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星辰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完整文本阅读

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完整文本阅读

山泽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小说《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超级好看的古代言情,主角是朱标朱元璋,是著名作者“山泽”打造的,故事梗概:手?”“不急,起码要等上三个月。”“三个月?”朱元璋瞳孔放大,有些不满的看向朱标。“你都计划的这么详备,竟然还要等这么久?”看着朱元璋一脸迫不及待的样子。朱标心中暗暗苦笑一声。自己这位老父亲当真是心急。丞相制度毕竟传承上千年,一朝裁撤,自然要找个站得住脚的借口。最起码也要......

主角:朱标朱元璋   更新:2024-04-21 21:47: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标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完整文本阅读》,由网络作家“山泽”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超级好看的古代言情,主角是朱标朱元璋,是著名作者“山泽”打造的,故事梗概:手?”“不急,起码要等上三个月。”“三个月?”朱元璋瞳孔放大,有些不满的看向朱标。“你都计划的这么详备,竟然还要等这么久?”看着朱元璋一脸迫不及待的样子。朱标心中暗暗苦笑一声。自己这位老父亲当真是心急。丞相制度毕竟传承上千年,一朝裁撤,自然要找个站得住脚的借口。最起码也要......

《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完整文本阅读》精彩片段

精选一篇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穿越、历史、历史古代、佚名穿越、历史、历史古代、小说《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送给各位书友,在网上的热度非常高,小说里的主要人物有佚名,无错版非常值得期待。小说作者是山泽,这个大大更新速度还不错,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目前已写881290字,小说最新章节第155章.蛛丝马迹,小说状态连载中,喜欢连载中小说的书虫们快入啦~

书友评论

真是失望至极,朱标一储君见谁不懂都要解释一下用意,从古至今,无论如何,谋反都是罪不可恕的,还搞金蝉脱壳这一套,就算他田虎是穿越者一心为国都不行,一旦开这先例,就和李世民造反夺位一样

往下翻了翻评论还有人觉得能写到继位的,说笑了,真要继位也就快结尾了,不然简介和书名就得改改了,本质其实就是皇帝永远压着一头、依靠皇帝宠信来搅风搅雨的书,假太监、王爷、国公之子、或者白手起家的也行,只不过本书主角是这个罢了,而且还能在父子环节水来水去…………听说光胡丞相就水了两百多章只能说水的水平不够,穿插着水能水更多嘞(还是说其实就是这么水的?)[赞]

一个胡惟庸,一百七十多章了还没有写完,进度未免有些慢。而且一件事接一件事的,联系有点少,看的很累

章节推荐

第179章.坏账,暗刀

第180章.太子,还不接旨?(补加更)

第181章.朱标:娘,您可要给儿子做主啊!

第182章.胡逆案结束?刚刚开始罢了。

第183章.宽待朝臣,严治三军

作品阅读


常茂、常升,特别是蓝玉。

他们几个打仗自然是没的说。

只不过他们三人是标准的莽汉武夫。

既没有徐达的持重谨慎,也没有汤和急流勇退的魄力。

可淮西武将之中,却不缺聪明人。

正如常氏方才所言。

常茂、常升还有蓝玉,他们三人很可能成为别人的手中刀。

所以朱标也已经打定主意,等此次北伐大军班师回朝后,要好好敲打敲打他们。

而且在处置勋贵不法之前,也要让这三人外出练兵,躲开众人的目光。

“对了兄长。”

在朱标低眉沉思的功夫,常氏突然想到了什么,继续问道:

“兄长可还记得今日早朝前,臣妾提及的吕本、詹同二人?”

“敢问兄长,他们二人官品、官声如何?”

“还不错。”朱标知道常氏的意思,继续说道:“吕本现居礼部侍郎,詹同乃是吏部尚书,这二人都算老成持重。”

见朱标对吕本二人还算满意,常氏眼中闪过一抹晶光,忙开口说道:

“他们二人都有一女现待字闺中。”

“吕家的丫头聪明伶俐,知书达理,颇有贤名。”

“詹家的丫头生的国色天香,实乃是一位妙人儿。”

“若兄长有意,我待会便去求母后,将这二人叫来宫中让兄长挑选一番?”

