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标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精品文》,由网络作家“山泽”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叫做《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是“山泽”的小说。内容精选:,还以为我这个太子要向海外商人买什么大明没有的毒药,好做什么窃国弑君的事儿吧!”听到朱标这话,马皇后也将目光看向面前的老朱。而看到两人目光不善,紧紧盯着自己。老朱一时也不知该如何开口。“都是毛骧!”“他说宫里有人拿皇宫的东西兜售给海外商人,咱这才让他把那些人都捉起来的。”“咱可没提防你这个太子啊!”......
《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精品文》精彩片段
“标儿,起来吧,这事儿你做的对,不过你不该瞒着你父皇,更不该说什么下毒的事儿。”
“娘,我是生气我爹他提防着我。”
朱标起身的同时,直勾勾看向老朱说道:
“恐怕我爹听到毛骧的汇报,还以为我这个太子要向海外商人买什么大明没有的毒药,好做什么窃国弑君的事儿吧!”
听到朱标这话,马皇后也将目光看向面前的老朱。
而看到两人目光不善,紧紧盯着自己。
老朱一时也不知该如何开口。
“都是毛骧!”
“他说宫里有人拿皇宫的东西兜售给海外商人,咱这才让他把那些人都捉起来的。”
“咱可没提防你这个太子啊!”
正如老朱所言,他命毛骧逮捕刘保儿一行人,也并非是要提防朱标。
他只是想看看朱标究竟要做什么。
同样,他也是觉得刘保儿这群太监过于蠢笨。
本来海禁这事儿就是朝廷明确下令的,可刘保儿一行人竟然在沿海的各个口岸,明目张胆询问海外商人的住所。
这不就是等着衙门去抓吗?
“行了!”
明白老朱也没有提防朱标的意思,马皇后当即开口道:
“这事儿就算过去了,标儿,你继续派人找土豆。”
“重八,这事儿你也就别插手了。”
“你们爷俩看行不行!”
朱元璋:“不行!”
朱标:“不行!”
见自己刚一说完,老朱、朱标父子俩齐声否认。
马皇后也算看出来了,这爷俩当真是没一个省油的灯。
倍感心累之下,马皇后一只手已经放在了鸡毛掸子上。
“为何不行!”
老朱瞥了眼朱标,冲马皇后道:
“这小子派的人太蠢了些,让刘保儿他们滚回来吧,咱让毛骧给你办这事儿。”
见朱标默默点头,老朱突然来了兴致,看向朱标问道:
“你小子为何也说不行。”
闻言,朱标上前一步,盯着老朱正色问道:
“爹,你是不是打算重设检校了!”
此话一出。
饶是马皇后也不由一愣。
他早年也跟老朱一起在军中待过很长时间,检校是什么机构,她自然再清楚不过了。
可对于此事,马皇后却也是不方便发表意见。
毕竟老朱和朱标再怎么吵,那总归是家事。
马皇后不管训斥朱标也好,冲老朱发脾气也罢,这都是自家人的事儿。
可是否应该重设检校,此乃国事。
除非是看到老朱和朱标吵的不可开交,否则马皇后是绝对不会先开口的。
“不错,咱的确打算重设检校。”
老朱眼神有些躲闪,不是很想去看朱标。
毕竟在他看来,以朱标的性子定然是不喜检校的。
甚至因此和他大吵一架也情理之中的事。
同样。
一旁的马皇后也莫名屏住呼吸,静静等着父子俩的争吵。
可让他们两个没想的是。
见老朱直接承认,朱标竟没有和老朱争辩什么。
反而轻笑一声,看向老朱玩味说道:
“既然父皇打算重设检校,那这检校也该对儿臣负责吧。”
“不如父皇将这些人的名单也给儿子一份,我也好安排他们给我办事。”
听到朱标这话,老朱微微一愣,略带茫然说道:
“将名单给你不是不行,只是标儿.....”
“你也同意重设检校?”
“儿臣有何不同意的?如今朝堂之上,胡惟庸一家独大。”
“若是不监视他们,恐怕胡惟庸想要造反,你我父子都还被蒙在鼓里。”朱标若无其事说着。
当看到老朱依旧满脸诧异。
朱标看向老朱,玩笑问道:
“回禀殿下,刘伯温确是今日抵京,而且一连上了几封请罪折子。”
“传孤旨意,让诚意伯好生在府中休养,等明日散朝后,孤会亲自前往诚意伯府。”
“这.....”
见胡惟庸愣在原地。
朱标面色一沉,冷声质问:
“怎么,你觉得孤此举不妥?”
“不敢,臣万万不敢!”
感受到朱标那冷厉的目光,胡惟庸忙跪在地上疯狂摇头。
他哪里敢质疑朱标的决定。
方才失态,也不过是一时诧异罢了。
毕竟此次刘伯温进京请罪,乃是他命涂节等人编织罪名,构陷刘伯温。
为的就是彻底铲除刘伯温这个祸害。
而且在胡惟庸的计划之中。
刘伯温一旦抵京,老朱还有朱标必然要对他惩戒一番。
哪怕不至于取了刘伯温的性命。
那也足以让本就身体不好的刘伯温惴惴不安,惶恐而终。
可现在。
朱标非但没有召见刘伯温,更没有出面训斥。
反而让刘伯温好生在家休养,甚至还打算明日亲自拜访。
这着实让胡惟庸有些傻眼。
甚至.....
