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星辰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畅销书目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

畅销书目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

文盲写小说 著

现代都市连载

热门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近期在网络上掀起一阵追捧热潮,很多网友沉浸在主人公崇祯王承恩演绎的精彩剧情中,作者是享誉全网的大神“文盲写小说”,喜欢军事历史文的网友闭眼入:收的时候被官府一锅端。这样的结果谁还敢种地?有那些时间不如去干点别的,就算要饭也能多要几个月的饭。“罢了,这不是你一人的错,恕你无罪。”“谢陛下。”“王卿可知道洋芋(土豆)?”“臣知道,此乃上等菜品,寻常百姓无资格享用。”“知道就行,王卿的任务是让京师百姓广泛种植此物,宫中可免费育苗提供......

主角:崇祯王承恩   更新:2024-06-08 23:54: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崇祯王承恩的现代都市小说《畅销书目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由网络作家“文盲写小说”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热门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近期在网络上掀起一阵追捧热潮,很多网友沉浸在主人公崇祯王承恩演绎的精彩剧情中,作者是享誉全网的大神“文盲写小说”,喜欢军事历史文的网友闭眼入:收的时候被官府一锅端。这样的结果谁还敢种地?有那些时间不如去干点别的,就算要饭也能多要几个月的饭。“罢了,这不是你一人的错,恕你无罪。”“谢陛下。”“王卿可知道洋芋(土豆)?”“臣知道,此乃上等菜品,寻常百姓无资格享用。”“知道就行,王卿的任务是让京师百姓广泛种植此物,宫中可免费育苗提供......

《畅销书目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精彩片段


“朕是大明天子,天下的百姓都是朕的子民,京师百姓也不例外。为父母者本应如此,王卿不必多礼。”崇祯的声音很平淡,有种波澜不惊的感觉。

“是陛下!”

“朕还有件事需要你做,这件事若是做好了,便是天大的功劳!”

“陛下请讲。”

“开春在即,劝课农桑之事准备的如何了?”

顺天府衙管的事很多:掌京府之政令,宣化和人,劝农问俗,均贡赋,节征徭,谨祭祀,阅实户口,纠治豪猾,赈恤穷困,清录罪囚。

中国历代君王都很重视农业,每到立春之日都会举行春耕大典,虽然对帝王来说只是一场仪式,对于官员和百姓来讲却意义非凡。

春耕大殿之后地方官员需要巡查劝农,必要时还得提供帮助。

见崇祯问政,王庭梅再次陷入沉默。他行云流水的跪在地上,双手举过头顶恳求道:“陛下,臣有罪。现流贼将至,京师治安混乱,臣最近忙于缉拿贼人,劝课农桑一事暂且搁置了。”

崇祯在心中叹了口气。

京师尚且如此,下面的州府得乱成什么样子?

官府不表态,老百姓有地也不敢种。辛辛苦苦劳作半年,到丰收的时候被官府一锅端。

这样的结果谁还敢种地?

有那些时间不如去干点别的,就算要饭也能多要几个月的饭。

“罢了,这不是你一人的错,恕你无罪。”

“谢陛下。”

“王卿可知道洋芋(土豆)?”

“臣知道,此乃上等菜品,寻常百姓无资格享用。”

“知道就行,王卿的任务是让京师百姓广泛种植此物,宫中可免费育苗提供播种。”

“这...”王庭梅张口结舌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皇帝要把御用之物分享给普通百姓,简直闻所未闻!

陛下为什么这么做?

难道仅仅是因为爱吃吗?

可是爱吃也不能天天吃啊,就算天天吃也吃不完呀!

他不敢多问,只能领旨:“臣遵旨。”

“行了,办好这两件事朕给你升官!”

“谢陛下!”

离开顺天府衙,崇祯再次松了口气。

大明朝摇摇欲坠,若想扶大厦之将倾必须考虑的非常全面。

老百姓为什么造反?

往简单说只有一个字:饿!

