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月,就得了这偌大的恩宠。”
另一个侍妾接话:“可不是,这东宫之中,除了未来的太子妃,眼下就属余良娣和姚良媛为大了。”
说是恭喜我,眼睛却觑着独坐在一旁的余良娣。
话里话外,透着挑拨的意思。
可惜她这一拳却是打在了棉花上,余良娣闻言,并不气恼,只是淡淡一笑,不紧不慢说:“这东宫之中,自然是以太子和太子妃为尊。
我们这干人,不过都是衬着红花的绿叶。”
说完,款款起身走了。
良娣是三品妃,如今太子还未大婚,良娣的确是东宫内院的一把手。
这位余良娣出身也不俗,是当朝太傅的二女。
只是我进东宫这一个月以来,暗暗观察,发现这位余良娣却是一个性情淡漠的人。
别人都是在太子面前各施手段争宠,只有她,闲云野鹤一般,成日待在自己的屋里,醉心书画。
因为她这淡漠的个性,太子也不见得有多待见她,十天半月才去她那里一次。
我暗中派人打听,才知道太子之所以把她纳进东宫,又给了她良娣的高位,原来是因为她姐姐的缘故。
余太傅是太子之师,他的两个女儿自幼就和太子熟稔,大女儿更是与太子青梅竹马。
只是这位余大小姐从小身体就不太好,前几年皇帝赐婚给太子和锦年郡主,余大小姐受了这一激,竟然郁郁而终。
太子追念旧人,转而把青梅的妹妹纳进宫中。
我不禁哑然失笑。
男人啊……追念旧人,于是把旧人的妹妹纳为妾,世人都觉得他念旧情。
要是换了是个女人,先和大哥相好,大哥死了以后嫁给弟弟,那还不得被世人一口一个唾沫淹死。
16转眼,太子与锦年郡主的大婚如约而至。
一大早,太子就乘着车马,亲自到安亲王府将郡主接入宫门。
一路上,仪仗队鼓乐齐鸣,后面跟着长龙似的接亲队伍,惹得大半个京城都轰动了。
这样的大阵仗进了东宫以后才偃旗息鼓。
但轰轰烈烈的接亲仪式后,当晚太子却没有和太子妃圆房,而是宿在了余良娣的宫中。
隔天一早,我和几位侍妾一起,排排站在房里,向太子妃行敬茶之礼。
论资排序,余良娣是第一个。
她穿着一身浅色衣裙,双手捧着茶盏,缓缓走向端坐在主位上的太子妃。
等走到太子妃面