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完整文集大明:开局屡献毒计,老朱慌了
现代都市连载
《大明:开局屡献毒计,老朱慌了》是由作者“林澈”创作的火热小说。讲述了:穿越到大明洪武,成为一名参加殿试的贡生。深知洪武朝当官不易的他,一心重返前世。奈何系统要求,只有被朱元璋处死,才能回到现代。于是乎。殿试策论上,林澈洋洋洒洒写下《科举取仕,误国误民疏》,一心求死!老朱震怒,将林澈打入诏狱,秋后问斩。本以为要吃些苦头的林澈,诏狱结识一位勋贵二代。没事给他讲讲课,不但没受罪,反而十分享受。“林先生,何为‘资本论’?”“林先生,‘官绅......
主角:林澈朱元璋 更新:2024-02-19 09:36: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林澈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完整文集大明:开局屡献毒计,老朱慌了》,由网络作家“林澈”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大明:开局屡献毒计,老朱慌了》是由作者“林澈”创作的火热小说。讲述了:穿越到大明洪武,成为一名参加殿试的贡生。深知洪武朝当官不易的他,一心重返前世。奈何系统要求,只有被朱元璋处死,才能回到现代。于是乎。殿试策论上,林澈洋洋洒洒写下《科举取仕,误国误民疏》,一心求死!老朱震怒,将林澈打入诏狱,秋后问斩。本以为要吃些苦头的林澈,诏狱结识一位勋贵二代。没事给他讲讲课,不但没受罪,反而十分享受。“林先生,何为‘资本论’?”“林先生,‘官绅......
这些年,自己虽赋闲在家,通过管家李九在外,巧取豪夺大肆收购良田。
相比于当年皇上赐给的三千亩良田,现在足足多出了数倍。
李善长自以为做的隐蔽,也没在意。
没想到皇上突然问起,一时让他不知如何回答。
结合朱元璋今晚突然召见,老谋深算的李善长意识到了什么。
李善长思虑片刻,躬身回道:
“回上位,老臣这些年一直在家颐养天年,家中大小事务皆由李祺会同管家执掌。”
“老咯,不中用咯,也不知道他们将上位赐予的田地打理的怎样,回去一定好好询问一番。”
李善长玩了个心思,将其子李祺推了出来。
李祺是李善长的长子,他还有一个特殊身份,当朝驸马爷。
当今皇上爱女临安公主下嫁给了李祺。
整个洪武朝的官员谁不知道,当今这位皇帝最护犊子。
李祺有了驸马爷的身份,也就相当于朱元璋的半个儿。
就是驸马爷遇到天大的事情,看在公主的份上,这位皇上也不会拿他怎么样。
事情也正如李善长所想的。
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被告与胡惟庸案有牵连,全家七十余口,全部被斩。
唯独自己大儿子李祺因驸马身份,被赦免。
也算给李家留了个种。
朱元璋冷冷看着面前的李善长。
李善长退位很早,洪武五年便卸下左相的职位,却人退心不退。
在退位时,还推荐自己的门生兼姻亲胡惟庸接任左相,并在幕后出谋划策。
淮西那些勋贵们更是把他当作领袖供着。
朱元璋对他也很尊重,每每遇到大事,必请他出来谋划。
只是李善长虽退居幕后,却是淮西集团实际领袖,
与刘伯温为首的浙东集团在朝堂上明争暗斗。
这两年,浙东集团随着刘伯温的离朝,汪广洋的失宠,以及杨宪的伏法,日渐式微。
胡惟庸在李善长培植下,坐上中书省左丞相的位置。
培植亲信,打击浙东集团。
朱元璋所希望的平衡被打破。
整个朝堂渐渐被淮西集团所把持。
李善长这一幕后主使,就像一根刺一样,扎在老朱的身上,让他浑身不舒服。
眼看李善长在自己面前装傻,朱元璋不再理会。
他看向若有所思的大将军徐达。
随即摇了摇头。
朱元璋清楚,这么多年,徐达一直代自己出征北元。
家里大小事务无暇过问。
好在他有个好女儿,有着‘女诸生’之称的徐妙云掌家,将国公府打理的井井有条。
这件事,大将军未必知道。
问了也是白问。
目光看向胡惟庸,见他一副怡然自得。
他知道胡惟庸作为李善长的门生,已深得李善长的精髓。
想必此刻已经准备好了答案,就等着自己去问。
咱偏偏不问你,就晾着你!