尽管此时的常氏一脸平静,甚至还装出几分高兴期待的样子。

可朱标与她从小相熟,自然知道她正经高兴时,不是这副样子。

当注意到朱标表情古怪,紧紧盯着自己。

常氏无奈叹了口气后,只好低头承认道:

“兄长莫要如此看我,我心中自然是不想你纳妾的。”

“可你是大明的太子,哪怕是为给皇家开枝散叶,也要迎娶不少侧妃。”

“若你不愿,孤不娶就是了。”

“那怎么行!”常氏当即说道:“皇室传承尤为重要,莫说兄长您还是大明的太子,就算是其他藩王皇子,也绝不可不纳妾。”

常氏本不是擅妒之人。

朱标毕竟是大明的太子,她也从没想过要独享朱标的恩宠。

之所以心中有些落寞,乃是因为她与朱标的感情实在太特殊了些。

两人在还未出世之时,当时还是吴王的朱元璋便同常遇春定下了这份娃娃亲。

朱标出世,跟随常遇春练武。

每一次常氏都在旁边看着,而且每一次都准备好茶水。

有次朱标被宋濂留堂,耽误了练武的时间。

常遇春这个愣头青竟要用军棍杖责朱标,也是常氏挡在朱标跟前,保护朱标。

他们二人,朱标像是大哥一直照顾着常氏。

而常氏则像一个懂事的妹妹,一直跟在朱标身旁。

直到十四岁两人结婚,兄妹之情变为夫妻之情。

可这对早就互生情愫的两人来说,非但没有半点尴尬,反而婚后愈发举案齐眉。

大有老朱与马皇后的伉俪情深。

可正是这样青梅竹马的感情,如今要为朱标迎娶侧妃,常氏心中多少还是有些不舒服。

“兄长,我现在就去求母后,让吕家、詹家的丫头下午进宫。”

生怕和朱标多说一句,朱标便为了她不再纳妾。

常氏说着起身便要朝门外走去。

可不等她走出两步。

常氏只感觉手腕一阵温热传来,紧接着眼前一转,自己竟直接栽在了朱标的怀里。

“兄...兄长....”

“你当真要我迎娶侧妃?”

被朱标这么一问,常氏心中莫名生出几分感动。

不过很快便正色说道:

“兄长身为大明太子,自当为皇家开枝散叶。”

“加上臣妾现在已有身孕,不能服侍兄长,为兄长纳妾也是臣妾的本分。”

“孤还是那句话,若你不愿,孤可不纳侧室。”

看着朱标一脸严肃的样子。

常氏微微一愣,不过很快便继续说道:

“兄长说笑了,臣妾怎会不愿意?”

“再者说了,父皇与母后伉俪情深,母后不也没有阻止父皇纳妾立妃吗?”

“与母后相比,臣妾虽然愚钝,可该懂的道理还是懂的。”

见常氏如此识大体,朱标便也不再多说什么。

毕竟这个时代,若自己真的提出不纳妾的话,恐怕在老朱和马皇后听来便是大逆不道。

甚至朝堂内宫还会非议常氏心胸狭小,容不下太子纳妾。

“兄长,臣妾这就去禀明母后。”

“好。”

等常氏一走,朱标便继续坐在案前,计划着该如何让原本洪武十三年爆发的胡惟庸案提前。

正午时分。

朱标前往坤宁宫用膳。

一见到朱标前来,朱元璋便当即说道:

“标儿,咱仔细看过内阁制了,很不错。”

“你计划着裁撤丞相的那套法子也很妥当。”

“只不过咱觉得有些奇怪,你好像认定胡惟庸是大奸大恶之人了。”

被老朱这么一提醒,朱标这才反应过来。

作为穿越者,他自然知道胡惟庸的人性。

可现在只不过是洪武七年,胡惟庸甚至都没有独掌中书省。

但朱标却将胡惟庸定为必死之人,这着实有些奇怪。

“父皇,今日朝会时的情形您也看到了。”

“明摆着是胡惟庸为了能够进位中书左丞,驱使涂节等人弹劾刘伯温。”

“可就是这么简单明了的诬告,朝堂之中无人为刘伯温喊冤。”

“就连与刘伯温相熟数十年的宋濂、高启二人也怕引火烧身,不敢出言。”

“胡惟庸在朝堂中有如此庞大的势力,仅凭这一条,他就该死!”