天灾人祸弄的他们吃不上饭,老老实实当农民只有死路一条,跟着李自成还有一口饭吃。

小冰河时期不仅温度低,还有干旱。

土豆耐寒耐旱,成长周期约八十到一百天。淀粉含量极高,最适合在干旱的北方种植。

而且土豆的病虫害相对较少,一旦丰产将会带来巨大的收益。

眼看皇城就在不远处,崇祯想起一件事。

他转头问王承恩:“王承恩,知道李若琏去哪了吗?”

“陛下,出宫前臣刚好遇到了李同知,他说陛下交给他一项绝密任务,不等说完便急匆匆走了。”

“哦!”崇祯随口答应道,

等等……

崇祯后背开始发凉,难道李若琏会趁现在搞刺杀?

他这么着急的吗?

也对!

李若琏是个聪明人,他绝不会去皇城里刺杀皇帝。

一事守卫皇城的勇卫营和锦衣卫不是吃干饭的;二是刺杀的锅得想办法甩到别人身上。

出入皇城都有记录,搞不好会搬石头砸自脚。

他不会真的想杀自己吧?会不会失手?他会用枪还是弩箭?

射偏了咋整?

霎时间,崇祯心中变得十分复杂。

他骑在马上想晃动身子躲过刺杀,却又怕晃动身体的同时李若琏动手误伤他。

纠结...后悔...不安等各种情绪将他笼罩。


嘶...

崇祯的祖父是谁?

明神宗朱翊钧,年号万历。

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财迷的皇帝,没有之一。

若是说其他皇帝,这帮大臣们肯定不信。这事放到万历身上,没有几个不信的。

毕竟民间早就把万历皇帝在皇宫里藏钱的事传的神乎其神。

魏藻德第一个反应过来,虽然他们对怪力乱神的说法很是敬畏,但没有做实的事不能当真。

“陛下,不知银子藏在何处?”

崇祯扫了他一眼,转身对王承恩说道:“王承恩,养心殿后面有一处地窑,银子就埋在里面。你马上安排人去挖,掘地三尺也要找到。”

“遵...遵旨!”王承恩非常激动,此时的他早已忘记了皇宫礼节,一路小跑的冲了出去。

随着王承恩离开,皇极殿内陷入到短暂的安静之中。

所有人都在等。

崇祯坐在龙椅之上,内心淡定。

万历藏得这二百万两银子,史书上有记载,只是崇祯不知道而已。

他为什么不知道?

这在历史上是个谜题,解不开。

养心殿距离皇极殿不到五百米,王承恩把附近所有的太监,甚至锦衣卫都招呼过去刨地。

不多时,王承恩捧着一锭银子笑着跑了回来:“皇爷,按照您的吩咐果然在养心殿后面的地窖里挖出了银子,虽然不知道具体数量,但粗略估算至少百万两以上!”

哗...

朝堂一片惊呼之声。

这不仅仅是银子的事,还涉及到鬼神之说。

古人都是迷信的,对这种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王承恩立刻跪倒在地,先是对着天空虔诚的伸出双手,随后重重的磕头并说道:“天佑大明,吾皇圣明!”

在他的带动下,一众朝臣纷纷下跪。

“天佑大明,吾皇圣明!”

不等众朝臣起身,崇祯指着王正治的鼻子说道“王正治,你还有什么狡辩的?”

王正治已经懵了,这些银子如同一把尖刀扎进他的心脏,让他失去了抵抗的力气。

他跪在地上求饶:“臣有罪,...臣自愿捐出全部家产,求陛下饶了臣一家人。”

“什么罪?”

“臣有贪墨之罪!”

崇祯冷笑,“朕给过你机会!”

