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星辰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西汉小亭侯精品

西汉小亭侯精品

喝口小酒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小说《西汉小亭侯》,现已完本,主角是赵启明周亚夫,由作者“喝口小酒”书写完成,文章简述:么几个穿着打补丁的衣服。这样的仪仗真的是给小侯爷长脸,而不是给小侯爷丢脸吗?赵启明有点不解。走在马车旁边的钱管家似乎看出了赵启明表情的变化,尤其是当赵启明看着那匹有些瘸腿的马儿时,开口朝赵启明说:“小侯爷莫急,等秋天收上租子,老臣就去马市,为侯府换一匹好马。”“换匹马这种事,还要等到收农业税的时候?”赵启明有点吃惊,于是侧着身子,小声......

主角:赵启明周亚夫   更新:2024-03-23 05:46: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赵启明周亚夫的现代都市小说《西汉小亭侯精品》,由网络作家“喝口小酒”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西汉小亭侯》,现已完本,主角是赵启明周亚夫,由作者“喝口小酒”书写完成,文章简述:么几个穿着打补丁的衣服。这样的仪仗真的是给小侯爷长脸,而不是给小侯爷丢脸吗?赵启明有点不解。走在马车旁边的钱管家似乎看出了赵启明表情的变化,尤其是当赵启明看着那匹有些瘸腿的马儿时,开口朝赵启明说:“小侯爷莫急,等秋天收上租子,老臣就去马市,为侯府换一匹好马。”“换匹马这种事,还要等到收农业税的时候?”赵启明有点吃惊,于是侧着身子,小声......

《西汉小亭侯精品》精彩片段


在茫茫的非洲大草原上,刚刚成为狮子王的“辛巴”,为了向周围的狮群显示自己的力量与威严,会在自己的领地四周撸上一发,用自己充满雄性荷尔蒙的味道,告诉周围的邻居这里的母狮子都已经被老子承包。

而刚刚来到这里,有了全新的身份的赵启明,其实也有这样的想法在心中酝酿。

他觉得有必要去巡视一下自己的领地,探望一下自己的子民。

于是头天晚上,他告诉钱管家,自己要外出巡视,请钱管家务必准备一下。

对此,钱管家十分重视,早早就让车夫擦亮马车,在侯府外恭候。甚至家里全部的家丁、护卫,也被他老人家全部招来,作为小侯爷的仪仗,此刻列阵在马车两旁,尽显侯府威仪。

而赵启明,已经穿上了最贵的衣服,戴上最大的一块玉佩,甚至平时纯粹是个当摆设的青铜剑也挂在腰间。这样的行头,在他那个年代,基本相当于宝马+LV去参加初中同学聚会。

要的就是这样的气派!

内院和外院的丫鬟们出来了,一直恭送赵启明到侯府门口,然后齐刷刷的匍匐在地。

钱管家和侯府的首席护卫,此时也垂手立在马车两边,等待着出发的指示。

这让赵启明十分满意。

他按了按腰间的青铜宝剑,甩起自己砖头一样大的玉佩,面容冷酷,缓步上车。

马车缓缓启动。

好像一瞬间成为整个宇宙的焦点,赵启明有种君临天下的感觉。

他迫不及待的想要去自己的领地撸上一发 ,哦不对,是迫不及待的想去自己的封地里展示自己的威仪,让刁民们发自内心的嫉妒小侯爷的有钱,让适龄女青年们因为小侯爷的有钱而心神荡漾、花枝招展,然后身体不受控制的来拉小侯爷的袖子,来跟小侯爷撒娇,并把手伸进小侯爷的裤裆。

想想还真是有点小激动呢。

赵启明坐在马车上情不自禁露出自得的笑容。

不过,随着马车逐渐驶离侯府,他逐渐发现自己了一些问题。

首先,即使是马车上,他也仍然要保持跪坐的姿势,这让他有种被人抬着上坟的错觉,总感觉对不起列祖列宗。而且这个年代的马车,虽然不至于露天,但也只是有个类似于“华盖”的棚子,拦不住横冲直撞的飞虫,也挡不住清晨的阳光,很容易弄伤小侯爷白皙水嫩的皮肤。

但更加重要的是,马车似乎有点年久失修,虽然擦的锃亮,但很多地方都有掉漆的痕迹,看上去十分老旧。而且随着缓缓前进,车子的很多位置,都在发出吱呀~吱呀~吱呀的异响,就像“在外出差时入住五十块一晚的宾馆,大半夜从隔壁房间传来的淫靡声音”,让人感觉十分的害羞。

为什么就不能换上一辆好点的马车呢?

