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谢锦云梁宏裴的现代都市小说《重生落寞侯府,她冷眼一笑嫁反派全集小说阅读》,由网络作家“金姝”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叫做《重生落寞侯府,她冷眼一笑嫁反派》的小说,是作者“金姝”最新创作完结的一部古代言情,主人公谢锦云梁宏裴,内容详情为:幸,亦是这菩萨般的大爱让世子能死而后生。”宋谦嘴角一僵。他怎么听着这话刺耳。可想到自己如今的处境,还需靠谢锦云背后的谢家,便忍了忍,双手紧紧攥着拳头,起身道:“我今夜过来是要同你说,明日我陪你回门,你早些歇息。”“日后世子有何事,只管派人过来说一声,不必麻烦着世子辛苦跑一趟。”宋谦面容泛起一丝诧异。他记......
《重生落寞侯府,她冷眼一笑嫁反派全集小说阅读》精彩片段
安氏便是梁婉知,他们给梁婉知安排了另一个身份。
谢锦云低着头,不动声色冷笑:果真是一群不要脸的东西。
谢锦云再抬头时,脸上依旧温婉端庄,连笑容都散发着柔光:“那孩子说自己死了爹娘,一人乞讨到燕京,后来又碰到我的马车。”
“老夫人也不知怎的,向来一直放心我处事,那日却背着我叫李妈妈去医馆将阿狗,咳,将泽哥儿从医馆接回。”
“又提起我为夫君在侯府守寡了六年,说泽哥儿与夫君小时候有八分像,和泽哥儿有缘,要我收了泽哥儿当继子,日后让他孝顺我这个嫡母。”
“二婶百般阻拦,说咱们侯府还有哲言这嫡亲的宋家血脉,哪儿轮得到一个街头乞儿做侯府嫡子,这事便暂且搁置了。”
“如今想来,幸好这事没定,若不然等他生母寻上门,那就尴尬了。”
不,宋谦只觉得,现在尴尬的是他。
若谢锦云顺顺利利收广泽做继子,他便可以继续和婉知在外双宿双归。
如今为了孩子不受委屈,他不得不行此步棋。
听谢锦云字字句句,宋谦的眉头不自禁的收紧,心中生起阵阵不快:“你似乎很嫌弃广泽出身?”
“真是怪了,世子刚回侯府,怎的对一个孩子如此上心。”花溪守在门口听不下去了,便端着自己刚泡好的茶水走入房内,把沏好的茶端到宋谦的面前。
宋谦眼中那一丝不悦,因花溪这一番话转为慌意。
但他很快又压下心中的不安。
不等宋谦开口辩驳,谢锦云放下玉箸:“世子有大爱,上可容纳百姓,下爱怜孤儿寡母,实乃侯府之幸,亦是这菩萨般的大爱让世子能死而后生。”
宋谦嘴角一僵。
他怎么听着这话刺耳。
可想到自己如今的处境,还需靠谢锦云背后的谢家,便忍了忍,双手紧紧攥着拳头,起身道:“我今夜过来是要同你说,明日我陪你回门,你早些歇息。”
“日后世子有何事,只管派人过来说一声,不必麻烦着世子辛苦跑一趟。”
宋谦面容泛起一丝诧异。
他记得,他与谢锦云的婚事,是谢家老夫人牵线结成的。
在回侯府之前,虽与谢锦云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
可年幼时那两次相见,谢锦云满脸女儿家的娇羞。
那时他一门心思都在梁婉知的身上,并不承谢锦云的爱慕之情。
而这些年,她又抱着他的牌位给他守了六年寡。
她如今就这样把他给赶走,也不想挽留他过夜?