“请万岁息怒!。”

“陛下!王侍郎一时糊涂,请陛下饶了他。”

“陛下息怒,王侍郎不该贪恋钱财,更不该欺骗陛下。请陛下看在为朝廷效力多年的份上饶了他吧。”

见崇祯要对王正治下手,魏藻德,张缙彦,朱纯臣纷纷下跪求情。他们十分清楚如果王正治被治罪,后面倒霉的就是他们。

在他们的带动下,半个朝堂的大臣都跪下了。

随着求情的人越来越多,崇祯心中的愤怒也越来越难以平息。

这些书生口口声声为了大明,干的事却一心为己。

韩非子在《五蠹》中说过,破坏国家的五大蛀虫里,学者排第一。

学者中以儒生为最。

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是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吗?

不!

是双标!

他们嘴里喊着这些口号,干的事却截然相反。

因为最终解释权在他们手中。

以袁崇焕为例,他不但取得了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甚至在崇祯二年解了京师之围。

这份天大的功劳放在任何一个朝代都能封侯。

结果呢?在朝堂上受到弹劾,最终被凌迟处死。

儒家口中的仁呢?义呢?

怎么不见他们为袁崇焕求情和稀泥?

这件事发生后,君臣之间,尤其是皇帝和武将之间的关系开始变得不稳固。

就算袁崇焕该死,也不该那个时候死。

朝臣们都知道这个理,但就是不说,生怕自己受到牵连。

杀了他看似维护了皇权,实际绞杀的是武将们的忠心。

国家税收靠农民,征战沙场靠士兵。

然而。

朝堂上没有,也不欢迎农民和士兵。

于是农民想尽办法不再种地,士兵也不愿从军征战。

国力开始衰退。

明朝能灭亡,一半责任是封建王朝的客观规律在作祟。另一半责任由崇祯和这些儒生五五开!

而且。

崇祯十分清楚这些人并不是真心认错,只是为了苟活。

想清楚这些,崇祯怒道:“王之心!”

“臣...臣在。”

王之心正站在旁边看热闹,被突如其来的喊声吓了一跳。他谨慎地用眼角余光看向崇祯,见对方的怒意不在自己身上才松了口气。

“去,陪着吴指挥使一起去。把朕刚才念过名字的官员都查一遍,凡与所说不符者,不用请旨,直接抄家拿人。你们互相监督,务必核实清楚,抄没的家产交于户部。如有袒护错漏,就地正法!”

“是...是!”王之心哆哆嗦嗦的磕了个头,跟在吴梦明的身后飞速逃离皇极殿。

他有种预感。

当年扫除魏忠贤的那个崇祯又回来了。

不,比之前还要狠。那次只针对魏忠贤的阉党,这次皇上针对的是所有人!

他庆幸自己捐钱的同时又有些害怕,因为他的家产还有很多。

随着吴梦明和王之心的背影消失,崇祯终于松了口气。

关键时刻还得靠锦衣卫和东厂。

明朝皇权并不是一家独大,在很多方面都会受到辖制。

以军队为例。

京师除了勇卫营,崇祯能独自调动的军事力量只有锦衣卫和东厂。

其他的军队调动需要几个关键手续。

首先皇帝需和内阁商议完毕,内阁拟出圣旨,内阁和司礼监分别盖章签字。

然后内府御马太监拿着圣旨信物去往兵部调兵。

兵部确认无误后按照旨意配齐人员和物资,随后移交五军都督府。

某位都督确认无误后领兵作战。

中间少了任何一个环节,其他部门都不会理睬。这也是太监即便权势滔天,也无法造反的重要原因。

他们的权利再大,也大不过皇权。

皇帝都做不到的事,太监更做不到。

看着吴梦明和王之心远去的身影,王正治绝望了。

他想不明白崇祯为什么突然变了性格。之前是优柔寡断,现在是快刀斩乱麻。

他茫然的看着内阁首辅,把希望放到了他身上。

崇祯说的很清楚,被点名的官员都会查。

这些人的身份一个比一个尊贵。

有内阁首辅魏藻德;成国公朱纯臣;兵部尚书张缙彦;工部尚书范景文。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马车里坐着三个人,一个面色惨白的少年,身穿衮龙黄袍,头戴翼善冠,皮肤白皙身体娇弱,露出一副惊恐的表情。

另外两人是仆人打扮,穿着太监服,脸色同样苍白,裤裆处湿z了一片。

张能忽然觉得有点不对劲!

