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星辰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囤物资!嫁军官!小知青一胎三宝热门小说

囤物资!嫁军官!小知青一胎三宝热门小说

平淡生活 著

现代都市连载

无广告版本的其他小说《囤物资!嫁军官!小知青一胎三宝》,综合评价五颗星,主人公有陆笑堂徐宁,是作者“平淡生活”独家出品的,小说简介:知青一人挑着一担柴从山上下来。魏兰兰看到她高兴的问道,“徐知青,你也去砍柴啊,你下午还上山吗?我们一起啊?”徐宁笑着答道,“下午去。”“行,那我下午去找你啊!”说着和另外一个女知青挑着柴下山了。她在山上找到徐安的时候,他已经砍了一堆柴了,正打算捆好了挑回去。徐宁给了他一块鸡蛋糕,让他去旁边坐着吃,她来挑......

主角:陆笑堂徐宁   更新:2024-05-12 02:04: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陆笑堂徐宁的现代都市小说《囤物资!嫁军官!小知青一胎三宝热门小说》,由网络作家“平淡生活”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无广告版本的其他小说《囤物资!嫁军官!小知青一胎三宝》,综合评价五颗星,主人公有陆笑堂徐宁,是作者“平淡生活”独家出品的,小说简介:知青一人挑着一担柴从山上下来。魏兰兰看到她高兴的问道,“徐知青,你也去砍柴啊,你下午还上山吗?我们一起啊?”徐宁笑着答道,“下午去。”“行,那我下午去找你啊!”说着和另外一个女知青挑着柴下山了。她在山上找到徐安的时候,他已经砍了一堆柴了,正打算捆好了挑回去。徐宁给了他一块鸡蛋糕,让他去旁边坐着吃,她来挑......

《囤物资!嫁军官!小知青一胎三宝热门小说》精彩片段


徐宁笑道,“这床单是南边过来的,是我一个朋友在南边有点门路,问我要不要,他可以给我搞一点过来?”

苏红英眼睛一亮,问道,“妹子,是真的吗?能弄多少?”

徐宁想了想,说道,“这次他弄来二十床,每床十八块钱,他本来是打算带到海市去的,如果你要的话,我就问他一下。”

苏红英高兴地握住她的手,说道,“妹子,二十床姐全要了,什么时候能拿货?”

徐宁又说道,“红英姐,床单现在在我朋友那里,我去问一下,看他能不能把二十条床单都给你。

不过你对外不能说是在我这里拿的,我也不是做这个的,刚好我朋友送了我一床。

我觉得这个床单不错,问他是在哪里买到的?他看我挺喜欢,就说以后要的话找他就行,他有门路。

红英姐你又帮我很多,所以我才来问问你要不要的。”

“妹子,你放心,姐绝对不会说是你在你这里拿的,这里人太多了,我现在请假回家,你等一下直接去我家里。”

徐宁找了个无人的角落,拿了二十条床单出来。

她不打算去黑市卖,风险太大了,她不想冒险。

她背着背篓就去了苏红英家,把背篓里的床单拿给苏红英看。

苏红英点了三百六十块钱给她,很热情的留她在家里吃饭。

她借口还有事,就先走了。

她从苏红英家里出来,就直接回村了,背篓里是她从空间里拿出来的两斤奶粉,五个棉帽,五双棉手套,还有一个热水瓶。

现在她和徐安徐莫三人每天都要冲一碗奶粉,所以奶粉消耗的有点快。

热水壶是放在七爷爷屋里的,他那里没有热水壶,上次拿过去的两个,七爷爷让放在徐爸和陆爸屋里了,他们很早就要起来干活,天冷也能喝口热水。

徐宁回到家,把空间里拿出来的东西规整好,看时间还早,就拿着背篓就上山了。

走到山脚下,看到魏兰兰和一个女知青一人挑着一担柴从山上下来。

魏兰兰看到她高兴的问道,“徐知青,你也去砍柴啊,你下午还上山吗?我们一起啊?”

徐宁笑着答道,“下午去。”

“行,那我下午去找你啊!”

