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李恪李世民的现代都市小说《完整作品带着仓库入大唐,父皇说我是天子之资》,由网络作家“天下乐”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完整版军事历史《带着仓库入大唐,父皇说我是天子之资》,此文也受到了多方面的关注,可见网络热度颇高!主角有李恪李世民,由作者“天下乐”精心编写完成,简介如下:十六倍。等到了后期,等轴承和滚珠方面有所突破的话,到时候大飞轮直接由蒸汽机带动,到时候可就不只是十六根纱线了,一百六十根都可以。“好!”李恪有些兴奋的拍了拍手,“干的不错,田蒙赏!”“是!”田蒙立刻弯腰道。至于赏多少,李恪不用明说,悦来商行内部有完善的奖惩制度,像是这些工匠,李恪从开始就非常的重视,所以他们得到的奖励肯定远远比在其他人......
《完整作品带着仓库入大唐,父皇说我是天子之资》精彩片段
李恪跟着田蒙很快就出了庄子,到了隔壁一处院子,这里是田蒙腾空,专门用来生产李恪给出来的这些东西的。
等李恪过来的时候,组装好的东西已经就整齐的摆放在院子的一处位置了。
甚至连准备好的蚕丝和纺好的纱线都已经做好了生产的准备。
一位纺纱工,一位织布工都在机器面前等着。
“见过殿下。”看到李恪过来,所有人的脸上都是带着狂热!这东西他们已经实验过了,成功之后才叫李恪来的,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只能说,惊为天人!殿下果然是人中龙凤!
“不用客气,开始吧。先试验一下纺纱机。”李恪摆了摆手道。
“是!”田蒙一挥手,那个纺纱工立刻开始动手,他直接转动了旁边的大飞轮,飞轮直接带动十六根小飞轮开始旋转,随着旋转,早已经弄好的蚕丝开始相互纠缠,迅速变成一个纱线。
这速度提升,何止是快了十六倍。
等到了后期,等轴承和滚珠方面有所突破的话,到时候大飞轮直接由蒸汽机带动,到时候可就不只是十六根纱线了,一百六十根都可以。
“好!”李恪有些兴奋的拍了拍手,“干的不错,田蒙赏!”
“是!”田蒙立刻弯腰道。
至于赏多少,李恪不用明说,悦来商行内部有完善的奖惩制度,像是这些工匠,李恪从开始就非常的重视,所以他们得到的奖励肯定远远比在其他人的府上要多的多。
绢帛布匹丝绸在大唐本身就有着货币的作用。注意,绢帛跟丝绸不同,虽然是同一种东西纺出来的,但是绢帛制作出来的衣服比起丝绸价值更低,大部分是普通百姓所用,当然还有更廉价的麻布。
能使用绢帛的往往已经算是大唐的中产了,最底层的百姓穿的绝大部分都是布衣,可能有一两身绢帛衣服,舍不得穿。
而绢帛在大唐本身可以当货币使用,造成这个的原因最重要的是,唐朝初立,隋末唐初的时候唐朝都没有发行货币,而隋朝的货币非常的劣质,加上战乱,大宗货物交易不足,所以绢帛就充当了货币的一部分。
唐朝是在武德四年才开始铸造发行开元通宝的,但是铸造的钱币根本不够市场流通。
实际上整个唐朝时期一直到安史之乱结束之后,唐朝所铸造的钱币都不够用。
所以,现在生产绢帛,就是造钱啊!这就是印钞机!
不过也因为绢帛承担货币作用,所以绢帛的利润其实并不高,其中原材料就占据成本的三成,人力物力大概四成,利润约三成左右。
由此就能知道,为什么门阀世家有钱了,特么的因为人人都可以造钱!而且你造7毛,可以当一块花,能不有钱吗?
不过绢帛要考虑到损耗问题,毕竟还是容易坏的。
“织布也试试。”李恪指了指旁边的飞梭织布机开口道。
“是!”那边的织布工也直接开始工作,随着他的操作,可以看的出来飞梭在织布机中来回穿梭,而织布效率提升的速度更快。
以前这些可都是人工的。
“殿下我们经过了简单的计算,织布机的织布效率大概可以提升八倍左右!”田蒙深吸了一口气道。“而我们从购买蚕丝到纺纱织布最终的成本大约只有其他人的二十分之一,这里面物流运输成本已经占据了绝大部分。”
“也就是说,按照市场价来计算,一匹绢人工和物力成本原本为120文,现在我们只需要6文钱?”
