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星辰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全本阅读

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全本阅读

文盲写小说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完整版军事历史《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甜宠爱情非常打动人心,主人公分别是崇祯王承恩,是网络作者“文盲写小说”精心力创的。文章精彩内容为:我是。”张能挥刀将他身边的一个太监砍死,硕大的头颅在身前滚动,腥臭的血液喷涌而出,溅的四处都是。“我再问一遍,他可是大明太子朱慈烺?”张能举起马刀,问另一个太监。另一个太监已经被吓傻了,他嘴唇惨白,浑身颤抖,支支吾吾的说不出话来。张能有些急了,他用刀背猛地拍向太监肩膀,随后厉声问道:“我再问最后一遍,这个人可是大明太子......

主角:崇祯王承恩   更新:2024-07-27 06:17: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崇祯王承恩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全本阅读》,由网络作家“文盲写小说”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完整版军事历史《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甜宠爱情非常打动人心,主人公分别是崇祯王承恩,是网络作者“文盲写小说”精心力创的。文章精彩内容为:我是。”张能挥刀将他身边的一个太监砍死,硕大的头颅在身前滚动,腥臭的血液喷涌而出,溅的四处都是。“我再问一遍,他可是大明太子朱慈烺?”张能举起马刀,问另一个太监。另一个太监已经被吓傻了,他嘴唇惨白,浑身颤抖,支支吾吾的说不出话来。张能有些急了,他用刀背猛地拍向太监肩膀,随后厉声问道:“我再问最后一遍,这个人可是大明太子......

《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全本阅读》精彩片段


马车里坐着三个人,一个面色惨白的少年,身穿衮龙黄袍,头戴翼善冠,皮肤白皙身体娇弱,露出一副惊恐的表情。

另外两人是仆人打扮,穿着太监服,脸色同样苍白,裤裆处湿z了一片。

张能忽然觉得有点不对劲!

过程太轻松了,除了那些骑兵,再也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

难道明军已经衰落到这种程度了吗?

还是说,眼前这个太子是假的?

他将刀尖抵在身穿衮龙袍少年的脖子上,冷声问:“你可是大明太子朱慈烺?”

“我...我是。”

张能挥刀将他身边的一个太监砍死,硕大的头颅在身前滚动,腥臭的血液喷涌而出,溅的四处都是。

“我再问一遍,他可是大明太子朱慈烺?”

张能举起马刀,问另一个太监。

另一个太监已经被吓傻了,他嘴唇惨白,浑身颤抖,支支吾吾的说不出话来。

张能有些急了,他用刀背猛地拍向太监肩膀,随后厉声问道:“我再问最后一遍,这个人可是大明太子?”

小太监打了个机灵,瞬间缓过神,他哆哆嗦嗦的说道:“他..他不是。”

“不是?”张能似信非信,“如果他不是太子,那太子人呢?”

“从...京...京师出发后,我们的...任务,就是模仿太子。太...太...太子,根本就不在...在车队之中。”

张能犹如中了一道晴天霹雳,整个人木在原地。

被骗了!

被骗惨了。

太子南迁是个彻头彻尾的幌子,真正的目的是诱骗他孤军深入,进而围歼大顺军主力。

不对,他们在朝中的内奸都是位高权重之人,这种消息的真假还是能分辨出来了。

眼前之人极有可能在说谎!

他吩咐左右:“来人,将这二人的裤子拔下来。”

两个亲兵翻身下马,熟练的将两人的裤子脱下。

张能定睛一看,完了!

两人都是太监!

他挥刀将其中一人砍死,指着另一个吼道:“太子呢?朱慈烺人呢?”

“我我,我说的都是真的!太子...太子真不在车队之中!”

张能暴怒!

他连日来紧赶慢赶终于追上了南迁的队伍,没想到竟是这种结果。

举起手中的马刀蓄力一劈,将假扮太子的人劈成两半。

鲜血飞溅,脑浆横流,死尸倒地。

“将军,怎么办?”一个亲兵见张能有些发愣,提醒道。

“剿灭流贼,就在今日!”

“杀!”

张能刚要发话,后面传来震耳的喊杀声。

回过头,月光下只见明军千余骑兵从他们来时的方向掩杀过来。人数虽然不多,但装备精良,盔甲,鸟铳,弓箭,盾牌一应俱全。气势如虹,刀斧明亮,在月光下宛如一群饥z渴的猛兽。

那些在后面抢钱、杀人的顺军来不及逃跑,瞬间被明军淹没。

片刻间,张能损失了百余骑兵。

张能见状立刻做出判断:“撤!与大部队会合!”

他的手下虽然都是精锐,但连日来疲于奔波人困马乏。其次在不知道对方有多少人的情况下盲目迎战,实属下策。

张能带着队伍转身就跑,迂回半圈后朝大部队所在的方向奔去。

那里还有两千轻骑,是他的主力和底气。

只要双方会合,眼前这些明军根本不是自己的对手。

随着目的地越来越近,喊杀声也越来越响亮。

主战场已经陷入焦灼之中。

张能留在这里的两千骑兵虽然都是精锐,但为了追击朱慈烺,都是轻装简从。

为了降低战马负重,他们绝大部分人穿的都是棉甲,只带三天口粮,路上边走边抢。



李邦华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陛下,万万不可!”