宋谦也不知哪来的邪火,摆了摆手,转身离开了。
花溪把宋谦的态度都看在眼里,心里又气又恼。
花容与白露、香露几个却替谢锦云捏了一把汗。
豆蔻也心生不满,进来念叨了几句:“夫人,你怎能那样同世子说话,世子来玉翡阁,就说明世子心里有夫人。”
“你懂什么,闭嘴吧你。”花容狠狠瞪豆蔻。
豆蔻是老夫人房里的人,本是要给宋谦做通房的丫鬟。
宋谦没回府之前,豆蔻充当老夫人的眼线。
如今宋谦回来了,豆蔻自是生了那等子心思。
她自然希望谢锦云能与宋谦早些同房,老夫人高兴了,便会让她到世子跟前伺候。
将来像后院那几个姨娘一样,生下一儿半女,便有了仰仗。
谢锦云又岂会不知豆蔻的心思。
豆蔻对宋谦的爱意,可不是一点点,是几近发狂的那种热衷呢。
谢锦云不来处理,那就只能从她账上拿钱打发孙大娘。
可依孙大娘这阵势,不像之前几个碎银便能打发。
老夫人一想便觉得头疼,索性扶着额头说:“我头痛的厉害,李妈妈,你去叫人给我请府医过来,我怕是老毛病又犯了。”
张氏看李妈妈扶着老夫人进卧房,站起身问:“母亲,李妈妈方才和你说了什么,谦儿对锦云又说了什么话,让她使小性子。”
老夫人又咬紧后槽牙,瞧着张氏那拎不清的模样,差点骂她“蠢货”二字。
这永宁侯府是指望不得张氏的,幸好还有锦云顶着。
回头她再敲打敲打孙子,顺一顺谢锦云那口气。
这个家没有谢锦云不行。
老夫人狠狠看了张氏一眼,便回卧房,李妈妈再出来时,便和张氏说:“老夫人身子不适,让大太太好生安抚好孙大娘,拿些银子和铺面让孙大娘带着元鹏少爷回去好好养伤。”
张氏还不知道这笔银子不从谢锦云那拿,也不从公中拿,要她私下拿。
她便让老夫人好生休息,转身派人去玉翡阁要银子和铺子。
老夫人听到张氏行事作风,没病也被生生气出了病来:“张氏这个蠢货,锦云先前当面说的话,她都抛到脑后了。”
真要从谢锦云那掏银子,也不是这般兴师动众,明目张胆。
她倒好,端着婆婆的身份拿乔,叫谢锦云掏嫁妆赔给孙大娘。
真是家门不兴,家门不兴。
可想而知,张氏吃了个闭门羹,连面都没见着谢锦云。
因为张氏去玉翡阁的时候,谢锦云昏睡过去,院里的人说:“病的不轻。”
回到慈松堂后,还被老夫人劈头盖脸大骂。
卫氏在一旁看张氏被老夫人骂,心里好生快活。
最后,卫氏被老夫人骂走了。
张氏站在老夫人床榻旁,抹着眼泪说:“不是母亲让我去拿银子和铺子打发孙大娘的吗?”
“你是不是蠢,是不是没脑子,锦云最近在整理账目,连自个院的库房都锁了,你当着孙大娘的面,跑去自己儿媳妇院子,让她从自己嫁妆拿银子铺面赔给那长舌妇,你是想让世人戳你亡夫脊梁骨,还是想毁了谦儿的前途。”
啊!
张氏意识到事态严重,脸色发白,看了看一旁站着的宋谦:“我,我没想太多,再者,之前不都是从谢锦云那儿拿的吗?”
的确如此,这才让老夫人好头疼。
谢锦云回了一趟娘家,不知她家里人和她说了什么,回来竟锁了自己的库房。
若日后靠侯府那点营收度日,侯府这日子怕是不好过了。
“先把孙大娘这事解决,再让谦儿去哄哄谢锦云,你回你库房拿一间铺面和一百两给孙大娘。”
什么!!
张氏瞪眼。
老夫人瞪的比她还大:“怎么,你难不成还想让我这个老骨头,拿出棺材本去打发孙大娘?梁哥儿可是你的亲孙,万万不能再让梁哥儿受委屈了,打发了孙大娘后,日后就不让元鹏来侯府玩了。”
省得再闹出什么事。
张氏被说的不敢还口,可心里却憋着闷气。
这事都怪谢锦云,谦儿刚回侯府,做夫君的说她两句怎么了,如今却还闹上脾气了。
难道日后都要谦儿顺着她?
她也太不懂事……
李妈妈被惊吓过度,急的干瞪眼睛,倒吸了几口凉气。
下意识回头看谢锦云的方向。
而她看到,谢锦云露出了错愕的表情。
那宋梁就一会功夫,抱着宋谦的大腿大哭:“爹爹,我不喜欢这里,我想回家,我想爹娘,他们根本不是把我当成主子,而是把我当成奴才,我不要留在这里。”
宋谦也是一时错乱了,看到儿子被人欺负成这样,心急之下就抱起了宋梁。
可是,他才刚抱起宋梁来,李妈妈就反应过来,大步冲前,便从宋谦的手里抱过了孩子。
而谢锦云也一副才刚刚缓过神来的样子,疑惑不解的问:“夫君,阿狗是你的孩子啊?”