过程太轻松了,除了那些骑兵,再也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

难道明军已经衰落到这种程度了吗?

还是说,眼前这个太子是假的?

他将刀尖抵在身穿衮龙袍少年的脖子上,冷声问:“你可是大明太子朱慈烺?”

“我...我是。”

张能挥刀将他身边的一个太监砍死,硕大的头颅在身前滚动,腥臭的血液喷涌而出,溅的四处都是。

“我再问一遍,他可是大明太子朱慈烺?”

张能举起马刀,问另一个太监。

另一个太监已经被吓傻了,他嘴唇惨白,浑身颤抖,支支吾吾的说不出话来。

张能有些急了,他用刀背猛地拍向太监肩膀,随后厉声问道:“我再问最后一遍,这个人可是大明太子?”

小太监打了个机灵,瞬间缓过神,他哆哆嗦嗦的说道:“他..他不是。”

“不是?”张能似信非信,“如果他不是太子,那太子人呢?”

“从...京...京师出发后,我们的...任务,就是模仿太子。太...太...太子,根本就不在...在车队之中。”

张能犹如中了一道晴天霹雳,整个人木在原地。

被骗了!

被骗惨了。

太子南迁是个彻头彻尾的幌子,真正的目的是诱骗他孤军深入,进而围歼大顺军主力。

不对,他们在朝中的内奸都是位高权重之人,这种消息的真假还是能分辨出来了。

眼前之人极有可能在说谎!

他吩咐左右:“来人,将这二人的裤子拔下来。”

两个亲兵翻身下马,熟练的将两人的裤子脱下。

张能定睛一看,完了!

两人都是太监!

他挥刀将其中一人砍死,指着另一个吼道:“太子呢?朱慈烺人呢?”

“我我,我说的都是真的!太子...太子真不在车队之中!”

张能暴怒!

他连日来紧赶慢赶终于追上了南迁的队伍,没想到竟是这种结果。

举起手中的马刀蓄力一劈,将假扮太子的人劈成两半。

鲜血飞溅,脑浆横流,死尸倒地。

“将军,怎么办?”一个亲兵见张能有些发愣,提醒道。

“剿灭流贼,就在今日!”

“杀!”

张能刚要发话,后面传来震耳的喊杀声。

回过头,月光下只见明军千余骑兵从他们来时的方向掩杀过来。人数虽然不多,但装备精良,盔甲,鸟铳,弓箭,盾牌一应俱全。气势如虹,刀斧明亮,在月光下宛如一群饥z渴的猛兽。

那些在后面抢钱、杀人的顺军来不及逃跑,瞬间被明军淹没。

片刻间,张能损失了百余骑兵。

张能见状立刻做出判断:“撤!与大部队会合!”

他的手下虽然都是精锐,但连日来疲于奔波人困马乏。其次在不知道对方有多少人的情况下盲目迎战,实属下策。

张能带着队伍转身就跑,迂回半圈后朝大部队所在的方向奔去。

那里还有两千轻骑,是他的主力和底气。

只要双方会合,眼前这些明军根本不是自己的对手。

随着目的地越来越近,喊杀声也越来越响亮。

主战场已经陷入焦灼之中。

张能留在这里的两千骑兵虽然都是精锐,但为了追击朱慈烺,都是轻装简从。

为了降低战马负重,他们绝大部分人穿的都是棉甲,只带三天口粮,路上边走边抢。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摔倒的士兵来不及爬起就会被马蹄踩踏,肉体凡胎挡不住铁蹄,惨叫声不绝于耳。