见朱标眼神异常果决,朱元璋很是欣慰的点了点头。

“儿子已经打算提拔他为中书左丞相,而御史台依旧交给胡惟庸的学生涂节掌管。”

“如此,胡惟庸在朝堂便真是一人之下,到时您好好看看他究竟是什么心肝!”

“好,那就按你说的办,你打算何时动手?”

“不急,起码要等上三个月。”

“三个月?”朱元璋瞳孔放大,有些不满的看向朱标。

“你都计划的这么详备,竟然还要等这么久?”

看着朱元璋一脸迫不及待的样子。

朱标心中暗暗苦笑一声。

自己这位老父亲当真是心急。

丞相制度毕竟传承上千年,一朝裁撤,自然要找个站得住脚的借口。

最起码也要将胡惟庸扶上首相之位。

让其手中权力达到顶峰,松懈之时才好动手。

“父皇,三个月久吗?丞相制已经存在上千年了。”

“三个月和上千年之比,时间久吗?”

被朱标这么一说,老朱愣了几秒,随即失声笑了起来。

的确,丞相制传承了上千年,眼下再等三个月的确不算太多。

“你们爷俩,过来吃饭了。”

听到马皇后的话,朱标和老朱便也不再多说,径直朝饭桌走去。

虽说老朱现在当了皇帝。

可一家人吃饭,终究还是没有那么多礼数。

就连常氏也坐在朱标身旁,一同用膳。

“重八,标儿准备纳妾了。”

听到马皇后这话,老朱当即高兴说道:“好事儿啊,纳妾是好事儿,哪家的丫头?”

“回禀父皇,臣妾觉得吕本、詹同两家的姑娘德才兼备,所以求母后今日下午召他们入宫。”

“好!好!”

老朱刚一说完,可随即想到了什么一般。

登时放下碗筷,抄起手中筷子便朝朱标打去。

小说《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宜伦?她有何罪?”

朱标诧异出声,不过很快便也明白其中缘由。

“兄长,孙贵妃乃是宜伦生母。”

“您不愿为孙贵妃服丧,甚至因为此事同陛下大吵一架。”

“宜伦一个孩子,自然认为是您与他生母不和.....”

“这孩子,让她进来吧....”

不等常氏动身,朱标轻叹一声,起身便朝门外走去。

“罢了,孤自己去....”

此时的太子府前。

年仅五岁的宜伦一身素衣,满脸泪痕跪在门前,正委屈巴巴的耷拉着脑袋。

当听到脚步声,小丫头猛的抬头。

可也是看到朱标的瞬间。

小丫头噙着眼泪的眼眶瞬间决堤,哇的一声直接嚎啕大哭了起来。

“大哥.....”

“谁欺负我们宜伦了,跟大哥说,大哥给你做主!”

“不是不是,没人欺负宜伦.....”宜伦摇着小脑袋的同时,很是委屈的看向朱标说道:

“是.....是....”

“大...大哥,我替我母妃来.....给大哥赔个不是.....”

“啧....”

看着小丫头那一脸无助又战战兢兢的表情。

朱标心头一软,抱起宜伦便朝东宫走去。

吩咐下人拿来热毛巾后,朱标一边为宜伦擦脸,一边温声说道。

“宜伦,大哥与孙娘娘之间并无不和,你也不需给我赔不是。”

“再者说了,就算是看在咱们宜伦的面子上,大哥也不能跟孙娘娘置气啊。”

宜伦噙着泪水的大眼睛紧紧盯着朱标。

尚有些婴儿肥的小圆脸上满是疑惑。

“可是......”

“宜伦,你母妃薨逝虽是家事,可也是国事。”

“大哥身为太子,要考虑的自然更多一些。”

“难不成宜伦不相信大哥?”

“不是不是,宜伦相信大哥!”

见小丫头用力点了点头。

朱标将一块糕点放在宜伦手中,柔声问道:

“宜伦,你可还记得你五哥今年多大了?”

宜伦闻言,伸出肉嘟嘟的小手掌,扳着指头开始数数。

“宜伦今年五岁,五哥哥长宜伦八岁,那五哥今年是六、七....”