而且再看拉车的两匹马儿,其中的一匹居然瘸着腿。

甚至列阵马车两旁的下人们,也有那么几个穿着打补丁的衣服。

这样的仪仗真的是给小侯爷长脸,而不是给小侯爷丢脸吗?

赵启明有点不解。

走在马车旁边的钱管家似乎看出了赵启明表情的变化,尤其是当赵启明看着那匹有些瘸腿的马儿时,开口朝赵启明说:“小侯爷莫急,等秋天收上租子,老臣就去马市,为侯府换一匹好马。”

“换匹马这种事,还要等到收农业税的时候?”赵启明有点吃惊,于是侧着身子,小声朝钱管家问:“我还以为我很有钱呢,咱们不是堂堂侯府,有那么大的产业吗?怎么搞成这个样子?”

钱管家听到这话,看向赵启明,然后不说话。

这让赵启明一愣:“什么意思,是我把侯府搞成这样的?”

钱管家朝赵启明行了个礼,然后说:“怪老臣没有管束好小侯爷。”

“这不还是因为我吗?”赵启明想起昨天从细柳口中得知,自己虐/待下人的事情,隐约觉得以前的“赵启明”可能是个品德败坏的家伙,于是朝钱管家问:“我该不是个败家子吧?”

钱管家又朝赵启明行了个礼,然后慢悠悠的说:“小侯爷平日里倒也没什么恶习,只是偶尔去去风月场合,养了几个舞女、心情好了与几位相熟的小侯爷赌上几局,最多也只是输上几万钱而已。”

赵启明目瞪口呆,这个年代的人说话还真是够委婉的啊。

家里的马车都烂成这个样子,家丁都没有像样的衣服,一家之主不好好过日子,还要去包养什么舞女,输上几万钱,这还叫没什么恶习?简直就是电视里提着鸟笼调戏良家妇女的二世祖嘛。

他忽然觉得很丢人。

再看自己的仪仗,哪里还有半分威风可言,简直就是打肿脸充胖子嘛。

赵启明叫停了马车。

包括老管家和护卫在内,所有人都看向赵启明,表情疑惑。

“都这样了还去耍威风,这不丢人现眼吗?”赵启明站了起来,走下马车,四下看了看,然后指着路边的一处荒草丛生的高地说:“上去远远的看一下就行了,今天咱们不进村。”

钱管家领命,带着两个护卫,跟随赵启明走上了高地。

风景不错。

蓝蓝的天空,清风徐徐,一望无际的田野,隐约可见劳作的人。

在赵启明那个年代,他因为基层公务员的身份,常常去农村调研。眉清目秀的大姑娘见了不少,山清水秀的风景也看过很多。但真要比起来,眼前的田园风光,因为没有中国/移动的信号塔,和国家电网的高压电线,一览无余全是山河、人家,这才算是真正的诗情画意。

似乎空气都带着甜味啊……

赵启明/心情不错的蹲了下来。

这种庄稼汉的动作让钱管家有些困惑。

“对了钱先生,那条河叫啥?”赵启明抓了根狗尾巴草,指了指远处。

钱管家用手遮挡着刺眼的阳光,顺着赵启明所指的方向眺望,然后解释说:“是泾河。”

“那我的封地在哪?”

“以河为界,到北边的小丘陵,都是小侯爷的封地。”

“这么大?”赵启明有点吃惊,无意识的把狗尾巴草叼在嘴里:“都种的是什么东西?”

“麦。”钱管家有点意外赵启明居然问起这件事,看着赵启明回答说:“家里劳力多的愿意种麦,也有小户愿意种粟、豆,甚至是细菜,但多数的产出主要还是麦,长安周边都是如此。”

赵启明点了点头,他以前在基层工作的时候,也参与过一些扶贫项目。

因地制宜无非是最好的方式。

而关中一带,无论从气候还是水土来说,种麦都是最好的选择。

“不过。”赵启明指了指自己和老管家所站的这处小山坡:“就没想过种点经济作物吗?就像这块荒地,好歹也有十几亩,虽然种粮食不大可能,但与其长着杂草,为什么不种点果树?”

“经济作物?”钱管家有点搞不清这个名词,但赵启明的意思他明白,于是解释说:“这块地荒了很多年了,倒也不是没想过种东西,但试过很多次,这里种不了东西,杂草都长不高。”

“杂草都长不高?”赵启明有点奇怪:“为什么?”