“朝廷每年用银缺口尚有五百多万两,如果再免除田赋,今年的用银缺口将达到两千一百万两!”

“田赋乃国家根本,朝廷支柱,一旦免除,朝廷将入不敷出。届时兵无饷,将无粮,别说打仗,就是募兵都没钱。”

“现在内有流贼四处作乱,外有建奴虎视眈眈,九边大军缺饷少粮已是常态,此时不加赋已是皇恩浩荡,免全国一年田赋绝不可行!”

李邦华虽然只当了两天内阁首辅,但是对朝廷的钱粮已经心知肚明。他的话虽然很难听,但说的都是心里话。

范景文出班跪倒:“陛下,虽然免赋是体恤民情,关心百姓之举。但这样的免法会让百官心乱,朝廷不稳。如果陛下觉得百姓负担重,可以减免三饷。至于免全国一年田赋...臣以为不可。”

其余阁臣、百官见内阁首辅和次辅均表明了态度,纷纷跪地请求崇祯放弃这个想法。

崇祯摇了摇头:“诸位,你们说的都很在理,朕也知道朝廷缺钱,但各地都有灾,有灾就有难民,这些难民太多了,他们随时可以成为流贼。”

“这也是流贼怎么剿也剿不干净的原因!”

“你们还记得朕说过祖父皇帝给朕托过梦吗?他告诉朕,旱灾今年只剩最后一年,明年各地除湖南外,都将风调雨顺。”

“所以朕打算免除全国一年的田赋,至于用银的缺口,朕会想办法!”

群臣沉默,他们认为崇祯在信口雌黄!

先不管托梦是真是假,朝廷每年两千万两银子的缺口怎么填?

用什么填?

这不是二十万 ,更不是二百万,而是两千万两!

他有什么办法?

哪怕拉出的屎能变成银子,满朝文武也得拉上几年才行。

看着质疑的群臣,崇祯淡淡解释道:“朕说过,京师有坏人!他们吃着朝廷的饭,拿着朝廷的银子,私下里干的却是改朝换代的事!”

“朕岂能容他?”

“李若琏!”崇祯声音陡然一变,从原来的慵懒变成了愤怒。

“臣在!”

“将你查到的证据全都拿出来!”

李若琏伸手拿出一本书还有一摞信,书上写着论语二字,在崇祯的示意下将论语递到李邦华手中。

李邦华一脸茫然的接过论语,翻看书页。

目光快速扫过后,李邦华眉头皱了下:“李指挥使,这...不是论语,是一本账册?”

“不错,李阁老请往后看。”

李邦华一目十行的快速翻看,他越看越是心惊,越看越是害怕。

翻到最后一页时倒吸一口凉气凉气!

“这...这怎么可能?”

见李邦华一脸的震惊,内阁次辅范景文急忙伸手拿过论语,认真的看了起来。

片刻后,范景文露出与李邦华一样的表情。

震惊,害怕,难以置信......

其他朝臣被他们的两人的表现搞懵了,在邱瑜的带领下纷纷走上前查看。

一刻钟过后,那本论语在群臣之中传阅了一遍。

李若琏见时机成熟,开口说道:“诸位大人,锦衣卫奉旨调查陈演和光时亨满门遇害一案。”

“凶案现场可以说一片狼藉,表面上看凶手是杀人抢钱,实际上有很多值钱的东西被忽视了。例如陈演府中有一幅价值不菲的《烟寺松风》,被仍在地上无人问津。”

“根据这一点,我们认为凶手找的不是钱,而是另有其他。于是几十号人连夜掘地三尺,终于在陈演府上找到了这本论语和这些信件!”李若琏指着转了一圈又回到李邦华手上的书说道。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除了范景文,其他人都慌了。

因为只有范景文说了实话。

魏藻德和兵部尚书张缙彦同时出班跪倒。

不等他们求情,崇祯伸手制止:“众卿莫急,先从王侍郎开始。锦衣卫和东厂办事快的很,朕估摸着一个时辰就能回来,到时候还王侍郎一个公道。”

公道?

王正治心如死灰...

魏藻德眯着眼,明白了崇祯的想法。

不管朝廷缺不缺钱,崇祯都会以这个的名义抄家他们的家,治他们的罪。

既然这样,那就退一步!

家产不要了,辞官归乡。

他先是朝他的党羽使了个眼色,随后朝崇祯叩首:“陛下既然要抄我等的家,臣愿奉上全部家产辞官归乡。”

张缙彦跟着跪倒,说出了同样的话。

“不准!”崇祯毫不犹豫的否决,“朕必须查明真相给你们一个公道,届时再辞官还乡不迟!”

李邦华见状决定再添一把火,他出班拱手说道:“臣李邦华弹劾内阁首辅魏藻德,德不配位,结党营私,贪墨军饷,欺君罔上!请陛下明察。”

“臣附议!”

“臣也附议!”

在李邦华的带领下,二十多个复读机同时出班,请求查办魏藻德。

魏藻德脸色变得很难看。

他以为用辞官能明哲保身,没料到崇祯要赶尽杀绝。

怎么办?

