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宇文杨虚彦的现代都市小说《不良人出动,今夜,夺回皇位精选篇章》,由网络作家“战斗小陀螺”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不良人出动,今夜,夺回皇位》中的人物宇文杨虚彦拥有超高的人气,收获不少粉丝。作为一部军事历史,“战斗小陀螺”创作的内容还是有趣的,不做作,以下是《不良人出动,今夜,夺回皇位》内容概括:俊明脸色一白,慌忙跪倒在地:“微臣有罪,微臣该死!”“起来吧,这次就只罚你半年俸禄,日后一定要用心处理农政。”杨筠冷冷地说道。“微臣明白,微臣一定肝脑涂地!”邱俊生战战兢兢地起身,发誓似的做出保证。卫修竹和孙珹长出了一口气,还好他们不是专门管理农政的,否则也要跟着受罚不可。大半个时辰后,众人来到一处皇庄......
《不良人出动,今夜,夺回皇位精选篇章》精彩片段
所谓的白叠子,其实就是棉花。
它最为重要的用途,并非纺纱织布,而是保暖御寒。
目前比较流行的保暖物,一个是南方用的木棉花,一个是北方用的皮革。
和棉花相比,它们都有着致命缺陷。
前者保暖效果不行,比稻草强不了多久,后者数量太少,价格太高,无法形成规模。
所以每年冬天都有人冻死,尤其是在遇到雪灾的时候。
“微臣明白该怎么做了。”
石瑶的反应很快,知道自己该发布指令,让各地暗桩收购棉花种子了。
“还有一件事,朕提到过的那些器具,现在打造得怎么样了?”
“几乎都已经投入生产了。”
“那就好。”
……
数日后,六月到来。
洛阳八县开始收割冬小麦,数十百万百姓忙碌起来。
杨筠身穿便服,在上千名禁卫的簇拥下,从皇宫承天门出发,一路赶往郊外皇庄。
都水台、民部、工部以及司农寺的官员,几乎倾巢而出,紧紧跟随在龙撵左右。
都水使者孙珹、民部侍郎尹旭、工部侍郎卫修竹、司农寺卿邱俊明也都来了。
在这四人之中,杨筠只熟悉民部的尹旭。
孙珹、卫修竹和邱俊明三人,都是因为顶头上司辞官,才侥幸升官的。
“尹卿卫卿,尔等可知今年小麦收成如何?”
杨筠望着不远处的麦田问道。
“呃……”
卫修竹三人一脸茫然,似乎毫不知情的样子。
唯独尹旭能回答上来:“应当还不错。
从去年秋季以来,河南诸县风调雨顺,冬小麦的长势很好,说不定能达到一斛四斗。”
一斛约等于半石,约等于五十三斤,那么一斛四斗就是七十四斤左右。
这个产量,自然是很低的。
一家农户至少要耕种二十亩地,才能在缴纳赋税后养活自己。
“邱俊明,你身为司农寺卿,竟然连冬小麦的产量都不知道吗?”
杨筠顿时就皱起了眉头。
邱俊明脸色一白,慌忙跪倒在地:“微臣有罪,微臣该死!”
“起来吧,这次就只罚你半年俸禄,日后一定要用心处理农政。”
杨筠冷冷地说道。
“微臣明白,微臣一定肝脑涂地!”
邱俊生战战兢兢地起身,发誓似的做出保证。
卫修竹和孙珹长出了一口气,还好他们不是专门管理农政的,否则也要跟着受罚不可。
大半个时辰后,众人来到一处皇庄附近。
一望无际的金黄麦田,顿时映入大家的眼帘。
“奴才叩见陛下!”
门口站着七八个太监,不等龙撵停稳,他们就齐刷刷地跪成一排。
更远处,还有上千名佃农,也同样跪下行礼。
“都平身吧,赶快组织人手收割小麦,粮食才是最要紧的。”
话音刚落,那个担任皇庄总管,别名小林子的中年太监,就踩着小碎步走来,一脸谄媚地开口:
“陛下,奴才给您带路。”
等杨筠进入皇庄了,其他太监才敢起身,才敢指挥那些佃农着手收割。
杨筠在田埂上看了一会儿,脸色凝重地询问道:
“小林子,这小麦为何收得如此缓慢?”
总管太监一愣,下意识地回答道:
“陛下,他们已经够快了呀。”
等回过神来,他就吓得冷汗直冒,噗通一声跪在地上请罪:
“奴才万死,奴才不该敷衍陛下。”
总管太监磕头如捣蒜。
“好了,朕赦你无罪。”
杨筠沉声问道,“这五百顷小麦,需要多久才能收完?”
“半个月内,奴才保证完工……”
总管太监连忙开口保证,但他话还没说完,就被杨筠给打断了:
“光是收割这些小麦,就要上千佃农忙碌大半个月?”
“奴才不敢隐瞒,去岁花费了二十四天,前年也花费了二十一天,隔壁的庄子,甚至花了三十多天!”
总管太监如实说道,“也就五年前速度快些,因为庄上的佃农够多,那时足足有两千多户人家呢!”
杨筠露出一脸惊讶之色,尹旭四人也纷纷开口解释:
“陛下,耕地不比栽种花草,必须得花费大量的时间,所以才会有来之不易的说法。”
“微臣家中亦有小麦,即便发动的人多,也要十天才能收完,但没办法,这就是个辛苦活!”
“皇庄如此广阔,需要的时间自然不少,陛下不必如此心急,那些佃农自会抓紧收割。”
听完这些,杨筠心里就被震惊了。
他知道现在的生产效率慢,但没想到会这么夸张!
