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星辰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全本阅读贞观:瞎眼的我打造传奇盛世

全本阅读贞观:瞎眼的我打造传奇盛世

一头大鲨鱼 著

现代都市连载

最具潜力佳作《贞观:瞎眼的我打造传奇盛世》,赶紧阅读不要错过好文!主人公的名字为庆修苏小纯,也是实力作者“一头大鲨鱼”精心编写完成的,故事无删减版本简述:这样下去,身体早晚会出问题,百病胖为先的道理,这个年代的人还不太懂。李泰激动道:“多谢先生,那我们今日学什么?”庆修拿起桌上的毛笔,在宣纸上一阵写写画画,看的李泰露出震惊之色:“先生,您目不能视,竟还能书写?”庆修得意道:“这便是为师的手段,眼瞎心不瞎,只要是我亲自摆动的东西,都会记下来,这样用起来就如常人无疑。”“先生真是太厉害了,......

主角:庆修苏小纯   更新:2024-06-04 16:03: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庆修苏小纯的现代都市小说《全本阅读贞观:瞎眼的我打造传奇盛世》,由网络作家“一头大鲨鱼”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最具潜力佳作《贞观:瞎眼的我打造传奇盛世》,赶紧阅读不要错过好文!主人公的名字为庆修苏小纯,也是实力作者“一头大鲨鱼”精心编写完成的,故事无删减版本简述:这样下去,身体早晚会出问题,百病胖为先的道理,这个年代的人还不太懂。李泰激动道:“多谢先生,那我们今日学什么?”庆修拿起桌上的毛笔,在宣纸上一阵写写画画,看的李泰露出震惊之色:“先生,您目不能视,竟还能书写?”庆修得意道:“这便是为师的手段,眼瞎心不瞎,只要是我亲自摆动的东西,都会记下来,这样用起来就如常人无疑。”“先生真是太厉害了,......

《全本阅读贞观:瞎眼的我打造传奇盛世》精彩片段


“是。”魏老九应诺,指挥着家将们将两百多斤茶叶装车拉走。

玉娘满面红霞的站在厨房门口,俏生生小声喊道:“老……老爷,早饭做好了。”

“走,吃饭,你也过来。”

玉娘红着脸低着头跟在身后,乖巧的坐在一旁。

庆修说道:“玉娘,昨夜……那个……。”

玉娘就差把脑袋埋进土里了,急忙颤声道:“老……老爷,别说了,我我……我以后不敢了,我不会告诉夫人的,我以后再也不敢逾越规矩了。”

吓的玉娘站起来,神色慌张。

庆修深吸口气,语气平淡道:“我没有怪罪你的意思,坐下吃饭吧,以后,夫人不在的时候,就由你来服侍我吧。”

“……”

呵,男人,玉娘露出一个果然如此的表情。

武德殿内。

文武百官位列两班,李二端坐龙椅,对身边侍女招手道:“诸君前来早朝都很辛苦,你们将这些茶水发下去,每人一杯,饮完再加。”

整个武德殿内,顿时茶香四溢,文武百官交头接耳。

大部分都是议论茶香。

李二面带得意道:“这是朕从太上皇那里学来新的饮茶方式,诸君浅尝。”

大殿内,文武百官顿时对泡茶赞不绝口,甚至有人询问这茶的出处。

李二也是毫不吝啬:“听太上皇说,东市的安邑坊有个茶铺,就专门卖这种茶,朕已经派人去安邑坊了,此茶清香回甘,饮之令人心旷神怡,最是提神,诸君想饮用此茶,下早朝之后可自行便利。”

要说新鲜事物在哪里流行的最快,答案绝对是长安城。

尤其是李二带领的文武百官,更是能引领整个大唐的潮流。

李二也只是想炫耀一番,却不想,给他人做了嫁衣。

李渊一大早就带着李泰和侍卫出宫了,来到庄子上就安顿了下来,平时除了蹭饭,李渊很少去庆修家里打扰小两口的生活。

李泰进入庆修家里,见到面带黑缎的庆修,便恭敬的行了一礼:“先生,弟子来上课了。”

庆修点头道:“来,这边坐。”

李泰坐在了小方桌的左侧,自古以来师徒不对坐,先入门者居于左侧,后入门者居于右侧。

庆修问道:“青雀,你想学什么?”

