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星辰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热门小说大明锦绣

热门小说大明锦绣

岁月神偷 著

现代都市连载

朱允熥朱元璋是军事历史《大明锦绣》中涉及到的灵魂人物,二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看点十足,作者“岁月神偷”正在潜心更新后续情节中,梗概:半个巴掌大,四周都是锯齿边儿,大明邮政四个金色大字之下,是若隐若现的五爪金龙,边上还隐隐盖着红色的印记。同时为了防止造假,邮票上还刻了一些,大明户部的标记,以及年号。这个时代的邮票能够制作成这样,已经足够精美了。朱允熥由衷的赞叹着,这枚邮票上,传统山水画层层渲染的画法和印刷装裱技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好看!”朱元璋点点头,随即又问道,“咱写......

主角:朱允熥朱元璋   更新:2024-05-15 05:03: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热门小说大明锦绣》,由网络作家“岁月神偷”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朱允熥朱元璋是军事历史《大明锦绣》中涉及到的灵魂人物,二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看点十足,作者“岁月神偷”正在潜心更新后续情节中,梗概:半个巴掌大,四周都是锯齿边儿,大明邮政四个金色大字之下,是若隐若现的五爪金龙,边上还隐隐盖着红色的印记。同时为了防止造假,邮票上还刻了一些,大明户部的标记,以及年号。这个时代的邮票能够制作成这样,已经足够精美了。朱允熥由衷的赞叹着,这枚邮票上,传统山水画层层渲染的画法和印刷装裱技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好看!”朱元璋点点头,随即又问道,“咱写......

《热门小说大明锦绣》精彩片段


(感谢大家支持,惶恐之至,会努力的用作品回报大家)

(很多书友搞不懂朱允熥这个人物,我顺便科普一下。朱允熥是朱标的嫡次子,生母是常遇春的女儿。朱允炆是朱标的庶子,排行二,在朱标嫡长子去世后,成为庶长子,生母是吕氏。)

~~~~~~~~

“皇爷爷,喝碗粥吧!“

寝宫之中,朱允熥捧着一碗喷香粘稠,泛着光泽的粥笑道。

又是几天过去了,朱元璋的气色越发的好起来,老头不但彻底不咳嗽了,面色也红润了,还能时常出门走几圈。

这些天中,朱允熥直接就睡在了朱元璋的寝宫外面,衣不解带的照看。无论是朝中大臣,还是朱元璋那些后宫的妃子们,都是交口赞叹。

白天,朱允熥外寝宫外接见臣子,处理政务,朱元璋不时的出言提点。

晚上,爷俩说会笑话,再各自睡下。

朱元璋嫌弃的看看粥,在龙床上皱眉道,”天天都是这玩意,能不能换换?“

”您现在身子还没好利索呢,太医说了不能吃太油,要清淡!“朱允熥吹了口气,喂朱元璋。

”不吃,一点味儿都没有!“朱元璋扭头,”起码给点咸菜呀!“

老小孩老小孩,朱元璋此刻就跟普通人家闹情绪的老人家没啥两样。

朱允熥无奈,对外面道,”拿进来吧!“

外面的宫人低着头,小心的把咸菜送进来,然后再低头出去。

这些宫人对朱允熥心中都是感激,皇帝脾气不好,尤其这几年更加暴躁。寝宫之中,不知多少宫人因为侍奉不力,直接被杖死。

这些天有吴王在这里,老皇爷心情高兴,宫人们也不用提心吊胆。