这时,宋谦才醒过神来。
这里不是祖母的私宅,而是永宁侯府。
他和宋梁不能再以父子关系接触,他贵为永宁侯府的世子,也不能过多的关注一个孩子。
他抱孩子的动作僵了僵,随之缩回双手。
大概是心虚吧,面对谢锦云的寻问,他低斥道:“祖母说,是你在管着侯府,为何我们院内会发生这种事情,这便是你身为主母的能力,我哪怕不是孩子的父亲,也不忍看着他受人欺负,你竟还在这里质疑我,我还要问你,此事你作何处理?”
李妈妈一怔。
看了看谢锦云的方向,虽说宋谦的态度不太好,但是这样反客为主,倒也洗清世子和这孩子的关系。
花溪替自己的夫人感到不值,他怎么有脸说夫人。
谢锦云却也不恼,言语犀利的回道:“夫君何至于如此生气,我不过是过问了一句,生怕夫君在外头有什么难言之隐,生下了私生子不敢同家里说,拐了那么大一个弯弯才发现,这无父无母的孩子竟是夫君的骨肉,既然不是,那世子便不必再插手管了。”
宋谦如鲠在喉。
谢锦云刚才那番话,是什么意思?
李妈妈也因谢锦云的这番话,心跳又“怦怦”乱跳。
夫人莫不是怀疑了。
“你就是这样治家的,孩子们打闹成这样,放任不管?”宋谦还是更心疼儿子。
“世子离开七年,有所不知,这宋元鹏是族长唯一的嫡孙,你和公爹都死了七年,老夫人膝下只得了哲言一个亲曾孙,偏偏元鹏这孩子嘴巴甜,深得老夫人喜爱,便将他留在侯府让他与哲言为伴,一块上族学,他平日也是守规矩的孩子,世子不先问过孩子们打闹什么,就偏帮另一个孩子,说出去岂不是叫人生疑,还以为我捡的孩子是夫君从外面送回侯府的,所以,你才帮着阿狗。”
阿狗!!
宋谦眼皮子狠狠跳了几下。
宋梁是他与梁婉知的结晶,怎会叫如此恶俗的名。
他深知不能再与谢锦云理论这孩子的事情,便看向宋元鹏:“你为何打骂他?”
宋元鹏并不怕宋谦,他看了一眼宋梁的方向,说:“他拿石子打我头,说我吃的跟猪一样,我身边的人便告诉我,他叫阿狗,是老夫人院里的下人,我不过是惩罚一个下人罢了,否则,日后岂不是哪个下人都能欺负侯府主子。”
宋谦一听这话,脸色一瞬间好难看……
“二婶,我当时和我爹,一个镇守西门,一个镇守东门,这两边辰兵最多,也是死伤最惨重的,我当时也身受数箭,掉入大漠河里,只是两箭错开了要害,否则也活不到今日。”
他别开脸,不敢与卫氏对视。
其实当年那一战,他因为一些事情,并不在场。
也正因为没参与,他是守西门唯一一个活下来的人。
这是秘密,绝不能让人知道。
老夫人心疼孙子,看到卫氏缠着宋谦闹,生气的喝道:“老二家的,还不快把你媳妇带下去,谦儿千里迢迢赶回家,舟车劳顿,还没坐下来好好休息过,锦云,你快伺候你夫君回房休息。”
宋鸿凯赶紧拉着发疯的卫氏,谢锦云与宋谦先走出慈松堂。
等卫氏好不容易冷静下来后,老夫人才黑着脸训斥她几句。
卫氏心有不甘,觉得三个儿子还有希望,便心里想着既然侯府不找,她偷偷让娘家的人去大漠河找。
哪怕回来一 个,她都不至于那般不甘。
宋谦根本不知道,自己撒了一个谎,给将来不久的他,埋下了一颗雷。
他被卫氏那样一闹,心情一直闷闷的,从慈松堂出来,就没有谢锦云说一句话。
谢锦云自然也没话同他说,默默的跟在宋谦的身后,连个眼神都懒得放在他身上。
在走过一条长廊的时候,左手旁的小院外,传来了孩子们的叫呼声:“阿狗阿狗,快来吃屎。”
