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星辰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精选小说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精选小说

画凌烟 著

现代都市连载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是作者大大“画凌烟”近日来异常火爆的一部高分佳作,故事里的主要描写对象是张凡崇祯。小说精彩内容概述:的了的!”给自己找了一些借口后,张维贤又开始在家里该吃吃该喝喝。至于那些被张之极臭骂了一顿的军官,过几天后,又开始喝酒赌博。总之,这京卫该怎么糜烂就怎么糜烂。这一日,毕自严将他之前与崇祯说的那四条政策以详细的奏疏呈报了上来,孙承宗在奏疏里做的批复基本没有改几个字。因为崇祯现在不像万历、天启不理朝政,许多奏疏他都会看的,......

主角:张凡崇祯   更新:2024-01-07 20:57: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张凡崇祯的现代都市小说《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精选小说》,由网络作家“画凌烟”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是作者大大“画凌烟”近日来异常火爆的一部高分佳作,故事里的主要描写对象是张凡崇祯。小说精彩内容概述:的了的!”给自己找了一些借口后,张维贤又开始在家里该吃吃该喝喝。至于那些被张之极臭骂了一顿的军官,过几天后,又开始喝酒赌博。总之,这京卫该怎么糜烂就怎么糜烂。这一日,毕自严将他之前与崇祯说的那四条政策以详细的奏疏呈报了上来,孙承宗在奏疏里做的批复基本没有改几个字。因为崇祯现在不像万历、天启不理朝政,许多奏疏他都会看的,......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精选小说》精彩片段


那个叫孙传庭的妈的以前就是吏部的一个郎中,现在居然成了御林卫的指挥使!

张之极心中不平衡,感觉自己家的圣宠好像被别人分走了一半。

就像某些小孩子突然得知自己的父母又生了一个弟弟或者妹妹一样。

把几个军官训斥了一顿,张之极的怒气也就慢慢消了。

毕竟在这个环境下待久了,思维形成了一种惯性。

等气消之后,张之极回去跟他的父亲张维贤说:“爹,天子整出个御林卫来,咱们京卫也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了。”

张维贤在家里仔细思索了一番,倒是想通了,又是一幅优哉游哉的样子:“天子年少,以我看,只是一时热血使然,这军队的组建哪有那么简单,我刚才已经派人去打听过了,那个孙传庭之前在吏部当郎中,从来没有带兵打过仗。”

被他这么一说,张之极倒是突然意识过来了:“似乎有些道理。”

“所以我说嘛,咱们也别着急了,让孙传庭去干,看他能干出个什么名堂来,别忘了,咱们京卫从大明开国之初就有的,这天子亲军二十六卫,不是那小小的一个吏部郎中就能撼动的了的!”

给自己找了一些借口后,张维贤又开始在家里该吃吃该喝喝。

至于那些被张之极臭骂了一顿的军官,过几天后,又开始喝酒赌博。

总之,这京卫该怎么糜烂就怎么糜烂。

这一日,毕自严将他之前与崇祯说的那四条政策以详细的奏疏呈报了上来,孙承宗在奏疏里做的批复基本没有改几个字。

因为崇祯现在不像万历、天启不理朝政,许多奏疏他都会看的,看了之后还会做批复。

所以毕自严的奏疏,他是一个字一个字看完的。

这其中一条,便涉及到军屯和军饷的问题。

毕自严在奏疏里提到大明的军饷存在着诸多空额,大多数由军官冒领的现象。

这一点深得崇祯的心意。

作为穿越者,他是深深体会到明朝末年和北宋末年是一个尿性的。

就说一个比较准确的数字,历史上,崇祯派李邦华去查京畿的京卫,结果十万多人的名额,一查竟然只有一万多人。

有些士兵早就退休或者死掉,却还记录在案,每年领朝廷的薪水。

看完毕自严的详细方案后,崇祯大笔一挥,全部同意,去执行就好了。

但是这里面整顿军务的权责却不在毕自严那里,他虽然可以去搞军屯,却无法彻查军饷。

这整顿军务的事情,还得另找人来。

现在的兵部尚书阎鸣泰是个标准的老油条,靠他肯定是不行的,他在军饷中都不知道拿了多少。

这一日,崇祯在出宫之前,把孙承宗找来。

“孙爱卿,朕在毕爱卿的奏疏里看到现今军务废弛,空饷频繁,朕深感忧虑,打算整顿军务,爱卿有没有合适的人推荐?”