说着和另外一个女知青挑着柴下山了。

她在山上找到徐安的时候,他已经砍了一堆柴了,正打算捆好了挑回去。

徐宁给了他一块鸡蛋糕,让他去旁边坐着吃,她来挑。

姐弟俩吃过饭,在柴房边整理上午砍的柴,看到魏兰兰和上午一起挑柴的女知青从前面知青院过来了。

魏兰兰给徐宁介绍那个女知青,叫杨小妹,是东省的,她们俩是一起来榆树村的。

杨小妹看起来性子比较腼腆,说话轻声细语的,眼神看起来很清明。

徐宁问两人是现在就上山,还是进屋坐一会儿?两人都表示现在就上山。

因为知青院一开始砍的柴太少,大家也没想够不够用一个冬天,还以为没有了随时都能上山去砍呢。

那天陈向东给他们说下大雪要封山,这些人才着急起来。

现在知青院就留两个人做饭,剩下的全部上山砍柴。

徐宁听了就把门锁上,带着徐安和两人一起进山了。

“徐知青,这里冬天是不是真的很冷?陈向东说,雪都有一米多深,有时候门都推不开。”

魏兰兰在旁边忧心的问道。

徐宁点点头,“我们是今年刚过了年就来了,那是最冷的时候,雪又厚,还是乡上的干部用爬犁把我们送过来的。


姐弟俩跟着七爷爷的后面,往厨房走去,厨房里点着煤油灯,

徐妈穿着一件打满补丁的旧棉袄坐在锅灶前烧火,徐莫坐在旁边的小凳子上。

穿了一件大人的棉衣,差不多长到脚踝,中间用绳子系着,锅台边,那大叔的妻子在往锅里贴菜饼子。

几人的脚步声惊动了厨房里的人,都扭过头看到进屋的人。

昏黄的煤油灯让黑夜平添了几分温暖,徐妈看到七爷爷身后的姐弟二人,红着眼眶,呜咽不语。

这时,徐莫突然站起来,走到两人身前看了又看,最后走到红着眼眶的徐安跟前,大声喊道,“二哥。”

没等几人反应过来,又接着问道,“二哥,姐呢,她不是和你在一起吗?”

徐宁………

这时徐爸和那大叔也进来了,七爷爷和大叔夫妻俩看到他们这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七爷爷叹口气,对徐爸说道,“你俩带孩子进屋说说话吧!”

那个大叔也说道,“到我们屋去吧。”

几人进了屋,徐妈就把姐弟二人抱在怀里痛哭,徐爸也红着眼眶把几人抱在怀里。

徐莫在边上看看这个,看看那个,红着眼眶又问,“二哥,姐呢?”

抱在一起哭的几人………

徐宁走过来,把他抱起来,说道,“小莫,你不认识姐姐了?过年的时候姐姐还用压岁钱给你买糖吃了呢。”

徐莫红着眼眶说道,“你是姐姐?姐,你的头发呢?怎么那么短?你怎么变黑了?”

徐宁………

“黑点健康,天气太热了,姐姐就把头发给剪短了,过段时间就长出来了,”

心里却说道,长出来也会剪短的,高考恢复前她不打算变发型了。

徐莫紧紧抱着她的脖子趴在她肩膀上哭。等徐宁把徐莫哄不哭了,几人才坐在炕上开始说话。

徐宁问她爸妈出了什么事情,怎么会在这里?

徐妈哭着说道,“是妈不好,连累了你们,让你们跟着受苦。”

徐爸就安慰她,“这怎么能怪你?当时你没有跟岳父去香港,现在不管怎么样?我也不会负你,我们一家人永远在一起。”

徐宁在他爸的讲述里知道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徐宁的外公林文谦是建国前的商人,五三年的时候全家都去了香港。