“是的,我们生产一匹绢的成本大约为96文,而其他人的成本在210文,目前的市场价为300文一匹。”田蒙给出了最终答案。
“很好,生产一整套机器要多久?”李恪看向了鲁大强。
“回殿下,有足够的人手,如果使用殿下您所说的流水线生产的话,我预估了一下,当我们的人手超过三百人的时候,平均两天就可以生产一台纺纱机以及一台织布机。”鲁大强快速道。
“田蒙调人!六百人,用最快的速度生产,另外告诉悦来商行,向整个洛州周围,荥阳郑家的辐射范围内收购蚕丝,按照一匹绢100文的价格收购。”李恪冷笑了一声,荥阳郑家是吧?他要挖他们的根!
至于李恪有没有那么多钱?这就不得不说大唐特殊情况下面的产物了,因为绢帛是可以当钱的!也就是说李恪买回来的原材料,经过加工生产出来成品的绢帛,甚至不用卖!可以直接当钱来收购百姓手里面的蚕丝!
这可比卖的效率都高多了!
大唐江南地区可不是绢帛丝绸的主要产地,那要到后世了,现在绢帛丝绸的主要产地是在大唐广袤的北方地区。
“殿下,可是大部分的桑农都有契约,而手里掌握蚕丝的商行也往往有契约,郑家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田蒙犹豫一下。
直接跟百姓收购,他们不是做不到,但是这个时期也是有契约的,而百姓是绝对不敢撕毁跟一些家族的契约的,不管这个家族是大还是小,那都不是普通百姓可以对抗的。
“等等。”李恪琢磨了一下,直接叫停。
他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不过脑海里面比较模糊,“你立刻叫人去我的书房,将我从城里带回来的那个盒子,用绢帛包着的那几本书带过来。”李恪开口道。
“是!”田蒙不明所以,立刻招呼人去做。
“鲁师傅,你们继续工作,另外,鲁师傅,在制作纺纱机和织布机顺利走上流程之后,你们就抓紧开始建造提花机,等过了初期,和几位大师傅就将这些工作交给下面的人去盯着,你们的主要任务就给我看看能不能将这些纺纱机和织布机进行改进!”
“如果能改进,我去找我爹,给你们封爵!”李恪大手一挥道。
“是!殿下!”鲁大强他们直接就跪了!大唐日常其实并不需要跪,见了李世民其实日常的话弯腰行礼就行,但是这次他们是真心实意的跪了,封爵?!别说他们,那些世家都很多都奢望,他们这些工匠还有封爵的机会?
但是殿下说可以,那就可以!
李恪从不小瞧古人的智慧,他虽然有后续的书籍,但是后续书籍里面对这些机器改进更多的是直接上蒸汽机之类的了,那是在动力和技术方面的彻底改进。
李恪让他们做的是,在维持现有人力的基础下,看看能不能让它的效率更高,更加省力,更加省心。
古代的这些木匠大师傅,那就相当于后世建国之后的八级钳工之类的,那是真的牛逼。
贞观九年,长安城,大街上。
“快,让开,让开,蜀王殿下过来了。”一个行人赶忙对旁边的小贩开口道。
“怕什么,蜀王殿下又不欺负我们普通人。”小贩忍不住反驳道。
“哎呀,我听说蜀王殿下是去找长孙大朗麻烦的。”这个行人快速开口道。
“呼啦”一下,小贩二话不说直接收拾摊子,就往大街靠里面的位置拉去,蜀王殿下对百姓挺好的,从不欺负百姓,而且曾经还救助过不少灾民……但是蜀王殿下要是跟那些权贵之子打架的话,那就自当别论。
这里面尤其是长孙大朗最为倒霉,贞观五年之前还好,长孙大朗一年也就是挨个七八次打而已,贞观五年传出长乐公主要下嫁给长孙大朗之后,那他就倒霉了。
婚事被蜀王殿下给搅和了不说,一年下来,平均每个月得挨一次打,上个月据说是因为长孙大朗在街上走路,不小心左脚先迈进了一家店铺,就被蜀王殿下给打了!
你们诽谤我!走在大街上的李恪听着周围百姓的嘀咕声,心里有些郁闷,他今天哪有时间去收拾长孙冲,再说了,上个月打长孙冲哪里是因为他左脚迈进店铺被打的,明明是他左脚迈进店铺看到自己之后居然想退出去!这能忍?
他今天是去跟自己便宜老爹摊牌的!
他要去上任!去益州上任!
穿越过来八年多了,脑海里的金手指终于能用了,他怀里揣着那把绝对不属于这个时代的真理之枪,李恪觉得自己又行了。
这长安城他是不想呆了,便宜老爹最近又开始扶植李泰,老大跟老四每天争锋相斗,李恪不胜其烦!你说你俩最后都当不了个皇帝,争个屁啊!
他可不想掺合进这些破事当中去!
真不知道那破皇位有什么好争的,当皇帝,起的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干的比地主家佃户都多,干的好坏都有魏征这种喷子喷,你还不能还嘴,谁愿意干谁干。
益州多好啊,后世成都平原,山高皇帝远,蜀道难进出,当个土皇帝不香吗!政务不用自己管,但是却自己最大!
