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李新年顾红的现代都市小说《三十正道:从谎言开始改变文章全文》,由网络作家“雾里看花”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很多朋友很喜欢《三十正道:从谎言开始改变》这部都市小说风格作品,它其实是“雾里看花”所创作的,内容真实不注水,情感真挚不虚伪,增加了很多精彩的成分,《三十正道:从谎言开始改变》内容概括:来的主要目的是想向你了解一个人的情况。”“什么人?”姚鹏问道。李新年笑道:“这个人可是大大的有名,他的公司的总部就在你的辖区呢。”姚鹏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说道:“你是说泰源集团的赵源?”李新年放下筷子说道:“你一猜就中,正是赵源。”姚鹏疑惑道:“你打听他干什么?”李新年笑道:“还能干什么?像我们这种小公......
《三十正道:从谎言开始改变文章全文》精彩片段
李新年笑道:“派出所所长也不错啊,起码独当一面,如果是我的话,我宁可当所长也不去当那个副局长。”
姚鹏摇摇头说道:“你是生意场上的人,有些事不了解。”
李新年摆摆手说道:“好了,咱们扯点别的,我今天来的主要目的是想向你了解一个人的情况。”
“什么人?”姚鹏问道。
李新年笑道:“这个人可是大大的有名,他的公司的总部就在你的辖区呢。”
姚鹏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说道:“你是说泰源集团的赵源?”
李新年放下筷子说道:“你一猜就中,正是赵源。”
姚鹏疑惑道:“你打听他干什么?”
李新年笑道:“还能干什么?像我们这种小公司当然也想找颗大树乘乘凉,现在有个难得的商机,只是我对赵源这个人一无所知,想了解一下他的基本情况。”
姚鹏笑道:“那你可找错人了,赵源是什么人?我一个小小派出所所长也攀不上他呀。
虽然久闻大名,可也只是在媒体上见过,实际上连人家的真容都没有见过,即便知道点情况,也是道听途说,对你的生意应该没有什么帮助。。”
李新年递给姚鹏一支烟,自己也点上一支,一副感兴趣的样子说道:“道听途说也行啊,反正就是闲聊吗?”
姚鹏深深吸了一口烟,慢慢吐出烟雾,若有所思地说道:“这从哪里说起呢?”
李新年笑道:“想到哪里说哪里,我又不是新闻记者采访你。”
姚鹏想了一下说道:“坊间有关赵源的传闻很多,其中为人熟知的也就是有关他的发家史,你是生意场上的人,应该都听说过吧?”
李新年笑道:“我听说的可能跟你不是一个版本,反正也是闲着,你说说看。”
姚鹏犹豫了一下说道:“据说赵源早年也只是一个不起眼的个体户,在南门大街有个小商铺,店里面几乎什么都卖,从服装到小家电再到小五金商品,说白了就是个二道贩子。
他的名字第一次为人熟知应该是他承包华南海鲜市场的时候。
那时候市场管理比较混乱,一些小混混在那里收保护费,赵源的一帮手下跟这些小混混发生了一次激烈的冲突,结果是一死伤,赵源为此还在牢里面待了将近半年。”
李新年惊讶道:“赵源还坐过牢?这倒是第一次听说。”
姚鹏说道:“幸亏那天他自己没有出马,否则就不是半年的事情了。
不过,这一次事件反倒让赵源出了名,从那以后也没人敢招惹他,市场的生意也越来越兴旺,赵源自然也就财源广进了,据说赵源第一桶金就是在华南海鲜市场赚到的。”
李新年皱皱眉头说道:“怎么给人的感觉好像赵源早年是道上的人啊。”
姚鹏点点头说道:“这么说也未尝不可,实际上目前赵源手下的几个亲信都是早年跟随他打打杀杀的兄弟。
据我所知,其中起码有两个被公安机关处理过,只不过眼下都鸟枪换炮了,一个个西装革履的都成了大老板。”
李新年插话道:“我怎么听说赵源的老婆家里好像有点背景。”
姚鹏说道:“那当然了,如果赵源不是后来娶了蒋玉佛的话,应该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李新年故作不知道:“这个蒋玉佛究竟有什么背景?”
姚鹏说道:“说起来蒋玉佛倒也没有什么背景,问题是她的身后有一位财神爷,这才是赵源最坚强的后盾。”
李新年想起早晨洗澡的时候用余小曼来检验自己的家伙是不是还顶事,心里有点过意不去。
可随即就想起徐世军私下给顾红发微信汇报公司的情况,那点歉意马上又没了。
心想,谁知道这家伙会不会跟自己一样心里想着顾红意淫,否则他为什么要向顾红献殷勤呢?