“大哥,五哥哥今年十三岁了。”

“没错,五弟今年十三岁了,明年就是十四。”

朱标微微颔首,继续说道:

“按照皇家礼法,十四岁后便要考虑着迎娶王妃。”

“父皇命你五哥给孙娘娘守孝三年。”

“那在这三年里,你五哥便不能考虑迎娶王妃的事。”

“而且这三年里,你五哥每日只能在宫中诵读经文,不得外出,更不能带着你们溜出皇宫游玩。”

“除了父皇和母后的生辰,他都不能有片刻的休息....”

“啊?”

朱标还未说完,宜伦连忙摇头。

“那不行,那不行,五哥哥会憋疯的,宜伦不要五哥哥给母妃守孝了。”

宜伦说话的同时,李善长前来拜见。

朱标微微点头,让他在一旁等候,看向宜伦继续问道:

“宜伦,是谁告诉你,大哥与你母妃不合,所以大哥才不愿为她服丧,更不准其他皇子守孝的?”

“嗯.....是宜伦自己想的.....”

“是吗?”

朱标没有继续追问,当即冲门外宫人冷声喝道:

“将诸皇子全部召来,孤要好好问问,哪个混小子乱说话!”

见朱标发怒,宜伦连忙跑到朱标跟前解释道:

“大哥,是宜伦自己想的,和六哥没关系.....”

话刚出口,宜伦也意识到自己不打自招,连忙捂住嘴巴。

只不过听到这话,朱标冲常氏使了个眼色。

常氏当即便带着宜伦朝后房走去。

等宜伦离开,朱标看向门外宫人冷声喝道:

“将楚王朱桢给孤叫过来。”

“命总管太监刘和严查所有宫人,凡在宜伦公主面前妄言非议者,割去舌头,打断双腿,丢出宫外!”

听到朱标对宫人的严惩,站在一旁的李善长不由打了个寒颤。

朝中大臣都说太子朱标心性仁慈。

可事实上,朱标身上毕竟流着朱元璋的血,骨子里的残忍刚强是绝改变不了的。

就眼前朱标这副骇人气势,和身为吴王的朱元璋简直一般无二。

“李先生,此来可是为父皇当说客的?”

“嗯.....”李善长微微一愣,深吸口气后坦然说道:“殿下慧眼如炬,老臣的确是受陛下之命前来游说殿下。”

“李先生方才也都听见了,宜伦都明白的道理,父皇因一时悲痛偏偏给忽略了。”

“就五弟那性子,莫说是三年,就是三个月他都忍不住。”

“届时他在丧期之中玩乐,非但辜负了孙贵妃的在天之灵,还会引来朝臣参奏。”

“眼看五弟就要前往封地就藩,父皇让他为孙贵妃守孝三年,不是平白给他加上个不孝的罪名吗?”

“太子所言极是。”李善长郑重点头,道:“太子所言,老臣会原封不动呈给陛下。”

朱标微微点头,示意李善长落座。

等宫人端上两杯茶水后,朱标看向李善长,继续道:

“李先生,贵妃薨逝,太子服丧,皇子守孝,这个先例绝不能开。”

“老爷子有二十几个妃子,难不成每次都要选一名皇子为其守孝三年?”

“还是说老爷子打算厚此薄彼,将后宫的妃子分成需要皇子守孝和不需要皇子守孝的?”

李善长闻言,拿着茶盏的手微微一颤,随即很是认同的点了点头。

他也是真没想到。

此时不过二十几岁的太子朱标目光竟能如此长远。

要知道,老朱的妃子很多,其中有不少都有特殊的政治意义。

譬如高丽朝贡的妃子。

以及一些类似于马皇后义父郭大帅这种,见老朱能成大器,将女儿许配给老朱的淮西大族。

若是这些妃子一朝薨逝,是否也要像孙贵妃一样,选一名皇子为其守孝三年?

如果不的话。

高丽是否觉得大明轻视他们,心生怨怼。

淮西大族是否会认为老朱忘记昔日旧恩,乃是薄情寡恩之君王?