魏藻德目光在朝堂上游走,寻找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他不会轻易认输,越是这种时候越要想办法自保。

当他看见跪在地上的成国公朱纯臣时,顿时大喜。

明朝侯爵、伯爵无数,公爵却少之又少。除了开国六公爵外,其余基本是燕王朱棣清君侧时册封而来。

成国公朱纯臣世袭公爵,家族底蕴丰厚,在朝中关系错综复杂。

有他挡在前面,崇祯绝不会把事情闹大。

想到这,他朝朱纯臣递了个眼神。

朱纯臣也被点了名,正愁不知如何应对,见内阁首辅朝他使眼色,顿时大喜。

达成统一战线后两人同时站起身。

魏藻德抱拳拱手,朝被点过名和没点名的官员说道:“诸位,流贼犯境,京师告急,正是用人之际。没想到,皇上竟要抄我等的家筹措军饷。”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今天缺饷抄我家,明天缺饷就会抄尔等的家,等满朝文武被抄光了,他是不是要挖祖陵了?”

“君乱于上,臣治于下,不救其祸,则败亡矣!”

“可悲,可怜,可笑!”

“我死不足惜,希望诸位王公大臣把此事记下来,后世人自有公道!”

魏藻德没什么真本事,却因为能说,竟然在崇祯年间坐到了内阁首辅的位置。

可笑不可笑?

“大胆!来人,把魏藻德给我拿下!”王承恩第一个站了出来,身为崇祯内臣,他必须维护皇上的尊严。

门外的锦衣卫推门而入,见王承恩让他们抓的人是内阁首辅,纷纷停下脚步看向崇祯。

此时事关重大,没有皇帝的指示决不能轻举妄动。

他们可以无视王承恩,也可以无视吴梦明和李若琏,但必须对那个男人言听计从。

一众朝臣的目光,也在崇祯和魏藻德之间游荡。

他们在等。

这些人不在乎魏藻德被抄家与否,在乎的是崇祯会不会为了筹措军饷挨个抄家。

若是那样,不如趁早联合起来对抗。

崇祯也知道,这些人在等。

在封建时代,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他可以随时随地剥夺臣子、百姓的一切,包括生命。

但是有一个前提。

罪名!

只要罪名合理,就能堵上百官,堵上读书人,堵上天下老百姓的嘴。

想清楚这些,崇祯冷冷一笑。

扣帽子这事他熟啊。

他甩了下衣袖,双手背在身后,目光如炬般在众人的脸上扫过。

“诸位,你们都是我大明的朝臣。”

“你们当中有的人以勇著称,有人能说善道,有的生性谄媚,有人生性奸诈。有人爱财,有人好色,有人恋权,有人图名。”

“朕只有一个人,该相信谁呢?”

“为了取得朕的信任,有些人就联合起来欺骗朕;另一伙人为了自保,也只能联合,于是就有了党争!”

“阉党也好,东林党也罢,齐党,楚党,浙党,宣党朕也都知道。只要能给朕办实事,真心真意为大明好,你们私底下那些爱好朕可以假装看不到。”

满朝文武都是聪明人,他们听出了崇祯话的意思。

在皇帝眼里,没有一个干净人。

只要他愿意,可以治任何人的罪。

想到这,满朝文武同时低下头。

“但是!”崇祯话锋一转。

“魏藻德,你自崇祯十六年入阁至今,一无建白,仅倡议令百官捐助。如此无才无德之人,既不能以天下为己任,又不能想出治国之策,在其位不谋其证,误君误国,岂不该死?”

“擢升内阁首辅后,结党营私,贪墨军饷,欺君罔上,口出狂言,大逆不道,本应凌迟处死!朕念你为官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份上,给了你机会。”崇祯继续罗列内阁首辅魏藻德的罪证。

“朕让你捐钱,不捐也就罢了。向你借钱,不借也罢。”

“朕问你家里有多少现银,你说的是什么?”

“没钱!”

“朕一没想抢,二没想夺,你怕什么?”

“内阁首辅年俸禄折银不过百两,你入朝为仕仅四年,数万家产从何而来?”崇祯猛地一挥衣袖,目光落到魏藻德身上。

魏藻德脸色巨变。

对他来说,财产是最大也是唯一的问题。

不用锦衣卫,随便找两个太监都能查出他的家产和俸禄都对不上数。

可大明朝的官都贪,他不贪便是不合流,会遭到其他人排斥,更坐不到首辅的位置上。

崇祯继续说道:“为君着,父也!身为臣子,当为君父解忧。你无视君父,朕要你何用?”

“若是平时,朕会罢你的官免你的职。”

“但现在...呵呵,”崇祯冷冷一笑,“数罪当诛!”

“来人!”崇祯倒背着手,目光中尽是杀意,“将魏藻德拉出去,缢死后斩首示众!灭三族,家产抄没充公!”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他快走两步立刻跪倒:“陛下,昨夜京师出了命案,臣特来上报!”


“命案?”崇祯半倚着身子,声音里带着一丝怒气:“你是顺天府尹,朝廷三品官员,出了命案不去查案,来朕这作甚?难道想尝尝廷杖的滋味?”

听到廷杖二字,王庭梅浑身汗毛直立!