”普天之下,就没听说过哪个皇帝喜欢吃咸菜的!“朱允熥笑着,把切成细丝,用香油芝麻醋酱油拌过的芥菜丝,放在水里泡泡。

”普天之下,哪个皇帝像你爷爷我出身这么低,咸菜咋了?咸菜是好东西!“说着,朱元璋忽然大声叫道,”大孙,你干啥呢?那咸菜泡水里,香油都泡下去了,味道都没啦!“

朱元璋这样,不禁让朱允熥想起上一世,自己那个在病床上闹着要喝酒的爷爷。

把咸菜在粥里拌了拌,用勺子送过去,”香油太油腻,现在也要少吃。老爷子,您听话,吃吧!“

朱元璋皱眉把食物咽下,随后又笑起来,”他娘的,咱这一辈子没人敢管咱,到老了被孙子管上啦,哈哈!“

”再过些年,就是孙儿和您的重孙子,重孙女一块管你!“朱允熥继续喂着,笑道。

朱元璋微微一怔,随后大笑,”你小子现在媳妇都没有了,还说给咱生重孙子?“说着,上下看了朱允熥两眼,”是个爷们了,胡茬子都出来了。爷爷呀,该给你说媳妇喽!“

”那您给孙儿好好挑挑!“朱允熥笑道。

”你说,想要啥样的?“一说孙儿的婚事,朱元璋来了精神,笑道。

“娶妻娶贤!”朱允熥继续喂着他,“孙儿不想要啥国色天香,就想要一个心性像祖母和母亲那样的,会过日子,性子和善,大大方方的。”

朱元璋点点头,这话说到他心坎里去了。

后宫不少好看的嫔妃,可是在他眼里,媳妇必须是会过日子,会疼人,里里外外一把好手的女人。

就此时,黄狗儿过来禀报,”陛下,户部尚书傅友文,侍郎吴之玉等求见!“

”传!“朱元璋摆摆手。

顷刻之后,掌管大明财政的尚书和侍郎,还有度支司郎中等官员进来。

”臣等参见陛下!“

”臣等参见吴王殿下!“

”起来吧!“朱允熥放下碗,笑道,”给他们赐座!”

“谢殿下!”

随后宫人搬来小圆凳,大臣们挨着半边屁股坐下。

此时的君臣,似乎没有几百年后的大清那样,动辄万万岁,再不就臣该死之类的。

“启禀陛下........”

户部尚书傅友文刚开口,朱元璋就打断他,一指朱允熥,“他是监国,跟他说。咱现在病着,不舒坦!”

傅友文讪笑一下,“启禀吴王殿下,第一批邮票已经印出来了,请您过目!”他话音落下,身后的户部侍郎微微躬身,递过一个奏折的硬本。

直接翻开,里面贴在硬纸壳上的大明第一代邮票,还带着油墨的香味。

邮票烟盒一般大小,一张邮票上书写着四个大字,大明邮政。字不好看,但是苍劲有力,是以朱元璋的手书为范本印刷出来的。

“皇爷爷您看!”朱允熥笑着说道。

朱元璋也微微侧身,只见邮票印刷的很是精美。

半个巴掌大,四周都是锯齿边儿,大明邮政四个金色大字之下,是若隐若现的五爪金龙,边上还隐隐盖着红色的印记。同时为了防止造假,邮票上还刻了一些,大明户部的标记,以及年号。

这个时代的邮票能够制作成这样,已经足够精美了。

朱允熥由衷的赞叹着,这枚邮票上,传统山水画层层渲染的画法和印刷装裱技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好看!”朱元璋点点头,随即又问道,“咱写字这个,制一张多少钱?”

“回陛下,您御笔为范本的邮票,第一批只印了一千张,每张耗费七钱银子.....”

“啥?”朱元璋差点从床上跳下来,怒道,“老百姓一斗米才多少钱,你们制一个纸片片要七钱?”

“皇爷爷息怒!”朱允熥赶紧劝住。

“这是您的御笔邮票印刷要精美,当然耗费钱财!”朱允熥笑着说道,“不过,虽然成本是七钱银子,可是卖的价也高呀!”

“这一张多少?”朱元璋盯着傅友文问道。

后者低下头,小声道,“三十.....三两?”

“小家子气了!”朱允熥开口道,“这是大明开国皇帝的御笔范本邮票,买回去是当成传家宝的玩意,三十两怎么行,一百两!”

“一百两?”朱元璋也吓一跳,“大孙,太多了吧!二品大员的一年的俸禄,也才一百多两!”