哪怕以老朱的性格,根本不会在乎这些。

可朱标身为太子,则必须要提前想到这点。

“殿下所言极是,老臣这就回去禀告陛下。”

“劳烦先生了。”

朱标起身,亲自将李善长送到门口。

对于李善长,朱标倒是没有太大的敌意。

一来,李善长毕竟当过他几年老师,多少有些授业之恩。

再者。

李善长从一而终追随老朱十数年,无论功劳、苦劳,都值得朱标对他礼遇有加。

与胡惟庸相比。

李善长更像是老朱的家臣。

至于以后是否会按照原本的历史,除掉李善长。

那也要看他是否会像历史上那样,妄自尊大。

等走出东宫,李善长冲朱标恭敬一拜。

“殿下,老臣还有个一事相求。”

“但说无妨。”

“老臣想为刘伯温求情。”

就在朱标略感诧异之时,李善长表情庄重,正色说道:

“殿下,朝中有人上书弹劾刘伯温,老臣看来均是诬告。”

“伯温向来以清廉自持,弹劾他贪污受贿简直可笑。”

“况且伯温三年前便辞官还乡,什么结党营私更是荒唐。”

“所以老臣恳求殿下能严查一二,还刘伯温一个清白。”

“孤明白。”

朱标目光一冷,盯着李善长冷声说道:

“那李先生以为,是谁要构陷刘伯温。”

闻言,李善长身形明显一顿。

他虽没想到朱标会如此发问,可片刻沉默后,还是开口说道:

“胡惟庸!”

“臣以为,是胡惟庸打算构陷伯温。”


“甚至派出斥候,与蓝玉约定时间,同时进攻围困先锋营的元兵。”

朱标说话的同时,老朱一点一点在地图对照分析。

等朱标说完,老朱猛的抬头,满是诧异的看向朱标。

他只知朱标有理政治国的才能,可他竟然忘了,朱标从小便跟常遇春习武,更是十三岁就跟着他上战场。

朱标如此卓越的军事才能,他竟然此时才知道。

只不过心中感慨的同时,老朱还是认为朱标所说的一切都显得太过轻松了些,给人一种纸上谈兵的感觉。

“标儿,你分析的不错,只不过战场形势瞬息万变。”

“恐怕进展的不会像你说的那般顺利。”

见老朱神情有些不屑的出言评定。

朱标也不反驳。

因为方才他说的一切,并非是他分析得来的。

乃是在历史上真正发生的。

站在上帝视角,朱标此时自然不会与老朱大谈军法,争辩太多。

等北平的军报送来,一切就都有定论了。

“陛下,北平军报。”

见胡惟庸站在武英殿外,老朱当即便让他进来。

毕竟老朱也想看看,北平战事是否一切都如朱标说得那样。

“臣参见陛下,参见太子殿下。”

“起来吧。”

“北平捷报!”

此话一出,老朱眼神古怪看了眼旁边的朱标。

太监接过军报的同时,胡惟庸继续说道:

“魏国公击溃图拉河一带元兵,当即率兵北上。”

“于当天深夜子时,会兵捕鱼儿海,与被元军围困的先锋营前后夹击,共破元兵!”

“此战斩敌三千,俘虏元兵士卒五千人。”

胡惟庸说完,一脸兴奋看向面前的老朱。

他今日早朝刚被任命为中书左相,下午便接到北线战事的捷报。

在这个极其重视因果预兆的社会。

老朱没准会认为,将他胡惟庸提拔为左相乃是祥瑞之兆。

没准老朱还会一时高兴,对他也有所赏赐。

可就在胡惟庸满心欢喜,一脸期待的望向老朱之时。

竟发现此时的朱元璋分但没有半分高兴。

反而表情诧异,甚至有些惊恐的看向一旁的太子朱标。

“陛....陛下.....”

听到胡惟庸再次发声,老朱这才从方才惊骇中回过神来。

老朱也是万万没想到。

千里之外的北线战况,朱标竟料想的分毫不差。

如果朱标不是提前得到消息。

那朱标无疑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不世出的罕见帅才。

将来朱标没准能像李世民一样,成为定国安邦、创立盛世的文武双全的不世帝王。

努力平复心中激动,老朱重新看向胡惟庸道:

“北伐大军有功,传咱旨意,嘉奖三军。”

“是!”胡惟庸应了一声,却没有下去传旨。

反而表情担忧的站在原地,似有话要说。

“还有何事?”