廷杖制度从朱元璋登基以来便成了惯例,在正统年间廷杖成为了一种制度。崇祯年间,廷杖制度可以说是严酷到了极点,皇帝一言不合就赏赐官员廷杖。有明一朝,廷杖次数达到了五百多次,被打死的大臣有数十位。

想到皇上已经五天没打人了,王庭梅顿时害怕起来,他急忙解释:“陛下,此桩命案非比寻常,命案发生在衍圣公府,死的人是衍圣公的侄子。”

崇祯听罢腾的一下站了起来,脸上写满了震惊。

站在旁边的李若琏看着崇祯,暗地里对他挑起大拇指:陛下的演技已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崇祯凝眉怒视的问道:“因何而死?凶手可曾抓住?”

“回陛下,...”王庭梅有种想吐的感觉,他强行咽下一口唾沫,继续说道:“孔氏后人死状极其惨烈,经仵作查验,似是死于...屠夫之手。”

“夜黑风高,凶手狡诈。除了在墙上留下一行血字外,再无其他线索。”

屠夫?听到这两个字,崇祯已经猜到了孔氏后人的死法。

他懒得问,也不想问。

转而问字的线索,“什么字?”

“那一行血字是开城门,迎...”

“说吧,恕你无罪。”

“是,开城门迎闯王,否则全城杀光。”

在场的所有人,同时顿了下。

他们意识到,流贼早已在京师扎下了钉子,这些钉子随时都会冒出来扎人!

崇祯微微皱眉,“此事不简单!”

“朕问你,孔氏后人可有仇人?家中财物是否丢失?朕怀疑有人借着流贼的名义行凶作乱!”

王庭梅据实回答:“回陛下,都没有。”

沉吟片刻后,崇祯看向其他人。

“李阁老怎么看?”

李邦华躬身施礼:“陛下,臣以为这是流贼发出的信号。他们想告诉所有人,京师有他们的人。这些人制造恐惧,让百姓惊慌,让京师军民丧失守城的信心和决心。”

“真毒计也!”

“李闯贼!”崇祯咬着牙,狠狠地念出三个字。

远在居庸关外的李自成突然打了个喷嚏,他看了眼天上的太阳,摇摇头继续指挥进攻。

乾清宫内,崇祯问王庭梅:“王府尹说了这么多,到底想说什么?”

“臣请陛下让锦衣卫或者东厂协助办案。”

崇祯眉毛一挑:“锦衣卫和东厂是朕的人,不是你王庭梅想用就能用的!一桩小小的人命案而已,用不着他们出手。”

王庭梅跪在地上不起身:“陛下有所不知,虽然只是一桩人命案,但死者身份非比寻常。京师的官员,国子监的学生,这些读书人听说后皆义愤填膺。此时已将顺天府衙层层包围,要求臣限期破案。”

“臣一日不破案,他们就围在衙门外不走。”

“臣现在无人可用,特请陛下让锦衣卫或东厂查办此案。”

果然...读书人被激怒了。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对于王庭梅的请求,崇祯轻轻摇头。

有些事一次可以是巧合,次数多了难免让人产生怀疑。

怀疑一旦产生,罪名就成立了。

“不准!”

“京师是你的一亩三分地,屡次发生命案,不想办法破案,反而求助锦衣卫东厂,难道就不怕内阁、还有朝堂上那些御史们弹劾吗?”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表面上是个精明能干的汉子,至于心里嘛...崇祯不想猜,也猜不透。


李副将说的办法的确可行。

流贼补给三分买,七分抢!只要把源头掐断,后勤补给将受到严重的影响。

打仗表面上打的是人,实际是钱粮。

正因为没了钱粮,历史上的崇祯才会一败涂地!

户部尚书方岳贡站出来摇头:“李副将此计不妥!”

“迁徙百姓劳财伤民,朝廷本就入不敷出,如果再增加这项支出,国库很快就会捉襟见肘。如果百姓们抵触,强迫迁徙会引起民变!”

李副将撇了一眼方岳贡,问道:“方尚书,咱们朝廷招募一个士兵需要多少钱?”

“目前是年轻力壮者四两,其他人三两。”

“那你知道流贼招募士兵需要多少钱吗?”

方岳贡捋着胡须认真想了想,试探性的说道:“二两?一两?还是一文不用?”

李副将冷笑一声,“岂止一文不花!他们每到一处,如果缺少兵源,便将百姓的钱粮抢走。百姓没了钱粮无法生存,为了活计只能加入。”

“这就是流贼怎么杀也杀不完的原因!”

方岳贡愣了下,随即反问:“难道他们就不怕老百姓出工不出力吗?”

“出工不出力?呵!”李副将再次冷笑,“你以为流贼攻城是让士兵攻城吗?根本不是!”

“他们拿着刀剑驱赶百姓,让老百姓走在前面当活靶子。此时百姓转身逃跑会立刻被处死,向前冲反而有活下来的可能。等大炮,火铳放过一轮等待装药的间隙,后面的士兵才会冲锋!”

方岳贡脸色很是难看,他怎么也没想到,嘴里喊着均田免粮的人竟然会做出这等丧心病狂的事。

“百...百姓们,不恨他吗?”

“恨啊!当然恨!”李副将话锋一转,悠悠说道:“每攻下一城,被驱赶的百姓便可成为所谓的“闯军”,下一次攻城的时候他们就成了驱赶百姓的士兵。”

“换做是你,你会恨吗?你不会,因为你已经从受害者变成了施暴者,你会把之前受到的屈辱加倍施加到别人身上!”