“我不是阿狗,我不要吃屎。”
“狗不就喜欢吃屎吗,后院的大黄经常去茅坑找屎吃。”
“我不吃,我不是阿狗,我有名字,你们不能欺负我。”
“哈哈哈,笑死老子了,你知道老子是谁吗,你不吃,那就打你,打到你汪汪狗叫。”
……
宋谦脚步猛然一顿,转头看向小院的方向。
就看到七八个孩子,围着一个六七岁的孩童,拳打脚踢。
他起初没有看清那被打骂的孩子长什么模样,直到看到那孩子从一个胖胖的小孩裤裆钻出来,“呜呜”的哭。
宋谦才发现那是他儿子。
他脸色一变,大步朝着那小院方向疾步而去。
谢锦云回头看了一眼花溪,花溪说:“那可是族里的小霸王啊。”
那胖胖圆圆的九岁男孩,是宋氏族长的嫡子,也是族长那一房里,唯一一个男儿。
族长的儿媳给他们家连生了七个闺女,唯一一个嫡孙,还不得心肝宝贝的疼着。
豆蔻看谢锦云站在那,着急的唤道:“夫人,世子刚回来,是想做什么,难道要和一个孩子过不去吗,夫人,你赶紧过去看看吧。”
谢锦云转身就也朝小院走去。
刚好,李妈妈知道小院这边的事情,在谢锦云刚踏出圆弧拱门的时候,李妈妈也从另一条路走来。
而李妈妈看到宋谦过去了,吓的一颗心提到了嗓子眼,再加上谢锦云又在身旁,李妈妈生怕闹出什么收不了场的事情,因此,大叫了一声:“世子……”
可是,宋梁已经看到了宋谦。
他撒腿就跑,直冲冲的往宋谦那去,张着大大的双手,满腹委屈的哭着叫道:“爹——”
宋哲言想都不想,便说:“我要做一个足智多谋的大将军。”
“嗯,将者,智、信、仁、勇、严也,这其中智与勇最为重要,智者不惑、勇者不惧,有智者可在繁复险峻局势中,见人所未见,运筹帷幄,审时度势,有勇者,无畏风雨,不惧艰险,迎难而上。”
宋哲言听到这番话,两眼在放光。
“而真正的大智慧,是通过孜孜不倦的学习获得,若有朝一日,你上了战场,兴许便是你的一道保命符。”谢锦云低下头,温和的与宋哲言说。
宋哲言恍然大悟:“那我要做一个读书很厉害的大将军。”
卫氏一颗悬着的心,暗暗放下。
谢锦云笑道:“有勇有谋无论哲言身在何处,都能脱颖而出,哪怕不能成为尖尖上的人儿,亦也是风光月霁为社稷、为百姓的君子。”
宋哲言心里豁达,停下脚步,笑道:“堂婶,你真厉害,我想像堂婶一样出口成章。”
跟在他们身后的宋谦,神色复杂的看向谢锦云的背影。
有勇能谋、大智慧……
谢家嫡女尚且有这般胸襟,待广泽入了广文堂,得谢二公子提点教导,定也会十分出色。
谢锦云倒不知道宋谦在她身后做白日梦。
“哲言好好读书,日后做一个行的端、坐的正,问心无愧的男子汉。”
谢锦云说到这番话的时候,宋谦面上又浮上了一抹燥热。
他总有种错觉,从谢锦云口中说出来的每一个字,都似在含沙射影着什么,让他想起六年前西关一战,羞的无地自容。
可当看到对面树荫下站着的小身影时,那股子羞耻之心一扫而空。
六年前,战场上的人几乎死绝,纵使能活着回来,亦是伤的伤,残的残,无人知晓他的秘密。
第二日一早,谢锦玉亲自送广文堂入学帖到侯府。
“二哥,你怎么亲自送来。”
“我今日休沐,顺便过来给你送一样东西,是你三哥交待的。”谢锦玉从衣里拿出了一个精巧的小匣子,放到谢锦云的面前。
谢锦云打开匣子看了一眼,正是银票:“三哥他……有说什么吗?”
