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胡惟庸常升的现代都市小说《完整文本阅读天选开局,我在大明修身养性》,由网络作家“摆烂候”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胡惟庸常升是军事历史《天选开局,我在大明修身养性》中涉及到的灵魂人物,二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看点十足,作者“摆烂候”正在潜心更新后续情节中,梗概:公允。每个营帐内面前都摆着三张桌案。呈三角形背对背。所有考生自由进帐,但每个帐篷内,最多只允许容纳三个考生,同时还有一个老兵作为监考。常升随意挑了一个。但令他意外的是,直到宣布考试开始,他所在的营帐内都仅有他一个考生。他有这么吓人吗?常升无所谓的摇了摇头,随即就看到一个身体强健的士卒将军......
《完整文本阅读天选开局,我在大明修身养性》精彩片段
吃完之后,大校场后方的营帐就是他们临时的休息场所。
同时兼为他们下午的考场。
未时一至,主考官就让所有士卒将营帐的布帘掀起,将营帐内的所有状况向看台完全展开,以示公允。
每个营帐内面前都摆着三张桌案。
呈三角形背对背。
所有考生自由进帐,但每个帐篷内,最多只允许容纳三个考生,同时还有一个老兵作为监考。
常升随意挑了一个。
但令他意外的是,直到宣布考试开始,他所在的营帐内都仅有他一个考生。
他有这么吓人吗?
常升无所谓的摇了摇头,随即就看到一个身体强健的士卒将军略的考卷送上了他的桌案。
问题只有三道。
一道纸上谈兵的模拟指挥,大致的内容就是简述唐朝薛仁贵大非川之败有无反败为胜的可能,如果你是指挥官,你会如何做?
一道是问如何应对如今的残元势力对明朝的袭扰。
最后一道则是询问对如今大明军政的看法,对大明军队下一步该如何侧重部署提出自己的想法。
如果说第一道考察的是勋贵子弟们军略眼光和军事指挥的基本功,第二道就是考验勋贵子弟的真实水准,顺便白嫖一波问策。
本来就是有枣没枣打一杆子。
万一打着了,兴许还能省去很多应有的奖赏呢。
不愧是你啊。
朱老抠。
这都想白嫖。
至于这最后一条,兴许就真的是在考察勋贵子弟的战略眼光,培养未来的将帅接班人了。
只是。
一个时辰的时间,要同时写出三篇军略。
这难度都相当于在后世同时开三个科研命题,写三篇论文。
大明对将帅要求一直都这么高的吗?
常升不明就里,开口向看场的士卒发问。
“这三题都要做吗?”
士卒只含混的“嗯”了一声,就不再搭理他。
常升摇了摇头,不再纠结。
既然做不完,不做便是了。
他本来就没打算夺魁,今天弄的这么出风头,早就超出他原本的预期了。
头两道题他压根不感兴趣。
一个是前朝的战争,时至今日,战法,兵器,士兵的水准都已不能同日而语,根本没有任何参照的意义。
一个是他舅舅成名封公爵之战,也没有讨论的必要。
但最后一问,关乎大明未来的军事部署,他就不能不提上一嘴了。
于是乎,常升挥笔这下四字标题——大明海防。
以陈友亮,张士诚旧部为引,将东南边的小日子国从前朝至今的袭掠一一列举,对大明未来海防必将出现的倭患作出预言。
其次,列举应对措施,并鼓励开海。
列数历朝历代对于东南海域的探索,对东南沿海数以百万顷的,能与苏杭产量相媲美的产量宝地一一列举,同时细数它们曾产出的种粮,珍贵香料,木材,以及各种矿蔵。
将开海的前景描绘的淋漓尽致,动人心弦。
写这篇论文,常升也是埋了自己的小心思的。
这前半部的军略,大明如今的勋贵将领们都看得懂,但不一定支持开海探索的战略。
毕竟造船出海的耗费绝对不低。
但是对于已经知晓了大明国运的老朱而言,这幅开海蓝图,无疑是延续大明国运的出路。
容不得他不考虑。
就看他上不上勾了。
暗坑一把老朱,常升心情不错,正巧时间差不多,各个帐篷的士卒都开始贴纸糊名,逐个收卷,引得一众勋贵子弟哀嚎一片。
“是啊,怎么了?”