“倘若中途下雨,麦子不就毁了吗?”
“陛下,咱们都是要在看天吃饭的,奴才这边也只能准备干草和树叶,尽可能地盖住一部分麦子……”
这他娘的就是看天吃饭?
杨筠的脑子都有点转不过弯了。
“就不能想办法,加快收割速度吗?”
问完后,杨筠的目光扫过一众太监,也扫过尹旭等人。
但大家都在沉默。
因为他们心里都没有答案,至少目前没有。
“朕倒是有个不错的主意。”
杨筠忽然吩咐道,“卫侍郎,你且去将那些工匠叫来,还有小林子,你也叫几个佃农过来。”
次日清晨,龙撵起驾,杨筠前往新安县。
沿途良田千顷,麦浪滚滚,无数百姓起早贪黑,忙得热火朝天。
自从刘氏一族问斩,土地划分给周围百姓,他们干活的效率就更高了。
而当龙撵经过时,附近百姓纷纷跪下,发自内心地高呼万岁。
随行大臣纷纷失色,他们做了一辈子的朝廷命官,却从未见过如此凝聚,如此炽烈的民心。
‘这才是真正的民心所向啊!’
这种念头,忽然从群臣心底涌出。
“陛下所至,万民臣服,可见大隋当兴!”
尹旭不禁感慨起来。
“陛下爱民如子,真乃千古圣君也!”
“历代君王,皆不如陛下仁德,唯有上古三皇,能够相提并论!”
其他大臣也开口称赞,几乎要将杨筠奉为圣贤。
唯独黄鞠陷入深思。
他突然在想,世家大族的存在,究竟是对是错。
如果消灭所有豪门世家,是否就能造福天下百姓,凝聚千古民心。
没过多久,黄鞠就得到了肯定的答案。
如今的世家,已经全部变成贪得无厌,虐民敛财的蛀虫,几乎没有任何例外。
因为他们的钱财,都是剥削百姓而来,所以世家越多,受苦的百姓就越多,世家越大,受苦的百姓就越难熬。
消灭这等蛀虫,百姓怎么可能不欢欣鼓舞?怎么可能不拥护朝廷?
所谓的天下大同,不就是铲除世家,给百姓饭吃,给百姓衣穿,进而达到安居乐业,友爱互助的景象吗?
一念及此,黄鞠咬牙切齿地冷喝:“世家皆蟊贼也,下窃百姓膏腴,上窃帝王国祚,简直罪该万死!”
他这一声大喝,顿时引起众人的注意,数十百道目光齐齐望来。
就连杨筠也听到动静,饶有兴致地看向黄鞠。
“黄老何出此言?”
尹旭不明所以地问道。
“诸君这一路走来,难道就没有任何感悟吗?”
“城中安居乐业,郊外热情高涨,民心在我大隋也!”
“为何如此?”
“自是因为陛下圣明,所以百姓归心,各司其职。”
尹旭脱口而出。
其他大臣也跟着附和,仿佛这就是正确答案。
黄鞠先是微微点头,但接着又摇了摇头。
“黄老这是何意?”
尹旭追问起来。
黄鞠抬头看向龙撵,发现杨筠并无异样后,一字一顿地解释道:
“这种种改变,皆源于陛下出手,诛灭洛阳世家!”
众人心中一惊,接着沉默起来,面色复杂。
黄鞠也不继续说了,眼观鼻鼻观心地往前赶路。
……
县城大门处。
房玄龄、魏征、尉迟恭三人早已等候多时。
周围聚集了大量百姓,以及维持秩序的兵卒衙役,就只留下一条六七人宽的通道。
不多时,龙撵出现在众人视线中。
房玄龄等人立即上前,神色异常恭敬地拜见杨筠。
百姓们也跟着跪下,嘴里高呼皇帝万岁,聚集起来的声波,如海啸般汹涌奔腾。
“三位爱卿平身。”
杨筠淡淡开口,声音看似不大,却能清楚地传入房玄龄三人耳中,仿佛就贴在他们耳边说话一般。
房玄龄三人微微一愣,心中略有些惊骇,咱们这位陛下,难道也是个高手?
下一刻,三人谢恩起身,转头在前方带路,一同赶往县衙。
“房卿,自你担任县令以来,可曾遇到什么难题?”
等进入县衙,杨筠坐在太师椅上,随意询问起来。
“劳烦陛下挂心了,微臣在新安县的政务,几乎都处理得很顺利,并无任何麻烦。”
房玄龄说完,立即向杨筠汇报工作进展。
最近这几个月来,他的核心任务先是分田分地,接着是清点刘氏一族的产业,将利益让给城中百姓。
然后是肃清底层吏治,筛选、提拔品性过关,愿意做事的良吏,撤除、惩罚贪赃枉法,欺压百姓的恶吏。
如今三四个月过去,新安县上下已经恍然一新了。
又因为百姓富足,官吏清廉,所以吸引了大量商户。
商户带来的各种物资,不仅丰富了百姓的生活,还增强了县城的资金流动,使得整个新安县越发繁荣。
新安县的税收,自然也增加了不少,尽管县衙轻徭薄赋,减免了各种苛捐杂税。
毫无疑问,这些政策对各方都有利,唯独不利于已经覆灭的世家。
杨筠听完后,满意地点了点头。
新安县的发展确实很快,现在只要把粮产提上来,解放百姓的生产力,就能一飞冲天。
就在这时,一名衙役突然从外面跑来,一脸焦急地望着房玄龄。
“出什么事了?”
杨筠皱眉询问道。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