想到这。
朱元璋把目光转向大学士刘三吾:“刘爱卿,你可记得自己家赐予的公田还剩下多少?”
刘三吾上前一步跪倒在地:“启禀陛下,洪武五年,陛下赐公田五百亩,这些年家里在外又购置了六十亩。”
“现在臣名下有良田五百六十亩。”
刘三吾跪地如实回答。
朱元璋捻着胡须微微点头,没有回答,目光看向傅友文。
不等朱元璋问话,傅友文赶紧上前跪在地上。
如实陈述自己家的情况,不敢有丝毫的隐瞒。
等到傅友文陈述完毕,朱元璋朝太子朱标一招手。
朱标心领神会,将手中秘折递了回来。
朱元璋将秘折拿在手中抖了抖:“我这里到有一份奏折,详细记录了朝廷官员的田亩数。
“众爱卿,你们看看自己家的田亩有多少,再看看其他官员的,再来回答朕这个政策该如何处置。”
说罢,将秘折递给太监刘和,让他给众人传阅。
第一个接下秘折的徐达看到秘折,倒吸了一口冷气。
怪不得上位脸色那么难看,这上面的数字的确触目惊心。
秘折上详细记录了朝中公侯伯爵,以及正一品到从四品官员家中良田亩数。
前面是洪武五年皇上赐予的公田。
后面是现阶段每个官员家里良田的数目。
记录的非常详细,想必亲军都尉府仔细做了一番调查。
再看排在首位的是韩国公李善长,洪武五年赐公田三千亩,洪武八年存良田三万八千亩。
看到此处,徐达惊得差点咬到舌头。
仅仅三年时间,韩国公家良田足足翻了十倍还多。
李善长这富家翁做的,简直富甲天下啊!
这一年得有多少收入?
再看排在第二位的自己。
洪武五年赐公田三千亩,现存田三千一百二十亩。
原来女儿徐妙云也参与了农田的购置,这事女儿没跟自己说,想必怕自己操劳。
要是告诉自己,自己必然不允。
唉!
接着郑国公常茂,赐公田三千亩,存田四千一百亩。
曹国公李文忠,赐公田三千亩,存田四千九百亩。
宋国公冯胜,赐公田三千亩,存田六千五百三十亩。
卫国公邓愈,赐公田三千亩,存田七千三百一十五亩。
中书左丞相胡惟庸,赐公田一千亩,存田四千两百亩。
……
最离谱的是永嘉候朱亮祖,洪武年赐公田一千亩,现存田七万五千三百亩。
足足比赐予的公田多出七十五倍。
多出十倍以上的还有平凉候费聚,安南候俞通源,六安候王志,东莞伯何荣…
没有侵占良田的官员几乎没有。
徐达看完,默默将秘折递给韩国公李善长。
仰天长长叹了一口气。
他知道依照上位的性格,这事不会就这么算了。
说不定朝堂上又要掀起腥风血雨。
李善长眼看徐达脸色难看,一种不详预感油然而生。
他接过秘折,瞟了一眼,差点当场晕厥过去。
原来上位早就将公田之事查了个底朝天。
自己还心存侥幸,以为能蒙混过关。
还是瞒不过这位精明天子啊!
幸亏自己多了个心眼,拿儿子李祺当了挡箭牌。
不然在皇上面前,这么大数字的出入,自己如何解释的清楚。
李善长强做镇定,将秘折从头到尾看了个遍。
眼看着一排排数字,一个个名字都列在上面。
朝堂上从四品以上官员名录,田亩数无一遗漏。
上面的数字的确触目惊心。
等到李善长将秘折看完,心反而安定了许多。
还好!
朝堂上几乎所有的官员都有涉及田地买卖,还有几位比自己还夸张。
就连以清廉纯质著称的徐达、刘三吾和傅友文都收购了几百亩,只是没自己这么多罢了。
可是也侵占了啊。
现在好了,大家同坐在一条船,就要同舟共济。
李善长看完,默默将秘折递给胡惟庸…
胡惟庸与两位尚书看过后,也是倒吸一口凉气。
这秘折上所记录的,完全印证了贡生林澈的猜想。
光上朝堂上公侯伯爵、从四品以上官员,买卖良田就不下几百万亩。
大明朝数万官员,那该侵占多少?!