钱管家指了指脚下:“白泥。”

“白泥?”赵启明眨了眨眼,忽然恍然大悟:“您说的是观音土吧?”

“观音土?老臣没听过。”钱管家又指了指这块荒地的不远处,一块裸/露出来的小坑洞:“这些年一直风调雨顺,没闹过饥荒,但听附近的老人说,每到灾年,这里的白土能救命。”

赵启明点了点头,虽然这时候还没有观音土的叫法,但他的确听说过观音土能吃的传闻。

不过他隐约想起,这观音土似乎还有另外一个很大的作用。

至于具体是什么作用,他暂时没想起来。


食色,性也。这是老夫子总结出来的人性真理。

男人的理想状态,无非是有酒有肉有姑娘。

这曾经是赵启明的目标,并且曾经为之努力,可惜直到他最终被泥石流掩埋,也迟迟没有实现。

意外穿越到这里,成为堂堂小侯爷,有着丰富的物质基础,他认为自己可以过上理想生活。但他万万没有想到,除了三妻四妾的事八字没一撇,现在居然就连温饱也成为了让他头疼的问题。

此时的赵启明,正一个人跪坐在自己的房间里,呆呆的看着案几上摆着的饭菜。

今天,是他醒来的第三天,医生说他身体已经没有大碍,可以正常进食。为此,已经吃了好几天稀饭加咸菜的他还激动了一早上。可当所谓的正常饭菜端上来时,他却傻眼了。

这到底是什么物体?

赵启明拿起筷子,拨动碗里白绿相间“屎”一样的东西,愣了好一会儿,然后怒了。

“来人啊!”他凄厉的大喊。

其实细柳就站在离他不远的地方,正低头比划着石头剪子布,估计是划拳又输了,正出神的苦练技巧,冷不丁被赵启明这一嗓子喊出来,吓得小丫头一哆嗦,惊恐的跑到案几前跪下。

“别别别,没骂你,别害怕。”赵启明这才发现吓到细柳了,赶紧安抚,然后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指了指自己面前的碗,问细柳:“我是想让你帮我看看,这碗里到底装的是什么东西。”

细柳小心的站了起来,靠近案几,探着身体看赵启明面前的碗。她原以为里面有虫子,或者其他什么杂物,可看来看去也没有发现,所以抬起头茫然的望着赵启明,一脸的不知所措。

“这是吃的吗?”赵启明不确定的问。

细柳更加茫然,眨了眨大眼睛,然后回答说:“是麦饭啊。”

“麦饭?”赵启明皱着眉头,看碗里的浆糊,忽然想起自己以前的确在农家乐之类的地方看到过这种东西,貌似是由面粉和野菜煮出来的,但这种东西真的适合给大病初愈的人吃吗?

细柳似乎终于明白赵启明是不喜欢麦饭,于是试探着说:“不然奴婢去换粟饭吧?”

“粟饭不就小米吗?还让我吃粥啊?”赵启明放弃了,把麦饭放到一边。

光吃菜总行了吧?

可这些菜他居然一个都不认识。

最后在细柳的帮助下,他才勉强搞清楚,一个是肉羹,一个是酱汤,一个是韭菜。

虽说食材都比较正常了,但基本都是煮的做法,让人光是看一眼就觉得没有了食欲。

等再送到嘴里稍微一尝,不能说是难吃,但基本上都淡而无味,跟喝粥没什么两样。唯一可能有点鲜美味道的肉羹,赵启明没敢尝,因为那干不干稀不稀的样子,比麦饭更像是屎。

赵启明坚决不相信这个年代的饮食习惯就是这样,这还是那个横扫一切物种的吃货国度吗。

他坚信,家里的厨子以前肯定是养猪大户,不知什么原因混进了侯府,然后把人当猪喂。

这太过分了。

“厨房在哪?”赵启明问。

细柳不知道他要干什么,傻乎乎的指了指外院。

于是赵启明二话不说,走出内院,往厨房去了。

他已经喝了好几天的粥,今天终于可以吃饭,他可不打算饿肚子。所以说,不管是不是厨子是不是养猪大户,他都得亲自动手,就算他根本没有什么厨艺,他也很肯定比厨子做得好。

就这样,在追上来的细柳的跟随下,他来到了厨房。

厨房里,几个老妈子正在忙碌着,看到赵启明和细柳走进来,都有些发愣。

“先别跪,等我找出你们谁是养猪大户的证据了再说。”赵启明制止了几个想要下跪的老妈子,四处打量,结果做猪饲料的证据没找到,他倒是有了个意外的发现:“你们这是在做豆腐?”

