦次。
“回去告诉太上皇!”赵桓盯着他,一字一句道,“朕敬他是父亲,但他更要知道,朕!才是如今大宋的天子!这军国大事,这汴京存亡,由朕说了算!”
“城外,有金贼虎视眈眈!城内,有宵小意图不轨!朕今日在此督战,就是要让所有人都看看!谁敢在这个时候,动摇军心,扰乱国策,无论是谁——”
赵桓猛地拔出佩剑,指向天空,声音斩钉截铁,响彻云霄:
“朕!必斩之!”
“滚!”
最后一个字,带着无尽的威严和杀气!
范致虚如蒙大赦,连滚带爬地带着他那些同样吓破了胆的小黄门,逃也似地离开了这片修罗场。
看着范致虚狼狈逃窜的背影,高台上下,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官家威武!”
“陛下圣明!”
“死战到底!保卫汴京!”
赵桓缓缓收剑入鞘,看着下方群情激昂的将士,心中却并无多少喜悦。
他知道,他与福宁宫那位父亲之间,最后一点情面,也彻底撕破了。
接下来,福宁宫会作何反应?那些暗藏在城中的力量,又会如何动作?
前方的道路,依旧布满荆棘。
李纲走到他身边,脸上带着激动,但眼神深处,却也有一丝深深的担忧:“陛下,您今日之举,虽大涨军心,但……恐怕彻底激怒了太上皇。臣担心……”
“无妨。”赵桓打断他,目光望向阴沉的天空,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攘外必先安内。有些毒瘤,若不尽早割除,只会遗祸无穷。”
他需要一场胜利,一场真正的胜利,来彻底巩固自己的权威,也来震慑那些内外的敌人。
那么,突破口,在哪里呢?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城西的方向。西水门……火车……军器监……
西水门…火车…军器监…
这几个词在赵桓脑海中盘旋,如同不散的阴霾。金贼的“火车”威力巨大,绝非寻常工匠能够仿制,其核心技术——猛火油的配方和喷射机括,乃是大宋军器监的最高机密之一!
金人是如何得到的?
仿制?时间上根本来不及!唯一的解释,就是泄密!甚至…是内部有人直接提供了图纸、关键部件,乃至成品!
这个念头一旦升起,就如同藤蔓般疯狂滋长,缠绕着赵桓的心脏,让他感到一阵比面对千军万马更甚的寒意。"
赵桓看着这一幕,心中稍定。但他知道,光喊口号是不够的。必须拿出实际行动!
他转向吴敏:“吴卿,立刻拟旨!”
吴敏连忙上前:“陛下请吩咐!”
“以朕和朝廷的名义,再发勤王诏书!加盖玉玺!八百里加急,传谕天下!”赵桓的声音铿锵有力,“命!河东路制置使姚平仲(姚平仲此时活跃在河东,曾试图救援太原)、京畿路制置使种师中(种师道之弟,亦是宿将)、陕西路制置使折彦质(折家军,西北劲旅)……以及所有接到诏令的在外统兵将帅!即刻尽起所部精锐,火速向汴京进发!不得有误!”
“诏书中明言:汴京城危,金贼猖獗,然天子与军民同心,死守不退!城中尚有数十万忠勇将士,粮草器械尚足!唯盼天下兵马,速来勤王,共击国贼!凡率先抵达汴京城下,解围有功者,裂土封侯,绝不食言!”
“另外!”赵桓补充道,“将此诏书内容,誊写多份,遍传城内!让所有军民都知道,援军……已经在路上了!”
“陛下英明!”吴敏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立刻领命去办。
他知道,这道诏书,既是催促各路援军,更是给城内军民打的一剂强心针!不管援军什么时候能到,至少,希望就在眼前!
“李卿,”赵桓又转向李纲,“传令下去,城头加强戒备!尤其是砲石和床弩,给朕盯紧了城外那些木杆!若金贼再敢虐杀我同胞,不必请示,立刻给朕用最猛烈的火力,轰击他们观刑的指挥台和中军大帐!朕要让他们知道,敢动我大宋子民,就要付出代价!”
这个命令,让李纲等人都是一愣。直接轰击指挥台和中军大帐?这可是极其冒险的行为,很可能彻底激怒金军,引发更疯狂的报复!
但看到官家那不容置疑的眼神,李纲最终还是沉声应道:“臣……遵旨!”
他明白官家的意思。不能出城送死,但也不能毫无反应!必须用强硬的姿态,告诉金人,大宋,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这种有限度的、带有警告性质的反击,或许是眼下最好的选择。
看着一道道命令被迅速传达下去,城楼上的气氛,终于从之前的悲愤和绝望,渐渐转变为一种更加坚韧、更加决绝的肃杀。士兵们重新检查武器,加固防御,眼神中虽然还有痛苦,但更多的是一种等待援军、誓死一战的决心。
赵桓站在垛口,迎着猎猎寒风,目光再次投向城外。
那些被绑在木杆上的身影,依旧刺眼。但他知道,此刻的隐忍和坚守,是为了最终的胜利。
勤王诏书已经发出,希望的种子已经播下。接下来,就是等待,也是煎熬。
他不知道,那些远方的将领,是否真的会“尽起精锐,火速来援”?他不知道,这座伤痕累累的汴京城,还能支撑多久?
但他知道,他必须撑下去。
因为,他是大宋的天子。这面城头的龙旗,绝不能倒!
他将目光从那些可怜的俘虏身上移开,望向更远方的地平线。那里,似乎有千军万马正在奔腾而来……
地平线上,并没有千军万马奔腾而来的景象。
只有铅灰色的天空,呼啸的寒风,以及城外那一片肃杀、压抑的金军营寨。木杆上悬挂的身影,在风中微微晃动,如同无声的控诉,持续不断地剜割着城头守军的心。
赵桓站在垛口,迎着风雪,一动不动,仿佛一尊融入城墙的雕像。他的目光平静,但眼底深处,却翻涌着旁人难以察觉的惊涛骇浪。
勤王诏书发出去了,军心暂时稳住了。但城外金贼的心理攻势,却像一根毒刺,持续不断地戳刺着守军的神经。这种折磨,比真刀真枪的厮杀更让人难受。
时间拖得越久,城内军民的意志就越容易被消磨。一旦出现大规模的士气崩溃,后果不堪设想。
不能就这么被动地挨打!必须反击!
既然武力上暂时处于劣势,无法出城决战,那么……就在他们最擅长的地方——人心和士气上,给予还击!
“李卿。”赵桓侧过头,看向身旁同样神色凝重的李纲。
“臣在。”"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