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星辰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八零:开局惩治极品亲戚,她产业半条街

八零:开局惩治极品亲戚,她产业半条街

折耳根的猫 著

现代都市连载

经典力作《八零:开局惩治极品亲戚,她产业半条街》,目前爆火中!主要人物有姜甜韩季松,由作者“折耳根的猫”独家倾力创作,故事简介如下:【八零年代种田双强】这辈子最幸运的事,就是时光重置,让她回到了辍学那年。弟弟还没被卖,母亲也没有一病不起,那些极品亲戚依旧来吸血……她:“上辈子卖了十年盒饭,既然回来了,也该给这些亲戚们送送盒饭了!”今晚,吃鱼!开局刷奶奶,掉钱!转头斗亲戚,酸爽!卖盒饭,开产业,养小龙虾,打造美食一条街,成为第一个白手起家女富豪。什么?想让她给你们当大嫂?某大哥点头,并且送来了一条杀好的鱼……...

主角:姜甜韩季松   更新:2024-05-06 16:30: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姜甜韩季松的现代都市小说《八零:开局惩治极品亲戚,她产业半条街》,由网络作家“折耳根的猫”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经典力作《八零:开局惩治极品亲戚,她产业半条街》,目前爆火中!主要人物有姜甜韩季松,由作者“折耳根的猫”独家倾力创作,故事简介如下:【八零年代种田双强】这辈子最幸运的事,就是时光重置,让她回到了辍学那年。弟弟还没被卖,母亲也没有一病不起,那些极品亲戚依旧来吸血……她:“上辈子卖了十年盒饭,既然回来了,也该给这些亲戚们送送盒饭了!”今晚,吃鱼!开局刷奶奶,掉钱!转头斗亲戚,酸爽!卖盒饭,开产业,养小龙虾,打造美食一条街,成为第一个白手起家女富豪。什么?想让她给你们当大嫂?某大哥点头,并且送来了一条杀好的鱼……...

《八零:开局惩治极品亲戚,她产业半条街》精彩片段


前世的惨痛经历,告诉姜甜一个道理:

要想不被人借钱,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找对方借钱。

同理可证,要想让她奶汪春妹别找她妈要钱,最好的办法,就是她们先找她奶要钱。

她奶不是经常说,钱放在她那里她一分钱都不会花,爸妈要用钱,随时都能找她要吗?

姜甜冷笑一声,决定把她奶当成能掉钱的怪,没事就去刷一刷。

因为还没分家,姜家现在都住在一起。家里一共三间瓦房,三面围起来的院子里,还有一间厨房、一间牲口棚和一个猪圈。

这种老式的瓦房是没有厕所的,茅厕都在后院,用碎砖头和石棉瓦盖起来的旱厕,后面挖了一个化粪池。

前世,姜诚就是莫名其妙淹死在这个化粪池里的。

盯着化粪池看了一会,姜甜恨得眼珠子都快冒血了。

就在这时,前院传来了她奶奶汪春妹的声音——

“琼芳啊,我看你一早上就去街上卖黄鳝了,卖了多少钱?”

“快拿来给我,入到公账里,留着给孩子们念书交学费。”

胡琼芳不想把女儿“供”出来,但一想到女儿刚才说的话,她咬了咬牙,一脸为难地指了指后院——

“钱叫甜甜拿去了。”

“这丫头今天跟我闹脾气呢,说要钱去上学,没钱就让把家里猪牵去卖了。”

“啥?!”汪春妹一蹦三尺高。

手里的瓜子皮往地上一扔,直奔后院。

没想到姜甜已经从后院出来了,手里正掂着半截砖头,对着汪春妹睡的那间屋的门锁,认真比划着。

看样子竟然是想砸了门锁,进去抄她的老窝?

“死丫头……”

汪春妹刚想伸手去打人,没想到姜甜胳膊一抬,差点把她这把老骨头给甩出去!

只听姜甜冷冷一笑:“奶你回来的正好,也省得我砸锁了。”

“我都算过了,我爸每个月给家里交五十钱,一年也有六百块钱了吧?”

“我跟我弟俩人学杂费加一起,一年下来五十块钱都用不掉。”

“再加上我妈每年卖粮食也给家里交了钱,平时咱家也没花多少钱,您手里不会连二十块钱都拿不出来吧?”

“反正我今天就是要上学!家里没钱,就卖猪!卖牛!实在不行,就把这房子卖了!”

“不让我上学,那就谁都别上了,大家一起回来种地!”

汪春妹目瞪口呆。

她这个大孙女向来老实,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今天这是撞邪了吗?