那时候林曼已经和徐铭鸿结婚了,刚刚生了大儿子徐洋,林曼就留下来了,没有跟着父母和弟弟去香港。

父亲林文谦就给女儿留了一笔钱,带着妻子和儿子远赴香港了。父母和弟弟走后,林曼就和徐铭鸿在京市大学教书。

后来又有了徐宁徐安和徐莫,一家人的日子过的也是和和美美。

那几年,徐铭鸿同父异母的弟弟徐铭伟就让他和林曼离婚,断绝关系。

徐铭鸿坚决的拒绝了,当时徐铭鸿的父亲还在,徐铭鸿也有很多学生帮他周旋,虽说林曼被停职在家。

但对他们的生活也没有太大影响,一家人还和以前一样过着,一直到六八年下半年。

徐铭鸿的父亲去世,徐铭伟马上和他断绝关系。

徐铭鸿先把大儿子徐洋安排去当兵,看着才十三岁的徐宁和十岁的徐安一时难以抉择。

他以前有一个学生是黑省的,现在的工作还是他帮忙推荐的。

就是赵建设的弟弟赵建国,他马上联系赵建国。

赵建国给哥哥赵建设去电话,让他去了解一下,哪一个大队哪个村,民风比较淳朴,打听清楚一点。

只告诉他说是老师的孩子要过来下乡,想找个可靠一点的地方,其余的都没说。

徐宁听他说完,心里叹息一声,把她和徐安在这里的情况也大致的说了一下。

包括盖了房子,现在她和徐安两个自己住,没和知青在一起。

然后把带来的包袱打开说道,“爸妈,这是我给你们做的棉衣。

我本来想着等你们联系我和徐安,把衣服给你们寄过去呢,刚好你们来了,先换上吧。

这里的冬天太冷了,现在还没下雪,最冷的时候有零下几十度呢,”

说完,先把徐莫身上的衣服脱了,给他把棉袄棉裤换上,还挺合身的,就是大了一点。

等徐宁给徐莫把衣服穿好,就看到她爸妈坐在那里还没动,红着眼眶看着自己。

她说道,“爸妈,你们快换上啊!”

等他爸妈开始换衣服的时候,她又把乞丐装给徐莫穿上,衣服裤子都有点长,徐宁就给他把裤脚和袖子都往上卷了两圈。

回头看他爸妈也把棉袄棉裤都换上了,又把两套她和徐安的旧衣服拼凑出来的乞丐装拿给二人让他们穿上。

对两人说道,“爸妈,你们把这两件旧衣服套在外面,干活的时候弄脏了也方便洗。”

两人都明白,他们的身份,穿的越破越好,两人把衣服和裤子都穿上了。

徐宁又拿着两双棉鞋说道,“爸妈,这是我上次去供销社给你们买的棉鞋和袜子。

是瑕疵品,不要票,也是准备和棉衣一起给你们寄过去的,你们快换上。

但是没有小莫穿的,就没给他买,这里是布和棉花,妈,你给小莫做两双。”

林曼含泪笑着说,“好,妈做,以后妈给你们几个做。”

徐宁笑着说道,“好,先做爸妈和小莫的,我和小安的棉鞋请村里的婶子给我俩一人做了两双,够穿了。”

林曼温柔的说道,“好,听我闺女的,”

徐宁看林曼把换下来的衣服叠好,就问道,“妈,这衣服是七爷爷他们的吧?”

徐安在旁边指着徐父刚才穿的那件大棉袄说道,“这个是七爷爷的,我看到七爷爷经常穿。”

又指着小莫刚才穿的那一件长棉衣,说道,“这件是恩人叔叔的。”

徐父问道,“小安,你怎么叫恩人叔叔?”

徐宁和徐安就把他俩在山上遇到野猪的事情告诉了徐父徐母,

徐父徐母马上拉着二人问道,“有没有事?伤到没有?”