“不多不多!”朱允熥笑道,“皇爷爷,咱们卖一百两都亏了!”

这样的邮票谁舍得用来寄信,皇帝手书买回去恨不得供起来,和古玩字画一样代代相传。

随后,又翻着那个贴满邮票的奏折,后面是当代书法家,刘三吾手书为范本邮票,蓝底上长城,上书天下驿站四个大字。

”这是刘学士的手书,定价就二十两!“朱允熥拍板,笑道。

接下来,是那些卖两个钱的普通邮票,印刷的就相对粗糙。其他的还有商票,货票等等票据,林林种种几十张。

驿站改为官民两用邮政,已经昭告天下,而且率先在应天府即将实行。这些日子朱允熥虽然没出宫,但也知道这事在民间可以说是引起了轰动。

应天府城外的驿站中,每天都有商贾和百姓去问询。

”什么时候发卖?“朱允熥合上满上邮票的本子,问道。

”臣来,就是请陛下和吴王殿下定夺的!“傅友文回道。

”皇爷爷,这开天辟地第一回,您老定个日子吧!“朱允熥笑道。

朱元璋想想,”今天是七月二十八,就选八月初一吧,吉利!“

”臣等遵旨!“

臣子们,正说着,寝宫门口,黄狗儿捧着用黄布包裹着的东西进来。

”啥东西?“朱元璋问道。

”回陛下,这些日子您身有恙,太子妃和淮王在佛堂日夜诵经,亲手写的孝经。“说着,黄狗儿慢慢上前,递了过来。

”呵呵!这两人还真是不死心!“朱允熥心里暗道,”只怕适得其反!“

听到是孝经,朱元璋脸色柔和几分。

但是掀开黄布之后,顿时勃然大怒。

”这是用血写的?“朱元璋把孝经扔在地上,”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残害身体算哪门子孝?“


“你多大,在咱心里,也是孩子!”朱元璋笑笑,“看吧!”


这是天下老人,最常说的一句话。

朱允熥点头,翻开奏折,可第一眼就让他心惊肉跳。

“臣,锦衣卫武昌指挥使赵广之上奏,楚王宫中多不法,王好美人,其宫中官吏于江南扬州等地,购买扬州瘦马。王宫中夜夜笙歌......”

这不是大臣的奏折,而是朱元璋的耳目,监视天下锦衣卫的奏折。而这第一封奏折,就是锦衣卫在和皇帝汇报地方藩王。

“接着看,别分心!”朱元璋喝一口茶,拿起一张奏折,边看边道。

“宫中奢靡成风,楚王为美人每月所花白银竟然高达数万两之多,除此之外,楚王圈养戏子乐手.......”

读到这里,朱允熥咽了一口唾沫,楚王要倒霉。

楚王是朱元璋的六子,封地在南北要冲之地,武昌。

武昌既是交通枢纽军事重镇,又是商贸发达繁华之地,封在那里可见朱元璋对这个儿子的重视。可是这个儿子,是昏头了。他触犯了朱元璋最忌讳的事,那就是奢侈。

此时,朱元璋的声音幽幽响起,“你六叔年少时也曾跟着大军南征北战,立下不少功劳。可是年纪大了,却越活越回去,开始不务正业了。”说着,扭头看着朱允熥,“大孙,你说,该怎么处理?”

这是在考较自己,而且是涉及到朱家血肉至亲的考较。

朱允熥脑中快速的思索着,缓缓开口,“若是让孙儿处理,孙儿以为,高高抬起,轻轻放下,让六叔知道错了,知道怕了就好!”

朱元璋看了朱允熥一会儿,莞尔道,“如此甚好!”

朱允熥心中松了一口气,刚才朱元璋说,大孙该怎么处理?其中隐含的台词应该是,大孙若是皇帝该怎么处理?