众人一开始看到那个贡生所言,还觉得危言耸听,故弄玄虚。
现在看来不仅印证了他的说法,甚至更加恐怖!
也不知道那贡生怎么就推断出来的?
毕竟没在朝堂呆过。
恐怕这个公田补贴政策,还是道听途说得来的。
可是林澈不仅指出公田政策的弊政,还直言政策已经危及大明的根本。
这家伙难道是谪仙下凡?
能预测天下事?
不过这家伙把这件事鼓捣出来,怕是不好收场。
毕竟牵扯的官员太多,牵扯的事情太大了。
怪不得陛下如此动怒。
就连平时性格宽厚的太子,脸上都带着震怒。
若是此事放任不管,就这么发展下去…
用不了多久,天下的良田岂不是被官员士绅们侵占光了。
到那时候朝廷的赋税从哪里来?
农民没了田地,一旦遇到灾荒年,他们的生活哪还有着落?
朝廷没有赋税,哪有粮食钱财供养军队?
没有军队又该如何巩固边防?
还有。
农民没有田地,生活没有着落,必然四处流浪,成为流民。
这情形不就跟元末天下大乱,一样的状况?
到时候什么李重八、刘重八再纷纷揭竿而起…
小说《大明:开局屡献毒计,老朱慌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翌日。
谨身殿。
朱元璋父子下了早朝,来此换了衣服。
就在这时,贴身太监刘和来报,诚意伯刘伯温在殿外等候。
“刘伯温?”
朱元璋愣了下,他不是卧病在床,都不能上朝?怎么今天找上门来了。
“宣刘伯温觐见!”
不一会就见刘伯温揣着拐棍,颤巍巍走了进来。
“臣刘伯温参见陛下。”
“参见太子殿下。”
“免礼!”
眼看刘伯温要下跪,朱元璋朝朱标使了个眼色,朱标连忙上前搀扶住刘伯温。
“刘先生您身子骨不好,怎么来了?快请坐。”
朱元璋等刘伯温坐定,饶有兴致道:
“伯温,我猜你不是来看咱的,是专程来看一个人的吧?”
刘伯温见皇上猜透了心思,也不藏着掖着:
“陛下,自从陛下在府上给臣看了那篇策论,咱就一心想见见此人,还望陛下恩准。”
朱元璋捋着胡须哈哈大笑:
“我就知道你刘伯温,见了那篇策论心里一定痒痒的,还墨迹什么,咱们现在就去诏狱。”
“老大给诚意伯单独备一辆软车。”
“诺!”
朱标答应一声,三人起身前往诏狱。
……
诏狱。
随着秋后问斩时间临近,林澈显得有些小激动。
眼看就能回到前一世,见到自己父母家人,过自己的小资生活。
没事还能玩玩手机,生活也不像这里单调枯燥。
和往常一样,到了喂食时间。
典狱将他请进了朱樉那间豪华监舍。
等到林澈刚坐定,一会儿,狱卒便将丰盛的饭菜摆了上来。
林澈最喜欢的应天府炭烧烤鸭,当然少不了。
朱樉在墙角拿出一坛泥土密封的老酒,吹嘘道:
“林先生,您有口福了,这是我花了好大功夫,从外面弄的百年老酒。”
“即使在外面都很少能喝到。”
“您今天一定要尽兴!”
边说边拍掉泥封,给林澈斟了满满一盏。
林澈鼻子嗅了嗅,这愣头青没吹牛,果然是好酒。
酒香四溢,整个监室都被酒香弥漫。
林澈端起酒盏,浅尝一口,酒香在口腔缠绕,忍不住赞道:“好酒!”
隔壁。
朱元璋鼻子差点都气歪了。
他在将朱樉送回诏狱时,专门吩咐过侍卫,让他们不要对二皇子特殊对待。
这些人把他的话都当耳旁风了。
不仅好吃好喝,居然还弄来了皇宫里御藏的美酒。
朱元璋狠狠瞪了朱标一眼,要不是刘伯温在旁边,他要拿玉带抽他。
朱标一脸无辜的看着老朱,眼神在说,爹,咱冤枉啊!
老朱转头看刘伯温,见对方一脸莞尔。
顿时,有气没处发作,愤愤道:
“这个孽障!”