但是,没有人后退。

即便前面是刀山火海,所有人亦是勇往直前。

他们不怕死,死了有军功,名字会刻在忠烈祠内,家人会被朝廷赡养。

很快,高文采带领的骑兵冲出了敌人的队伍。

他立在土坡上调转马头往回看,身后跟的全是骑兵,步兵被对方包围了。

原来他们速度太快了,身后的跑吐血了也没能跟上。

没了骑兵的掩护,步兵被团团包围,纷纷举起盾牌挥舞长枪试图冲出敌阵。

但敌人不会放弃这种机会,他们坐在马上居高临下,弓弦每震动一次,就有一个明军士兵受伤或者死亡。

高文采在锦衣卫掌管刑狱,这些血腥的场面根本吓不到他。真正让他害怕的是,月光下千余名流贼骑兵放弃了战场,调转马头朝太子行进的方向疾驰而去。

他们要速战速决!

高文采大惊,他第一反应是带人前去追击。

好在夜风让他迅速冷静下来。

不解决眼前的敌人,就算追上那些追兵又如何?

他高举马刀,大喊道:“众将,随我再冲敌营!”

“杀!”

几百骑兵略整队形后,再次发起冲锋。

流贼由果毅将军张能亲自带队。

果毅将军是大顺军的军职,权将军为首,制将军次之,接下来是威武将军和果毅将军,两者级别一样。

共五营二十二将,都是李自成军中的核心将领。

张能是随李自成起家的嫡系将领,麾下兵马尽是主力。

此次他主动请缨拦截明太子。

自北伐以来,明军一触即溃,活捉明太子的功劳当然不能让给别人。

他带着三千轻骑星夜赶路,终于在武清城附近找到了目标。

本以为一个冲锋就能将护送的队伍冲散,没想到对方竟然丝毫不退,而且战力不俗,人狠马快,显然是以逸待劳。

孤军深入本就是兵家大忌,他见短时间无法拿下对方,为求速战,决定擒贼擒王。

只要抓住明太子,这些人不是一哄而散就是跪地投降。

分兵之后,他亲自带着一千人追了下去。

路上时不时的能看到被抛弃的车驾,车上的行李散落一地。

华丽的衣服,精致的用具,白闪闪的银子,甚至还有黄澄澄的金子。

虽然张能再三叮嘱不能捡东西,但后面的士兵实在忍不住,纷纷下马去捡。

跑着跑着,张能发现不对劲了。

千余人的队伍明显变少了,目测最多也就七八百人。

眼看前面不远就是明军车队,他放弃了收拢队伍的想法,吩咐一声:“活捉朱慈烺,官升六级,赏黄金万两!”

“杀啊!”

眼看就要被流贼追上,驾车的马夫被吓得直接弃车而逃,连滚带爬的跑向道路两边的树林。

但很快被流贼的骑兵活捉,带到张能面前。

张能用马刀抵着马夫的脖子问:“太子的车架在哪?”

“军...军爷,小的不...不知道。”

咔嚓!

张能手起刀落将马夫砍死,随后看向另一个被抓来的马夫。

“军...军爷,太子的车驾是四匹马,就在...前面不远处。”

咔嚓!

张能得到答案后没有饶过对方,直接将他砍死。在他眼里,这种卖主求荣的人更可恨。

张能带着骑兵一路追一路砍,很快追上了太子的马车。

截停马车后,几个亲兵跳上马车将里面的人拽了出来。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还有,朕问你,凶手是谁?”


王庭梅机械似的回答道:“是流贼。”

“那告诉那些学生,凶手是流贼!流贼就藏在京师百万民众之中,仅靠顺天府衙这些人是抓不住的。”

“他们手中有笔,鼻子下有嘴,让他们用笔写,用嘴说!写给京师百万民众看,说给京师老百姓们听!把流贼残忍无情的一面全都展现出来,只有百姓们看到了真相,才会抵触流贼,恨流贼,发自内心的想抓流贼!”

“抓住了流贼,就是抓住了凶手。”

“剩下的,还用朕多说吗?”

王庭梅跪在地上怔了一会,磕头谢恩后急匆匆离去。

四位阁臣,外加锦衣卫指挥使和东厂提督。

纷纷对崇祯侧目!

皇上太懂了!

