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工程谋杀。
“我们需要找到当年的幸存者。”
林夏握住他冰凉的手,“就像修复巴米扬大佛,有些裂痕,必须直面才能愈合。”
顾言低头吻她的指尖:“等我从阿富汗回来,我们一起查清楚。”
离别前夜,林夏在暗房制作了组特殊的照片。
她将顾言祖父的工程照、陈墨的设计稿、铁路桥的现状重叠曝光,每张照片都呈现出三重影像。
在最后一张照片里,三个时代的建筑人仿佛在时光中握手,背景是巴米扬大佛的微笑。
“这组照片叫《跨越时光的证人》。”
她将相册塞进顾言的行李箱,“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寻找真相。”
阿富汗的第一封邮件附带了段视频。
顾言站在巴米扬峡谷,身后是巨大的佛窟遗迹,他的白衬衫被沙漠风吹得猎猎作响:“当地人说,大佛虽已破碎,但每粒沙砾都记得它的轮廓。”
视频里,他弯腰拾起块佛像碎片,上面的纹路与陈墨图纸上的苗族蜡染惊人相似。
林夏回复了张分馆的照片:老梧桐的枝叶穿过屋顶,在露天剧场投下斑驳光影,藤蔓沿着霓虹招牌攀爬,将粉色光带包裹成绿色的柱体。
附言是:“时光会为每株藤蔓找到生长的方向。”
盛夏的暴雨中,分馆的琉璃灯突然集体熄灭。
林夏冒雨检查电路,发现有人剪断了主电缆,旁边留着张恐吓信:“停止你的‘复古梦’,商业时代不需要老古董。”
她抹去脸上的雨水,拨通顾言的卫星电话。
信号延迟三秒后,传来他的声音:“我在沙漠里建了座临时博物馆,用3D打印技术复原大佛碎片,当地人叫它‘时光帐篷’。”
林夏望着雨中的分馆,忽然笑了:“我们这儿下了场‘时光暴雨’,但藤蔓已经爬上了霓虹招牌。”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顾言的声音带着沙砾的质感:“你知道吗?
巴米扬的工匠正在学习苗族的蜡染技术,他们说,破碎的陶罐可以用金缮修复,文明也是如此。”
挂掉电话,林夏摸出相机,拍下暴雨中的分馆。
取景框里,霓虹招牌的粉色光芒透过藤蔓,形成奇异的紫绿色光晕,宛如铁路桥那年的暴雨场景。
她在照片背面写下:“夏之暴雨,是时光的洗涤剂,让真正重要的东西,愈发清晰。”
第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