徐宁告诉他们,“爸妈,我们俩都没事,当时刚好那个叔叔从山上下来,把那个野猪打死了。”

又把当时的事情说了一遍,包括野猪他也没要,让姐弟俩拉走了,

徐宁又说道,“爸妈,那个叔叔和阿姨都是好人,他救了我们,还让我们在外面不要和他们说话,怕对我们不好。”

徐安在在边上接着说道,“七爷爷也是好人。”

徐爸说道,“我和你陆伯伯是大学校友,他比我高几届,我进大学的时候,他已经毕业了,学校的老师对他评价很高,我也没想到他会在这里。”

这时外面传来七爷爷的敲门声,喊他们先去吃饭。

等几人走到厨房,桌上摆着徐宁带来的一盆饺子,还有一个炒白菜,一个萝卜丝,一个炒鸡蛋,红薯粥, 贴的菜饼子。

徐宁知道,这是看徐家三口今天刚来,做来招待他们的。

徐爸拉过徐宁和徐安说道,“快给你们陆伯伯磕头,感谢你陆伯伯的救命之恩,以后要孝顺你们陆伯伯陆伯母。”

徐宁和徐安马上跪下磕头,说道,“陆伯伯,陆伯母,以后我们会孝顺你们的,就像对我们爸我妈一样。”

陆爸连忙把二人拉起来对徐父说道,“徐老弟,你这是干啥?多大点事儿,还至于让孩子磕头吗。”

陆妈也在旁边说道,“快别客气了,遇到那种情况,谁都会搭把手,快坐下吃饭吧,”

说完,就拉着徐宁姐弟仨往桌上坐。

徐宁说道,“陆伯母,我和小安回去吃,我们家里还留了饺子呢。”

陆妈说道,“乖孩子,就在这里吃吧,今天你爸妈刚来,坐在一起吃个团圆饭。”

七爷爷也说道,“就在这里吃吧,都快坐下,”

七爷爷说完,先在桌边坐下了。

陆妈也拉着几人坐下,饭后,说起怎么睡的事,因为只有两个房有炕。

下午几人商量的是徐爸和陆爸跟七爷爷住一屋。

徐妈和陆妈带着小莫住一屋,现在徐宁和徐安过来了。

徐宁就和七爷爷说道,“七爷爷,先让我爸妈去我那里住行吗?早晨早点过来,等炕垒好了就让他们搬过来住。”

七爷爷点头说道,“去吧,早晨早点过来,老陈头每天早晨都要过来牵牛车去城里,不要给他撞上了。

小莫就让他在你们那里玩就是了,有人问起,就说他耽误大人干活,是我让你们帮忙带的。”

徐家一家人都给七爷爷道谢,七爷爷摆摆手就进屋了。

陆爸陆妈把他们送到门口,又给他们说了一下,老陈头都是早晨几点钟来。

让他们算着时间起就是,天冷,不用起那么早。


徐宁从供销社出来,打算去趟黑市,去了解一下里面的物价。

她空间里还有500多条老式床单,这些床单她打算在高考之前卖掉。

转了半个多小时,才在一条河边的胡同里找到地方,胡同口站着两个十七八的青年。

两人看到徐宁问道,“是买,还是卖?”

徐宁说,“买点东西”

其中一个青年说道,“五分钱,”

徐宁以前听知青点的人说过,进去不管买和卖都要交钱,就从口袋里掏了五分钱给那个说话的青年。

青年接过钱,说道,“买了东西就出来,不要在里面逗留,”

徐宁点点头就快步走进去了,胡同两边蹲着不少人,有人面前放着口袋,有人面前放着背篓,东西摆在那里,露出一点给人看。

徐宁走到一个中年妇女面前,看到她身前一个包袱里面露出的一截花布,走上前问道,“大姐,你这包袱里面是啥布?”

中年妇女问道,“有床单,有布料,你要吗?”

说着就把跟前的包袱打开,让她看。

徐宁把底下的那块床单打开看了看,问道,“这个床单多少钱?”