以前在基层工作的时候,赵启明曾经见过传统的豆腐作坊,所以在厨房里看到石磨,石膏,和架起来的纱布网兜,他就立马知道,这是在做豆腐。只不过他有点意外,几千年前居然也用这些东西来做。

“小侯爷见多识广。”刚才还很紧张的老妈子一听赵启明提起豆腐,立马自豪起来,尤其年长的那个,满面红光的说:“老奴也是刚跟魏其侯府的亲戚学会了这手艺,正打算做出来让小侯爷品尝。”

做个豆腐也能这么自豪?

赵启明/心里嘀咕,但他发现细柳听到“豆腐”两个字,立马两眼发光,然后崇拜的看着老妈子。于是他忽然想起,豆腐这东西好像是“淮南王”发明的,而现在似乎正好是淮南王那个时代。

难道说,豆腐这东西可能刚刚被发明,属于刚流行起来的食品?

“是南边传来的手艺,全长安除了未央宫中,没几家会做,老奴也是说了很多的好话才学会,这眼看着就要做成了。”老妈子越说越得意,然后继续操作,干的十分卖力:“很快小侯爷就能吃上老身的豆腐了。”

啊呸,谁要吃你豆腐,一把年纪还老不正经。

赵启明有点脸红。

细柳似乎对豆腐这种东西真的很感兴趣,一看老妈子动起手来,就眼睛眨也不眨的看。

赵启明倒不觉得新鲜,甚至能看出老妈子正在进行的,是最后的点卤流程。

而这让他忽然想起什么。

于是朝老妈子说了句:“别着急弄豆腐,我正饿着呢,先做碗豆腐脑让我填填肚子。”

“豆腐脑?”老妈子迷茫的看着赵启明。

其余老妈子和细柳也都一个表情看着赵启明。

这下赵启明又不明白了。

既然豆腐已经被发明了出来,照理说也应该有豆腐脑了。

可为什么老妈子完全没听说过的样子?

这么想着,他跟老妈子比划了一下,描述豆腐脑的样子。明明豆腐和豆腐脑的制作过程基本没有什么区别,只是点卤多少的问题而已,可正在进行点卤过程的老妈子,却一脸茫然。

这下赵启明才终于明白,原来豆腐已经是最流行的东西,现在还没有发明出豆腐脑。

无奈,他向老妈子解释了制作豆腐脑在点卤上的区别。可按照老妈子之前学到的方法,这根本就是错误的。最后还是在他的坚持之下,老妈子才迫于淫威,一脸不情愿的照着他的方法做。

就这样,老妈子一边嘟囔着浪费东西,一边完成在她看来是错误的点卤。

很快,最后一道工序就完成了。

接下来就是见证豆腐脑最终成形的时刻。

老妈子坚信赵启明的方法是错误的,所以已经不抱什么希望,此时已经和其他老妈子去准备豆浆,打算重新制作。至于细柳,因为根本也不知道豆腐是怎么做出来的,所以仍然好奇。

就这样,豆腐开始慢慢凝固。

这神奇的化学反应,让细柳睁大了眼睛,然而赵启明却并不感到意外。

很快,豆腐的凝固停止了。

呈现在赵启明和柳絮眼中的,是半液态的豆腐脑,看上去白皙爽滑,十分的好看。

还从没见过豆腐的细柳显然很喜欢豆腐脑的卖相。

而赵启明已经拿起装着豆腐脑的“木格”,稍微这么一晃,豆腐脑就像果冻一样抖动起来,看得细柳立马瞪大了眼睛,脸蛋也因为激动而微微发红,甚至几个老妈子也都被吸引了过来。

“比豆腐软。”会制作豆腐的老妈子似乎很不理解失败的豆腐不仅没有碎掉,而且还这么好看,所以一边看着豆腐脑一边不解的问:“可这么软的东西,怕是一煮就化,吃不成的吧?”

“没说要煮。”赵启明微微一笑,让几个老妈子拿来几个大碗。

然后,在细柳和几个老妈子的见证下,他用一枚勺子,轻轻在木格中一舀。

一块白嫩的豆腐脑就这样被舀了起来,都勺子中微微颤动。

细柳和几个老妈子都看痴了,好像从来都不知道,食物居然可以这么好看。

或者准确来说,是可爱!