其实,崇祯心中早就有了名额。

李邦华就是最合适的,历史上他在崇祯元年就做了兵部右侍郎,帮崇祯整顿军务整的有声有色。

这里的崇祯早就派人去江西找李邦华了,按照时间来推算,李邦华应该快到北京了。

孙承宗道:“臣确实有一人推荐。”

“谁?”

“李邦华。”

崇祯故作高兴,心中却早就料到了。

李邦华算是半个孙承宗的人,怎么说呢,孙承宗这个人两大优点绝对是非常突出的。

看人和部战略。

崇祯明明已经去找李邦华了,为何还要问孙承宗?

因为孙承宗现在是首辅。

崇祯即便是要调人来,还是要跟孙承宗打个招呼的,毕竟这样是对他这个首辅的尊重,也为了后面大家都好办事。

君臣之间的尊重是相互的,臣子忠心是好,君王也要懂得和臣子的配合。

崇祯也不担心孙承宗会专权,事实上,明代基本没有什么权臣。

连严嵩张居正等人都不算权臣。

因为明代的首辅与宰相还是有很大区别的,首辅只负责在奏疏上写意见,叫做票拟,就是用小票纸把建议写下来贴在奏疏上。

首辅只有建议的权力,没有签字盖章的决策权。

这签字盖章叫做批红,批红原本是皇帝自己来做。

但明朝后面的皇帝都比较懒,所以就由司礼监代为执行。

这样就把首辅的权力限制得死死的了。

“那就李邦华吧,朕已经派人去叫他了,只不过还不知道把他放在哪个位置,你在奏疏上提建议,朕批准了就是。”

“是。”

“对了,袁崇焕什么时候来?”

“陛下,袁崇焕是广西人,广西离京师路途遥远,需要些时日。”

“哦,朕想起来了,这倒也是。”

崇祯都有些迫不及待想见袁都督了。

没得说,袁都督肯定是当下整个大明最适合督师辽东的人。

这一次,肯定不能乱杀了。

等与孙承宗定完整顿军务的人后,崇祯便一身常服,带着许显纯这样的狗腿子出宫去了。

话说最近魏忠贤比较老实,大概是对崇祯饶他一命的感恩戴德,魏公公最近非常配合皇帝的一举一动。

听说彩票局背后的老板是皇帝,便每天跑到彩票局“送钱”。

魏公公是一掷千金,每天不输个几百上千两手都痒痒。

他时长给曹化淳送点东西,把曹化淳是打点得乐开花。

两人的命运也是完全反了过来,以前曹化淳在魏忠贤面前屁都不算一个,现在居然是爷了。

崇祯出宫微服私访,第一站当然就是彩票局。

作为崇祯第一个赚钱的地方,他对彩票局也是给予了厚望的。

翻开账目一看,倒是挺开心,日入账已经到了六千两。

虽然还不太稳定,不过这个数额,已经相当厉害了。

倒是在名单中看到这段时间,魏忠贤输的最多。

崇祯立刻知道魏忠贤想干什么了。

最近的山西案,那个牟志夔就是魏忠贤的人,当时给魏忠贤修祠堂修的最欢快的人之一。

皇帝把牟志夔给干了,魏公公当然怕。

怕就得做点什么吧。

做什么皇帝比较开心呢?

当然是送钱!


王承恩快速来通报,说英国公张维贤来了,崇祯道:“你跟他说,朕没空,改天再见。”

王承恩把这话传达给了张维贤,张维贤一听就更加着急了。

“英国公,陛下真的是忙,您要不改天再来面圣吧。”

“王中官,陛下最近有没有提到我?”

“没有。”王承恩摇了摇头。

张维贤连忙递给了王承恩一袋子钱,王承恩哪敢收啊,是个猪都可以看出来皇帝最近在干什么。

又是找来孙传庭成立御林卫,又是把李邦华弄回来赐兵部右侍郎,今日又见了兵部尚书。

作为崇祯的贴身太监,王承恩心中其实很清楚,皇帝对这位英国公掌管的京卫非常不满意。

但绝对不会直接说。

如果今天接了张维贤的钱,以后张维贤想要知道什么,就必须告诉他。

这件事是无底洞。

迟早有一天被皇帝知道,如果被皇帝知道了,就惨了。

所以,王承恩打死都不敢接这个钱。

“英国公,心意领了,无功不受禄。”

说着,王承恩逃也似的转身走了。

张维贤叹了口气,脑子里却是有在想别的办法了。

却说这李邦华也找来了,整顿军务的事,就先让李邦华自己去干便是了,崇祯也不想事事都去操劳都去过问。

他现在比较关心的是山西案里的钱,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可是督察院的查案也是需要时间的。