中年女人打量了她一眼,说道,“不要票,二十块钱,”

徐宁看看就放下了,那个女人又说道,“妹子,我这个床单又宽又大,你摸摸,料子都是大厂生产的,可不是农村织的老棉布,”

徐宁道,“大姐,太贵了,我没有那么多钱。”

说完,就准备去别的地方再看看。

那个妇女忙了喊着她,道,“十八块钱最低了,再便宜我就不卖了,”

徐宁笑着对她说道,“大姐,我的钱不够,改天带够了钱再来找你买。”

说着就起身往前走了,又找了两个人询问了一下价格,心里就有数了。

不过徐宁不打算在这里卖,风险太大了。

出了黑市,她看了看时间,快到和老陈头约好的时间了,就忙着往回走。

在离约定的地点还有一小段路的时候,找了一个偏僻的角落。

把昨天在空间里整理要拿出来的东西,放在背篓里。

手里还拎着一个大包袱,里面装着她和徐安的棉衣。

走到约定的地方,看到马车快坐满了,不是早晨同车的那些人,应该是早起走路过来的。

有些婶子大娘想省五分钱,就早早起来走路来,买了东西有车就坐车,没车就走路回去。

老陈头每天跑一趟,谁赶上谁坐,如果赶不上,别的村有车顺路也能坐。

快到家时,她又从空间里拿了一包袱棉花放在背篓上面。

她打算给原主的父母把棉衣准备好,到时不管是自己做还是从空间里拿,东西总有个来由,家里还有一个徐安呢。

徐宁看后门是从里面关着的,就知道徐安在家。

自从他们从知青院搬过来后,就没怎么从那边门走了,进出都是走这边的后门,挑水和上山都很方便。

她在门口喊徐安开门。

他打开门看徐宁买了那么多东西,连忙把包袱接过来,拿到屋里,放到吃饭的桌子上。

又问道,“姐,这是啥啊?”

说着打开包袱,上面是两套新棉衣,下面是一块深灰色的布料。

就问徐宁,“姐,我们不是有棉衣吗?”

徐宁把背篓放在桌子上笑道,“我们的棉衣在这里穿太薄了,你忘了,我们刚来下乡时冻的都不敢出门。”

原主姐弟俩刚来下乡时最冷的时候还没过去。

虽然穿的都是来时原主妈妈匆忙给做的新棉衣,也很厚,但是在东北零下几十度的地方还是冷。

姐弟俩来时正是猫冬的时候,不用上工,就天天坐在炕上。

三个男知青看姐弟俩的棉衣和鞋子都薄,轮到两人挑水做饭的时候,三人就帮着做了。

想到这里,徐宁心道,要找个机会把这个人情给还了。

徐安也想起刚来的时候了,说道,“姐,我们还是多准备点柴火吧,我听建民说。

前几年村里有一家懒货囤的柴少。没有柴烧炕了,大雪都封山了他还上山去捡柴。

柴火没捡到几根,还被野猪从山上给撵下来了,屁股上咬了好大一个洞,把他的懒病都治好了。”

徐宁听了大笑,摸摸他的小脑袋说道,“好,听小安的,我们多屯点柴,冬天好烧炕。”

她先把背篓上面的一包袱棉花放在边上,才把下面的东西一样一样拿出来,都是些吃的,大米,白面,点心,还有肉。

徐安看她往外拿,都看呆了,半响说道,“姐,怎么买这么多,我们没那么多票啊!”

徐宁说道,“我是在黑市买的,小安,马上就秋收了,秋收前都不能去城里了,秋收活很重,要吃点好的补补,我今天进城的时候看到很多婶子大娘都买了。”

看到很多婶子大娘都买,这个是骗骗小孩的,别人买的啥都包的严严实实的,怎么会让她看到?