面对朱标对刘伯温的格外优待,胡惟庸不得不多想几分。
这次名义上是让刘伯温进京请罪。
实际上,怕不是老朱和朱标打算重新启用刘伯温,让他担任中书左丞相。
大脑飞快运作之下,胡惟庸强压心头悸动,连忙回道:
“殿下所为自然没有不妥,只不过殿下方才让诚意伯在府中休养,可诚意伯在京都已经没有府邸了。”
为自己失态找了个借口后,胡惟庸继续说道:
“先前诚意伯出任兰台,担任御史中丞时,朝廷还赏赐其府邸。”
“可洪武四年,诚意伯辞官归养,这宅子自然收归朝廷。”
“所以.....”
“眼下诚意伯在何处落脚。”朱标冷声打断。
胡惟庸眼底一冷当即出声回道:
“回禀殿下,诚意伯抵京之时,宋濂、高启二人在城门迎接。”
“或许,诚意伯会借宿他们二人家中。”
语罢,胡惟庸虽不敢抬头,却竖起耳朵,小心等着朱标接下来的反应。
而听到这话,朱标心中则是一阵冷笑。
这胡惟庸还真是将刘伯温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哪怕刘伯温已经辞官还乡,他却还一心想着置刘伯温于死地。
毕竟此次刘伯温是进京请罪,宋濂、高启城门迎接便是逾矩。
不过朱标也不得不承认,眼前这胡惟庸的确有几分急智。
上一秒还是他质问胡惟庸为何失仪。
可下一秒,胡惟庸为方才失礼找了个借口,而且还顺势给刘伯温挖了一个大坑。
只不过就在胡惟庸期待着朱标会惩治宋濂、高启二人时。
只见朱标不动声色,淡淡开口。
“孤知道了,下去吧。”
意识到朱标并不打算处置刘伯温,更没有打算牵连宋濂、高启。
纵然心中有些不甘,但胡惟庸还是恭敬在拜,退出了太子东宫。
只不过等胡惟庸一走。
朱标直接冷笑出声。
“兄长何故发笑啊。”
此时太子妃常氏端着一碗莲子羹走到朱标跟前,柔声问道:
“臣妾见那胡惟庸好似有些不甘心呢。”
“他自然不甘心。”
将一勺莲子羹咽下去后,朱标平静开口:
“此次刘伯温是进京请罪,与罪人无异。”
“而宋濂、高启二人在城门迎接,这便是失了体统。”
“往小了说,宋濂、高启与刘伯温私交甚好。”
“可若是往大了说,那便是宋濂、高启与刘伯温因结朋党,要为他周旋一二。”
“一旦朝廷决定惩治刘伯温,那宋濂、高启也要跟着被追查、甚至连坐!”
“啊....”
常氏美眸微震,心有余悸的看了眼胡惟庸离开的方向。
她还真没想到。
胡惟庸只是简单一句话,竟同时给刘伯温、宋濂、高启三人都挖了个大陷阱。
“那....兄长,胡惟庸为何对刘伯温有如此敌意啊。”
“也是简单。”
朱标伸了个懒腰,漫不经心说道:
“胡惟庸虽是丞相,可只是个右丞相,一个副职而已。”
“而左丞相的最佳人选,无外乎是他胡惟庸和李善长、刘伯温三人。”
“李善长是他师长,加上年事已高,自然会为他让路。”
“可刘伯温却是不同,无论刘伯温如何想、如何做,胡惟庸都始终将刘伯温视为政敌。”
“也是因此,胡惟庸才会多次给刘伯温铺设陷阱。”
听朱标说完,常氏这才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
不过很快办看向朱标笑着说道:
“纵然那胡惟庸有再多的小心思,却依旧逃不过兄长的法眼。”
“兄长英明睿智,臣妾拜服。”
语罢,常氏学着前殿那些大臣双手举过头顶,朝着朱标恭敬一礼。
那跳脱的美眸很是调皮的打量着面前的朱标。
见她如此,朱标轻笑一声,轻揽皓腕,一把将她拉入怀中。
“你呀,本是将门之女,怎的也学朝中那些大臣一样,跟着奉承孤。”
“兄长这可真是错怪臣妾了,臣妾自然是敬佩兄长英明睿智,所以才将心中所想说了出来。”
“怎的在兄长这里,臣妾真心真意的肺腑之言反倒成了阿谀奉承。”
常氏说着,故作委屈的转过头去。
而看着常氏那绝美姣好的容颜,还有那一脸委屈的可人模样。
朱标将手放在常氏心脏位置,五指微微用力的同时玩笑说道:
“既然是真心之言,那便让孤看看你心里到底怎么想的。”
语罢,朱标透露纱衣,把握住常氏胸前的重量。
感受到朱标慢慢用力,不停揉搓。
常氏娇躯微微一颤,整个人也跟着紧绷了起来。
哪怕她已为人妇多年,可面对朱标的挑弄,此时依旧感觉胸口小鹿乱撞。
“兄长欺负人.....”