不知不觉间,赵启明也被勾起了食欲,所以也懒得再卖弄,手脚利落的舀起一块块豆腐脑,迅速的放入几个大碗。等木格中的豆腐脑都被舀空了,几个大碗不多不少的都盛了半碗。

他动作不停的端起其中一碗,先放入盐和醋,其次的花生现在还在大洋彼岸的美洲,但炸过的黄豆可以替代,至于辣椒和香菜,因为实在没有合适的东西可以代替,只能遗憾放弃。

等最后的一把葱花撒上去,一碗喷香的豆腐脑就完成了。

细柳和几个老妈子看的一愣一愣的,似乎根本就不明白堂堂小侯爷居然会做这些东西。但赵启明已经被喷香的豆腐脑引得食指大动,根本不理会他们,直接拿起勺子,几下吃掉一碗。

很烫,他吃的不停哈气。

但几天以来喝粥的寡淡让他根本停不下来。

所以很快他就消灭了整整三碗。

等他终于停下来的时候,他才发现,细柳和几个老妈子正傻乎乎的盯着他。

“要不,你们也来一碗?”

小说《西汉小亭侯》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这柳树比钱管家还要年长,树干粗壮,树冠如棚,挡住了骄阳的烘烤。

赵启明搬来一块平石,在这颗柳树下坐下,开始慢悠悠的拆开鱼线,然后为鱼钩上饵。

新的瓷器作坊已经开工五天了。老管家尽职尽责,整天泡在工地上照应,让本就缺乏管束的赵启明更加不着四六。前几天因为耐不住无聊,突发奇想来河边钓鱼,几天下来,如今他已然是轻车熟路。

哼完一首歌的时间,上饵也完成了。

赵启明提着鱼线随手一丢。加了锡块的鱼钩“咕咚”一声落入岸边不远的水中。

这个小动作惊扰了水下的宁静,在鱼钩落入的地方,原本悠闲进食的鱼儿因为受惊而游走,去了远一些的地方。但也有胆大好奇的,又重新游回来,开始在鱼钩附近游来荡去。

当然,水下的事情,赵启明是不知道的。

但好在他有足够的耐心。

或者说耐心的有点过头,他打算在等鱼儿上钩的时间里,舒舒服服的睡上一觉。

于是,在把鱼钩扔进水里不久,他靠在了柳树上,闭上了眼睛。

烈日当空,照得河水有些刺眼,而柳树下却如同屋内,阴暗且潮湿。偶尔一阵风吹来,让河水泛起波纹,众多的柳条也飘荡起来,不怀好意的打在赵启明的脸上,但赵启明如同长眠于此般,不为所动。

“咕咚”一声。

不知睡了多久的赵启明惊醒,揉了揉眼睛看向鱼线。

好像并没有鱼上钩,但水面却牵起阵阵涟漪。

赵启明不明所以,四下张望,结果在河对岸,看到了一个牵着马的姑娘。

这太大胆了。

居然朝小侯爷扔石头,不知道小侯爷尚未娶亲,很可能把你抓回家当老婆吗?

赵启明有点不高兴,准备抗/议。但忽然之间,他发现对面的姑娘有点眼熟。

仔细一看,他吓了一跳。

因为站在对岸的,居然是几天前在魏其侯府见过的静安公主。

赵启明有点不敢相信堂堂公主居然会跑到这里,而且还朝他扔石头。

但静安公主的的确确牵着马站在河对岸,而且手里还抛着另外一块小石头,正笑看着这边,仿佛在准备下一击。

赵启明不想再被扔,更重要的是他觉得明明认出了人家公主,不去磕个头上个香什么的有被杀头的风险。所以他赶紧扔下鱼竿,远远朝那边行了个礼。

静安公主这才扔了手里的石头,然后朝赵启明左手边指了指。那是十几块跳石组成的过河的路。看样子静安公主是让赵启明到对岸说话?

赵启明喜欢跟静安公主说话,因为静安公主长得好看,而且身材挺棒。所以他非常高兴,笑着朝那边喊了句:“长公主稍等,我这就过去”然后就飞快的跑到跳石桥边,迅速渡河。

跳石与跳石之间距离很远,但赵启明以前在基层也没少走这种路,所以表现的十分灵活,远远看去就像一只欢脱的羚羊。他觉得自己如果会一些功夫,会更倾向于像一只起舞的仙鹤。但可惜他不会功夫,于是就羚羊一样跳到了对岸,然后朝着牵马走来的静安公主又行了个礼:“长公主好。”

“恩。”与之前不同,今天的静安公主并没有穿襦裙,而是一身窄衣小袖的猎装,给人一种飒爽的感觉,但也无形中凸显出了身材,此时正牵着马,含笑打量着赵启明说:“几日不见,东亭侯似乎矫健了许多。”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