她让徐安把棉衣和棉花这些放到她房间,又把香菇泡上,准备熬点肉酱。

秋收时,中午时间紧张,到时候就下点面条拌肉酱吃。

空间里还有两大罐,今天再熬一点,这样就可以把空间里的拿出来混着吃了。

熬好肉酱,放在罐头瓶子里。

她又和了点面,做了些二合面饼子,中午就吃点饼子和肉酱。

她把从空间拿出来的肉用盐腌起来,等秋收的时候吃。

这些已经在徐安面前过了明路了,到时她在空间里再偷偷拿一点出来混在一起。

把这些收拾好,就拿着水桶去打水去了,她买的这个水缸很大,可以装八桶水。

打一次能用两三天,这个水缸还是上次去县城买锅的时候一起买的。

还买了好几个腌酸菜的坛子,她想着反正也拿不走,就给老陈头五毛钱,让他专门跑一趟拉回来的。

那天还把锅碗瓢盆一起全部买齐了,还从空间里拿出来两个暖水壶。

下午,徐安拿着背篓去割猪草了,她今天请了一天假。

又背着背篓,拿着扁担上山了,大青山连着好几座山,里面没几个人敢去,有野猪,也有人说有老虎,但是没人见过。

徐宁也不敢往里走,野猪,那是作者留给男主和女主的。

她就在外面捡点柴,挖点野菜就好了,捡了几大捆柴火,用扁担挑着两捆小的,又往空间里放了几捆。

背篓里是一筐野菜,上面还放着一层蘑菇。

到家把柴放到柴房,里面已经整整齐齐的放了很高一摞柴火了,地下还有一小捆柴,应该是上午徐安割猪草的时候捡的。

她看了看时间,就把背篓里的野菜和蘑菇倒出来放在厨房门口。

把空间里的柴和蘑菇这些拿出来,又赶紧往山上走,算着时间,还能走一趟。

徐安回来看她没在,厨房门口放了一大堆野菜和蘑菇,就把野菜装在他的背篓里。

背着去河边洗了,又把洗干净的野菜,在开水里烫了一下,晒到外面,冬天吃的时候用水泡一下就行了。

她回来时,徐安已经把菜全洗完了,地上的蘑菇也清理得干干净净的,放在篮子里晒着。

徐宁把柴放到柴房里,又把筐子里的蘑菇拿出来,空间里还有很多蘑菇,等下午徐安不在的时候再往外拿。

徐安看她回来了,忙去厨房里舀了一盆水出来,她洗脸洗手。

等她洗了脸,徐安已经背着野菜去外面洗了。

徐宁让他去了,那个小溪水很浅,最深的地方才到小腿,是从大青山上流下来的水。

看了一下表,已经五点多了,徐宁把中午留下来的一条排骨砍成小块放在锅里炖着。

又把捡回来的蘑菇洗了一大碗,用白面和玉米面贴了饼子,等排骨炖的差不多了,再把蘑菇放进去炖一会就能吃了。

徐安走到门口,就闻到香味了,忙把洗好的野菜晾起来,往厨房跑去。

徐宁看他回来了,就去把汤和饼子盛出来,让他先吃。

徐安说道,“姐,好香啊,”说完还咽了下口水,

徐宁笑道,“快坐下吃吧,”

吃完饭徐安去洗碗,徐宁把中午带回来的布放在炕上,看一下怎么给父母和小弟做衣服。

她从空间里拿的这块布虽说看起来颜色很老旧,但还是不能穿在外面。

徐宁把她和徐安的旧衣服都找出来,打算做三件外套。

让父母和小弟套在外面,里面就穿新的棉衣,大人的棉衣可以在空间里面拿。

她穿越前买了好几十套,可是还有一个三岁多的小孩呢。

她小时候看到外婆自己买布裁了做衣服,自己也跟在边上学了点。

缝几件外套没问题,反正也不讲究好看,穿的越差越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

但是棉衣她不会做啊,爸妈他们来时已经很冷了,一定要在他们来之前准备好。

她正拿着剪刀想着从哪里下手呢?徐安就进来了,看到炕上摆的布和衣服,问道,“姐,这是给谁做衣服啊?”

徐宁笑道,“给爸妈和小弟做件棉衣,”

徐安听了,低落的说道,“姐,我们给爸妈写封信好不好,下乡时,爸爸说会给我们联系的,可都那么久了,也没他们的消息。”

徐宁说道,“爸妈工作忙,我们再等一段时间,如果秋收后我们还没收到信的话,就写信回去问,好不好?”

徐宁想,秋收后,他们也该到了,也不用写啥信了,现在先哄哄这个小家伙吧!