尤其是李若琏,对崇祯的崇拜已经到了极点。

打发走王庭梅,李邦华立刻说道:“陛下,李自成大军已于昨晚到达居庸关下,今日开始攻打关隘。定西伯唐通死守不出,根据储备的箭矢火药推算,最多能守五日。”

“嗯,比朕预想的要好。”

“陛下,流贼将至,城中米面价格飞涨,百姓们快吃不起饭了。”户部尚书方岳贡说道。

“陛下!”方岳贡刚说完,吏部尚书邱瑜站了出来,“臣自领吏部尚书职以来,暗地里考察百官。有些官员消极怠工,出工不出力,导致政令不通,朝廷运行不畅,臣请陛下严惩。”

说罢,他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题本,递给了王承恩。

紧接着工部尚书范景文拱手说道:“陛下,最近工部多位匠人临时告归(请假),似有人从中作梗,求陛下派锦衣卫调查。”

四位阁臣,说了四件棘手的事。

崇祯丝毫不慌的站了起来,面带微笑。

历史上的崇祯或许没办法解决这些问题,但是他可以。

数理化,史地政,还有番邦外语他都懂!

“李阁老拟旨,三五日后让唐通伺机撤回京师,回来前把所有的东西都带上,哪怕一粒米也不能给流贼留下!”

“陛下...圣旨...内阁没问题,都察院怕是不会署名。”

崇祯愣了,李邦华是从都察院出来的,方岳贡也曾在都察院任左副都御史,内阁两位阁臣竟然搞不定都察院?

没有都察院的署名,这份圣旨就不成立,就算强行盖章发出也没有法律效力。

“为何?”

乾清宫比外面的温度高,热的李邦华浑身冒汗,他拿出手帕一边擦拭额头上的汗水一边说:“今天内阁收到都察院两位御史的题本,弹劾定西伯唐通怯敌不敢出战,有损大明威名。”

啪!

崇祯猛地一拍桌子,气的想骂人。

这也太扯淡了!

该不该迎敌,是否迎敌,什么时候迎敌是由领兵的武将说了算。

御史们算个屁!

唐通和居庸关的守军加起来只有一万人,李自成十多万,怎么打?

就算是十万个馒头,唐通也得吃两天才能吃完。

但凡有点脑子的也知道唯有死守才能拒敌。

“听李阁老的意思,都察院的御史们不但不会在圣旨上署名,甚至想让唐通出关迎战?”

“是,陛下。”

“好,内阁只管拟旨。王之心一会给都察院那边带个话,想让唐通出关迎战的人来一趟乾清宫,朕封他为定南伯,让他带两千人去迎战刘芳亮。”

“不敢去的就老老实实在圣旨上署名。”

李邦华眨了眨眼睛,领旨退后。

“方岳贡,米面价格涨了多少?”

“三成,目前还有上涨的趋势。”

“无妨,户部管着京仓和通州仓,朕从内帑给你们户部拨银五十万两,买高卖低,以抑粮价。”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除了东林党这十几个人,再无其他人求情。

见崇祯不说话,他目光看向内阁首辅李邦华。

李邦华虽然属于东林党,但从不参与党争,除非有东林党人受到迫害他才会出来求情。

“李阁老,属下冤枉啊!”

李邦华看着手中的信件缓缓摇头:“海柯,不是我不帮你,是证据摆在这没办法帮。这样,你去镇抚司把事情说清楚,讲明白,他们不会为难你。”

“是吧李指挥使?”

李若琏表情极其严肃:“李阁老放心,镇抚司从不冤枉好人。”

沈维炳倒退半步,跌坐在地上。

党崇雅看着沈维炳慌乱的模样很是嫌弃,他目光扫视朝堂,最后落到刑部左侍郎张忻身上。

他与张凤翔私交甚好,张凤翔是齐党前党魁,张忻是齐党新任党魁。于情于理,都得帮他一把。

得到党崇雅的信号后,张忻想了想。

片刻后拱手出班:“陛下不妥!既然事关重大,且是陛下亲自交办的案件,应由三法司会同锦衣卫共同审理。”

明律有规定,遇到重大案件,应由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三法司会审;遇有特大案件,应由三法司会同各部尚书、通政使进行“圆审”;陛下亲自交办的案件,应由三法司会同锦衣卫审理。

这件事属于最后一种,按照规定必须三司和锦衣卫共同审理。

此言一出,党崇雅瞬间对张忻佩服的五体投地!