不过,让她拿钱出来给姜甜上学是不可能的。

别说这丫头成绩一般了,她就是考个全校第一,那也是个丫头片子!

现在花钱供这死丫头上学,以后等她嫁了人,还不是便宜了别人家?

汪春妹缓了缓神,正想摆出当家人的谱儿,教训大孙女一番。

没想到姜甜看她不肯开门,二话不说,一砖头下去,就把她房门上的锁头给砸开了。

眼瞅着这疯丫头惦着砖头就直奔屋里,竟是要接着去砸自己藏钱的老樟木箱子,汪春妹大腿一拍,整个人往地上一瘫,又哭又嚎起来。

“不得了啦!强盗进门啦!”

话音未落,就听到里面传来了砸锁的声音。

这下老太太顾不上干嚎了,以完全不符合她年龄的速度,从地上爬了起来,迅速冲到屋里。

此时,姜甜已经把那个藏钱的樟木箱子砸开了,正要翻开上面的衣服找钱。

“你敢抢我的钱?!”汪春妹尖着嗓子怒骂道。

“奶奶您这话说的不对吧,家里的地,我妈种的。家里的钱,我爸挣的。您啥时候挣的钱?”

说着,姜甜已经摸到了藏在箱子底下的一个铁皮做的饼干盒子。

看到她真把自己藏钱的盒子翻出来了,汪春妹气得嗷的一声冲上去,就想跟她拼命。

谁知道姜甜突然抱着饼干盒子闪到了一边。

“奶奶,我今天是肯定要拿到学费的,要么你自己打开盒子给我钱,要么我就接着砸锁?”

看她奶还想扑上来打她,姜甜突然抄起桌上的大剪刀,狠狠往木桌上一戳!

这幅狠辣的模样,果然把汪春妹给吓住了。

“奶,我没吓唬你。”

“要么你痛痛快快拿钱给我。”

“要么,你们从现在起,睡觉都睁着眼吧!但凡闭上眼,我就一把火把这个家烧了!”

“疯了~你这死丫头真疯了。”汪春妹被她这幅不要命的架势吓得腿软,勉强扶住了箱子边。

看了看站在门口的大儿媳,老太太仿佛突然找到了撒气的地方,指着胡琼芳,让她赶紧把姜甜这疯丫头拉回去。

姜甜冷笑一声:“你跟我妈说没用!正好趁现在咱们把话说开了,从今天开始,我妈挣的钱都归我管。”

“凭什么?老娘还没死!这个家还没分,还轮不到你这死丫头管钱!”汪春妹愤怒地拍了拍箱子。

姜甜耸了耸肩:“反正钱交给你,你也不给我读书,还不如我自己攒着呢。”

见来硬的不管用,汪春妹重重吐了几口气,努力让自己的表情变得不那么狰狞,放低嗓门安抚道——

“不如等你爸回来……”

话还没说完,就听到一声巨响。

姜甜居然用力把装钱的饼干盒子往地下一掼。

下一秒,一只脚踩了上去,三两下,就把质量本来就不算太好的饼干盒子给踩扁了。

“我!说!了!给我钱,或者,我自己拿。”

“我给你选择了,是你自己不选的。”

说罢,姜甜蹲下来,从破碎的饼干盒子里,估摸着随手拿了一小叠面值十元的大团结,笑眯眯地塞到了自己口袋里。

“行了,奶你也别哭了,你看你好好把钱给我多好?”

“今天就这样吧,我看这盒子里还有不少呢,等我用完了再来找你。”

说完,姜甜还顺手拿走了桌上那把大剪刀。

刚才看到院子里破脚盆里还有半盆泥鳅呢。

回头挑个儿大的杀了,炖个泥鳅豆腐汤,给她妈和诚诚好好补补。

小说《八零:开局惩治极品亲戚,她产业半条街》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母女俩回到自己屋里。

胡琼芳的表情好像被雷劈过一样。

“你、你就这么,把你奶的钱给抢过来了?”

这还是她那个闷不吭声的大女儿吗?

怎么就跟变了个人似的?

姜甜迅速纠正了胡琼芳的说法——

“我奶什么时候挣过钱?”

“这钱不是你和爸挣的吗?”

“我拿我自己亲爹妈挣的钱,有错吗?”

没错是没错,但,总感觉哪里不对劲的样子。

胡琼芳一屁股坐在床沿上,脑瓜子嗡嗡的。

婆媳俩现在谁也顾不上计较她卖黄鳝那三块五毛钱了。

和姜甜冲到她奶屋子里一阵打砸抢,硬生生从她奶手里抢走的一百多块钱相比,三块五毛钱算个屁啊?