谢锦玉笑道:“你三哥那人能说什么,只叫我将银票交于妹妹,怕你过的不宽裕。”
谢锦云哧笑了一声,将银票收好。
“还有,近日燕京不大太平,你这些日子暂时少回谢家。”
谢锦云愣了一下,问道:“二哥可否告知,燕京乱象从何而来。”
谢锦玉眉头微皱:“先皇后之子在辰国为质十年,回宜州路途,遭遇刺杀,如今不知生死,不知所踪,皇宫那位私下派出不少势力,四处寻找七皇子,父亲说,怕七皇子已经蛰伏京中,只是形势所迫,躲藏在不知何处。”
谢锦云脸色刹变。
她想到前几日在路途中遇到的那个男子,心头“怦怦”乱跳,若非她低着头,谢锦玉怕是要看出她面上的异常。
不过谢锦云很快敛去异常说道:“我知道的,二哥放心。”
“还有一张帖子,要送给昌平国公府上的小公爷,不便多留,你自己好生照顾自己。”
“那我送二哥出去。”
二人到了栖月门时,谢锦玉停下脚步叮嘱谢锦云:“小妹,后日便是广文堂开学日,要准时来,若是晚了入学,便要等来年。”
“好,我会同我二婶说的。”
到了栖月门,谢锦云便不能再往前了。
目送谢锦玉离去后,谢锦云就转身去找卫氏。
而她不知道,梁婉知从问香亭后面的绿景里走出来。
“你先看看这封信再做决定吧。”谢锦云将带来的信递给卫氏。
“锦儿,你……你竟然说动了南山先生,他,他,他真的愿意哲言入沈园呀。”
卫氏看完信后,激动的伸手握紧了谢锦云的手,语无伦次的说着。
南山先生曾是两任皇帝的帝师,又教导过谢锦云及三位哥哥。
前些年从沈园走出来的学子不计其数,只近两年开始,南山先生许是年迈了,便不再接收学子。
卫氏怎么都没想到谢锦云会为了宋哲言的事情那般上心。
她紧紧握着谢锦云的手,眼眶慢慢红了,声音哽咽的说:“我该如何感谢你呀,锦儿。”
谢锦云摇了摇头,反手轻拍卫氏的手背:“他一生勤俭清贫,不曾留下一儿半女,如今一人住在偌大的园子里,少了些许生气。”
“我将哲言引荐于恩师,亦是给恩师解闷寻乐儿,倒是怕二婶担心哲言面对恩师那样的严师,要心疼孩子。”
“恩师不比族学上的先生,他更严苛了些,若不听话、不完成功课、撒泼耍猴,免不得要挨一顿打。”
她六岁随哥哥去沈园时,就是被南山先生管的服服贴贴,那么娇气的淘气包,到了南山先生手里,也能手缠沙袋,下笔如神。
读书本就不是一步而成的易事。
卫氏笑着低抹泪,再抬头时,她已经调整好了自己的情绪。
“哪能就心疼孩子,读书写字总没他整日耍刀弄枪累吧。”卫氏看向宋哲言。
他此刻就准备拿起那把千斤沉的大刀,只是他年纪还小,压根就搬不动,却还要使出吃奶的力气劲去搬,一旁的小厮看的直冒汗。
谢锦云看笑了,回过神来说:“习武有习武的难,读书有读书的难,你让长年握刀的武官,去拿笔杆写一手天花乱坠的文章,是难事,你让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去扛那把大刀,亦是难事,想成大事就不是个易事。”
“锦儿说的是,二婶太小瞧读书人的毅力了。”卫氏也意识到自己刚才说错了话,笑着轻轻拍了一下自己的嘴巴。
“也不怪二婶。”谢锦云想起二房的命运,宋哲言的人生历程,和卫氏的心结,伸手拉了一把卫氏的右手:“我知二婶不想哲言再走几位哥哥的路子,可哲言他终是有了自己的人生观。”
“报效国家、庇护子民,忠君、重义、诚实、智勇,是哲言的优点,我这样说并不是要劝二婶,放任哲言继续这般下去。”
“只是多一条路子多几种选择,你越拘着他,他越要逆着你,假若有一日,你不再时时在他耳边念叨哥哥们死在西关的事情,兴许他就能静下心来好好念书了呢。”
“我……”卫氏听到这一番话,竟无言以对。
然后低下头,又忍不住哭了起来,想起她死在西关的三个儿子。
她的确时常在宋哲言面前说“练什么武,上什么战场,你爹和两位叔叔都死在那呢,尸骨无存,要不就死无全尸,落得个什么下场了,现在谁还惦记着他们了”。
她想拿这些话吓唬宋哲言,可宋哲言好像就是着了魔一样,一心想考武官,入军营,上前线,扬言要:“报效国家!”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