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徐大民徐二龙的现代都市小说《一睁眼,父亲让我放弃学业进城搬砖全章阅读》,由网络作家“发飙的芭蕉”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最具潜力佳作《一睁眼,父亲让我放弃学业进城搬砖》,赶紧阅读不要错过好文!主人公的名字为徐大民徐二龙,也是实力作者“发飙的芭蕉”精心编写完成的,故事无删减版本简述::“是啊,没有五十斤,这四十八斤,都还平平,记四十八斤算公道的了。”面对事实,杨利民死鸭子嘴硬:“他们的称有问题……”喻平骂道:“放你娘的屁,这杆称,是生产队的,大家以前分粮收粮,全是这一杆称。你这是怀疑生产队的称有问题?老子还怀疑你们家的称有问题呢。”旁边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在旁边当作和事佬,劝着双方:“算了算了,也就两斤的事,这黄鳝离不开水,挤了......
《一睁眼,父亲让我放弃学业进城搬砖全章阅读》精彩片段
有王伯林前面牵线搭桥,又有一条烟开道,现在又是这么高规格的硬菜一款待,冯主任这一关,彻底的拿下。
徐二龙以后,每天负责供应一千斤黄鳝给水产公司。
“徐老弟,你记住,这个份量,可不能少,还有,那些小的、死的可不能送来,这点是不能出差错的。”冯主任特别的提醒。
“这个自然,保证不会让冯主任为难。”徐二龙再度端起酒杯,劝着酒。
这一顿饭结账下来,差不多抵得上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了。
可徐二龙不在意。
他一个农村小子,没人脉,没资源,没本钱,除了自己慢慢拓展人脉发展关系,没别的办法,这请客吃饭,是必要的手段。
钱不是省出来的,是 挣的。
这是徐二龙半辈子的经验。
酒足饭饱,徐二龙跟两人告别后,他踩着软绵绵的脚步往回赶。
酒意上头,又加上谈妥了这么一桩大买卖,徐二龙欢快得只想在地上打几个滚。
人生得意须尽欢,千金散尽还复来啊。
那卖水的小生意,也不打算再做了。
这都有了上千斤的大买卖,哪还计较那三瓜两枣的卖水钱。
他现在,得快些赶回去,加大收购量,为明天送货做准备 。
生产队保管室大门口,吵吵嚷嚷,里三层、外三层,围了好多人。
一个个似乎不顾炎热,在这儿凑热闹。
“这是闹事呢?”徐二龙扒开人群,挤进去。
村里的杨利民一家子,冲着小玲凶神恶煞,言语冲突中,居然挥着拳头,要打小玲。
“想打架?”徐二龙气血上涌,冲上前,一把拨开杨利民的拳头。
妈的,趁他不在,欺负他妹妹?
“二哥。”小玲看着徐二龙回来,像找着主心骨,跑到徐二龙的身边,眼中含着泪花。
“别怕,哥在。”徐二龙拍拍小玲的肩,安抚一句。
“二哥,他们送来四十八斤黄鳝,非说五十斤,让我记这个数。”小玲委屈的说着原由,眼眶红红。
“是吗?”徐二龙冷笑,看向杨利民:“这是跟我玩横的,准备强来?”
“本来就是有五十斤。”杨利民强硬道:“我在家称了的。”
“可我们称,只有四十八斤。”张金芳站到小玲旁边。
“那是你们动了手脚。”杨利民声音提得极高,似乎声调越高越有道理。
“没有,就是只有四十八斤。”小玲愤怒的辩解:“我让你们自己看称的。你们不相信。”
“是五十斤。”杨利民各执一词,也不改口。
徐二龙冷着脸,拿起称,将地上那一麻袋黄鳝往称勾上一挂。
称砣在称杆上,一直撸到五十的秤星上。
称砣搁不住,直直往下掉,这是根本就不足五十斤。
他再将称砣移了移,往四十八的秤星上一搁,这一下,称杆平平。
“看见了吧?四十八斤,大家都可以看看。”徐二龙磨着后牙槽:“究竟谁的错?还在这儿强词夺理?”
围观的一众人,连连点头:“是啊,没有五十斤,这四十八斤,都还平平,记四十八斤算公道的了。”
面对事实,杨利民死鸭子嘴硬:“他们的称有问题……”
喻平骂道:“放你娘的屁,这杆称,是生产队的,大家以前分粮收粮,全是这一杆称。你这是怀疑生产队的称有问题?老子还怀疑你们家的称有问题呢。”
旁边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在旁边当作和事佬,劝着双方:“算了算了,也就两斤的事,这黄鳝离不开水,挤了点水份,正是正常。”
这话,其实已经算是偏向替杨利民他们解释,他们就此借坡下驴,也就算了,大家依旧可以和和气气的完成这一单交易。
哪怕一起打牌抽烟,也能聚到一堆。
可这给两块钱嘛……有点肉痛。
杨利民岁数大些,稳得住:“其实也没啥钱,就是徐二龙不收我们的货,我们拿去城里卖,挣了一点辛苦钱,也就十来块钱。你也知道,我们家人多,还欠了债……”
“我就只想要两块钱。昨晚,我还帮着你们捉了不少黄鳝,也能卖些钱。”蒋军强调。
“你自己不睡觉,跑来帮我们捉黄鳝。”杨四不耐烦的道:“我们又没求着你帮我们捉。”
听着这话,蒋军心中火气更大:“老子也是看着你们被徐二龙打,想着大家是朋友,我当然要帮你们出气,你们就这么对我?”