方岳贡再也忍不住了,他又气又恼的大声喊道:“荒唐!简直荒唐!杀人不过头点地,他们怎么能这样对待百姓?”

“陛下,臣恳请陛下将方圆百里的百姓全部迁徙的城中,免遭流贼之害。”

此言一出,李副将脸上瞬间挂满了笑容。

能言善辩的户部尚书、内阁阁臣,竟然被自己这种大老粗说服了!

这种感觉太爽了!

他笑着对方岳贡说道:“方尚书,迁徙百姓劳财伤民,朝廷本就入不敷出,如果再增加这项支出,国库很快就会捉襟见肘。如果百姓们抵触,强迫迁徙会引起民变!”

方岳贡瞪大了眼睛:“你...”

明朝文臣武将本就不和,崇祯见李副将和方岳贡的矛盾要升级,连忙出声制止:“好了,不要吵了。都是为了朝廷,为了百姓,没必要占嘴上的便宜。”

“朕觉得李副将的办法有可取之处,方圆百里范围确实大了些,方圆五十里应该差不多。”

“至于方尚书担心的民变...问题不大,给所有迁徙的百姓发放银子,数量由户部定。别太少,也别太多。”

方岳贡嘴角抽了抽:“陛下,国库...”

“银子不用担心,朕来解决!”崇祯淡淡的说道。

时间倒退三天,他绝对不敢说出这种话。但今日不同以往,抄家的收获实在是太多了,多到他有些不敢相信。

先是从养心殿后面挖出二百万两银子。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内阁首辅魏藻德和他的党羽听到李邦华捐家产时,纷纷低头冷笑不止。

高情商:捐钱升职。

低情商:卖官!

他们笑李邦华官迷,没脑子,李邦华已经是二品大员,加少傅衔,再往上就是三公正一品了。

如果时间倒退一年,捐钱买官的行为还说得过去,毕竟那时候的大明朝还有口气。

现在大明已经是大厦将倾,危如累卵。就算筹款白银百万两,也阻止不了灭亡。

何必呢?

不如留着钱,早早做改朝换代的准备。

更可笑的是,崇祯只说了句大大有赏,却没说赏赐什么,分明是空口之谈。

“臣王之心,累受皇恩,愿捐捐出半数家产,以助剿贼!”东厂提督王之心随后跪倒在地,忍痛捐出一半财产。

崇祯嘴角抽了抽,这厮是真财迷,被敲打过后还敢保留一半家产,属实有点人为财死的意思。

他眯着眼,心里虽然不满,脸上却装作十分高兴的样子:“王之心忠心可鉴,官升三品!”

王承恩也想捐,可他的钱早就捐了,兜里仅剩的十两银子也拿不出手,顿时有些懊恼。

吴梦明想起朝会前崇祯召见时说过的话,为了迎合皇帝也为了自保,只能硬着头皮说道:“臣,愿捐银一千两!”

“好!吴指挥使官升一级!还有没有捐银子的?”

“臣愿捐银五百两,以解燃眉之急。”

“臣愿捐一千两。”

“臣愿捐八百两。”

......

在李邦华的带领下,四十多个朝臣纷纷捐款。

崇祯算了算,捐的银子从几十两到上千两不等,总数不过五万两!

“还有没有要捐银子的?”崇祯面无表情再次询问。

百官们鸦雀无声。

想捐的都捐了,剩下的用沉默表达了态度。

“好!”崇祯顿了顿,“既然没有捐银的,朕要借钱了。”

“有没有借钱给朕的?”

借钱?

听到这两个字,内阁首辅魏藻德差点笑出声。

崇祯啊崇祯,你贵为一朝天子竟然向臣子借钱,你不要脸面难道皇家也不要吗?

现在这个情况,借和捐有区别吗?募捐都募不到钱,借钱会有人借给你?

简直是猪脑子!

其余人却有不同的想法。

如果崇祯向他们借钱,能不借吗?

显然不行。

该怎么应对呢?朝臣和勋贵们低着头苦思冥想。

王承恩见无人应答,有些着急。这样下去怕是要冷皇爷的脸面,于是急忙向王之心眨眼。

王之心被王承恩瞪得难受,在心里叹了口气,再次跪倒说道:“万岁,臣愿借五百两助朝廷剿贼。”

“好好好...孺子可教也!”

又等了片刻,见众人不说话崇祯直接点名:“户部左侍郎?”

户部左侍郎王正治先投降李自成,后投降建奴,长了一副贞洁的脸却有着婊子般的性格。

崇祯决定先拿他开刀。

王正治暗地里撇了撇嘴,规规矩矩的站出来拱手施礼:“万岁,臣在。”

“家里有多少现银?”

“这...”王正治有些犹豫,问的太直接了,他知道崇祯肯定憋着坏,但不知道是什么坏。

想了想,最坏的结果是抄家。

如果真敢抄他的家,李自成来了他第一个打开城门。

王正治算清家里银子的零头后说道:“回万岁,臣家里有现银约有百两,其他财产倒是有一些,不过都物件,不是现银。”

“哦。”崇祯眯着眼,“既然钱不多,朕就少借点,借一半如何?”

王正治一脸的不可思议。

崇祯穷疯了吧?

一百两银子都不放过 ...