俗话说,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想通就好啊。”李新年甩给徐世军一支烟,缓缓说道:“说实话,要不是为了拿下泰源集团,我也没打算让外人参与咱们的生意。”
徐世军迟疑道:“顾雪对你来说可不是外人。”
李新年明白徐世军的弦外之音,信誓旦旦地说道:“有一点我可以给你吃个定心丸,我大姨子的股份再多,也不会掺和公司经营上的事情。
不管我们将来这块蛋糕做的多大,你永远都是公司的二把手,绝对不会有人抢你的位置,难道你还信不过我?”
徐世军嘟囔道:“如果信不过你的话,当年也不会跟你合作了。”
李新年点点头,说道:“那这事就这么定了,只要合同一签,咱们就不用为资金发愁了。”
徐世军似乎也乐观起来,笑道:“手里一下有这么多钱,还真有点不适应,严格说来,我们也是亿万富翁了。”
李新年哼了一声道:“还差的远呢。”
徐世军说道:“只要攀上了泰源集团这颗大树,弄上一个亿只是时间问题,接下来就看你怎么摆平老郑了。”
李新年说道:“这就是我的事了,你只管把公司运作起来,该招人招人,该完善的制度赶紧完善,到时候可别掉链子。”
沉默了一会儿,忽然又说道:“对了,你不是有个朋友在公安局工作吗?”
徐世军疑惑道:“你是说姚鹏?”
“你们关系铁不铁?”李新年问道。
徐世军也不清楚李新年为什么突然提起这件事,诧异道:“当然铁,发小,我老婆跟他老婆也是闺蜜。”
李新年眯着眼睛抽了几口烟,又问道:“这人怎么样?”
徐世军笑道:“你怎么突然对一个警察感兴趣,难道你还想请他来替我们保驾护航?”
顿了一下,继续说道:“人品是没的说,直性子,痛快人,不说嫉恶如仇吧,眼睛里也容不得沙子,正因为这样,混到今天才当了个派出所所长。”
李新年若有所思地缓缓点点头,说道:“我想请他帮个忙。”
徐世军惊讶道:“帮什么忙?只要帮得上,他肯定不会拒绝。”
顿了一下,问道:“你想让他帮什么忙?”
李新年有点心神不属地说道:“我还没有想好,这样吧,你先给他打个招呼,什么时候我亲自去找他一趟。”
徐世军楞了一会儿,随即笑道:“那好,我这两天就跟他说这事,他虽然还不认识你,但对你并不陌生,知道你是我生意上的搭档。”
李新年的丈母娘谭冰一家住的位置稍稍有点偏僻,可相比于市中心高楼林立的水泥森林以及嘈杂的繁华地带,这里却是难得的闹中取静之处。
这是一栋带有独立院落的四合院,据说是谭冰的丈夫顾百里的祖上留下的,能够拥有这么一栋四合院的人,祖上在宁安市肯定不是普通人。
院子里停着顾雪的沃尔沃轿车,李新年刚刚把车在院子里停稳,屋子里就跑出来一个十二三岁的半大小子,正是顾雪的儿子洋洋。
“姨夫,怎么才来啊,外婆都念叨好几遍了。”洋洋跑过来说道。
“没有啊。”男人好像挺忙的。电话里面有别人说话的声音。
张君急忙问道:“顾红那天请客究竟是什么目的?该不会只是炫耀一下高升吧?”
过了一会儿,才听男人说道:“炫耀什么?只不过随便聚聚。”
张君笑道:“难道你不知道人家当行长了吗?”
男人说道:“前两天才听说。”顿了一下,笑道:“怎么?难道你后悔那天没去拍马屁?”
张君嗔道:“拍马屁?我犯得着吗?我又不找她贷款。”
“那你问这么多干什么?”男人说道。
张君犹豫了一会儿,压低声音说道:“王翰,你仔细想想,那天饭局上是不是有什么不正常的地方。”
王翰沉默了一会儿,疑惑道:“没什么不正常啊,你什么意思啊。”
张君好像有点犹豫不定,迟疑了好一阵,最后小声道:“刚才顾红的老公莫名其妙跑来我这里打听那天饭局的事情。
据他说顾红那天搞聚会的借口是外地来了一个同学,叫邓总,可咱们同学里面哪有姓邓的?我觉得他好像对这个邓总有所怀疑。”
“怀疑什么?”王翰问道。
张君嗔道:“哎呀,你自己不会去想?”