现在崇祯倒是闲了下来,他也不想像历史上的崇祯那样事事都过问,抓重点就可以了。

闲下来的崇祯就天天去找周婉言做不可描述的事情。

直到两天后,徐光启来告诉他,他的香皂局已经安排好了。

崇祯立刻把周婉言叫上,两人换了一身常服,一路向宫外杀去的香皂局杀去。

这年头,赚有钱人的钱是最靠谱的。

无论是彩票局还是香皂局,那都是赚有钱人的钱。

香皂局就东华门外,地方不大,但东西是全的。

人员也都配置好了。

在崇祯那种劣质的制作技术上,徐光启花了几天时间做了一下修整,明显比崇祯的要精致了不少。

香皂的制作工序其实很简单,也不用动用大型制造机器,一块香皂最多两天时间就可以出成品。

而且这两天时间,不用人工一直盯着,只需要将各种材料调配好之后等其自行凝固。

崇祯到的时候,工人们已经开始动起手来,在桌上摆放了不少已经配置好的香皂,就等它凝固一天一夜的时间了。

另外一边,已经有成品了,是梅花香味的香皂。

周婉言拿起来闻了一下,立刻被这种香味迷住了。

在周婉言眼里,这些都是好东西。

而在崇祯眼里,这些都是钱!

看完所有的工序后,崇祯将徐光启叫来。

他问道:“如果按照现在的人员,一天可以出多少成品?”

“一个人一天最多做五十块,现在有十个人,一天可以做出成品五十块。”

崇祯一听,立刻大喜,一天一人做五十块,看来中国人从古到今办事效率就高啊。

“这个地方最多可以容下多少人?”

“大约一百人。”

“那就加到一百人。”崇祯豪气道,“另外,这个香皂局太小了,给朕招募一千个人来。”

徐光启心中有些震撼,不解道:“陛下,臣担心最开始就招募这么多人,生产出来的东西会不会浪费?”

“放心,不会,徐大人,你的香皂很快就会风靡京城,以后会传遍大明的。”

徐光启却是不甚了解。

从某种方面来说,徐光启是个工科直男。

他无法理解香皂对女人的诱惑。

他更无法理解,女人的消费市场一旦打开后,将会带来什么样的财富。

那简直就是坐着数钱啊!

皇帝既然都这么说了,徐光启也不好反驳,反正只是一千个人而已,万一到时候没卖出去,就销毁掉也一样。

反正这对皇帝来说都只是玩玩而已。

他不知道,皇帝还指望着这个发一笔横财。

“徐爱卿,这些都是小事,既然弄出了香皂,就让下面的人去操办把,朕要的东西准备好了吗?”

香皂是没有门槛的,崇祯也不想让徐光启在这上面浪费太多时间了,既然配方都出来了,让下面的人去执行就好了。

像徐光启这种人,有更大的用途。

什么用途?

当然是创造新的东西来,所有具体执行层面的事情,都不需要他去做。

他只管去想,去规划,去设计,去领导别人怎么做出来就可以了。

徐光启道:“已经准备好了,就在后院。”

“走,去看看。”

崇祯和徐光启来到后院,在后院的屋子里,地上堆着一堆灰色的粉末。

崇祯前世是文科生,对工业方面的东西不是很了解,但看样子,似乎和后世的水泥已经非常像了。

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跑吧。

崇祯看到了大喜过望。

这东西是徐光启这段时间找来了一帮子工匠,日夜赶工赶出来的。

当然,其实崇祯当初就是一个想法一提。

主要还是提了石灰粉、黏土和石膏三种材料。

得知这三种材料后,徐光启就开始行动了。

不愧是大明第一科学家,动手能力不是一般的强。

这才十几天,就尝试到这一步了。

“陛下请看这边,这是昨日用水之后成型的。”

崇祯定眼一看,那水泥已经凝固,他紧张又兴奋,用脚踩了几脚,竟然没有留下任何脚印。

这下就把崇祯给乐坏了。

没想到水泥这么快就做出来了,他还指望徐光启组织一帮子人研究个好几个月。

也是,大明的煅烧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完全具备烧出石灰粉的能力。

“徐爱卿,水泥的配方是机密,切勿让任何人知晓,将水泥制造局搬迁到城南,朕会派人把守。”

“是!”

徐光启也是很激动,这东西经过测试后,确实是有奇效,至少砌墙铺路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