“这...”他想说不借,却慑于皇帝的威严张不开口。

借?

借出去的钱肯定要不回来。

憋了好一会,他才磕磕巴巴的说道:“陛下,臣上有老下有小,五十两银子怕是花不了几天。”

“王侍郎放心,只要有朕一口吃的,就饿不到你们全家。”

崇祯的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王正治也不好再反驳,只能哭丧着脸答应。

崇祯面无表情的继续问:“工部范尚书何在?”

工部尚书范景文躬身施礼,“臣在。”

“家中有多少现银?”

范景文毕恭毕敬的说道:“现银不足五十两。”

“既然这么少,朕就不跟你借了。”

其他人眉毛一挑,抓住了重点。

虽然范景文说的是实话,但只要像他一样装穷装可怜就能躲过一劫。

“张缙彦何在?”

“臣在。”

“家里可有现银?”

兵部尚书张缙彦一脸为难的跪倒在地:“回陛下,臣为官清廉,家里早已无钱可用。”

王正治斜视着张缙彦,心中感叹:这厮太狠了,竟然一文钱都不想借。

崇祯面无表情的问道:“张尚书说的可是实话?”

“臣,不敢说谎。”

“内阁首辅?”崇祯脸色越来越难看。

在众人的注视下,内阁首辅魏藻德缓缓出列,不紧不慢的说道:“臣愿借五百两银子,以助剿贼!”

“不不不,魏卿错会了朕的意思,朕是问你家中有多少现银!”

魏藻德心中冷哼一声,朗声说道:“臣家境贫寒没有现银,靠借钱度日,刚才的五百两银子也是臣借的。”

王承恩站在旁边咬牙切齿,这些人贪的钱比国库还多。朝廷危难之际不但不慷慨解囊,反而一毛不拔,实在可恨。

他看着崇祯皇帝的背影,恨自己不是魏忠贤,无法震慑朝堂,不能为皇帝解忧。

“成国公?”崇祯毫不在意,随即把目光放到这位一等公身上。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唰--

皇极殿瞬间冷的让人不寒而栗。

魏藻德直接愣在原地。

前一刻还是高高在上的内阁首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眨眼间就要身首异处,三族被灭。

他呆呆的看着崇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没想到,崇祯竟然敢杀自己!

不,不止杀人,还要灭他三族!

锦衣卫指挥同知李若琏低着头,双拳紧握。

不是害怕,是激动。

陛下终于对这帮误国误君的文臣下手了。

太解气了。

李若琏见冲进来的锦衣卫站在原地发愣,马上怒道:“你们四个是聋子吗?还不拉下去行刑!”

四个锦衣卫得到命令后不由分说,架起魏藻德拖出大殿。

内阁首辅魏藻德终于缓过神,但是心态已经崩了,千算万算也没算到崇祯灭他三族。

他指着群臣喊道:“诸位同僚,我平日里待诸位不薄,帮帮我!”

兵部尚书张缙彦闭着嘴一声不吭。

现在的他已经自身难保,帮魏藻德求情根本不现实。

就算他没罪,也不会帮。

魏藻德已经完了,彻彻底底的完了。失去内阁首辅位子的他只有一个作用:顶在前面还能吸收皇帝的怒火。

正所谓死道友不死贫道!

老老实实认罪还有活路,跪地求情肯定会引火烧身。

其他大臣你看我我看你,一个个欲言又止,欲拒还迎。

若是在平时,肯定有人跪下来求饶。

但今天情况不同。

崇祯先是通过太子南迁把朝中大臣分为两派,去南京的大臣怕被剥夺资格,肯定会皇帝他站队。

借钱的时候,他只点了内阁首辅魏藻德,兵部尚书张缙彦,成国公朱纯臣还有工部尚书范景文的名字。

他们四人虽然身居高位,却彼此不合。

魏藻德担任首辅仅仅六个月,羽翼尚未丰满。没被点名的大臣为了自保,会持观望态度甚至向皇帝站队。

最后。

他给魏藻德定罪时说的话表情自己的态度:你们都有罪,朕可以选择性无视。

于是,被点名的这几人被孤立了。

有人真心打算求情吗?

有,而且不少。

求情是一个充满学问的行为,众人想求情却不愿第一个站出来。

毕竟枪打出头鸟!

此时站出来求情,崇祯肯定会把怒气撒到那个人身上。

后果可能比魏藻德还要严重。

一帮官场老油子你看我,我看你,谁都没吱声。

就在他们犹豫时,殿门外丧失理智的魏藻德开始破口大骂:“朱由检!昏君!”

“在位十七年昏庸无道,误国误民!”

“大明朝就要毁在你这个亡国之......”

魏藻德的声音戛然而止,是锦衣卫让他闭了嘴。

过了会儿,一个锦衣卫回来复命:“陛下,内阁首辅魏藻德已经被斩首。”

皇极殿内,针落可闻。

成国公朱纯臣见众臣都跪在地上,唯独自己站着,很是突兀。于是悄悄弯腰,屈膝,轻轻下跪。

全程没发出一点声音。

崇祯冷笑:“成国公,刚才你站起来作甚?”

朱纯臣浑身一颤,

跪在地上大气都不敢出,低声回答:“万...万岁,臣刚才想制止魏藻德。”

“呵!”崇祯不屑的一笑,在他眼里,朱纯臣已经是个死人了。

“内阁首辅魏藻德已经伏法,现首辅位置空缺,诸位可有人选推荐?”