李泰两眼放光道:“先生,弟子想先学飞天之术,想上九霄沐浴云海。”

庆修撇嘴道:“你觉得飞天是那样容易吗?而且,你太胖了,根本飞不起来。”

李泰一听,如同泄了气的皮球一样,神色为难道:“先生,那如何才能让我飞天?”

“飞天之术我可以教你,但不是现在,最起码要等你瘦下来之后才可学飞天之术,在你瘦下来之前,我传授你一些入门的知识。”

李泰双拳紧握,神色坚定道:“先生,请您教我如何瘦下来?”

“很简单,明日你早起,跟着我的家将们一起跑步,不用负重,跟着跑就行,为师也会为你准备减肥餐,你很快就能瘦下来的。”

李泰太胖了,已经胖成了一个圆球。

如果再这样下去,身体早晚会出问题,百病胖为先的道理,这个年代的人还不太懂。

李泰激动道:“多谢先生,那我们今日学什么?”

庆修拿起桌上的毛笔,在宣纸上一阵写写画画,看的李泰露出震惊之色:“先生,您目不能视,竟还能书写?”

庆修得意道:“这便是为师的手段,眼瞎心不瞎,只要是我亲自摆动的东西,都会记下来,这样用起来就如常人无疑。”

“先生真是太厉害了,先生画的这是何物?”

“这个叫数字,你今日就是要把这些数字学会,这是1,这是2,这是3,这是4……这是10。”


太极宫,武德殿内。

太宗皇帝李世民登基之初,贞观元年设武德殿为朝臣们议事之所。

此时,李二召集六部尚书,三省高官,左右仆射在此议事。

为首软座侧卧的是一名男子,唇下储须一缕,年岁大概三十,头戴双耳帽,身着明黄服,一手握藏蓝色封面的书卷,一手扶须轻捋,神色庄严肃穆。

殿内所有人望着他的目光都是倍感尊崇。

李二目光扫过诸臣子,缓声开口道:“贞观初年,第一条政令‘繁衍生息’已下发快一个月了,朕今日召汝等来此,便是商议贞观之年的第二条政令。”

“繁衍生息为我大唐增添人口,这第二条政令,朕的想法是提高唐人的生活质量,让老百姓家家户户都有饭吃,不再忍饥挨饿,要让他们吃饱穿暖。”

“只要是有关造福百姓的想法,诸君可以知无不言,畅所欲言。”

左侧为首的老臣已经年过半百,原本还昏昏欲睡的他,听闻此言后,便开口道:“陛下,吃饱穿暖自古以来便是民生大计。”

“哦?”李二轻轻挑眉道:“左仆射有何高见?”

左仆射,萧瑀,李渊麾下的老臣,李渊虽然退位,但萧瑀仍然身居要职。

萧瑀沉吟一番,说道:“连年征战,百姓苦不堪言,多少家庭流离失所,咱们大唐如今并不缺田,缺的是种田之人。”

“如今关中一带大多数村庄都是妇孺居多,耕作起来极为困难,何况百姓手中无地,种的都是封地老爷们的农田,秋收的粮食有三成都要用来交租,两成拿来赋税,真正落入百姓手中的粮食并不多。”

“要想根本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封地着手,减少百姓的粮租和粮税,这样一来,百姓手里就有了余粮,日子也会逐渐好过。”

贵族的封地其实都是百姓手中的土地,名义上是百姓自己的农田,但秋收之后却要给封地老爷们缴纳粮租。

李二右手边第一位便是大名鼎鼎的长孙无忌,此刻他暂代右仆射一职,更是六部尚书之一的吏部尚书,手握实权。

相比较已经被架空了的萧瑀,武德殿内除了李二,就只有长孙无忌的权力最大。

长孙无忌闻言眉头大皱,果断摇头道:“不可,天下初定,朝堂不稳,封地居多的都是些门阀大族,若突兀削减粮租,这对天下百姓或许是好事,但对目前的皇权稳固来说,极具危险。”

“一旦这些门阀大族联合起来抗议,后果不堪设想。”

很明显,萧瑀的政策动了许多人嘴里的蛋糕,那些被削减粮租的贵族们肯定不乐意。

萧瑀欲言又止,佝偻着身子默默低头不语。

李二听的频频点头,看向一个面黄肌瘦,气息虚浮的中年男子开口道:“克明,你可有良策?”