“是,我们是朋友。”杨三打着圆场:“回头,我请你抽烟。”
“不,我就想要两块钱。”蒋军说。
“这怎么可能,你要脸不?有这样平白无故找人要钱的?”杨四说。
蒋军气得双眼发红:“我平白无故找人要钱?你们知道不?如果我今天拉着板车,给徐二龙送货,他是要给我开五块钱的工钱,我顾着朋友义气,帮着你们,放了他的鸽子,结果,你现在说我不要脸?”
“这是你自己的事,我们没求着你。”杨四嚷嚷着:“说不定,是你自己想偷懒,不想去送货。”
这一下,蒋军再也按捺不住,跳起来,一把将杨四给扑进水沟里,两人在泥桨中,扭打起来。
“你他妈的,再说一句。”
“你就是不要脸。”
“我怎么瞎了眼,居然跟你们当朋友。”
“谁稀罕……”
两人互相骂着,在泥桨中,滚来滚去,连带着旁边桶里装着的黄鳝,全打翻了。
杨利民杨三一见,这打架了。
狐朋狗友,哪有自己的亲兄弟重要?
眼看自己兄弟杨四瘦弱,不占上风,杨利民和杨三,加入战局。
一人按住蒋军,一人帮着杨三,逮住蒋军往泥桨水里灌。
“妈的,敢欺负我兄弟。”
田埂上、水沟边,有无数人在,干农活的干农活,捉黄鳝的捉黄鳝,大家忙碌着。
看着这边打起来,不由都停了手,面面相觑。
“蒋军跟杨利民他们打架?”
“平时他们不是关系挺好的吗?还经常一起打牌。”
“这杨家三兄弟不地道啊,三个打一个。”
“这蒋军也是活该,跟谁不玩,要跟杨利民几兄弟一起玩?”
蒋军被死死按在水中,灌得一脸的泥桨水,哭着求饶,杨家几兄弟,才放过他。
“滚,敢再打我兄弟,有你好看。”
蒋军完全就像个泥人,从泥桨中爬起来,拖泥带水,成了田埂上,很显眼的风景线。
大家看着都是笑得乐不可支。
平时村里的小娃娃,经常掉在稻田里,沾得一身泥,笑死个人。
可没成想到,蒋军这么大的一个小伙子了,居然也糊得一身泥啊。
有些稳重的人,借着这个事头,低声叮嘱自己的小辈:“看见了吧?狐朋狗友就没有真正的交情,以后,别乱交朋友。”
黄小刚拎着黄鳝篓子,顾不得再抓黄鳝,一股风似的,跑进徐二龙家,跑到他面前去报信。
“二哥,我跟你说,刚才蒋军跟杨利民几兄弟打起来了,蒋军被三人按在沟渠里,不知道灌了多少泥浆。”黄小刚说。
缺牙齿一听,笑了起来:“哈,活该,妈的,放我们鸽子。被打了活该。我得看看热闹去。”
徐二龙心下也发笑。
呵,不是朋友吗?
不是要讲义气吗?
就这么一下,这朋友义气,就玩完了?
缺牙齿转身看着徐二龙:“二龙,你是不是早就料得他们会这样?”
徐二龙点头。
徐二龙耸耸肩,爱莫能助,他试探着问道:“要不,我这两天再看看,看还能捉一只不?”
“行。”老头子高兴起来:“那你想办法,帮着再弄一只吧。唉,老了一身就是病,现在走路无力,我也没办法,只能尽量炖点营养的东西给她吃。”
“老奶奶病后体虚?脚软无力?我们乡下,倒是有个偏方,不知你们试过没有?”徐二龙问。
“什么偏方,说来听听?我们也试过了一些偏方的。”老头子属于典型的病急乱投医,什么方子都要试一试。
“用黄鳝研成粉,每天服一次。”徐二龙说着这个偏方。
“没有,这个没试过。”
“试试吧,感觉还是管用。我爷爷在世时,教给我的,我奶奶现在就经常吃,腿脚非常硬朗。”徐二龙把这个偏方,详细讲给老爷爷听。
“好,我到时候,去买黄鳝。”老爷子记下这个偏方,突然想起:“小伙子,你跟我说这个偏方,是不是想趁机卖黄鳝给我?”