对于皇帝来说,一个吃喝享乐的藩王绝对好过一个暗中积蓄力量,招兵买马结交大臣有不臣之心的藩王。但是同时对于家风来说,楚王的奢侈享乐也不可取。

对此,高高抬起让他知道怕,知道错。然后再轻轻放下,稍稍处罚不过多的追究,也势必让藩王感恩戴德。

这个考较是过了,朱元璋得到了满意的答案。但是他不知道的是,朱允熥是为了迎合他才这么说。

如果朱允熥真当了皇帝,恐怕也会和历史上朱允炆那样,实行削藩。

削藩没错,错的是朱允炆太废柴。且不说现在大明各个藩王拥兵自重,在自己的封地和天子无异。

百十年后,藩王们繁衍生息所生出的庞大朱氏子孙,也将成为国家最为严重的财政负担。

有明快三百年,藩王一直是中央财政最为头疼的 问题。天下最肥沃的土地,最多的财富都集中在这些藩王手中,导致最后国家连国防开支的钱都拿不出来。

不过,朱允熥的削藩和朱允炆的还有不同。朱允炆是恨不得把叔叔们都圈禁起来。而朱允熥有着超乎时代的眼光,天下到处都是无主之地,而大明兵锋正盛,让他们出去抢,让他们出去打,只要不在华夏大地上祸害就好。

小说《大明锦绣》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走着,朱允熥的脚步停了,脸上露出笑容。

他最大的优势,最大的长处和朱元璋一样。

他们都是百姓家的孩子,知道百姓生活的艰难,知道过日子的不容易!

这时,伺候朱允熥的贴身太监,王八耻从暗中过来。

“三爷,您用点什么?奴婢去给您准备!”

朱允熥揉揉肚子,“准备一碗热汤面吧!”

“是!”王八耻恭敬地说了一声,再次隐没在黑暗中。

站在后殿之中,朱允熥眺望大明宫城。

这座宫殿虽然辉煌但却不华丽,朱元璋和朱标都是简朴之人,不愿意浪费钱财和民力,把宫殿修得富丽堂皇。

殿中的楠木柱子上,很多红漆已经斑驳掉落,但却始终没有粉刷过。

朱元璋其实和老百姓一样,过日子的东西,能用就凑合用,没必要花钱弄新的。

边上,又传来脚步。

两个侍卫,按着腰刀在朱允熥面前跪下。

“臣等,见过三爷!”

这两个虎背熊腰的年轻人,面目相似一看就是兄弟。

朱允熥的记忆认得他们,廖镛、廖铭兄弟。大明已故楚国公廖永安的孙子。他们的亲祖父,是大明德庆侯,廖永忠。

提起廖永忠,虽然名声没有常遇春,徐达等人那么大。但是在史书上却大书特书,因为他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廖永忠亲手淹死了朱元璋名义上的上司,韩林儿和刘福通。从而为日后,朱元璋称帝,扫平了名义上的障碍。

(刘福通北方红巾军领袖,韩林儿为红巾军创立的宋国皇帝。)

而这哥俩在历史上,也是让人敬佩的忠臣孝子。

永乐皇帝靖难之后,在南京继位。方孝孺拒不投降,被朱棣腰斩于市,并且株连十族,不许任何人为方孝孺收尸。

这哥俩在朱棣进城时,力战,身负重伤。因为是功臣子弟,朱棣网开一面,贬职为民削除爵位。但是他俩为了心中大义,明知道是死,也依然用建文臣子的名义,为方孝孺收尸,安葬。

廖氏一族彻底惹怒了永乐,他俩慷慨赴死,留下千古美谈。

“是你们哥俩呀!快起来!”朱允熥虚扶一把,“你们当值吗?都这么晚了,也不找个地方歇息!”

哥俩对视一眼,廖镛看看左右,小声道,“三爷,皇上正往这边来呢!”

朱元璋又来了!

朱允熥豁然回头,看着殿中吕氏的方向,充满恨意。

“怪不得这个时候一定让我出来吃东西!原来是皇帝要来了!”

“是想把我打发走,不得靠近皇帝身边。还是要在皇帝面前给我递小话儿?”

“白天的孝顺都是装的,皇帝一走,自己连灵都不守!这简直是杀人不见血!”