姜甜也没想到,她狠起来,居然还真能从她奶手里弄到钱。

要是上辈子她能硬气一点……

算了,姜甜宁愿前世那些事情,只是她做的一场噩梦,梦醒了,妈妈和弟弟都还好好的。

至于她爸……姜甜眼圈一红,眼泪不由自主地掉了下来。

虽然前世她们家,是在后天上午才接到她爸死讯的。但后来她们才知道,那个黑心肝的煤老板,担心矿上出事故,煤矿会被查封,硬是瞒报了足足一个礼拜!

后来实在瞒不住了,被困在矿井下面的矿工一直救不上来,才不得不报了上去。

等到地方上派出救援队伍,好不容易挖开了一条救援通道,她爸,还有其他几个被困在下面的矿工,早就已经没了。

上辈子,因为她妈身体不好,她和弟弟也还小,是姜乐生代表姜家去矿上处理后事的。

带回来的只有她爸的骨灰盒。

如果她能再早几天重生回来,那该有多好?

姜甜趴在床上哭了一会儿,心里恨不得马上就冲到她爸打工的煤矿上去。

但她心里清楚,一切都晚了。

……

看女儿趴在被子上哭得上气不接下气,胡琼芳哪里还舍得骂她?

胡琼芳是个性子软和的人,先前看到女儿冲到婆婆屋里打砸抢,她觉得女儿做的太过分了。

可现在,看到女儿趴在床上哭得这么委屈,胡琼芳又忍不住想,要不是婆婆做的太过分了,明明手里有钱,也压着不给甜甜交学费,甜甜怎么会跑到她屋子里抢钱呢?

仔细想想,这件事情,本来应该她这个当妈的来做的。

自己累死累活种地养猪,男人在矿上也是一天都舍不得休息,他们夫妻俩给家里挣了那么多钱,甜甜说的也没错,家里平时也没见花多少钱,怎么就连一百多块钱学费都拿不出来呢?

想到这里,胡琼芳一脸自责地从身后抱住闺女,轻轻拍了拍姜甜瘦弱的脊背。

“好了,不哭了啊,都怪妈,是妈没本事,我要是早知道你奶把钱藏着也不给咱学费,我也该藏点私房钱的。”

听她妈这么说,姜甜彻底哭不出来了。

整个柳渚头村,怕是都找不出第二个像她妈这么老实的儿媳妇了。

婆婆让交公就交公,不让藏私房钱,她就一分钱都不藏。

这到底是老实还是傻啊?

不行!他们这个小家庭,绝对不能继续这样下去了。

姜甜擦了擦眼泪,决定趁她妈这会儿对她正愧疚着,先把规矩给立起来。

她妈拉不下这个脸,她无所谓啊!

老太婆能拿她和她弟做软肋,拼命压榨她爸她妈。

难道她就不能拿二叔做软肋,狠狠拿捏住这老婆子吗?

想到这里,姜甜板着脸对胡琼芳说:

“妈,你也看到了,我奶就是偏心!她把你跟爸挣的钱都藏起来,八成就是留着给二叔上大学、娶媳妇呢,根本不管我们一家人死活!”

“反正从现在开始,我要给我和我弟攒学费,妈,以后你卖粮食卖鸡蛋的钱,不能都给我奶了,至少要留一半给我。”

胡琼芳的嘴角立刻拉了下来,犹豫道:“我们跟你奶还没分家,这样不好,村里人会说闲话的。”

姜甜叹了一口气。

她就知道会这样。

如果是上辈子的姜甜,对她妈是一点办法没有。

但现在么~

姜甜狠狠擦了擦脸上的泪痕,面露失望地看着胡琼芳——

“我知道!爸想做个好儿子,你想做个好媳妇,你们大人都有难处,所以就让我跟我弟受委屈是吧?”

“妈,你自己挣的钱,想给谁就给谁吧。”

“反正我成绩也不好,不上学就不上吧,往后我自己挣钱养活自己,供我弟上学。”

说罢,姜甜挣脱胡琼芳的怀抱,闷头跑了出去。

一口气跑出家门,跑到了村口那条大河边。

她们村叫做柳渚头村,听说几十年前这里几乎年年都要遭遇洪灾。

后来不知道从哪里来了个道士,说他们村风水不好,就让村里人按照他画的方位,种了一大片柳树。

又挖了几条纵横交错的沟渠,果然,等柳树长大之后,他们村就很少发生洪水了。

而且,因为靠近大河,村里又有很多沟渠,所以他们村,最不缺的就是各种水产。

但这个年代,最不值钱的也正是这些在后世能卖出高价的野生鱼虾。

因为价格便宜,没人要,自己做来吃也要浪费很多油盐酱醋,所以村里人很少抓这些泥鳅螃蟹、小鱼小虾吃。

唯一会抓的,就是她妈胡琼芳之前拿去卖的黄鳝了。

野生黄鳝,不管在哪个年代,都是国人眼中进补的好食材,价格比鸡蛋还贵一点。

一两重的黄鳝能卖到三毛五一斤,不足一两,稍微大点的,也能卖到两毛一斤。

但姜甜却知道,这个价格,鱼贩子收回去,运到省城,零售价起码要翻个三到五倍!