王翰沉默了一会儿,吃惊道:“怎么?难道她老公怀疑顾红外面有男人?”
“就是这个意思。”张君低声道。
“不会吧。肯定是你想多了,他们两口子感情好着呢。”王翰狐疑道。
张君哼了一声道:“你怎么知道?你连她老公都不认识。对了,他还问我们同学里面有没有当老师的,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王翰迟疑道:“你该不会是神经过敏吧?”
“神经过敏?”张君说道:“这种事他为什么不直接问他老婆?有必要大老远跑来问我吗?再说,我跟他也不是很熟,就是吃过一次饭,帮过一次小忙。”
王翰好一阵没说话,最后小声道:“张君,这种事还是别瞎掺和,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反正顾红在外面有没有男人也不关咱们的事。”
张君嗔道:“谁瞎掺和了,我这不是跟你闲聊吗?”
王翰说道:“那这个话题就到此为止吧,人家顾红现在是行长了,可别传出什么是非来,大家都是同学,就算真有这种事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张君嗔道:“这还用你教?问题是他老公好像是瞒着顾红在查这件事,你说,要不要私下给顾红打个招呼?”
男人急忙说道:“张君,你可别乱来,我还是那句话,别瞎掺和,他老公折腾那是他的事情,你可千万别插一只脚。”
张君长长出了一口气,说道:“你就放心吧,我又不傻,哎呀,光顾着跟你说话了,我还约了一个客户呢。”
挂断手机,张君坐在那里直愣神,良久,嘴里嘀咕了一句:插一只脚。
顾红出国的当天晚上,李新年回到家里的时候,却有种莫名的孤独感。
这种孤独感倒也不仅仅因为家里冷冷清清、老婆不在身边,反倒是一种精神和灵魂上的孤独。
因为他突然意识到离开的有可能不仅仅顾红的人,也许还有她的心。
李新年和顾红结婚的最初两年可以说是夫妻关系最亲密的时期。
那时候顾红也只是银行的一名普通职员,基本上朝九晚五,反倒是李新年为了生意整日奔波,往往都是顾红在家里做好了饭菜等着他回来。
可随着顾红在银行角色渐渐的变化,蜜月期就慢慢结束了。
尤其是顾红当了副行长之后上下班就没有固定的时间了,不仅业务繁忙,而且还有数不尽的应酬和饭局,有时候回到家的时候李新年都已经上床了。
不过,即便如此,也没有影响两个人的亲热时间。
当然,顾红偶尔也有出差的时候,但基本上也就一两天,而李新年也忙于自己生意,这种短暂的分离对他基本上没有丝毫影响。
可几天,李新年却忽然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孤独感。
已经在外面吃过了晚饭,李新年一进屋就直接走进了书房,拿出笔记本电脑,插上优盘。
从老婆手机里窃取的资料还没有研究完呢,除了长长的通信录之外,还有从顾红手机里导出的微信聊天记录。
说实话,他早就有点迫不及待想看看老婆每天和微信好友都聊点什么,只是信息量过于庞大,暂时还没有顾上。
且不说这是为了搞清楚老婆是不是红杏出墙,单单是偷窥妻子的秘密这一点已经足够令人兴奋了。
所以,他要找个完整而又隐秘的空间和时间来研究顾红的微信聊天记录。
不过,他对顾红的微信群没有多大兴趣,因为他不认为老婆会在群里面发布什么敏感信息,他感兴趣的是顾红的个人聊天记录。
顾红的微信联系人和手机通信录一样长,起码有两百多人,他可没耐心把所有的聊天记录都看一遍,也没那个必要。
所以,他还是采用查看通话记录相同的办法,查看最近一段时间跟顾红聊天的人以及聊的内容。
排在微信最前面的十个好友意味着是最近跟顾红聊过天的人。
这十个微信好友分别叫:A老峰头、大个子168、丁丁、虚怀若谷、奋斗五年、鹰之、自强不息、阿福、宁静致远、放歌和。
不过,最先引起他注意的是这个名叫大个子168的人,因为这个微信账号他很熟,一看头像就知道是谁。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生意上的搭档徐世军,一米六八的“大个子”。
李新年对顾红和徐世军加微信好友倒不奇怪,毕竟两家人之间都很熟。
何况他自己也有徐世军老婆余小曼的微信,余小曼的账号叫往事随风,也不清楚她都有些什么往事。
并且他也不会怀疑顾红和徐世军之间有什么暧昧,他压根就不信顾红会看得上徐世军,可他对两个人谈些什么照样怀有浓厚的兴趣。
事实证明,顾红虽然加了徐世军的微信,可他们之间显然没什么可聊的,一年时间总共聊过三四次。
其中一次是徐世军给顾红发了一张漂亮女儿的照片,李新年怀疑这小子有炫耀的嫌疑,因为自己和顾红直到现在都没有孩子。
另一次是因为顾红联系不上自己才主动给徐世军发了一条消息,剩下的只有最近一条消息了。
章梅瞥了儿子一眼,在桌子上摆了三副碗筷。
李新年奇怪道:“怎么?还有别人?”