朱允熥冷笑两声,再回头看看廖家哥俩,“你们有心了,这份情,我记在心里!”

“臣等不敢!”廖镛继续说道,“我廖家深受太子恩惠,三爷言重了!”

廖永忠是干脏活的,后来被朱元璋赐死。廖家衰落,还是朱标想起了这哥俩,亲手点为宫中侍卫,给了他们一分前途。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两人是宫中侍卫,又是父亲的旧人,倒是可以拉拢,朱允熥说道,“谁真心对我,我一清二楚!谢谢你们哥俩提点。”

前殿,忽然传来阵阵脚步,应该是朱元璋再次来到了灵前。

“万岁!”

“陛下!”

侍卫宫人行礼,朱元璋不耐烦地摆摆手,朝着棺椁走去。

身为皇帝,身不由己,就算是最爱的人走了,也不能时刻陪伴,因为有太多的政务。

北元蒙古人贼心不死,又想调集大军犯边。

今年南方雨水太大,定会影响春耕。

打仗了老百姓势必要拿出更多的钱粮给朝廷,可要是天公不作美,今年老百姓的日子,又要难熬。

家事国事压在朱元璋的头上。

百姓民生江山社稷,压在朱元璋的心里。

忍着悲痛处理完政事,夜深人静之时,想再来看看儿子一眼。

“皇上!”

“皇祖父!”

吕氏和朱允炆的叩拜声中,朱元璋走到灵前,看看左右。

“熥儿呢?”

“三弟........”

吕氏抢过话头,“回皇上,熥儿累了,说要下去歇息一会儿!”

这就是说坏话的最高境界,明明没有说朱允熥任何不好的地方,但是言外之意,朱允熥不顾大体,失礼。

说完,吕氏忐忑地看了朱元璋一眼。

但是朱元璋却没有任何反应,似乎没有听清楚吕氏说了什么,只是微微点头。

“皇上,臣妾.......”

“你们也下去吧,咱在这待会儿!”朱元璋淡淡地说道。

吕氏看了眼儿子,后者小心地说道,“皇祖父,孙儿陪着您?”

“咱说了,都下去!”朱元璋看看他,“你也累了许久,下去歇歇!”说完,坐在了棺椁的旁边。

皇帝说的话就是圣旨,吕氏就算心有不甘,也只能和朱允炆叩首,躬身退下。

大殿里瞬间一空,只有朱元璋和儿子的棺椁。

夜风微凉,吹动朱元璋的胡须,只有在没人的时候,他此刻才能表现得像个父亲。

棺椁中,是他珍爱了三十几年的儿子。看着那双目紧闭的脸,心中阵阵痛楚,仿若刀割。

苍老的手臂伸出来,触碰着儿子冰冷的身体,眼泪顿时无声落下。

“儿呀,你他娘的也真够可以。说走就走,一点念想都没给你老子留哇!”

朱元璋缩回手臂,悲伤的喃喃自语,“你怎么就走了呢?你怎么就这么走了呢?老子养了你快四十年,疼了你快四十年,培养了你快四十年,你说走就走了?”

说着,朱元璋擦下老泪,“你娘抛下咱先走了!现在你也走了!就把你老子一人孤零零的留在世上!”越说,眼泪越多,声音越大,“你个不孝子,你起来,你起来看看你老子!你看看这咱头发都白了,还要咱白发人送你这黑发人!”

“你走了一了百了,你让你老子怎么活?”

殿中,都是老人压抑着的,却痛彻心扉的哭声。

忽然,朱元璋擦拭眼泪的手臂停住了,他的身后有脚步声传来。

“咱不是说了吗,让你们都下去,是谁?”

朱元璋厉声喝问,回头却呆住了。

只见烛火之下,朱允熥小心的捧着一碗热汤面,满脸热泪,热泪不住的落在面汤中。

“皇爷爷,孙儿听说您今天还没进膳,特意给叫人给您煮了一碗面!”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