徐二龙笑了起来:“我刚才真的只是给你说说这个偏方,不过,你现在提醒了我。你不是想要甲鱼吗?我捉甲鱼的时候,也顺带给你弄些黄鳝过来?一客不烦二主嘛。”
老爷子跟着笑:“行,不过,可记得便宜一点。真要有用,我给我们厂里这些人,介绍介绍。”
徐二龙也是想着这条路子,能有人主动帮着牵线搭桥,最好不过,也算暂时有点稳当的门道,省得象今天这样四处找客源。
“到时候我怎么来找你?”徐二龙问。
“你就跟人打听李援朝好了。”老头子爽朗的笑:“我儿子叫这个名,是厂广播站的,大家都认识,一问就知。”
徐二龙抽抽嘴角,当初进厂门口的时候,随口胡谄一个名,还真的对上号了。
从化工厂出来,徐二龙掏了三分钱,买了一张缆车票,坐缆车上去。
这缆车,是国内轨道最长、坡度最陡、运行最久的地面客运缆车,承载县城几代人的回忆。
(连接县城上半城和下半城的主要交通工具,旁边的三道拐还保留许多明清老建筑,现在是打卡地)
从投入运行开始,一直保持着上行三分、下行两分的价格,一直到85年底,才提价。
徐二龙坐在缆车上,望着下面的三道拐,思绪翻腾。
以往,没钱,连三分钱的缆车票都舍不得买,许多时候,他是爬三道拐去上面的县城。
当初他妹妹徐小玲第一次坐缆车的时候,哭着闹着不肯出站,上上下下的坐了十趟,才意犹未尽的出来。
这些往事,想想好笑,好笑中,又有着莫名的心酸。
以后,决不会再有这么心酸窝囊的时候,他不会允许自己再为钱折腰。
徐二龙去了沙井农贸市场。
这会儿,还不叫沙井农贸市场。
现在这儿属于翻砂厂的地盘,只因这位置,处于几个巷道的交叉点,往来的人要从此经过,在没开放的时候,许多人就拿些小东小西在这儿偷偷交换,久而久之,自发形成农贸市场。
徐二龙转悠一阵,观察着市场行情。
虽然八十年代开放,可还是要具体到各个地方,全国各地的进展不一样,徐二龙不想当这个冒头人物。
有人偷偷上前,询问他需要鸡蛋吗。
徐二龙不需要鸡蛋,但有人来搭话,再好不过。
他没有票,需要的东西,只能在这儿买。
先买了十斤米,花了一块三毛钱,又买了一斤肉,花了一块多钱。
这年头,大家喜欢的就是大肥膘,可这会儿已经没有大肥膘了。
徐二龙想,吃瘦肉也不错,这不肥不瘦的胛子肉,切成片,再从泡菜坛里,抓出一把泡姜泡海椒,炒出一盘泡椒味的肉片,那滋味不摆了。
又买了两斤挂面,和一切基本的日用调味品。
然后,他又买了几个小的搪瓷盆。
这东西好,即可当饭碗吃饭,也可以当水杯喝水,用来装点东西,也方便。
这分家出来,要买的东西太多了。
卖甲鱼的那点钱,很快就所剩无几。
最后,他将最后剩下的两毛钱,给徐小玲买了两朵红头花。
提着这些东西回去,还好保管室位置在村里最靠边的地方,也不担心有人看见。
看着徐二龙提着编织口袋进屋,小玲两眼亮晶晶,带着莫名的期盼。
她就知道,她的二哥特别有本事,总能给她搞些吃的。
徐二龙在她的注视中,故意慢慢的将东西一点一点的往外拿。
“大米,啊,还有肉……”小玲开心的捂着嘴。
今年才土地下户,地里的粮食还没有收成,家家户户分的那点口粮,早就撑不到这个时候,全是以瓜菜代替。
“你哪来的?”张金芳小声问。
“早上那只甲鱼,换了这些。”徐二龙回答。
这让张金芳意外:“那甲鱼,能换这么多的东西?”
她盯着徐二龙,紧张的追问:“是不是你去搞什么投机倒把?”
徐二龙哭笑不得,果真张金芳没有出过门,整天呆在农村,除了知道这个词,根本不知道外面现在是什么世道。
“没有的事,妈,你跟小玲去弄肉,晚上,我们好好吃一顿。”徐二龙说:“瘦肉弄来炒青椒,做青椒肉丝。”
安排好这些,他自己去隔壁喻平家,借了篾席,去村口的黄桷树下荫凉处,呼呼大睡。
他在这儿睡,不打紧,有人已经告诉了徐冬生:“你家徐二龙,怎么在村口黄桷树下睡觉?”
“不管他。”徐冬生气呼呼回答:“这个混帐东西,整天好吃懒做,让他睡死好了。”
直到现在,他还在气头上,气这个忤逆子闹着分家,是一点也不想听到徐二龙的任何事。
张金芳将徐二龙带回来的那一块肉,细细的切成片,
又让小玲,去自留地里摘了十几个青椒,洗净后,拿一根铁丝签串成一串,丢在火堆里,烧成糊海椒。
拍掉灰,再切成段,就可以用来炒肉片了。
徐二龙一觉睡到天快黑了,小玲跑到他的耳边,悄悄喊着他:“二哥,起来,回家吃肉了。”
她真怕喊大声了,让别人听见。
万一有人跟她抢肉吃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