章梅嗔道:“怎么?你以为是专门为你做的?我就知道你把今天是什么日子忘记了。”
李新年一愣,脑子里搜索了一下,一瞥眼正好从母亲卧室半敞开的门看见了父亲的遗像,顿时恍然道:“哎呀,真是忙糊涂了,今天是我爸的忌日啊。”
章梅白了儿子一眼,说道:“坐下吃吧,我都已经祭拜过了。”
李新年上大学那阵不太清楚母亲自己一个人在家里是怎么纪念父亲的忌日的。
可自从他毕业之后,每年这个时候,母亲都要抄几个菜,祭奠父亲的亡灵,结婚之后,顾红也必须参加。
倒也没有什么复杂的礼仪,只是在桌子上要多摆一双碗筷,还有一小杯酒,李新年也要喝两小杯,而喝的总是一瓶剩下的五粮液。
“妈,这点酒早就没气了,家里又不是没有酒,换一瓶吧。”李新年见母亲又从橱柜里拿出那小半瓶五粮液,忍不住劝道。
章梅瞪了儿子一眼,嗔道:“你还准备大喝特喝吗?这不过是个仪式,喝一杯就行了,这瓶酒可是你爸出事之前喝过的。”
李新年不禁有点吃惊,虽然每年都给父亲过忌日,并且每年都要喝两杯,可今天还是第一次知道这瓶五粮液是父亲生前开过瓶的。
一时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章梅给儿子斟满了一小杯酒,说道:“就喝一杯。”说着,叹口气道:“也喝不了几年了。”
李新年哼哼道:“妈,如果这瓶酒喝完了怎么办?”
章梅迟疑了一会儿说道:“那只能重新装一瓶了。”
李新年有点哭笑不得,他知道父亲留下可供母亲做纪念的东西有不少,不明白为什么对这瓶酒情有独钟呢?
他猜测当年父亲开封这瓶五粮液的时候应该是个特殊的日子,毕竟,那时候家里也不算宽裕,不可能经常喝五粮液。何况父亲的酒量并不大,每次也只是喝上一小杯。
也许母亲那天曾经陪着父亲共饮过,并且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所以才会对这瓶酒念念不忘。
只听章梅嘴里念叨道:“老李,又到你的忌日了,今年儿媳妇出国了,所以只有我跟旦旦陪你,菜还是跟过去一样,酒还是你剩下的那瓶,你就赶紧吃吧,吃完了好早点回去。”
李新年虽然已经不是第一次听见母亲这么念念有词了,可不知为什么,今年听起来感觉有点毛骨悚然,忍不住瞥了一眼多余的那副碗筷。
可随即心里长长叹口气,忍不住又可怜起母亲来。
不管怎么说,李新年觉得母亲对父亲的这份忠诚可圈可点,心想,如果顾红对自己有母亲对父亲的十分之一就不错了。
忽然觉得这个对比不恰当,自己可是个大活人。于是心里呸呸两声,改为顾红如果不寻新欢就阿弥陀佛了。
“愣着喊什么?吃啊。”章梅恢复了正常,给儿子夹了一块带鱼。
“妈,如果是在古代的话,肯定有人为你立牌坊。”李新年抿了一口父亲的酒,嘟囔道。
章梅教训道:“胡说,老娘还没死呢,立什么牌坊?难道不应该纪念你父亲吗?”
李新年急忙赔笑道:“应该应该。”
吃过饭之后,李新年陪着母亲坐在客厅看电视,章梅还时不时发发微信。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