不过姜甜没打算去省城卖黄鳝。

一来路太远,她又不知道去哪卖,这个年代城里的治安也不是特别好,她一个女孩子孤身一人去卖黄鳝,别到时候黄鳝没卖掉,她被人拐走给卖了。

二来,她知道一个地方,不用走太远就能把黄鳝卖掉。

就是距离他们村只有半个小时车程的省道边上。

前世姜甜去省城打工的时候,有一次半路车子坏了,她们到省道附近的饭馆,想讨点热水就馒头吃。

结果正好看到有小贩往店里送黄鳝、泥鳅、鲫鱼之类的水产。

当时看到小贩笑眯眯地揣了一叠钞票出来,他们一车人都羡慕极了。

但也只是羡慕罢了。

毕竟这个年代,能骑着摩托车到乡下收购土特产的,都是有些门路的。

他们这些没门路也没胆子的小老百姓,唯一的出路,就只有出去打工卖苦力了。

姜甜没打算去和这些小贩抢生意,她想自己去抓些泥鳅黄鳝之类的,攒够了两桶,就坐班车去省道卖给路边的饭店。

这时候国内的货运非常发达,省道上来来往往的都是大车,这些大车司机都是不差钱的主儿,再加上有些跟车的老板要犒劳司机,一般都会在路边找个小饭店,点两个菜,请人吃一顿好的。

村里人不怎么吃的泥鳅、河虾、黄鳝、河蟹这些东西,到了省道边上这些小饭馆里,摇身一变,在大厨的精心烹饪下,就成了老板们最喜欢吃的土菜。

这个年代,在省道和国道边上开饭店的,只要自己不作死,基本上都赚到大钱了。

“你们赚大钱,就让我跟着赚点小钱吧。”

姜甜蹲在河边发了一会儿呆,回家找了一把小锄头,去后院自家的粪堆边上挖蚯蚓去了。

现在农村可没有卖饵料的,姜甜也没有徒手掏黄鳝的本事。

要想钓黄鳝,就只能用土办法,拿蚯蚓钓了。

小说《八零:开局惩治极品亲戚,她产业半条街》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姜甜愣了一下,这才想起来,卧槽!

上辈子她这个年纪的时候,确实不会做菜啊!

胡琼芳绝对是个好母亲,也并没有因为生了儿子,就让闺女在家里当牛做马。

在她心里,儿子女儿都是她的心头宝。

哪怕婆婆再欺负她,家里活儿再重,她宁可自己累得像头老黄牛,也很少让儿女帮她干活。

所以,上辈子姜甜真正开始学做饭,其实是在胡琼芳死后,她到工地食堂打工,误打误撞,才跟食堂大师傅开始学做菜的。

而今天她要给李桂芬做的这道菜,就是那位大师傅的拿手菜——杂鱼煲。

前世她打工的那个工地,包工头特别喜欢钓鱼,没事就钓一堆乱七八糟的鱼回来,让大师傅帮忙做一下。

大师傅也被他烦死了,一开始还能耐着性子精心烹饪,到后来就忍不住开始摆烂了。

并且自创了这道让包工头惊为天人的“杂鱼煲”——其实就是把包工头钓回来的各种鱼,烩成一锅乱炖!

倒霉的是,因为这道杂鱼煲太受欢迎,后来每次包工头过来吃饭,都必点这道菜。

大师傅做这道菜做的都快吐了,后来实在不想做了,索性就把这道菜的手艺传授给了姜甜,让她代做。

反正都是在后厨做饭,只要味道差不多,谁管你是不是大师傅做的?