房谋杜断中的杜如晦,字克明,目前担任兵部尚书之职。

虽然担任兵部尚书,但他是个实打实的文官。

此时已经满脸病态的杜如晦轻咳两声后说道:“陛下,为了天下安定,削减粮租的政策怕是不行,如今国库也较为空虚,削减赋税也行不通。”

“所谓国富而民强,要想富民,必先强国,而造福百姓的民生大计,无非就是削减粮租和赋税,这两点虽然行不通,我们可以从民间着手。”

李二眼睛一亮,问道:“愿闻其详。”

他似乎已经察觉到,杜如晦已经有了良策。

杜如晦望着李二,缓缓吐出数字:“奇功受爵!”

“奇功受爵?”

众人闻言,纷纷咀嚼话中含义。

李二也是陷入沉思。

杜如晦继续道:“所谓奇功受爵,便是下发第二条政令,从民间征集大才,许诺若谁能有造福百姓的良策,亦或者有造福百姓的手段,若有成效,对其赏金赐爵。”

长孙无忌不悦道:“大唐立国,军功者无数,各州道各郡县更是勋贵无数,这样一来,怕是又要封赏许多爵位出去,万一封无可封,何解?”

杜克明据理力争道:“重症需猛药方可见效,何况老夫提议的只是奇功受爵,其意是有奇功方可受爵,要求抬高点不就行了?”

在大唐,年过四十,家中有子嗣的人都可自称老夫。

中书令房玄龄点头道:“陛下,克明贤弟所言非虚,只要我们提高奇功的门槛,便能杜绝一些企图蒙混之人,若非克明提议,诸位可有其他良策?”

高官们你看我我看你,都选择沉默不言。

李二将书本敲击在掌心内,坐直了身子说道:“就按克明说的办,贞观第二条政令‘奇功受爵’就这么定了,中书省拟定方案下发政令,尚书省执行。”

中书令房玄龄起身行礼道:“陛下,臣即可前往中书省草拟文书。”

房玄龄刚走,一名太监就从殿外进入武德殿。

太监手中持有令牌一枚,双手举过头顶后说道:“陛下,皇城外有一老农,持此令要见太上皇,此令不是陛下下发令牌,禁军统领特来请示。”

李二身边三十岁出头的太监接过令牌交给了他。

李二看后,说道:“这是大唐立国之初,太上皇下发的亲卫令牌,现在持有的人少之又少,想来是太上皇曾今的亲卫。”

“让他去吧,另外,让百骑司盯紧点。”

百骑司,李二设立的谍报机构,也是他的鹰犬爪牙。

太监接过令牌躬身退下。

萧瑀感慨道:“陛下,如今太上皇已无实权,又何必幽禁大安宫落下个不孝之名?既然大势已去,倒不如……。”

“嗯?”李二眸子一冷,不怒自威。

萧瑀吓的缩了缩脖子,顿时如坐针毡。

思量片刻,李二点头道:“左仆射所言极是,王德,撤下大安宫的禁军,太上皇若想做些什么,就由他去吧。”

自玄武门夺嫡之后,李渊也被李二狠心的从武德殿赶到了大安宫。

名义上说是给老父亲乔迁新居,其实就是幽闭,一些武德年的老臣想见李渊一面都难如登天。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现在朝堂已经初步稳定,朝堂中李渊的宠臣,该罢免的罢免,该告老还乡的告老还乡,权利也被李二一点点的蚕食架空。

现在的李渊,只是一个每天躲在大安公里,就知道埋头造孩子的孤家寡人。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