闻言,胡惟庸故作犹豫,艰难开口:

“臣斗胆进言,若大军凯旋而归,陛下该如何赏赐有功将帅。”

此话一出,饶是朱元璋也不由担忧了起来。

的确,北伐大军凯旋而归,他该如何赏赐有功将帅。

说的再直接些,朝廷该如何赏赐徐达、冯胜、李文忠他们三人。

冯胜、李文忠倒是还好,官升一级,赏赐些田产也还能说的过去。

可如何赏赐徐达却让老朱感觉很是麻烦。

要知道,如今的徐达已经是国公之位,世袭罔替。

不仅如此,先前为了让徐达安心北伐,朝廷免了他中书右相的职务,让他独掌明朝大军。


远的不说,就拿刘伯温与李善长举例。

刘伯温要比李善长年轻个几岁。

可如今李善长每晚还能召小妾入房伺候,而刘伯温那副病体,恐怕已经十数年没尝过鱼水之欢了。

“妹子,你说的不错,等找到土豆在北方种植之后,咱就让标儿休息休息。”

“那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啊!”

“我的意思是,等标儿娶了詹氏,让他带着常氏、詹氏,还有即将就藩的皇子们回凤阳祭祖。”

“如此既不算标儿耽误朝政,也能让标儿休息几天。”

“好!”老朱认真点头道,“那就让标儿先回凤阳祖地祭祖,他也能顺便帮咱考察当地民生。”

听到老朱还要给朱标安排差事,马皇后狠狠瞪了老朱一眼。

也是见马皇后如此,老朱连忙摇头道:“让老大回凤阳好好歇歇,朝廷这边咱替他守着。”

.......

另一边,中书省。

当太监宣读重设检校,设立锦衣卫的圣旨后,整个中书省顿时乱做一团。

“重设检校?这岂是圣君所为啊!”

“当年杨宪如何坏法弄权,如何欺上压下,我等都是历历在目,如今陛下竟然要重设检校!”

“诸位大人,下官欲到奉天殿前静坐,只求陛下收回成命,不知哪位大人愿与下官同往!”

“本官愿意!”

“本官也去!”

“我们都去!”

中书省的众多官员说着便要朝皇宫走去。

只不过不等他们走出两步,只见人群中间的胡惟庸冷声说道:

“今日中书省禁闭,所有官员不得外出!”

此话一出,一众官员面面相觑,半晌这才有人问道:

“胡相,我等愿向陛下死谏,胡相何故阻拦啊!”

“诸位大人!”

胡惟庸一改方才冷厉,环顾众人温声说道:

“当今陛下圣明,不输古之明君。”

“既然陛下下旨重设检校,自然有重设检校的道理。”

“诸位好生当差,何故搭上性命冒死进谏呢?”

看着胡惟庸和稀泥的做派,几名老臣当即不满道:

“胡相,我等身为大明臣子,规劝陛下自当义不容辞。”

“所谓武将死战,文官死谏,只要能规劝陛下,我等性命何足挂惜?”

“对!我的性命何足道哉?只要能规劝陛下成为一代圣君,我等也是死得其所!”

看着面前语气慷慨,满是忠君为国之言的官员。

胡惟庸心中一阵冷笑。

这些文臣怎么想的,他比谁都清楚。

他们无非是想立下传诵千古的忠臣美名罢了。

说什么忠君体国,说什么是悍不畏死。

可背地里,豢养歌姬,收受贿赂,欺压百姓,这些坏法乱国的事儿他们可一件都少做。

尽管对于眼前这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官员很是鄙夷,但胡惟庸也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旋即轻咳一声,看向众人愈发温声说道:

“诸位大人,此事不是你们能够置喙的,若是前往奉天门前静坐,岂不是有逼宫之嫌?”

就在众人听后表情尴尬,相互对视之时。

胡惟庸忙继续开口道:

“诸位放心,明日朝会,胡某必当向陛下进言,成与不成均在胡某一身。”

“就算陛下震怒,也只会罚胡某一人。”

“只不过今日就委屈各位大人在中书当值。”

胡惟庸话音刚落。

他的几名亲信便当即高声说道:

“胡相当真乃大明柱石,我等愿听胡相吩咐。”

“胡相一心为公,我等佩服。”

“各位同僚,我等不该拖胡相后腿,今日就听胡相安排。”

在胡惟庸亲信的极力鼓吹之下,中书省其他官员这才作罢。

小说《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