结果没想到,姜甜还真把这道菜的精髓给学去了。

杂鱼煲要想做的好吃,除了考验手艺之外,还有两点很重要。

一个是食材一定要新鲜,鱼虾泥鳅之类的,最好都是现做现杀。

另一个就是需要浓油赤酱。

这也是为什么姜甜之前在家里从来不做这道菜的原因。

姜家厨房常年只有两样佐料:盐和糖,没有足够的佐料,她就是厨神再世,也做不出好吃的杂鱼煲啊。

幸好李桂芬家是开饭店的,厨房里常用的调味料都有。

姜甜先把配菜切好,然后热油锅,把姜片、蒜片、花椒和香葱放进去,炸香后捞出来。

然后倒入处理好的泥鳅和鳝段,翻炒的时候加入料酒、米醋、酱油、蚕豆酱和干辣椒,等翻炒到表面沾上了均匀的酱汁,再加一勺盐,一碗水,盖上盖子焖煮十分钟。

趁着这个功夫,姜甜又拿了一个炒锅出来,如法炮制,把田螺也炒好了,倒在砂锅下面。

田螺壳耐烧,垫在砂锅下面,可以防止加热的时候糊底,而且浸泡了汤汁后,炖得久一点,田螺肉更好吃。

等到田螺做好了,锅里的泥鳅和黄鳝也熟了。揭开盖子,倒入砂锅,把炸香的蒜片、洋葱再倒上去,最后撒点葱花。

一道简易版本的杂鱼煲就做好了。

李桂芬从姜甜开始炒菜的时候,就靠在厨房门边上看着了。

见她动作熟练,炒菜的姿势看着比她男人还专业,不由暗暗咋舌。

她倒是压根没想到姜甜是重生的,还以为她家是不是有人在农村是给人做席面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倒是能解释得通了。

农村有些帮人办大席的师傅,做菜的手艺确实不一般。他们夫妻两个能在省道边上开这么一家小饭馆,还是多亏了丈夫在镇上一个办大席的老师傅身边,卖苦力学了几年手艺。

老板娘走神的时候,姜甜已经迅速把杂鱼煲做好了。

“好啦!可惜没有野生的小鲫鱼,还有黄骨鱼,要是能加这两样鱼,这杂鱼煲就更鲜了。”

小说《八零:开局惩治极品亲戚,她产业半条街》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姜甜擦了擦手,把这道杂鱼煲端到桌上,又拿了三双筷子,从挎包里把带来的馒头拿了出来。

笑嘻嘻的地给李桂芬一个:“桂芬姨,快来趁热尝尝。”

李桂芬嘴角抽搐了两下。

这口气,不知道的还以为这家店是姜甜的呢。

当然,此时的李桂芬也并不知道,半年后,这家店还真的成了姜甜的。

李桂芬接过筷子,却并没有接馒头。

这几年虽然各家都能吃饱肚子了,但像米面这种细粮,农村很多人家也还是舍不得敞开了吃的,别看姜甜母女俩出门带了四个白面馒头,现代人看着挺寒酸的,在那个年代,已经算是出门能带的比较体面的干粮了。

好些人家平时都是吃杂粮馒头的,把苞谷面、荞麦面、粗麦面混合在一起,做出来的馒头是灰褐色的,吃着也有点扎嗓子眼,但胜在管饱。

而且也比白面做出来的馒头便宜。

李桂芬走到厨房里,拿了一碟热乎的馒头出来,笑着说——

“阿姨也不好占你一个小孩子的便宜,这样,你出菜,我出馒头,咱们凑合吃一顿得了。”

说着,拿起馒头,给胡琼芳和姜甜每人手里塞了一个。

李桂芬本来只是想吃两口,试试这道菜的味道,结果没想到这杂鱼煲果然和姜甜说的一样,汤汁鲜美,黄鳝和泥鳅吸饱了酱汁,因为是现杀的,肉质也特别鲜嫩。

最绝的还是垫在下面的田螺。

这田螺各个都有小孩拳头那么大,本来这么大的田螺是不容易入味的,但是姜甜做之前,把田螺屁股剪掉了,又垫在汤汁里浸泡了半个小时,下面炭火煨着,炖出来的田螺肉质紧实,鲜美多汁。

一口肥美的螺肉吃下去,李桂芬同志差点把舌头也一起吞进去了。

这也太好吃了吧?

李桂芬眼前一亮。

这道菜好哇!

成本看着不高,她是专业开小饭馆的,一眼就看出来,姜甜这道菜是留了余地的,泥鳅黄鳝和田螺吃完后,里面还有许多汤汁。

要是大车司机和跟车的老板想喝点小酒,完全可以在砂锅里再加二两炸豆腐果,或者豆折、大白菜、红薯粉什么的,加点水,在里面烫菜吃,不要太鲜哦。

这么一想,再看看姜甜她们带来的大半桶田螺,李桂芬不由暗暗苦笑。

这小丫头,简直鬼精鬼精的!故意在砂锅地下垫一层田螺,是想顺带着把她那些田螺也给卖了吧?