这就叫专业!

有三法司的存在,锦衣卫就不能对他屈打成招。

“张侍郎所言极是,臣附议。”

“臣也附议。”

有了张忻带头,朝堂上的官员纷纷下跪附议,请求三司和锦衣卫共同审理此案。

就连内阁首辅李邦华也位列其中。

这是朝廷的规矩,他是文臣之首更要起到带头作用。

崇祯淡淡扫视一眼,瞬间猜到了他们的想法。

沈维炳和党崇雅可以死,三司与锦衣卫会审最坏的结果是死他们两个。如果让锦衣卫单独审理,不知道会牵连多少人。

李若琏不愿意了,这可是件天大的功劳,到嘴的功劳能让它飞了?

他急忙说道:“诸位大人,这是锦衣卫查出来的线索,按理说应由锦衣卫办理才是,怎么能中途换人?”

“李指挥别着急,这件事关系到两位三品大员,应该从长计议按照朝廷规矩办事。咱们既不能放过坏人,也不能冤枉一个好人!”

“你说锦衣卫冤枉好人?”李若琏怒道。

“我可没说,是指挥使大人自己说的!”

“你们...”李若连是武进士出身,斗嘴可斗不过这帮文人。

他想反驳又不知从何说起,脸被憋得通红。

崇祯见状淡淡一笑:“张忻,当初这件案子是谁推给锦衣卫查办来的?”

张忻愣了。

他猛地回想起昨日与顺天府尹面君时,将灭门一案推给了锦衣卫。

当时没有线索,破不了案,想着把案子推出去甩锅。

前脚刚把案子推出去,后脚有了线索就想把案子拿回来,这能说得过去?

没想到陛下还记着这事。

他脸色涨的比李若琏还红,极不情愿的说道:“陛下,臣请锦衣卫尽快查清此案,还京师一个安宁。”

带头的居然反水了!

其他附议的大臣感觉自己受到了侮辱,这些人缓缓站起身怒视着张忻,恨不得把他的嘴撕z烂。

崇祯继续说道:“八家商号私通建奴流贼,在京师脚下制造灭门惨案,影响极其恶劣。锦衣卫立刻将八家商号家产全部抄没,一半送往户部,一半送往内帑。其余人等,男的凌迟处死,女的送到三大营犒赏三军。”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这书写得真是超精彩超喜欢,作者文盲写小说把人物、场景写活了,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小说主人公是佚名,《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这本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穿越、历史、历史古代、佚名穿越、历史、历史古代、 的标签为穿越、历史、历史古代、并且是穿越、历史、历史古代、类型连载中,最新章节第809章 保持愤怒,写了1660916字!

书友评价

书写的确实很好,不像其他的穿越小说胡编乱造,本书中很多环节都是有历史人物在,合乎情理,合乎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期待每天能否多更新?为作者持续点赞👍👍👍👍👍👍👍👍👍👍👍👍👍👍👍👍👍👍👍👍👍👍👍👍👍👍👍👍👍👍👍👍👍👍👍👍👍👍👍👍👍👍👍👍👍👍👍👍👍👍👍👍👍👍👍👍👍👍👍👍👍👍👍👍👍👍👍👍👍👍👍👍👍👍👍👍👍👍👍👍👍👍👍👍👍👍👍👍👍👍👍👍👍👍👍👍👍👍👍👍