文武百官跪在地上交流眼神后,默不作声。

魏藻德是崇祯十三年状元,擢为翰林院修撰,从六品。

崇祯十六年八月入内阁担任阁臣,崇祯十七年二月担任首辅。

他用时不到四年,便从一个六品官员升为二品大员。用了半年时间从阁臣升到内阁首辅,可以说是大明朝升职最快的官员没有之一。

同时也是下场最惨的内阁首辅,没有之一。

此时内阁首辅的位子,在文武百官眼中比流贼还可怕。

见众人不语,崇祯提议道:“朕打算让李御史入阁担任首辅,如何?”

一众朝臣听罢纷纷松了口气,在三位阁臣的带领下跪地说道:“陛下圣明。”

崇祯点头:“即日起,李邦华入内阁担任首辅大臣。至于吏部和礼部尚书的缺,容朕想想。”

魏藻德本就担任礼部尚书一职,二月初的时候前吏部尚书李遇知告病还乡,崇祯便让魏藻德担任两个部门的尚书。现魏藻德已死,职位空缺。

兵部尚书张缙彦不出意外的话,也会出意外,需要找人补缺。

他目光在朝堂上扫视一圈,片刻后有了主意。

“兵部尚书张缙彦,你可认罪?”

张缙彦终于等到了这句话,他伏在地上声音无比悲怆:“臣有罪,求陛下开恩。”

“好,既已认罪,就免去你兵部尚书一职,听后发落。”

“谢陛下隆恩。”张缙彦见崇祯没有追究的意思,松了口气。

“即日起,李邦华卸任御史一职,转任兵部尚书;内阁大臣邱瑜迁吏部尚书;内阁大臣范景文兼任工部和礼部尚书;内阁大臣方岳贡迁户部尚书。”

“如何?”

“陛下圣明,我等谨遵圣上旨意。”在四位内阁成员的带领下,文武百官齐声跪倒。

见没人反对,崇祯长舒一口气。

他这么安排是有道理的。

李邦华是带兵的好手,兵部尚书一职非他莫属。

邱瑜为人忠诚,原来在礼部担任左侍郎,没有党派适合去人事部门管事。

范景文为人清廉,工部干的全是花钱的活,让他继续担任下去最为合适。至于礼部,现在这个情况可有可无,随便找个人安排就行。

最关键的户部他选择了方岳贡,方岳贡以清廉闻名,户部就缺这样的干部。(户部尚书在前尚书倪元璐辞职后一直空缺,具体事务由左侍郎王正治处理)。

“汝等回到衙门各司其职,不得有误。”

“臣等遵旨。”

“没被点名的人可以走了,襄城伯,内阁和被点过名的人留下。”

没被点名的文武群臣如获大赦,纷纷站起身,忙不迭的叩头离开。他们身上都不干净,只要皇上愿意查,肯定有所收获。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与此同时,王之心和吴梦明正好走进府门,好巧不巧的听到了死人两个字。

“王提督,吴指挥使,什么风把你们吹来了?”定国公徐允祯见东厂和锦衣卫都来了,顿感不妙。

如果只有李左一人,他还有蒙混过关的希望。

现在锦衣卫和东厂都在,毫无机会。

王之心的政治觉悟比李左高几十倍,他不敢接徐允祯的话。

此事关系重大,如果查实是定国公行刺,与他说过话的人都会受到牵连。

小心驶得万年船!

王之心直接走到李左身边,低声问:“李千总,陛下怎么样了?”

“末将不知。”

王之心是三品官,千总是从六品,按照规矩李左需自称末将。

“死人在哪?”吴梦明追问道。

李左有些懊恼的捶了下胸前的铠甲,有些无奈的吩咐手下道:“带路!”

如果找不到其他凶手,那么这个死人就是凶手!

没办法。

朝臣需要交代,陛下也需要交代!

勇卫营,锦衣卫,东厂更需要给陛下一个交代!

如果找不到凶手,这个死人就是最好的交代!

假如这个死人是凶手,定国公必定会受到牵连。那么他迈进府门后的所作所为都会成为证据。

他越想越恼,恨不得扇自己几个嘴巴子。

几个人很快来到偏院,一具体型瘦弱的男尸躺在院子角落中。

......

紫禁城,乾清宫。

崇祯坐在暖榻上心有余悸。

穿越来第一次距离死亡如此之近。

虽然心里早就做好了准备,但事情发生的太突然了,如果当时没有侧身,那支箭很可能会穿破罩甲伤到他。

“李若琏...!”崇祯口中默念着他的名字,越想越气。

这家伙下手太狠了,说好的比划一下,到头来变成了真的。

不行,得给他个教训!

“皇爷...”王承恩屁股上的伤口已经处理完毕,他在两个小太监的搀扶下,强忍着疼痛走进殿门。

崇祯看向王承恩,关心的问道:“你没事吧?”