见常氏脸颊绯红,语气嗔怪的同时甚至不敢看自己的眼睛。
朱标五指再次用力后便也放开了常氏。
“今日暂且绕了你,等宫中丧期过去,孤定要让你知道什么叫以夫为纲。”
“兄长这幅样子,还真有些昏君的意思。”
“你这丫头.....”
见朱标起身还准备教训自己。
常氏忙后退两步,躲到门口后这才说道:
“如今宫中正值丧期,兄长也只会呈口舌之力。”
“只不过国事虽然繁重,可臣妾还望兄长保重身体,莫要让妾身将来独守空房。”
“你....”
不等朱标开口,常氏恭敬一拜后,连忙朝门外跑去。
看着她那一脸得意的样子。
朱标还真有些后悔给她科普后世开放的男女知识。
“兄长.....”
就在朱标感慨之际,太子妃常氏竟突然折返了回来。
只不过见她满脸凝重,朱标也收起玩闹,正色问道:
“出了何事?”
“兄长,宜伦公主跪在太子府前请罪.....”
远的不说,就拿刘伯温与李善长举例。
刘伯温要比李善长年轻个几岁。
可如今李善长每晚还能召小妾入房伺候,而刘伯温那副病体,恐怕已经十数年没尝过鱼水之欢了。
“妹子,你说的不错,等找到土豆在北方种植之后,咱就让标儿休息休息。”
“那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啊!”
“我的意思是,等标儿娶了詹氏,让他带着常氏、詹氏,还有即将就藩的皇子们回凤阳祭祖。”
“如此既不算标儿耽误朝政,也能让标儿休息几天。”
“好!”老朱认真点头道,“那就让标儿先回凤阳祖地祭祖,他也能顺便帮咱考察当地民生。”
听到老朱还要给朱标安排差事,马皇后狠狠瞪了老朱一眼。
也是见马皇后如此,老朱连忙摇头道:“让老大回凤阳好好歇歇,朝廷这边咱替他守着。”
.......
另一边,中书省。
当太监宣读重设检校,设立锦衣卫的圣旨后,整个中书省顿时乱做一团。
“重设检校?这岂是圣君所为啊!”
“当年杨宪如何坏法弄权,如何欺上压下,我等都是历历在目,如今陛下竟然要重设检校!”
“诸位大人,下官欲到奉天殿前静坐,只求陛下收回成命,不知哪位大人愿与下官同往!”
“本官愿意!”
“本官也去!”
“我们都去!”
中书省的众多官员说着便要朝皇宫走去。
只不过不等他们走出两步,只见人群中间的胡惟庸冷声说道:
“今日中书省禁闭,所有官员不得外出!”
此话一出,一众官员面面相觑,半晌这才有人问道:
“胡相,我等愿向陛下死谏,胡相何故阻拦啊!”
“诸位大人!”
胡惟庸一改方才冷厉,环顾众人温声说道:
“当今陛下圣明,不输古之明君。”
“既然陛下下旨重设检校,自然有重设检校的道理。”
“诸位好生当差,何故搭上性命冒死进谏呢?”
看着胡惟庸和稀泥的做派,几名老臣当即不满道:
“胡相,我等身为大明臣子,规劝陛下自当义不容辞。”
“所谓武将死战,文官死谏,只要能规劝陛下,我等性命何足挂惜?”
“对!我的性命何足道哉?只要能规劝陛下成为一代圣君,我等也是死得其所!”
看着面前语气慷慨,满是忠君为国之言的官员。
胡惟庸心中一阵冷笑。
这些文臣怎么想的,他比谁都清楚。
他们无非是想立下传诵千古的忠臣美名罢了。
说什么忠君体国,说什么是悍不畏死。
可背地里,豢养歌姬,收受贿赂,欺压百姓,这些坏法乱国的事儿他们可一件都少做。
尽管对于眼前这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官员很是鄙夷,但胡惟庸也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旋即轻咳一声,看向众人愈发温声说道:
“诸位大人,此事不是你们能够置喙的,若是前往奉天门前静坐,岂不是有逼宫之嫌?”
就在众人听后表情尴尬,相互对视之时。
胡惟庸忙继续开口道:
“诸位放心,明日朝会,胡某必当向陛下进言,成与不成均在胡某一身。”
“就算陛下震怒,也只会罚胡某一人。”
“只不过今日就委屈各位大人在中书当值。”
胡惟庸话音刚落。
他的几名亲信便当即高声说道:
“胡相当真乃大明柱石,我等愿听胡相吩咐。”
“胡相一心为公,我等佩服。”
“各位同僚,我等不该拖胡相后腿,今日就听胡相安排。”
在胡惟庸亲信的极力鼓吹之下,中书省其他官员这才作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