康铎脸上有些泛红。
“既然老弟认识那么多勋贵夫人,老哥有个不情之请,能不能请老弟在今晚的百花宴上,给老哥介绍个贤良淑德的媳妇。”
这突如其来的骚,差点没闪了常升的腰。
他还以为康铎这么尽心尽力的帮他是为了什么呢,没想到居然是想让他给牵线当红娘。
看常升的反应,康铎也有些不好意思的解释道:“若不是老母亲逼的紧,我绝不会向老弟开这个口。”
“实在是父亲早故之后,家里没有个会操持的,这才找到老弟这了。”
“这事就交给我吧。”
常升哭笑不得的将事情接了下来。
在问清楚康铎只是想讨个读书识字,孝顺懂事,能操持家业,照顾老母亲的媳妇,并不欲攀附哪个勋贵之家,常升就更放心了。
只要不把目标局限在勋贵之后。
让自家舅母,太子妃共同发力,从宫女和众多文臣武将的闺女中找个合适的媳妇,还是轻而易举的。
这个蕲春侯。
能处。
辰时一刻。
太阳已经照亮了整个大校场。
专门垒起的高台处,围拢了数以千计的大商人,文臣武将,勋贵及其妻儿老小。
而在高台之下,参加校阅的近五百名少年已全部核验了身份,发放了号牌,列队在空地上。
校阅在即。
所有人都在等着最后一位重磅人物。
很快,大家见到了一片黄色的仪仗直入军营,并伴随着内侍尖声的提醒。
“皇上驾到。”
所有人一同跪地行礼:“臣等(草民),叩见陛下。”
“都起来吧。”
老朱摆足了架子,从龙辇上走下来,缓步走上高台。
四周观礼的百姓眼里满是敬畏。
而常升身侧的勋贵后代,乃至几个公爵二代眼中,也满是崇敬之意。
不管怎么说,老朱也是带着他们父辈打下大明江山的开国皇帝,他的事迹更是通过他们父辈的耳濡目染,早早的被这群少年郎口口相传,记录于心。
被这群少年郎当成偶像来崇拜,一点也不稀奇。
当老朱站在了专门搭建的露台上,面对着一众少年郎的崇拜目光,心中的豪气升腾,不趁机说点什么是不可能的。
“都是大明的好儿郎啊。”
”开国这么多年,咱还是第一次与你们见面。”
“遥想当年参加红巾,咱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起兵抗元,历经光阴十七年,终于建立了大明。”
“此后十三载,咱北征残元,平定四方,与民休养,励精图治。”
“一晃眼,就已三十年。”
老朱朗声回忆着自己的丰功伟绩。
念及此处,突然停下脚步,发出一声长叹,连说话的语气也变得虚弱几分。
“咱也是偶然间照镜子才发现,这么多年,咱也早生了白头,和你们的父辈一样,垂垂老矣。”
“军中年轻一辈,中流砥柱业已不剩几个。”
“咱开始担心,这偌大的大明江山,咱的后辈可能撑起,大明的开国勋贵之后,可能辅佐新君,永镇大明山河?”
“于是,咱定下了沙场校阅。”
“想看一看我大明的年轻儿郎,也想一解心中的疑难。”
“到今日,咱亲眼瞧见你们,咱终于可以放下心里的所有疑虑,大胆的说一句。”
“大明江山,无忧矣。”
“呼哧,呼哧。”
当听见老朱这最后一句,常升顿时听到四周少年郎们的呼吸声都瞬间粗重了几分。
眼珠子都要红了。
常升微微摇头。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