“回皇爷,臣只是受了些皮外伤,并无大碍!”王承恩龇牙咧嘴的说道。

“那就好,来人赐座。”

“多谢皇爷,臣...臣坐不下。”

“那就站着吧,刺客找到了吗?”崇祯假装恼怒的问道。

虽然李若琏做的很过分,但崇祯内心还是希望他没被抓到,否则锦衣卫真就到了无人可用的地步。

“勇卫营,锦衣卫,东厂,五城兵马司的人都在查,臣估摸这会应该查出结果了。”

“嗯,宣李若琏觐见,朕有事吩咐。”

不多时,李若琏行色匆匆的走进大殿跪倒施礼:“臣李若琏参见陛下。听闻陛下回宫途中遭遇刺客,臣倍感惶恐,特来恭请圣安。”

崇祯仿佛什么也没看到,什么也没听到,随手拿起桌子上的一本奏本慢慢翻看。

清代才有奏折。

明代公事叫题本,启恩或认罪的叫奏本(凡内外各衙门,一应公事,用题本。其虽系公事,而循例奏报奏贺,若乞恩认罪檄敕谢恩,并军民人等陈情建言申诉等事,俱用奏本)。

李若琏跪在地上一言不发,他当然知道皇帝为什么没让他起来。

跪了将近半刻钟的时间,他才听到崇祯说道:“起来吧,汝等退下,没有朕的吩咐谁也不许进来打扰。”

等太监和起居注都离开后,崇祯才将奏本放下,淡淡说道:“李若琏,你胆子很大啊!”

“臣有罪!”李若琏没起身,跪在地上再次磕头。

“罪?你自己说说,有什么罪!”

“臣救驾不及,险些让陛下受伤。”李若琏一脸认真的说道。


周皇后一惊,以为崇祯要做肌肤之亲,虽然十多年夫妻,但是当着百十个来个宫女太监,做如此亲密的动作还是第一次。


她不敢反抗,白皙的脸蛋顿时一片潮红。

崇祯嘿嘿一笑,附在她耳旁说道:“梓童,借你头上的发簪一用。”

嗯?

周皇后的脸更红了。

国家危难之际,她竟然胡思乱想,该死该死!

崇祯缓缓从周皇后头上取下发簪,轻轻拍了下她的后背。

周皇后浑身一颤,不知道崇祯要干什么。

崇祯向王承恩递了个眼神,王承恩秒懂。

“小崽子们,抬起你们的头,皇爷有话说。”

一众宫女太监愣神过后,纷纷抬起头。

崇祯身穿罩甲,里面套着红黄相间的团纹圆领袍,祥云红纹交领衣。

脸型消瘦,龙眉凤目,在天子之气的加持下,威严,肃穆,让人不敢直视。

众人刚要低头,崇祯举起了手中的金簪:“知道朕手里拿的是什么吗?”

“是皇后娘娘头上的金簪!”一个宫女颤声道。

周皇后揪着心,眼睛不离发簪。

那是崇祯送给她的第一件礼物,也是她这辈子最珍爱的东西。

“你们觉得这簪子能卖多少钱?”

一众宫女太监面面相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这金簪是皇后最喜爱之物,别说卖,平日里她们不小心碰到都会受到斥责。

宫女太监们跪在地上,沉默不语。

王承恩眨了眨眼睛说道:“皇爷,这根金簪乃是无价之宝,不能卖!”

崇祯点头:“说得对,这皇宫里面有的东西能卖,有的不能卖。能不能卖朕说了不算,皇后说了算。一会皇后把皇宫里面能卖的东西都指出来,你们搬着这些东西跟朕出宫,去西四牌楼附近摆摊。”

“买东西的钱全部充作军饷!”

摆摊?

宫女太监们互相看了看,不知道皇上葫芦里装的什么药。

王承恩站在崇祯身后,低声说道:“皇爷,不可啊!这...这要是传出去,有损皇家颜面。”

皇帝卖家产补充军饷,真传出去大明朝的脸还往哪搁?

“你在质疑朕?”

王承恩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不敢再胡言乱语。

崇祯只是口头上警告,没有真正责罚。王承恩说的没错,摆摊确实有损皇家颜面。

但这么做能笼络民心,让百信以为皇上也是贪官污吏的受害者。

这样他们才能真心实意的想着皇上,想着朝廷。

“卖的多了朕有赏,一文钱没卖朕也不怪罪,都听明白了吗?”

“奴婢们听明白了!”

“嗯,梓童你把这乾清宫内的东西都看一遍,没用的都搬出去卖了。”

“这...”周皇后略微迟疑后,点头道:“臣妾遵旨。”

崇祯刚想继续说些什么,王之心从外面匆匆跑来求见。

获准进入殿门后第一句话就把崇祯震惊了:“陛下,吴梦明畏罪自杀了!”

“自杀?”崇祯眯着眼,目光狠狠地盯着王之心。

“是陛下,吴梦明留下一封血书后畏罪自杀。”

王之心说着,递上一封血书。

京师,西四牌楼。

西四牌楼在皇城西北,距离皇城不到四里地。

自成祖皇帝迁都北京后,有明一朝一直在西四牌楼处决罪犯。

满清时是菜市口。

此时的西四牌楼附近人山人海,老百姓们纷纷涌上街头看热闹。

今天的热闹不同往常!

万岁爷要砍当官的脑袋,被砍的这些人中有勋贵,有朝臣。平日里他们高高在上,掌握着老百姓的生死。

今天这些人成了阶下囚,必须亲眼看着他们死才解气。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