“蜀王殿下,我听说长孙大朗今天还没出府,要不您等等!”路边,一个大胆的百姓开口道。
李恪一听就乐了,呦,这还有通风报信的啊!
“我说,你们别污蔑我啊,我李恪是文人,我不是去打架的,我是讲道理的!”李恪大声开口道。
“轰”的一声,李恪这句文人,让周围的百姓直接忍不住哄笑出声。
蜀王殿下是文人,讲道理的?这话长安城百姓的家禽听了都发笑!整个大唐从皇帝陛下到平民百姓,谁不知道蜀王殿下长着最像陛下的脸,却有着宿国公程咬金的性格?
哦,不对,宿国公有时候还真讲道理,但是蜀王殿下不讲,能动手从不废话。
李恪有些无语,算了,不理会这些百姓,他们就是个普通人,懂个屁的蜀王殿下。
作为一个后世穿越过来的灵魂,对大唐,对贞观的了解只凭历史书没有感情的文字记载,能知道个屁?为了不犯这个时代太多的忌讳,从而导致被人怪罪,那就只能先下手为强了。
从小开始,只要你够莽,够不守规矩,等大家都习惯了,人尽皆知了,你说一些不规矩的话,自然也就没有人在乎了。
为了在这个时代好好活下去,他可是用心良苦啊!整个过程,那就是一把辛酸泪!
李恪今天真不是去揍长孙冲的,虽然这个月还没有揍他,不过明天打也来得及。
认准自己的目的地,李恪直奔皇宫而去,他不喜欢坐马车,这个时代木制车轮的马车,坐上去简直就是折磨。
他来到这个世界唯一没有放下的事情就是锻炼身体外加习武,所以李恪的身体非常的强壮!废话,不强壮怎么挨李世民的军棍?!
今天不上朝,进了皇宫,李恪到了太极殿附近,就直接扯住了一个太监。
“我父皇在两仪殿吗?”李恪开口问道。
突然被人拍了一下的太监听到对方的问话吓了一跳,回过头一看,心里微微松了口气,还好是蜀王殿下,赶忙弯腰鞠躬行礼道:“回蜀王殿下,陛下在两仪殿处理国事。”
“有其他大臣在吗?”李恪点点头,继续问道。
“没有,只有陛下一个人在办公。”小太监忙不迭的点头道。
“嗯,你继续忙吧。”
等李恪走了,看着李恪的背影,小太监擦了一下额头上的汗珠,还好是蜀王殿下,虽然人人都说蜀王殿下就是个武夫,跟那些将军们学坏了,不过小太监却不这么看,蜀王殿下对他们这些下人,除了犯大错,否则态度都挺和蔼的。
刚刚要是他没有先看到四皇子,并且主动行礼的话,那今天他不死也得脱层皮。
两仪殿外,李恪还没等进门呢,就直接大声开口喊了。
“爹!我来了!”
对于这个称呼,私下里这些年李恪叫的习惯了,李世民也听得习惯了。
没办法,大唐称呼父亲,正式场合要么是大人,要么是父亲,私下里则是叫阿耶,或者耶耶,甚至还能叫哥哥。
这些都跟李恪几十年的称呼习惯相冲突,所以他干脆叫了一个大唐北方地区的称呼“爹”,“爹”这个称呼从三国时期就有了,只不过不是大唐最流行的官方称呼而已。
听到外面的声音,李世民有些头疼,你说他的性格不是这样的,杨妃的性格也不是这样的,怎么就生下这么个……
如果不是那长相跟他年轻时候活脱脱的一个样,李世民都要怀疑些什么了。
对于李恪的称呼,李世民早无所谓了,讨厌倒是不讨厌,这些年,李恪干的那些事,一桩桩,一件件跟称呼比起来,叫个“爹”算个屁啊!
自己没被他气死就算不错。
李世民也没招呼他进来,因为他知道,这小子在自己面前根本没啥规矩。
果然,“嘎吱”一声,那边声音刚落下,李恪就推门走了进来。
“你怎么又来了?”李世民头也没抬,而是在低头看奏章。
“看您说的,我来看自己老爹,还用找什么理由不成啊?我来看看您今天吃的怎么样,身体怎么样。”李恪笑嘻嘻的凑了过来,大马金刀的直接在李世民旁边不远处的椅子坐了下来。
哦,这得说一句,这椅子是李恪弄出来的,对于什么如何造玻璃,造香皂等,李恪是真不懂,谁没事去研究这些,而他上辈子学的是电子工程方面的知识,那些对于这个时代也没啥用。
但像是椅子啊这类享受的东西,他自然是很随意的就弄出来了,大唐的跪坐太难受了,而且那胡凳,那榻,没一个舒服的。
他坐出来之后,自然是得先让自己便宜爹享受了,所以这椅子也逐步在大唐流传开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