这个年代的田螺不值钱,但架不住它重呀。

哪怕李桂芬把价格压到了一毛钱一斤,大半桶田螺也花了她四块二毛钱。

不过,这道菜确实稀罕,而且还是大车师傅们最喜欢的那种下酒菜。

李桂芬已经盘算好了,一个砂锅里放十个田螺,看着多,其实成本绝对不超过两毛钱。

但是这道菜,有鱼有黄鳝有泥鳅,再加上田螺,分量这么大,她是打算卖四块钱一份的。

要是只有两个人的话,点一个杂鱼煲,再花两块钱,配点大白菜、红薯粉、豆腐果之类的配菜,半斤散酒,几个馒头,也能美滋滋吃一顿了,还不贵。

没想到李桂芬正在这里盘算着这道杂鱼煲怎么卖呢,那边,姜甜已经摩拳擦掌,要争取她这个“长期客户”了。

“姨,您看您每天自己去早市买菜,多辛苦呀,早市那边的鱼虾又贵的很,要不,以后我给您送货上门?”

小说《八零:开局惩治极品亲戚,她产业半条街》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姜家最后还是在汪春妹的灵堂前分了家。

姜乐生得到了一间房、两亩地的水田,外加他哥留给他的两千块钱。

汪春妹的遗物,也全部都留在那间房子里了。

村里人对于胡琼芳的贤德善良,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大家都知道,这些年姜家都是姜乐平夫妻俩个在赚钱养家,她做主分给姜乐生的那两千块钱,说是留给姜乐生上学的,可姜家有三个孩子在念书呢,当初肯定是攒起来给三个孩子一起用的。

没想到胡琼芳居然全给了小叔子!

至于煤矿赔偿的那一万块钱?

本来就是赔给死者家属的,主要还是胡琼芳和两个孩子,可没听说大哥死了,还要给弟弟赔钱的。

不分给姜乐生,那才是对他好呢。

就算是胡琼芳给他,姜乐生现在也不敢要了。

拿了这笔钱,他在这四里八乡的名声就要彻底烂大街了。

虽然他确实很想要这笔钱。

但他最开始的打算,是用“替侄子侄女暂时保管”的名义,把这笔钱先存在自己户头上。

然后等风头过去之后,再想办法把这笔钱变成自己的。

可现在,胡琼芳把这笔钱摆在了明面上。

所有人都知道,这一万块钱,是煤矿老板给姜家抚养两个遗孤的钱,他要是真拿了,那才是麻烦大了!

这年头不管是入党还是进单位,人家都要政审的,一般都是来函来电,让村里出证明,要是只盖章还罢了,最怕的就是单位来电话,或者是有人知道了他的情况,给组织写举报信,举报他“私德有亏”,那他的前途就彻底完了。

姜乐生是个有野心的男人。

野心越大,所求越多,就越不敢在这种事情上留下把柄。

可即便如此,拿了胡琼芳那两千块钱,他的名声,在乡里也逐渐坏了。

因为,办完婆婆和丈夫的丧事后,姜乐平的大女儿姜甜,退学回家务农了。

不管村里人怎么打听,胡琼芳就是死活不开口,更是半句小叔子的坏话都不肯说。

姜甜就更坏了。

村里人问她,是不是家里供不起她和弟弟两个孩子上学了,所以她妈才让她退学的。

姜甜疯狂摇头,表示是自己觉得自己成绩太差了,再上学也是浪费钱,不如早点回来帮妈妈干活。

还有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的,问她分家之后,二叔有没有帮衬过他们。

姜甜犹豫片刻,咬着唇摇了摇头,说出来的话,却让人忍不住心头一酸。

“我妈说了,二叔也不容易,让我们别给二叔添麻烦。”

听听!

多懂事的孩子啊。

似乎怕姜乐生的名声还不够臭,退学后的第二天,姜甜就卷起裤管,挑着几百根黄鳝钓子,到田里、水沟里钓黄鳝去了。

“造孽哟~这个姜乐生!以前看着人模狗样的,没想到居然是这么个狼心狗肺的坏东西!”

“就是!哪有女孩子家不想坐在教室里念书的?我看甜甜这孩子,是心疼她妈一个人撑起这个家,太辛苦了,所以才……哎!这孩子不容易啊!”

“甜甜呀,你先去下钓子,回头来婶娘家喝碗绿豆汤。”

一时间,胡琼芳母子三人,在村里的地位那叫一个直线上升。

距离割稻子还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眼看着各家的水稻田都要开始放水了,放了水之后,再想钓黄鳝就没现在这么容易了。

姜甜和胡琼芳最近都开始忙碌起来,每天都要做好几百根钓竿。

姜甜现在有些怀疑,她妈是不是也和她一样重生了。

不然怎么会突然跟变了个人一样呢?