还是好看,这段时间的文章有些乏味,我觉得是因为更的太少,但此书值得一看,更多的了解到明后期一些历史细节。

高开低走,前面有点杀伐果断后面有点犹豫寡断,每次都是等着等着,我也是醉了

热门章节

第624章 江右商帮

第625章 重启矿税

第626章 击鼓传花

第627章 大明圆宝

第628章 太子的作用

作品试读


崇祯差点被李若琏气笑了,他站起身走到李若琏身边,拍着他的肩膀:“你入戏是不是太深了?现在这里没有外人,没必要装傻。”

李若琏抬起头,目光虽然不敢直视皇帝,但表情却非常严肃:“陛下,臣没有装傻。臣当时正要偷袭陛下的銮驾,猛然发现定国公府院墙上趴着一个人,那人正用弩箭瞄向陛下。”

“臣来不及阻拦,只能将那人射杀,万幸陛下没受伤,否则臣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崇祯站在原地,浑身发凉。

一阵阵后怕从心底出发,在身体里来回乱撞,撞的他四肢僵硬。

原来那一箭不是李若琏射的,而是另有其人。

会是谁呢?

崇祯第一反应时定国公,随后立刻将这个猜测推翻。

太明显了,有常识的人不会相信这种观点。

但也不能排除他的嫌疑!

崇祯转回身坐到暖榻上,伸手示意李若琏起身,并让他坐到了旁边的凳子。

被赐座后李若琏内心无比激动。

赐座代表什么?

纵观满朝文武整个朝廷,有多少人被皇帝赐过座?

寥寥无几。

这是一种荣誉,更是信任。

不等李若琏坐稳,崇祯开口问道:“你认为谁是幕后凶手?”

李若琏按捺住内心的激动,想了想说道:“臣不知道,但臣以为当务之急是找到幕后凶手,找到后先不抓,等陛下忙完别的事后再抓不迟!”

崇祯眯着眼,“你再教朕做事?”

李若琏一惊,后背开始冒冷汗。刚才他太得意了,导致得意到忘形。陛下自然有计划,就算没有也轮不到他来指手画脚。

“臣不该胡言乱语,臣该死!”

“罢了,你是朕信得过的人,朕这次不会处罚你。有些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懂吗?”

“臣明白。”李若琏咽了口唾沫,惊出一身冷汗。

看了眼窗外,日头已经偏西,崇祯站起身眯着眼问道:“李若琏,你这一生图什么?”

李若琏愣了下,低头说道:“陛下,臣听不懂。”

“呵,”崇祯微微一笑,朝臣之中他有李邦华,内臣还没找到合适的人。

吴梦明不行,他没有忠心。

王之心更不行,他太贪了,触碰了崇祯的底线。

思来想去只有李若琏最为合适,只要经过考验就可以放心大胆的用了。

“权?财?名?还是女人?”

“臣...”李若琏不是傻子,朝会前李邦华来的最晚,肯定是和皇上达成了某种共识。

随后李邦华升官加薪,威风凛凛。

此时此刻,皇上在做同样的事。

他不知道李邦华是怎么回答的,但是多年为官的经验告诉他,说错一个字,将会万劫不复。

“臣...都有所图!”李若琏硬着头皮说道。

都喜欢?

崇祯愣了。

好家伙,李若琏这厮一点都不客气。

见崇祯发愣,李若琏跪在地上继续说道:“臣说的都是实话,请陛下治罪。”

崇祯苦笑着拍了拍李若琏的肩膀:“大明朝像你这般诚实的人,不多了。”

“臣惶恐。”

“过几天朕让你接管锦衣卫,如何?”

果然!

李若琏健壮的身躯晃了晃。

陛下果然会重用他,之前朝堂上的失落瞬间烟消云散。

其实崇祯让他刺杀的时候,李若琏已经有预感了。

没想到这份信任竟然来的如此之快!

李若琏顿时觉得肩膀上的担子沉重了许多,他跪在地上:“臣领旨谢恩!”

“在京师锦衣卫中,你有多少死士?”

“回陛下,有百余人。”

“够了!”崇祯嘴角勾起一丝兴奋的笑容。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