幸好这时,对面传来一问一答,吸引了三人的注意。
“林先生,今天咱们讲什么?”
朱樉斟完酒,迫不及待的问道。
随着林澈问斩的时间临近,朱樉越来越觉得时间和生命的可贵。
林澈这样绝世之才,就这样被砍头,真的是一种浪费。
也不知道母后与大哥有没有说动父皇。
林澈淡淡抿了一口酒,眯着眼睛说道:
“我的时间不多了,在我离开之前,我得给你讲些实用东西。”
“今天咱们不说大明弊政了,咱捡你熟悉的知识说。”
“咱熟悉的知识?”
朱樉有些懵圈,自己熟悉的知识是啥,舞刀弄枪?
“你不是一直嚷嚷着要随大将军北伐?”
看着一脸茫然的朱樉,林澈微笑说道:
“那你跟我说说,大明北境最大威胁是谁?”
听到这话,朱樉几乎是不假思索的说道:
“当然是北元余孽。”
这次朝廷准备派大将军徐达,讨伐的对象是北元余孽乃尔不花部。
虽然大明几次北伐,打的北元望风而逃。
但是北元的王廷依然还在,漠北还有数万蒙古铁骑。
乃尔不花部是北元名将王保保病逝后,北元仅存有能力与大明掰手腕的对手。
趁着大明稍有松懈,这些蒙古人多次南下袭扰北部边镇。
父皇时常为不能一举剿灭北元残余忧心不已。
然而,林澈端着酒碗却是摇了摇头:
“我说你天天嚷着要参加北伐,却连大明最大威胁都搞不清楚。”
“还参加个屁啊!”
林澈咕噜一口将酒碗中酒喝干,朝朱樉翻了个白眼。
“不是北元乃尔不花部?难道是辽东纳哈出部?”
朱樉迟疑了一下,试探着问道。
隔壁的朱元璋也有同样的想法。
北元在北部和东北部,还有两大残余。
一是北元王庭手里仅存的精锐,乃尔不花部数万人。
还有一个就是控制辽东的北元附属纳哈出部,手下有二十万兵马。
不过,纳哈出部早就有了归顺之心。
之前,纳哈出派出使者,与大明边军大将傅友德接触。
表明愿意归顺大明。
这次朱元璋派徐达北伐乃尔不花部,顺便招抚控制辽东的纳哈出部。
不过,林澈还是摇了摇头。
这下不光朱樉傻眼了,就连朱元璋和朱标也是一脸懵!
他们实在弄不明白,北面除了这两股势力,还有谁能威胁到大明。
眼看朱樉傻愣愣的看着自己,林澈给他倒了碗酒,提醒道:
“你把方向说对了,却没说对人?”
“方向说对了。”
朱樉将林澈这句话在嘴里咀嚼了一遍,茫然道:
“在辽东除了纳哈出,还有哪方势力能威胁大明?”
其实,朱樉知道在辽东地区,还有个附属小国高丽。
只是这个小附属国实力太弱了,之前一直被北元王庭控制。
莫说威胁大明,但凡对大明有一点点小心思,大明铁骑分分钟就能灭了他。
朱樉根本就不认为,高丽国能够威胁到大明的边疆。
眼看朱樉一脸茫然,林澈用手指在酒碗里沾点酒水,在桌上写下两个字。
“女真!”
朱樉站起来,看着这两个字,忍不住惊呼道。
隔壁。
朱元璋三人通过听瓮,清晰的听到了这两字。
朱元璋一脸狐疑。
他知道女真金国自从被蒙古国灭国之后,女真人差点就被灭种了。
剩下的女真人被蒙古人赶到辽东极寒之地的原始森林中,过着几乎是原始人的生活。
现在别说打仗,就连生存都是问题。
何况现在辽东还在蒙古人纳哈出的掌控下,这些女真人想走出原始森林都难。
这个林澈是不是太小题大做了。
然而。
一直闭着眼端坐在椅子上的刘伯温,却一脸震撼的睁开眼睛。
早在林澈说到,大明真正的劲敌在辽东,他的心里隐隐已经猜了。
虽说金国被灭国二百多年,但当年金国给大汉民族留下的‘靖康之耻’,实在印象太深刻了。
刘伯温豁然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朝朱元璋施礼道:
“陛下,此子所言,臣深以为然。”
小说《大明:开局屡献毒计,老朱慌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