但她没有证据,也不敢随意试探,只能继续暗中观察。

胡琼芳并没有重生,她只是做了一个噩梦。

梦里,婆婆并没有被自家养的猪给踩死,但是丈夫却还是死在了矿上。

丈夫死后,婆婆收走了矿上赔给她两个孩子的抚养费,说是帮他们攒着,可胡琼芳却到死也没有再看到过这笔钱。

梦里,她“看到”她的儿子姜诚,被小叔子骗上了一辆车,被人带到一个黑漆漆的砖窑里,日夜不停地干活。

胳膊被打断了,也不给他治一治,就那么丢在一个黑漆漆的屋子里,让他自生自灭。

梦里,她“看到”曾经聪明活泼的儿子,被折磨成了一个傻子,最后,被姜乐生那个畜生,推到了后院的粪坑里淹死了……

胡琼芳还以为自己真的只是做了一场荒谬的噩梦,结果没想到,醒来之后,就听到姜乐生在哄骗甜甜,让她把丈夫的赔偿金交给他代为保管。

那一刻,胡琼芳脑子里嗡的一声。

她觉得自己可能真的是疯了。

居然觉得刚才那个并不是噩梦,而是丈夫不放心她们母子三个,特意来给她托梦了……

胡琼芳一点也不喜欢这个小叔子。

村里人都夸姜乐生有多么斯文,多么懂礼貌,多么聪明有出息。

可不知道为什么,每次看到姜乐生那双眼睛,明明是带着笑的,胡琼芳总觉得浑身寒毛直竖。

就像在菜园子里突然遇到了一条蛇。

胡琼芳很怕蛇,更怕这条毒蛇会伤害到自己的孩子。

所以,那一刻,她爆发出了这一生最大的勇气和智慧,决定遵从丈夫的“遗愿”。

既然丈夫托梦也要告诉他姜乐生的真面目,那这个人就绝对不能再留在他们家!

一想到梦里儿子姜诚遭遇的那一切,胡琼芳就恨不得咬死姜乐生。

只是,顺利分家之后,胡琼芳心里那口气一泄,整个人又忍不住茫然起来。

分家容易,可以后,就真的是她一个女人,要带着两个孩子活下去了。

没想到就在分家后的第三天,办完婆婆和丈夫的丧事,姜乐生也匆匆赶回学校上课之后,女儿姜甜突然对自己说,她不想上学了,想先回家务农一年。

胡琼芳误以为女儿是心疼她,不忍心看她一个人,又是种地又是操持家务,当即抱着女儿嚎啕大哭起来。

哭完了,抹了抹眼泪,才听到女儿不好意思地说——

她想休学一年,确实是想帮家里干点活。

不过最重要的原因是:

代数实在太难了,她学不进去o(╥﹏╥)o


就在他妈和他姐僵持不下的时候,神助攻姜诚同学开口了——

“妈,要不就让大姐先休学一年吧,不然初二跟不上,初三就更麻烦了。”

“我已经在看初一代数了,等我弄懂了,就先给大姐补补课,争取让她代数能考到80分以上。”

“这样明年她复学的时候,代数就不用花太多时间了,等领到新书,我再和大姐一起学物理跟几何。”

“大姐其实不笨的,就是初中理科题目陷阱多,大姐老实,看不懂,先休学一年也好,等我学会了,我给大姐补课,争取让大姐能上普高线。”

姜诚跟跟小大人似的,给他大姐认真规划着升学路线。

也不知道他一个四年级的小屁孩,到底从哪知道了这些“升学秘籍”。

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学霸天赋技能?

胡琼芳仔细听了儿子的分析,居然赞同地点了点头。

她没有告诉一双儿女的是,其实她小时候学习也不好。

上了三年学,二十六个拼音字母还经常念错。

造孽!

女儿肯定是遗传了她的学渣基因!

想到这里,胡琼芳略有些心虚地搂住女儿,拍了拍女儿的脑袋瓜,安慰姜甜:

“休学一年也好,在家把初一没看懂的书本再好好学一遍。”

“那个代数什么的,让你弟抓紧学!等他学会了再来教你。”

姜甜:“……”

你闺女倒也没有学渣到这种程度。

算了,她妈答应让她休学一年就行。

就这样,胡琼芳陪姜甜去学校办理了休学手续。

班主任还想劝两句,又想到最近听到的传言,说姜家一口气死了两口人,紧接着又分了家,现在姜甜家这边就剩下她们母子三个。

估计是胡琼芳一个人,又要种地,又要管着家里的吃喝拉撒,实在忙不过来,只能让大女儿先休学回家帮忙了。

这种事情,在这个年代还挺常见的。

别说休学回家帮忙了,有些刚上初中就定了亲,婆家那边催着早点结婚的,还有直接退学嫁人的呢。

想到这里,班主任重重叹息一声,帮着盖章办好了手续。

临走的时候,还叮嘱姜甜,要是家里不忙了,最好还是能克服困难,把初中毕业证给拿到,这样以后就算出去打工,好歹也有个初中文凭。

不得不说,这个时代的老师,是真的一心为学生着想。

姜甜乖乖点头答应了。

结果没想到,从校长办公室走出来,走到他们班门口的时候,班里突然冲出来好几个同学围住了她。

“姜甜,你真的不能来上学了吗?”