又让他把今天带回来的棉衣试一下合不合适。

徐安穿上,肥了一点,棉裤和棉袄袖子都有点长,不过他们现在吃的好,人长得快,也算合适,肥一点也没关系。

冬天里面还要穿毛衣和秋衣的,徐宁让他脱下来放到他自己屋里。

她打算先试着把三人的外套做了,练练手,再给徐莫做棉衣。

第二天上工的时候,徐宁,李凤娇,林秋华和几个婶子在仓库补口袋。

秋收时装粮食用,就听几个婶子说村里又要来知青了。

明天村长和老陈头要去乡上接,说这次分给他们榆树村五个呢。

有婶子就叹道,“你说,咱这里还吃不饱呢,城里面多好啊,干嘛要跑到乡下来,”

其余的几个婶子看一下徐宁她们三个,提醒在说话的婶子少说两句。

徐宁继续低头补口袋,脸上没有一丝多余的表情,想着女主终于要来了。

李凤娇和林秋华对视一眼,脸色都不是太好看。

下午下工后,她看天还早,就想着昨天挖野菜的地方还有很多没挖。

马上秋收了,到时就没时间挖了,准备今天再去挖点,徐宁背着背篓就打算上山。

徐安在给晒得半干的野菜翻面,看到她背着背篓,忙问,“姐,你要上山吗?”

徐宁说道,“我昨天找到一片野菜,没挖完,今天时间还早,再去挖点,”

“姐,我也去,”

说完就去墙角拿背篓,跟在徐宁后面出门了。

姐弟俩一人挖了一大背篓,看着天也快黑了,就准备下山了。

这时,从旁边窜出来一头野猪,她转头一看,呆住了。

那头野猪向她跑来,她立刻站起来,拉着同样吓傻的徐安转头就往山下跑。

边跑边在心里疯狂的咆哮,“我不是女主,我不是女主,不要过来啊!猪神,猪神,你再等等,明天你的女主就到了。”

猪神没有听到她的请求,嘴巴一张,咬住徐安没来得及丢的背篓,幸亏徐安人矮,背篓大,要是这一嘴咬到身上,不死也要脱层皮。

徐宁一看,从空间里面拿出来一把砍刀,就向野猪砍去,刀砍中了猪的头,这下让它更疯狂了,嘴巴松开徐安的背篓就朝徐宁扑过去。

她转头就往旁边跑,前面路上下来一个男人挑着柴,看到徐宁后面的野猪,丢下柴拿着担柴的棍子就朝野猪头上打去。

一棍子打下去,野猪蒙了一下,那个男人又连续打了几棍下去,野猪没气了,

徐宁这才朝那个男人看去,是牛棚里改造的那个中年男人,这时徐安也跑过来了,

徐宁忙拉着徐安给人道谢,中年男人摆摆手说道,“你们俩受伤没有?以后晚了就不要上山了,等再冷一点,山上会更危险。”

说完,看了看地上的野猪,徐宁也看过去,这头野猪不大,看起来有八九十斤,如果是大野猪的话,也没那么容易打死。

中年男人说道,“我把它拖到山脚下,你带回去吧!”

徐宁忙说道,“叔叔,这是你打死的,你还救了我的命,我怎么能要,你拿回去。”

男人没说话,挑着柴,用绳子拖着野猪往前走。

徐宁和徐安背着背篓,拿着砍刀跟在后面,走到山脚下。

男人把拉野猪的绳子递给徐宁说道,“拉回去吧!”

说完,直接往牛棚走去。

徐宁喊道,“叔叔………”就见男人头也没回的摆摆手。

徐宁知道,他就算把野猪带回去也留不住,牛棚每天都有人来。

早晨牵牛,晚上送,还每天有人往那里送牛草。

他就算交上去,因为他的身份,村里也没有多少人会领他的情,想到这里,徐宁心里很不是滋味。

徐安在旁边问她,“姐,这个野猪怎么办?”