“要是为了农忙割稻子的事情,你别急啊,到时候咱们组织同学去给你家割稻子。”

“就是,你家也没几亩地,大家一起帮忙,很快就割完了,要不你和阿姨说一声,还是回来上课吧?”

同学们叽叽喳喳。

胡琼芳也忍不住动摇起来。

姜甜非常感动,然后毅然拒绝了同学们的好意。

“我爸刚走,家里就我妈跟我弟,我不放心……”

一帮女同学们都忍不住哭了出来。

农村女孩子,能坚持念完初中不容易,她们都觉得姜甜这一走,说是休学,八成是不会再回来继续念书了。

为什么家里有事,牺牲的永远是她们女孩子呢?

姜甜被她们哭得头皮发麻,赶紧拉着她妈跑了。

再待下去,她妈肯定就不想让她休学了。

家里少了两口人,虽然空旷了些,但他们母子三人相依为命,家庭气氛居然比汪春妹在世的时候还要温馨很多。

因为要“守孝”,他们连平时亲戚间的请客吃饭都不需要去了,每天的生活都非常规律。

早上,胡琼芳天不亮就爬起来做早饭,煮猪食,喂鸡。

那头踩死汪春妹的“肇事猪”,已经在准备汪春妹葬礼的时候杀了待客了,也算是死得不冤。

现在家里还剩下两头猪。

这个年代,农村人喂猪根本舍不得花钱买饲料,都是自己每天去打猪草,煮熟之后,拿稻糠、麦麸搅拌均匀,晾凉之后就可以喂猪了。

有时候往里面加点剁碎的红薯,或者洋芋什么的,就算是给猪改善伙食啦。

家里的大猪开始吭哧吭哧进食的时候,姜甜和姜诚也起来了。

简单洗漱一下,姜甜开始扫院子、擦桌子,给她弟把水壶灌满凉白开。

姜诚去厨房把大锅里煮好的红豆粥盛出来,看到旁边还有两个煮熟的鸡蛋,顿时抿嘴笑了。

汪春妹在世的时候,可舍不得给他们姐弟俩煮鸡蛋吃。

一大碗粘稠的红豆粥,就着胡琼芳亲手腌的泡菜,还有酱豆子,唏哩呼噜一顿狂炫,吃饱喝足,姜诚把书包和水壶背上,赶紧跑着去学校了。

临走的时候,还不忘叮嘱他姐把代数第一单元复习一下,晚上他要出题给姜甜做。

造孽哟~她都休学了,为什么还要看书复习啊啊啊!

还是赚钱最开心ヽ(✿゚▽゚)ノ

吃完早饭,姜甜背上家里打猪草的背篓,胡琼芳拿好扁担和镰刀,挑着水桶,母女俩一起去田里收黄鳝钓子。

家里丧事办完之后,姜甜又开始钓黄鳝了。

没办法,现在农村赚钱的门路实在是太少了,做其他生意都要本钱,只有钓黄鳝属于“零成本”创业。

过了一个夏天,田里的黄鳝和泥鳅都吃得膘肥体壮。

今天她们母女俩运气不错,起了几十根黄鳝钓子,居然钓上来二十多条黄鳝,而且个头还不小。

放在沟渠里的一个鱼笼,也进去不少泥鳅和小河虾。

姜甜掂了掂装黄鳝的水桶,嘴角忍不住高高翘了起来。

要是每天都能有这么多收获就好了。

她找人打听过,那些小贩从乡下收了黄鳝,拿到省城,最多能卖到三块钱一斤。

省道靠近乡下,价格没有省城那么高,但卖到一块五一斤应该没什么问题。

这一次,姜甜决定多攒两天,坐车去省道碰碰运气。

要是能找到固定的销售渠道,她都不用做别的,光是钓黄鳝,每天都能赚几十块钱了。

以现在农村的物价,几十块钱,都够她们母子三个一个礼拜的生活费了。

而且还不用花什么成本,简直美滋滋。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