徐宁回过神,说道,“先拉回去再说。”

虽说徐宁力气比常人大点,但拉着一头野猪也有点费劲,快走到水井边的时候,姐弟俩正打算往小路上走,直接到他们家后门。

没想到李凤娇和林秋华在井边洗衣服,看到她拉的野猪后,吓的哇哇大叫,洗的衣服都没拿,站起来就往知青院跑。

徐宁简直无语了,真搞不明白,死的野猪有什么好怕的,又不是活的。

本来还想带回去留着慢慢吃,这下也没办法藏私了。

既然不能偷吃,那就借这个野猪扬扬名吧。

回头就对徐安说道,“我们把这头猪交上去,如果有人问你这头猪是怎么死的?你就说,是我们两个打死的,不要提刚才那个叔叔知道吗?”

然后两姐弟又对了一下口供,才拉着野猪往知青点走。

刚走了几步路,就看到三个男知青拿着棍子往这边跑,跑到姐弟俩面前,看到野猪已经死了,三人才松了口气。

孙浩说道,“徐知青,这是你们俩打死的?”

徐宁点点头说道,“是啊,我和我弟两人在挖野菜,一头野猪从山上跑下来想咬我们,我们两个就把它给打死了,”

说的轻描淡写,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打死了一只鸡。

三个男知青看着她…………

徐宁又说道,“你们现在有空吗?如果没什么事,就帮忙把野猪拉到村长家,我和我弟把背篓送回去,再过去。”

葛洪斌问道,“你们要把野猪交上去吗?”

徐宁笑道,“交上去吧,让大家都沾沾油水。”

三个男知青接过她手上的绳子,拉着野猪去村里了。

姐弟俩把背篓放到家里,喝了点水,吃了点饼干,也去了村长家。

两人又在路上对了一下口供。

徐安说道,“姐,我有一次去山上砍柴,砍的太多了,背起来老吃力了,就是今天这个叔叔帮我拿到山下的。”

徐宁听了叹气,心想这个恩情真的欠大发了。

又对徐安说道,“咱俩的命都是人家救的,再多点也没啥,以后慢慢还吧。”

两人刚走到村长家门口,就见里面已经围了很多人了。

三个男知青拉野猪过来时路上,有人看到就都跟着过来了。

看到姐弟二人来了,都围在两人身边问道,“徐知青,野猪真是你们姐弟俩打的,”

徐宁就把姐弟俩商量好的说辞,又说了一遍。

徐宁对村长,道,“村长叔,我和我弟今天上山挖野菜。凑巧碰到这头野猪,它要攻击我和我弟,我们就把它打死了,”

这些人齐齐看着她………

人群里有人说道,“乖乖,这是野猪啊,说杀就杀了,”

又有人接着说道,“徐知青本来力气就大。”

众人七嘴八舌的把她越说越厉害。

徐宁轻咳一声,打断大家,牛吹的有点大了。

对村长说道,“村长叔,马上秋收了,把这头猪杀了,给村里的乡亲们补补身子,这头猪虽然小点,但多少沾沾油气吧。”

榆树村是前进大队下面的一个小村子,有一百多户。

现在的人都讲究老人在,不分家,所以一户多的有十几口,少的也有七八口。

徐宁说的沾沾油气,是真的没有夸张,除了骨头内脏这些,一家最多能分半斤肉。

村长就让他媳妇去烧水,就在他家门口的空地上把猪杀了,把村里的人都喊过来,不管家里人多人少,一家半斤。

实在是人多肉少怎么都不好分,徐宁分到一斤,村长说多给她点,她没要,只要了一斤,既然一头猪都送出去了,何必在乎那一点。

人家都只有半斤,你拿那么多,没分到的心里能平衡?猪是你打的没错,但是你既然拿出来分了,就要分的公平,不然,只有得罪人。

知青点也分了一斤肉,因为徐宁姐弟已经分出来了,就按两家分的。

野猪又是三人帮忙拉过去的,也算出了一份力,所以他们也分了一斤,剩下的一点猪杂碎,就给村长家了。

姐弟俩回到家,都躺到炕上不想动了,别看徐宁刚才说的轻描淡写,其实她心里吓得要死,过了那个劲,现在腿脚都是软的。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